如何用HBDI保持中正态度


如何用HBDI保持中正态度

什么叫做中正的态度?

中正的态度就是指客观对待一件事、一个人,只看对方客观呈现出来的东西,不做任何评判和加工、不做臆想和猜测、不预设任何期望,就仿佛这个人或这件事跟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一样。

比如,邻居打破了一只水杯,你知道后只会表示:哦,这样啊!知道了。当自己的水杯被打破时,你也用同样的反应,跟知道邻居的水杯打破时一样的态度,这就是中正的心态。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那不就是冷漠吗?

中正跟冷漠或冷淡的区别在于:冷漠、冷淡都是与己无关的态度。中正的心态并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用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待,并接纳、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然后再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保持中正的状态会有很多好处。

1.它能够破除“倒霉蛋怪圈”,让人懂得,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有一句话叫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意思是好事总是单独出现,而不好的事情却总是扎堆出现。人在脾气不佳、心情烦躁时特别容易体会到这句话。

举个例子:有一天,我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儿子在门口看到一个同学,悄悄告诉我:那个同学总是抢他的小饼干,他的脸就是被这个同学抓破的。那天我问的时候,儿子看我很生气,没敢告诉我。这个同学就从那以后,总是抢他的小饼干。儿子跟老师说了,也没用。

我当时心里“噌”的一下就冒起火来。因为我为孩子脸被抓破的事找过老师,结果老师一脸茫然不知,说会问问孩子怎么回事,最后给我的答复是:可能孩子自己不小心磕的。

我不满意这答复,因为血痕一头粗一头细,明显不是磕的。可是儿子说不清,那时又没有监控,我只能叮嘱他今后小心点,没想到一直被别的孩子欺负,老师却不作为。

我紧接带着孩子跟老师说了这件事,谁知道老师还是一脸懵懂的样子说:哦,那我去问问那个小朋友。

我提出要求:老师趁那孩子的家长也在的时候,当面问清楚。

结果老师说她现在在迎接小朋友上学,不能脱离岗位,所以不能现在问。我看那孩子的家长已经跟孩子说了再见,要离开,心里很着急。脱口就说老师这样子是不是想让我们家长自己去解决在园问题,而这明明是老师的责任。然后我们很不愉快的交谈了几句,因为担心孩子因此被老师反感,我决定老师调查清楚前孩子先在家里,不去上学。所以我只好又匆忙把孩子送到父母家。

而最让我郁闷的是,老师后来告诉我,她问过那个孩子,那个孩子不承认欺负过我儿子。老师说,孩子那么小,偶尔打打闹闹互相抢小饼干也是很正常的,那孩子说我儿子也抢过他的小饼干。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后,用中正的心态去看待以前的种种,这件事,如果是现在,我一定会蹲下来,捧着儿子的小脸蛋,跟他说:好宝宝,妈妈知道了,宝宝受委屈了,妈妈会想办法让那个小朋友不再这样做,你觉得今天可以上学吗?不可以也没关系,妈妈喊外婆来接你回家。如果孩子真不肯上学,我会跟老师说明原因,请她帮忙调查,但不会指责她,我会请她帮我带一会儿孩子,然后给我父母打电话,请他们来幼儿园找老师接一下孩子。

这两个处理方法一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第一个我的情绪之所以没有控制住,主要是因为我对孩子的同学、老师先有了判断。因为有了判断,心理就容易失衡,当预期的结果没有达到,就会失望和气愤,而在这失望和气愤中,又会做出更加错误的判断,最后就演变成“倒霉蛋怪圈”。

2.明白一些事情我们能够控制,但总有一些事情我们是不能控制的。

小时候,我妈妈常跟我说:事情都是扎堆儿来的,所以手头的工作千万别堆积起来。要是前松后紧,你就会发现突然会来很多事儿,让你没办法按期完成。

我想有拖延症的朋友们都会对这点有深刻体会,拖延,是出于我们对自己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抗拒。我们能控制的是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和看法,正是因为将之视为“不喜欢、难完成”的事情,才导致了拖延。

3.保持中正的心态,有助于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我们每个人的本能都是觉得自己“是好的、是对的”。我们要保持自己边界不被别人侵犯,也不去侵犯别人边界。但是在人际交往互动中,关系的建立,依赖的就是你来我往。保持住边界和不侵犯别人的边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而高情商的人对自己的边界和别人的边界仿佛有天然的觉知。所以,高情商的人是那么稀少又珍贵。社会和网络上凡是高情商训练营总是吸睛又吸金。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中正的心态,其实是做到大于等于高情商了。

因为有的高情商的人有可能为了某种目的去舍弃自己的边界,作为进入别人边界的交换,我们会称他们长袖善舞。而中正的人,因为不带目的,从境界来说,更加纯正、高尚。当然,大家听到这里,会发现我对中正心态和高情商做了比较,这是不中正的哈。

保持中正的心态,就会放下自己“是好的,是对的”这种天然自恋,同时,也不对关系的对象有预期。因为没有了预期,就不会对自己和他人有失望、愧疚和怨恨等负面情绪,就能始终在一个客观的感受中进行思考,而这种思考才能带来中正的结果,往往也都是从容而双赢的结果。

4.家长的中正风格,会塑造孩子良好的处世态度和行为习惯。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好学上进,自己也报了很多学习班,有考证的,有技能的,每天打卡,学的认真而充实。但是孩子却完全没有受影响,学习不求甚解,作业马马虎虎,考试临时抱佛脚,聪明劲儿和心思都用在千方百计玩游戏上。

跟这些家长的孩子一接触,却能强烈感受到孩子与家长行为的相似之处:喜欢用抱怨和指责的方式和语气说话,一个人玩虚拟多角色游戏时,会说:你真笨!你就是个不听话的大笨蛋!真讨厌!这之类的话,并且语气凌厉。曾有不只一位妈妈听了录音后,哭笑不得的说:这孩子!好的不学,批评他的都记得!

孩子其实是很敏锐的,也是非常渴望父母的爱的。泰戈尔在《孩童之道》里告诉大家: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所以假装着完全无助的样子,便是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妈妈们,如果你们学习不是因为热爱,而是想要对抗对未来的焦虑,对孩子学习的焦虑,那么他们只会远离学习。而你们对孩子们的责备,有条件的爱,他们只能照单全收,并引发了他们的焦虑。

所以,保持中正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才能看到孩子的特点、长处和缺点,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家长的平和客观,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根定海神针。他学会游刃有余的待人接物,自然会像你一样,客观中正的看待自己和他人,当他能够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他也就能够去思考自己的未来,以及如何到达他心目中的未来,而不是长成一个空心人。

我们可以利用HBDI帮助自己找到自我的中正心态。

首先,利用HBDI,我们能够明确知道自己和孩子本来应该是怎样的人、怎样的状态。

比如,曾有AB象限的妈妈跟我说过:我最恨我孩子总是说大话,不靠谱。而她的孩子是DA象限人,认真脸说随性话,是DA象限人最擅长的小把戏。他们觉得用这种近乎玩笑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愿望或不满是最不伤人的。可恰恰会让钉是钉卯是卯的AB象限人抓狂。而AB象限人是所有象限中觉知他人、共情能力最弱的。所以,我们可以用HBDI的知识来认识真正的自我和孩子。当你知道自己孩子的表现符合所在象限的特点时,就不必担忧孩子的“不正常”了。这里“不正常”是打引号的哈。

其次,根据HBDI觉察自我后,我们可以直奔中正的去拓展自己的认知范畴,让缺啥补啥不再盲目。

比如,A象限人可以学习借鉴管理学大师给出的建议和忠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管理能力。B象限人可以寻找一个自己敬佩的榜样进行模仿,C象限人不必贬低自己,大大方方去培养发展自己感性的爱好,D象限人不必怀疑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学习。

第三,根据HBDI的象限特点,我们能够知道每个象限的中正状态是怎样的,对于无法修正到中正状态的配偶也会有所认识,及时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安全。

比如,一个在宠溺中长大的A象限人,无论现实他有怎样的成就,也都是会欲求不满的。这种不满意、不开心,是指向身边的人的,他就算跌再大的跟头,也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而是会怨恨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父母无能,配偶和孩子让他没自信、丢脸。如果您有这样的配偶,是可以直接告诉他,他的能力比一般人都强,与其抱怨老天不公,不如做出点成绩给大家看看。而如果不幸婚后你才发现他有家暴行为,那么就不要有任何幻想,果断离开他才是上上策,而且要离开的彻底,越远越好。

一个在宠溺中长大的B象限人,一般是逃不脱妈宝的一生的。你需要能够接受他的原生家庭与你们共生,事事以他的父母为优先,并充当他们的提款机、免费劳力,不能有半句怨言。如果你以为自己可以用爱情和孩子去感化他,基本是徒劳的,而缺乏磨练的B象限人还有窝里横的一面,打骂孩子是常事,如果你气场比他弱,遭受他的家暴也是可能的。

一个在严苛管教和忽视中长大的C象限人,是脆弱而无助的,他会像藤蔓一样紧紧缠绕着你,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在他心里掀起滔天巨浪,他会查你的手机通话,盘问你跟同事朋友的真实关系,甚至跟踪你,直到证明他心里的预设:你不爱他了。缺爱的C象限人是无助而令人怜悯的,对失去爱的惧怕会让他们变得歇斯底里。如果你不是C象限人,就不要去招惹这样的C象限人。已婚出现这种情况的,可以尝试主动向C象限配偶说明自己一天的行踪,如有变化,及时告知,如有可能,带着一起出席活动。如果已经到了实在不能相处的地步,委托律师处理,最后给予衷心的祝福会是比较好的方法。

一个在在严苛管教和羞辱中长大的D象限人,往往浑身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可是真实的他却很难知道自己真正的爱和需要,他可能会长年游戏人生、游戏爱情,只有内心足够强大的配偶,才能兜得住他一次又一次的出轨,即使这样,也有可能某天他诚恳的对你说:对不起,你很好,但我觉得这次我是找到真爱了。

第四,可以利用HBDI四象限的标准,进行保持中正的刻意练习。

我们可以经常复盘工作和生活中自己觉得做的不够好的事情,思考在HBDI四象限标准下怎样去应对,是符合中正心态的。这可以用到心理学中认知行为学派一个著名的方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简称ABC疗法,来帮助自己做到。

这种疗法中,A代表事件,B代表信念,C代表情绪和行为结果。通过改变信念,情绪和行为结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变。

不合理的信念一般自带极易识别的标志:

一是绝对化的需求。常常表现为“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比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之类

二是过分概括的评价。即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为“总是、所有”。比如:遭受几次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会带来自卑、自责,如果指向他人,就会带来怨恨和敌意。

三是糟糕至极的结果。即完全不能接受一丁点儿的错误和失败。比如:孩子你要是考不上大学,一辈子就完了。

对照HBDI工具,我们可以用自己所在象限的特征可以一一反驳这些歪曲、片面化、绝对化的认知偏差,从而保持中正的心态。

能量妈妈专注3-12岁创新教育,帮助更多妈妈成为能量妈妈,帮助更多孩子成就无限可能。

下期预告:《如何用HBDI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