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胸闷气短,是不是感染了?总怀疑自己得病该怎么办?

静怡勤反复练


可能是心理因素,焦虑症。疫情发生给每个人的心理造成了很大负担,焦虑症是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是神经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广泛焦虑,惊恐发作。前几天疫情确诊人数的突发猛进,甚是。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有些人拒不配合工作人员的检查到处乱跑不戴口罩😷不量体温随口吐痰,更让人心中惧怕。近几天来疫情有所下降,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压力:1、善于发现自身情绪及行为变化,进而积极地心理暗示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困难,应保持乐观 4、参加体育锻炼

可能是普通的感冒😢,配合医生检查。如果真的是被感染了,也不要惧怕,还是要配合医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相信能治好的,医生在努力护士在努力,各个领域的人都在努力,你还有什么放弃的理由!


余生一个杜可乐


咳嗽胸闷气短,是不是感染了?总怀疑自己得病该怎么办?

回忆一下,最近一段都去了哪里,接触了那些人,如果还嘀咕,可以到指定的发热门诊看看。

如果检查是阴性,就基本判断没有被感染,为什么会有胸闷气短的症状呢?主要是性格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每天看这些疫情方面的信息很焦虑,人焦虑的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头痛头晕,尿频尿急等症状,自己拿这些症状和新冠肺炎的症状对比,感觉一样,就更焦虑。

性格敏感的人活得很累,不好的事就往自己身上套,所以要用过提升自信一点点改变。另一个方面,要学习养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调节情绪,免疫力提高了,抗各种病毒的能力就提升。


霍体清


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常见心理反应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就是一场重大危机,而且伴随着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而来,其影响更为严重。一场危机来临时,我们通常都会感到恐慌、焦虑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这是特殊情况下的正常心理反应。随着疫情的控制会逐步缓解,但如果反应过度,持续存在,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导致不理智的行为、身体出现严重状况。

1、疑病,担心自己被传染患病。有些出现低热病人因担心去医院看病被留下而不敢去医院;有些感到被“新型肺炎”包围着,听到各类新媒体的报道,都心惊肉跳,有些患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为此而导致病情加重。有些怀疑自己患了“肺炎”,多次到医院就诊,要求医生尽快给予确诊和治疗。

2、紧张焦虑情绪。如感到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容易发脾气,不能控制的关注各种相关信息。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尤其是我们的官兵家人在远方,会特别担心。对疫情控制需要多久没有确定感。

3、抑郁情绪。感到悲观,精神振作不起来,易哭泣、心情不愉快,觉得没意思,没有兴趣,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出现体重下降。

4、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和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规律紊乱,质量差。

5、强迫症状。主要是反复洗手,手被洗得快要破了;有的出现强迫性思维,不能控制地反复想有关“新型肺炎”的严重后果,为此感到非常痛苦。

6、躯体症状。当人处于较大压力时,不良情绪往往会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躯体化症状”,这类症状往往包括躯体疼痛、头晕、乏力、口干、低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7、压力相关的躯体疾病。持续的情绪压力会导致多个系统出现问题。如呼吸系统表现为哮喘发作,气道内异物感、胸闷、干咳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发病或病情加重。内分泌和代谢系统表现为代谢紊乱,血糖不稳,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长时间压力后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消化系统表现为各种胃肠道症状如打嗝、腹泻、便秘、消化道溃疡等。

二、可以采用哪些自我心理调节和干预的措施

1、改善认知。

了解重大疫情危机时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因此,积极调节心态,一方面会减轻躯体化症状,一方面有助于自身免疫力提升抗击病毒侵袭。

2、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正常的睡眠规律,均有利于身心健康。

在不能集体训练、外出或隔离时,把生活进行相应调整,当做一次短暂的休假,开展室内活动,如读书、做健身操、放松训练等。可以完成平时没有时间或机会做的事情,如陪伴家人聊天、下棋,陪孩子做游戏等,全家人在一起,有了更深入的交流,促进了家庭和睦。

3、调整情绪,接纳目前的状态,强化社会支持系统。

通过多种方式。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电话、微信、视频等)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对身边的人给与积极主动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生活在亲善友爱的社会环境中,既能疏导负面情绪,也能通过积极的情绪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增加抗击疾病的能力。

4、信息来源的简化。

主动避免信息过载,恰当隔离负面信息和情绪。由于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关于疫情的信息是铺天盖地而来,但个人识别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信息可能会自相矛盾甚至是谣言,导致信息过载,不确定感增加。因此,要学会限制信息获取,只关注权威科学信息。只字片语,来源不明的信息不阅读,不相信,不传播。

5、把危机作为成长的契机。

重大疫情作为一场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无论个体、家庭、国家,还是整个人类,每遇到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从个人和家庭的成长上着眼。“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固然是一件坏事,但同时也为个人和家庭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在“新型冠状病毒”来袭之前,我们大家都很忙。由于忙,夫妻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几辈人之间往往都缺少深入交流,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出现一些问题。疫情使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三方面的变化,一是哪儿都不能去;二是只能呆在家里;三是呆在家里的时间比较长。这三方面的变化导致家人在较长时间内相聚在一起,从而为个人和家庭的成长提供了绝无仅有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改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几辈人之间关系,朋友关系,与邻里、社区人员关系,与单位人员关系,与社会各个方面关系的潜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对生命、生活、人生进行新的思考,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增强应对困境、危险和不幸的力量。

6、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如果情绪、睡眠、躯体症状不能很好的缓解,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通过热线电话或网络获得专业支持,积极调整心态。





听歌的人


关键是排除器质性病变。

1.如果近期有武汉疫区的接触时或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史,请立即到当地医院急诊或发热门诊排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要排除肺部病变,到当地医院呼吸内科或急诊科就诊,行肺部ct,血常规等检查。

身体不适就应马上去医院,及时排除器质性病变,为自己和医生赢得时间。切记别耽误病情。惜命。


暖月花开


因为人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首先,疾病可以致死,这让很多人有死亡的恐惧,所以有这种心理在面前来说是正常的,我们说有人觉得自己不怕死才是不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如何面对死亡!

其实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来到了这个到处充满危险的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死去,疾病,车祸,意外,凶杀,人们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在谁的身上,所以面对死亡早就是每个人应该面对的事情!

没有信仰的人更加惧怕死亡,因为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就真的灰飞烟灭一了百了,人们都相信会有另外的一个世界,中国传统人士都相信阴曹地府,西方国家相信天堂和地狱,好像比我们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天堂!所以好多信徒面对死亡的时候显得很淡定,如果幸运活下来,他们会感谢上帝的拯救,如果不幸死去,他们也会感谢上帝接他们去天堂(一个更好的地方)所以无论死亡或者或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好事!

但对于缺乏信仰的人来说,这就变得恐怖了,因为我们会受到那些恐怖片的影响,地狱里的恐怖比起死亡更加可怕,这才是人们内在真正的恐惧所在!

所以思考一下死亡的意义,当自己真正面对的时候就不再恐惧了!


爱让你我相连


首先自我隔离,不管是不是为了家人的健康,然后去发热门诊做血常规胸部CT根据具体情况去做下病毒核酸检测



起床活动活动,开窗通通风,你会发现马上神清气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