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認識我國的蔬菜行業

當前階段我國蔬菜防控技術已日漸成熟,各類防控產品已進入市場應用階段。蔬菜病蟲害的防控手段不斷呈現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然而在節能低碳的語境中,我國應優先採用生物防控、生態調控以及理化誘可控等綠色防控技術,並在規避自然生態問題的前提下,合理用藥及選藥,以此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水平與效率。本文結合當病蟲害特徵,探析綠色防控產品,分析綠色防控技術的運用及技術原理。

瞭解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認識我國的蔬菜行業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產量對全國GDP增長的發揮著主導作用。然而蔬菜病蟲害對我國農業生產及發展形成嚴重的制約,需要結合生產實際與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出有效的防控手段。雖然傳統化學農藥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蟲害問題的發生,然而卻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影響著農副產品的質量,難以滿足國民對農產品的“綠色”需求。因而需要相關政府或管理者在節能減排與綠色農業的語境下,運用綠色防控手段,促進當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瞭解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認識我國的蔬菜行業

一、 傳統病蟲害防控手段

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存在嚴重的“連作”問題,對土壤養分吸收嚴重。而化學化肥的推廣與使用,通常導致農業土地的性狀發生巨大的改變,降低農副產品的種植質量。針對我國農業蔬菜種植的環境特徵,大量運用化學手段防控病蟲害,雖在短時期內根治主要病害,然而伴隨主要病害的消除,新發病害及次要病害會逐漸上升為新的主要病害,以致蔬菜防控手段失效,無法維持後續的生產勞動活動。侯嘉林(2018)認為當前病害的主要問題,主要有兩點,首先是化學成分對土質成分的改變,對蔬菜種植的質量的影響,如若使用較多,則會影響人體健康。其次是抗藥性。通常來講,長期使用化學防控手段,極易促使病害對化學成分產生免疫性和抗藥性,無法達到徹底根治的目的。

瞭解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認識我國的蔬菜行業

二、 我國綠色防控的產品

綠色防控主要指運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控、生態調控等措施控制病蟲害的方法。因而綠色防控有無抗藥性、無汙染、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符合國民生活需求等優勢,是我國當代主要的防控技術。針對不同的防控技術,有相應的產品以輔助農業工作者進行蔬菜防控工作。首先是理化誘控。即利用病害趨化、趨光等習性形成的色誘、性誘、光誘、食誘等產品。其次是利用顏色負趨、物理隔離等機制構建的銀灰地膜、防蟲網及藉助生物特徵研製的保護植被的防控技術。再次是生物防治。可以利用真菌、細菌、病毒等病害天敵釋放技術,保護植被的健康生長。最後是生態工程與生物工程技術,主要根據特定情況採用相關的防控措施。

瞭解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認識我國的蔬菜行業

三、綠色防控技術分析

3.1 生態調控應用技術

所謂生態調控是運用農作物種植環境的可控性,藉助調控溼度、排溼放氣等手段,為農作物生長創造適宜的條件。並有效地縮減適宜病害生存的因素,以此實現推進農作物成長,防控病害的目的。通常來講病害發生取決於特定的溼度和溫度,在特定的條件中病毒、黴菌、細菌的繁殖和滋生,角斑病、霜黴病、灰黴病等都是通過在蔬菜葉片構成結露或水膜,才能得到有效的發育。否則會以孢子狀態停留在葉片表面。而結露和潮溼是病害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工作人員應通過調整耕種環境的溼度,以此減少病害發生幾率。具體可利用暗灌的形式,規避水分蒸發,降低空氣溼度。在實際防控過程中,可在清晨放風1h,並及時緊閉通風口,將溫度控制在36℃以下;而到中午應將溼度維持在65%~75%之間,將溫度調控在25~30℃作用,以促使蔬菜葉面無水滴殘留。而在晚間,耕種環境處於高溼度和低溫的環境中,病害萌發能夠得到有效抑制。

瞭解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認識我國的蔬菜行業

3.2 理化防控應用技術

藍板、黃板結核性製劑與頻震、投射捕蟲燈等產品;誘食劑、性誘劑及信息素等產品,上述各類產品與防蟲網相結合,能夠有效捕殺病蟲害,縮減落卵量,提升農作物產量。根據相關實驗表明,性誘劑和殺蟲燈相配合,誘殺的病蟲數量比傳統殺蟲手段增加10-11倍。而採用銀灰地膜能夠顯著地實現驅逐害蟲的目的。

瞭解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認識我國的蔬菜行業

在伴隨綠色農業推廣的語境中,我國農業種植方式及防控手段發生著深刻的轉變,逐漸由傳統化學防控轉變為生物防控、生態調控及理化防控等手段,並以其顯著的祛害除蟲效果,被廣泛應用於我國蔬菜病蟲害防控工作當中。

瞭解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認識我國的蔬菜行業

以上就是此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廣大農業工作者,有一定幫助,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幫忙關注一下筆者以及轉發評論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