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这是一个特别的春节。

新型冠状病毒侵袭荆楚,进而席卷全国。疫情阻断了团圆,但阻断不了团结一心。

一面,医疗物资告急、医院改造兴建;另一面,一间间生产防护物资工厂里机器轰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汤山”医院渐次亮灯。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高擎灯火,星夜兼程。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场全民参与的战“疫”大考,国家电网公司每一名员工用信念与行动书写答案。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国网速度,中国速度
每一次点亮,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天,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荆州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十堰传染病定点医院相继亮灯;3天,武汉雷神山医院送电;

5天,武汉火神山医院实现了从无到有并且高可靠性的供电……

36小时、24小时、8小时……在湖北,更多的集中隔离点、临时医院被奋战一线的国家电网人“抢”着点亮。

这些数字是国家电网人与时间赛跑的见证——

潘宝宝和杨丽霞这对夫妻都是武汉江夏区供电公司的职工。潘宝宝是安质部专责,扎稳在施工现场。现场放置电缆、装表等流程,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紧盯着监督,一丝一毫也不能错。杨丽霞是客户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在后方完成雷神山医院计量装置安装和后续报装工作。从1月25日接到通知为雷神山医院送电开始,他们和同事已没日没夜奋战了三天。

1月29日晚6点23分,连接武汉雷神山医院的电网主动脉架通。原本15天的工期,在300人协同攻坚下,3天即告完成,为医院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武汉火神山医院的送电接力赛开始得更早。

1月23日,接到火神山医院电力工程建设任务后,武汉蔡甸供电公司快速响应。检修建设工区员工魏辉接到召集电话时,正在超市采办年货。召必回,战必胜。他立刻扔下还没结账的一车商品和目瞪口呆的妻子,火速赶往施工现场。“只要能出一份力,哪怕是在现场跑跑腿也心安。”魏辉在给妻子的短信中说。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我们‘钢刀’一班,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能手。关键时候,我们从不掉链子,必须要为建设火神山医院出一份力。”当晚,魏辉与他的同事一起,2个小时内拆除主供线路保障大型机械设备进场,并连夜完成了1条10千伏线路迁改工作。1月26日,他参与完成了一条10千伏线路的再次迁改工作。外围工作结束了,魏辉完成了他的使命,回到了值班岗位上继续坚守,保障蔡甸城关地区春节期间的正常可靠供电。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同样在“火线”上扛起责任的还有蔡甸供电公司电力工程分公司的叶晖。1月31日上午10点,他满眼热泪,举手宣誓“火线入党”。此时,他已经在“火线”9天了。

1月23日,叶晖第一时间主动请战扎进火神山医院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具体负责电缆敷设和箱变落位安装。在电缆敷设中,叶晖常常要通宵跟进市政施工,生怕慢了半步。有人劝他去指挥部打个盹,他说:“这么多人都不休息,为什么偏偏我要休息?”面对着雨水和淤泥灌满的电缆通道,他毅然跳进泥沼,徒手拉出一条条电力线缆。

“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提速、提速、再提速。”叶晖说。1月31日深夜的火神山医院工地,应急灯光强似箭,白夜如昼,叶晖和同事们正在做最后的调试检查。晚11点49分,火神山通电了,叶晖觉得曙光就在眼前。

“国网速度!”“好样的!”在很多媒体人、“云监工”复盘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时,毫不吝惜对国家电网的赞扬。

在湖北之外,更多的“小汤山”渐次点亮,以一以贯之的国网速度——

40小时,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沈阳中心成功送电;

60小时,大连“小汤山”——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改造成功送电;

4天,河南省郑州市新型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天津市津南医院(新址)成功送电;

5天,福建省泉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省福州福清市医院改造送电成功;

128小时,黑龙江“小汤山”医院点亮……

这是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人民创造奇迹,奇迹为了人民!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竞速。

这些时间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国网人一份信念:早送电一分钟,希望就多一点。

国网担当,中国担当
每一份坚守,都是一座坚强的光明堡垒

如果说“点亮”是国网人与时间赛跑,是抢出来的光明,那么“坚守”便是他们用时间表达的另一种“愈久弥坚”的担当。

可靠的电力供应是战“疫”胜利的重要保障。调度作为电网“大脑”,是保证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核心。习惯于做“幕后人”的调度员在这次疫情中选择坚守,用最强大脑铸就坚强光明堡垒。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站出来,我不站出来谁站出来?能扛住,扛不住咬紧牙也得扛住!”这是武汉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调度员卞明月,在决定“坚守”后发给家人的话。1月22日,卞明月接到通知,单位要启动封闭值班。虽然一年没回过老家,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退了票,问清电网运行方式、注意事项,就上岗了。而这一上就18天,可能还要继续下去。

“孤岛战役”——有人这么形容卞明月和她的战友们,但卞明月不这么认为。66家定点医院和医疗机构、23家疫情防控用品生产企业,47家城市运行保障单位……300多条保电线路连接起这些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他们都与一名电力调度员有关。

国家电力调控中心调度员王晶工作8年来,参与了每一次春节保电。不能常伴父母,本就是身为人子的遗憾;疫情发生以后,身在湖北荆门的父母更让他牵挂。

但是疫情形势严峻,电网调度需要经验丰富者迎难而上。王晶没有多少犹豫就做出了选择。“要说不担心父母,那肯定是假的。但调度台也需要我,这个时候我不带头谁带头?”和妻子一起给一岁的儿子包好饺子后,王晶顾不上吃,就立即赶赴紧急启用的临时调度台参加值班。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国网华中分部调控中心系统处的张慕婕去年12月底离开调度运行岗位。大年初一晚上,在家正准备吃饭的她接到紧急电话:“现在调度员人手紧缺,如果你愿意,请到单位对面宾馆隔离,随时准备进班。” 没有一丝迟疑,张慕婕立刻收拾行囊,戴好口罩,冒着大雨赶赴宾馆,等待再一次回到调度一线,坚守岗位。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这个春节,还有更多的国家电网人选择了坚守。

不回家,是为了更多人回家;自家冷清一点,是为了让多人的家温暖一点。

在500千伏江夏变电站,站长李哲从1月23日接班上岗到2月1日交班,“一人一站”坚守了9天:清查监控信号,到设备区巡视,抄录设备充油充气数值,做数据表上报,记录线路负荷情况……因为这座变电站为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武汉三医院光谷院区、江夏区中医院、雷神山医院等多家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供电。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28岁的武汉小伙代时雨是湖北孝感供电公司去年刚入职的新员工,这个春节被妈妈阻止了回家。妈妈叮嘱他“你是入党积极分子,关键时刻要站出来”。而这次没回家竟成了诀别。1月29日夜晚,结束了一天繁忙工作,代时雨接到家人电话才得知妈妈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离世。

要像妈妈说的那样站出来!而且站得久、挺得直!悲伤没有吞噬这个坚强的小伙子,因为孝感疫情形势很严峻,有更多的人需要他——为孝感中心医院重庆医疗队宿舍的架线通电,对医院线路开展特别巡视,他一次也没缺席。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因为选择坚守,安徽安庆潜山市供电公司黄铺中心供电所今年8月就要退休的傅保华,也上了抗疫一线。他主动站出来帮助村民组长做好乡邻的疫情防控宣传。哪怕去年突发的跟腱炎和风湿性关节炎让他脚踝肿胀,不能正常行走;哪怕接到家人的来电告知母亲病危,他还是先安排好手中的事情,才一瘸一拐赶回家,而母亲已经合上了眼。

因为选择坚守,甘肃定西临洮县供电公司洮阳供电所配电班班长王庆临,在大年三十把突发从脑溢血的哥哥送到医院后,又匆匆赶回保电现场。六天后,哥哥不幸离世,王庆临料理完哥哥后事,来不及悲伤,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赶往医院保电,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因为选择坚守,湖北咸宁通城县供电公司的新手爸爸李红阳值守站所,孩子出生20多天,他还没有抱过一次;哪怕离家只有10分钟车程,他也没回家看一眼。

因为选择坚守,山东枣庄供电公司配电检修工房永胜奔波在巡视和抢修一线,哪怕离家仅2公里,也7天没回家。他难以忘记一次路过自家住宅楼时,趴在窗口的一双儿女问的那句“你什么时候回家呀?”

但是,他们的誓言是:

疫情不退,我们不撤!

胜利之时方是回归之日!

以担当为战袍,以责任为铠甲,归期可期!

国网勇气,中国勇气
每一场出征,都是一次必胜的硬仗

“请战,到最艰巨最危险的地方!”

“病毒不退,我们不撤!”

“战‘疫’不息,保电不止!”

当一份份请战书递上来,当一个个红手印按下去,当一句句铮铮誓言响彻天际,国家电网人的坚毅与勇气汇成同一个信念:只能打赢!唯有战胜!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新冠肺炎,有的国网人吹起响亮的集结号角——

国家电网湖北电力武汉蔡甸知音共产党员服务队的51名党员主动请缨,带领200余名施工人员,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会战。经过连续100多个小时的奋战,顺利实现火神山医院全部通电。

不以万里为远。面对新冠肺炎,有的国网人选择“逆行”武汉、身体力行——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江西鹰潭贵溪市供电公司的90后小伙儿程文,也是贵溪市蓝天救援队的一名志愿者。2月5日,看到蓝天救援队总部驰援武汉的紧急募集令,他立刻递交请战申请并入选。经过10个小时车程,8日凌晨2点30分,程文终于抵达武汉市黄陂区的一处疫情防控捐赠物资联合应急仓库。这里是未来一段时间程文和他的同伴们日夜奋战的战场——协助负责驰援武汉疫区的物资的接收、登记、运输和发放工作。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2月9日上午,辽宁沈阳桃仙机场,500名来自辽宁省各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这里集结,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国康集团辽宁电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沈阳市优秀护士孙丽萍就是他们中的一员。2月1日,该院接到上级紧急动员令,组建赴武汉应急医疗队,随时备战驰援疫区。孙丽萍听说后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医疗队。出发那刻,孙丽萍内心默念:“雷神山,我来了!我们必将打赢这场战役,带着胜利凯旋!”

还有一些国网人勇气里藏着温柔与真诚,牢牢记着“人民电业为人民”,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守望相助”。

2月3日上午10点13分,一个归属地为湖北武汉的号码打到了张邹李的手机上。张邹李是河南信阳罗山县供电公司周党供电所的一名电工,他所负责片区里,有五六十户从武汉回来的务工家庭。电话那边是前几天确诊得新冠肺炎的鲁姨爱人的求助:“我们家停电了!我爱人得了肺炎,我们一家被隔离着没电用。怎么办啊?”

一定得去!张邹李赶忙跟所长商量,向政府汇报,辗转借来了两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抢修车开到村口后,他们又走了1000多米终于到了这户人家门口……“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这就是我的工作。”张邹李1993年入伍,1995年入党,1998年转业来了供电所,他说乡里乡亲都是一家人。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这样义无反顾、逆行抢修的感人事例还有很多——

在江西分宜县,2月5日上午,新祉供电所接到辖区司马坑村村支书打来的报修电话,请求为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家抢修。客户经理张富生主动请战:“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老人家里有了困难,我怎么可能做得到不管!”借来防护用品、拿好临时通行证,徒步2公里,张富生来到了这户人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他小心翼翼地更换漏电保护器和老旧线路。平时拆装螺丝、敷设导线等看似非常简单的事,现在也变得十分艰难。30分钟后,电来了,张富生已是满头大汗。

在安徽东至县,2月6日傍晚,刚从巡视现场回来的供电公司员工周丙泽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求助电话:东流镇观鹤台宾馆隔离区内部供电出现故障。顾不上吃饭,周丙泽和同事迅速赶到宾馆。了解现场情况后,周丙泽做好防护便走进隔离区内的配电设备间,仔细检查。半小时后,隔离区的灯又亮了。

在湖北荆州天门市,供电网格员陈瑞庭了解到自己片区的一户人家出现用电故障。不巧的是这家的老人因持续发热被送到医院隔离观察,这户人家也都在自家隔离观察。联系上这家,陈瑞庭却没想到自己竟然被拒绝了——“我们家是疫情区,大家躲都躲不及,你就别来了。我们隔离在家,停几天电也没关系。”但是,2月8日下午,陈瑞庭还是戴着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工作,背着工具箱来到了这户人家。空开故障导致的停电,他半个小时便处理好了。修电时,这户居民感动地一个劲挥手:没事、没事,你赶紧走吧,你赶紧走吧。

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

张邹李在为供电员工逆行点赞的镇长圈里找到让他心动的答案——我们应该是一道光,照亮人心,让所有的人都有勇气为守卫自己的家园而努力。

我们这么做是因为心中始终有希望。

很多读者也在供电网格员陈瑞庭的举动中找到了答案——他为隔离家庭修好电后还不放心,又折回来,隔着门一遍一遍地说:“放宽心,都会好起来的!”

是的,灯亮了,就有光,就有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战“疫”大考中的国网员工

要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需要无数人为之努力奋斗。

不顾高龄、再次出征的院士是英雄;

不顾危险、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是英雄;

一直参与防控、呵护美好家园的每个普通人是英雄;

一直守护光明、持续保电护航的158万电网员工也是英雄。

“有电,就意味着光明。”

所以,我们一直努力守着那份光、努力点燃那份亮。

五天点亮火神山,三天点亮雷神山,背后是中国速度、国网效率,让世界再一次为基建狂魔的战力连连称奇。

5000万捐款、欠费不停电、助推复工复产,背后是央企责任、国网担当,令专家由衷赞叹电力行业是国家应急的“定海神针”。

点亮奇迹,无数电网人手抬肩扛、昼夜奋战;

照亮希望,无数电网人用心服务、坚守奉献。

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158万国家电网员工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在这场战“役”大考中书写了自己的答卷。

滴水汇海、磅礴力量,战“疫”有百倍信心;

微芒造炬、前行希望,阻击一定会打赢!

策划丨电网头条客户端战“疫”特勤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