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抗疫扶貧顯威力

  受疫情影響,一方面是大量時令農產品上行通道受限,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宅家”消費者,選擇在線上進行一站式購齊食材、水果等生活必需品。某電商數據顯示,自1月以來,該平臺的食品生鮮需求持續旺盛,水果訂單量較去年同期漲幅超過120%,米麵糧油、肉禽蛋類和新鮮蔬菜的訂單量,則均較去年同期上漲超過140%。可見,幫助貧困地區和部分農產區解決特殊時期的農產品滯銷問題,平臺經濟能量發揮正當其時。針對這一話題,特選刊兩篇評論,供讀者分享。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為減少病毒傳播機會,各地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員流動性,民眾被迫“困”在家裡,生活消費需求大幅下降,亦因出門不便面臨採購難題,紛紛選擇線上購物。同時,很多農村地區處於封村、封路狀態,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紛紛受限,農產品無法及時運出去,客商也難以下鄉收購,導致雪上加霜。目前,部分地方農產品銷售壓力較大,特別是貧困戶的扶貧產品急需拓寬銷路,急需得到社會各界的幫助。

  全民戰“疫”,愛心助農。拼多多上線“抗疫農貨”專區,利用平臺的精準扶貧和龐大流量引導,將“宅家”消費者與受阻貧困戶連接在一起,打通了疫情阻隔的屏障,令農產品消費與生產直連。目前,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近28萬個SKU的商品。針對專區商品,拼多多設置了5億元的專項商品補貼,同時,每單農產品快遞還將享有2元的特殊物流補貼。用戶通過電商平臺下單購物,以最優惠價格購買產地直髮的水果和蔬菜,貧困戶則順利銷售掉滯銷扶貧產品,滿足雙方的現實需求,實現互惠互利,達到了抗疫與扶貧齊頭並進的效果。

  眾所周知,防控疫情的一大難點就是要減少人員接觸幾率,儘管各地市民已大幅度減少出行次數,但面對生活物資採購剛需,還是要隔幾日出門一次,可菜場、超市人流相對較多,又是封閉式環境,則就增加了人員接觸感染風險,不利於疫情防控。而在電商平臺上進行一站式購齊食材、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則可以實現不出門、零接觸,既最大限度避免了人群聚集,又得以促進農產品消費,為經濟復甦打下基礎。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任務艱鉅。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造成巨大損失,迫使社會資源聚焦於防控疫情之中,嚴重影響到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拖累脫貧攻堅工作。以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主動承擔起了社會責任,充分發揮“互聯網+消費扶貧”力量,匹配落實農產品產銷,幫助貧困戶拓展銷售渠道,解決市民買菜難的煩惱,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也是在為防控疫情和脫貧攻堅做出應有貢獻,凸顯平臺的社會擔當精神。

  疫情既是危機,也是行業和企業變革的機會,在線下受損之時,線上的支持力量得以彰顯,並促進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盡力減少損失、開拓新空間。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病毒並不可怕,疫情終將會結束。至於疫情所帶來的困難和損失,雖然很嚴重,但都只是暫時的,也都是可以克服的,不要太過悲觀失望。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必將打贏防控疫情阻擊戰,重新恢復生產和生活,繼續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任務,讓所有人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