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瘟疫发生时医者如何防传染?(一)

我是历史小说家、宋史研究学者谢繁,我将我所知道的古代医家在瘟疫发生时如何防护的一些知道在此整理,供大家参考。

在西医传入之前,我国一直是纯中医治病,而清朝以前的中医师,都是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人,医术越好的人,越被人们尊敬,甚至神化,称神医。而医界,治疗疾病的手段,包括药方,往往不公开,有的干脆配伍后碾成药末,造成神秘状,外人不知,只有师徒之间秘相授受。有的还在看病开药时加上烧香敬神程序,被后人称为巫医。

由于医疗技术不发达,古代的瘟疫是经常发生的。如宋代中期洞庭湖地区就多次发生瘟疫。湖南武陵就有两个有名的神医。一个张真人,用道术治病,名气惊动天子,被皇帝宋徽宗收到身边,作贴身备用,喜欢得如同兄弟一般。一次真人喝醉了酒趴在徽宗手臂上睡着了,皇上竟然不去惊动他,直到手臂实在酸麻了才叫了声“张胡”。这张真人,可算是神医神道的合体。另一个是赛华佗钟相,他行医前要先拜摩尼大神,凡相信他摩尼神的,就药到病除。结果他用高超的巫医之术,网罗了成千上万摩尼教弟子,后来起义造反,势力遍及湖广。中国历史上有扑素“共产”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农民起义,就是他发动的。这些人神化医术的出发点估且不去探究,但足可说明,医术被神化,是中医早就有的特征,医术越好的医生,越被民众视为神人。

但神医也是人,他们在瘟疫到来时,也必须去救死扶伤,也会有被传染恶疾的风险。那,他们是怎样做到自己不被传染上的?

首先,消毒防传染是古代名医的日常。

凡是家有名医的,必在当地是比较殷实富裕的家庭。笔者的邻居曾是一户老中医,他家的药房、坐堂诊病的地方是分开的,然后后面才是家人起居生活的地方,三者彼此严格隔开。在药房后面,一般还有个熬药的房子,房子不大,笔者看到过的,是一间大约十平方的小间,一张门出进,门对面的墙上只有一扇木板作窗页的水窗,一人多高的头顶上,就是木楼板。木楼板的钉子上,长年悬挂着艾草、菖蒲和叫不出名的中药材,屋里面,总是有小徒弟在熬药,充满浓郁的药香。据老中医讲,每次出诊回来,或坐堂时接诊了恶疾病人,都得先进这个房子,关上门和水窗,在这个几近密闭的空间里脱衣洗手脸,之后才能去后堂接触家人。

拿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全面消毒杀菌。洗手脸的药水,那是他家祖传的“独门秘籍”。

与家人一起用餐,吃饭之前,老中医和他的弟子,必得先喝一口盐水清汤,美其名曰“神仙汤”。师徒都喝一小杯酒,然后才能开箸吃别的东西。盐水汤和酒,老中医不强求别人吃,但学医的弟子必须吃,这道程序少不得,说是药王自古传下来对弟子的要求。喝酒前用筷尖在酒里蘸一下,拿出来让筷子尖上的酒滴上一两滴在桌子上。他解释说,这是先敬师父。

这程序,我们现在来看,他们是不是用盐水和酒精,作口腔和食道的消毒?筷子也是不是在用酒消毒?

老中医家的餐桌上,必得多两双筷子。多的筷子就是公筷。记得有次在他家作客,小徒弟没用公筷,拿自己的筷子直接去夹菜,被老中医将他的头打了一下,大骂:“不用真君筷,学艺不到头。记性狗吃了?”饭后我悄悄问老人,什么是真君筷?老人说:“真君就是药王。药王传下来,学医的上桌吃饭,必要记得不与别人混吃。你看了病人,身上难免不洁,莫要把不洁传给无辜的人,用了真君筷,也不会把别人的不洁传给自己。行医的走千家万户,户户都有病人,你不用真君筷,迟早会要惹病身亡的,所以叫学艺不到头。”我听了恍然大悟。老人还告诉我,在他家,他和徒弟吃饭的碗筷,都是专用的,他老妻洗碗的时候,是要放在专门的容器里最后去洗,滚水煮过才行。

宋代名医钟相的家,比上述老中医家的日常防范还要严格。他的庄子叫水莲村,要坐船才能进去,而行医看诊接待病人,是在水码头的药堂里。而远道而来求医的病人,看完病后则安排在庄后天子岗山脚下临水的专房里。每排病房里的病人根据症状区分,不同病症的人不混住,中间有女墙隔开。那时候的消毒液,主要是老醋。水莲村的庄客,除了种田捕鱼之外,就是做醋。每排房子屋檐下都放着几口鹿角窑大缸,缸里全是陈醋。陈醋每天被倒出一些来放在脚盆里,然后丢进烧得通红的石头,火热石头遇到醋,发出嗞嗞的沸腾的声音,将醋立刻变成了蒸汽飞向空中,弥漫整个病房区。正是天子岗下特有的酸雾云气,使路过的人们惊为神奇世界,对医术高明的钟相佩服得五体投地,声名远播,传为佳话。

上面这些,还只是古代名医防疾病传染,所做的日常防范,而真正在传染病爆发、瘟疫流行的时候,他们的防范还另有特殊手段。(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