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病毒感染,守住內心不慌恐


理性看待病毒感染,守住內心不慌恐

2020年元月突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至今徹底改變了13億人的生活軌道。病毒仍在施虐,一些人難免產生恐慌。雖然一定程度的緊張有利於促進人體產生大量產生應急荷爾蒙,荷爾蒙能調動機體的免疫系統保護機制,同時調動身體做出系列的決策和行為,採取緊急措施應對疫情變化。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過度的緊張反應是有害的。緊張過度就是恐慌,這在心理方面是非常不利於健康的。中醫認為,心亂則五臟六腑皆傷。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給各位講講,在積極應對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的基礎上,也要理性看待病毒疫情,穩住心態,才能保持人體抵抗力,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防病效果。

怎麼說呢,讓我們先從一支一次性的筷子說起。據某檢測機構公佈,一支一次性筷子,每毫克可測出200個細菌、50個黴菌,還包括許多的蟲卵,以及大量的微生物,當然包括無數病毒。由於檢測儀器設備要求較高,病毒檢測尚未納入其中。一支筷子約10克,估算一下,一支筷子上就細菌來算就有200萬個,當然這200萬個細菌當中,大多數是無害菌,但是一定含有有害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而病毒呢,其比細菌更小,直徑在100-300納米,可以預見其數量更是驚人。

以上現象,說明一個事實:用放大鏡,特別是超高倍電子顯微鏡看世界,你會發現,其實全球50億人口數量對於這個微生物世界來說,只是微乎其微。一支筷子是這樣,而一塊泥土,一隻昆蟲,一隻小動物身體上又有多少微生物呢?我們總不能被一支筷子嚇倒吧?!

毫不誇張地說,微生物才是主宰世界的物種。然而,為什麼實際上人類成為了地球的主宰?這種力量來自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適應能力”,對環境適應能力,特別是對微生物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得人類基本上實際控制了這個地球。更準確來說,是人類與微生物界達成和解,人處於與微生物平衡,營造了一種“和諧”的狀態。比如在人體內,在五官以及消化道、尿道和生殖道存活的各種微生物的重量能達到1.5-2kg,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我們總不能害怕自己的身體器官吧。

可是,如此多的存在於人體內的數以億計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與我們每個人又是怎樣相安無事的呢?以腸道微生物(又稱腸道菌群)為例來說,腸道菌群包括三大部分,即“益生菌、共生菌、有害菌”。其中益生菌參與人體食物營養的消化吸收,並參與到人體的免疫系統及各種代謝功能。有害菌多了就會即時發生疾病,而共生菌處於相當穩定狀態,只有當腸道的環境改變,如不潔食物、受涼、過度使用藥物等,共生菌就可能會轉變成致病有害菌。醫學科學家已經發現,肥胖、難治性消化道疾病、頑固性皮膚病、精神病、“三高”等疾病的發生,直接與腸道細菌的種群及數量密切相關。這些微生物之間具有相互抑制和協調作用,他們之間保持腸道菌群數量和比例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同理,也不是所有的病毒(主要是同類微生物都叫病毒)都是有害的。比如噬菌體,人體粘液中的噬菌體是我們自然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保護人體免受細菌入侵。近一個世紀以來,噬菌體一直被用於治療痢疾、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敗血症、沙門氏菌感染和皮膚感染。從進化論角度看,病毒實際是人類基因結構不斷適應環境改良的動因。因此,當今以生物醫學為觀點的人類這種見菌殺菌,見毒殺毒的做法實際上造成許多有益微生物的無辜被殺,導致更廣泛的微生物生態的人為失調,反而促進激發了超級病菌的滋生。

微生物的功過不是那麼簡單。人類也不能簡單將細菌病毒排斥於外。中醫就是基於整體系統理論來看世界,陰陽平衡才是世界之道,人體只要保持內外平衡、氣血平衡、身心平衡、陰陽平衡就是健康的。中醫的病因學說中沒有病毒細菌之說,而是外邪和內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要防禦內、外之邪就是要努力去保持平衡,人類與微生物可以相容,而不是殺來殺去,殺得滿城腥風血雨,殺個你死我活。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的治療中,一支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派出的湖北醫療援助隊伍不斷的傳來好消息,中醫藥對新冠病毒肺炎治療有效率達到90%。其採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新冠肺炎“清肺排毒湯”26種中藥,都是平時中醫治療感冒的藥物,沒有哪一個藥是具有所謂的抗病毒功能的。事實表明,只要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就能禦敵於身體之外。

綜合所述,良好的心態、有規律的起居、飲食平衡、適量的運動和戒菸限酒,是保持人體內外環境平衡的基本原則。只要人體內外平衡了,人體自然有了抵抗力,就不怕被病毒感染;就算萬一被感染了也因為抵抗力強而易治易康復甚至是自然康復。這就是中醫“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不二哲理。


理性看待病毒感染,守住內心不慌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