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人,那么厉害为什么还打工?

灯笼里的光


因为投资就会有风险,所以基金经理人为什么他在投资的时候也会打工,就是第一,如果你自己有钱那你自己操作,但是你要面对的是巨大的风险市场呢,他有时候能盈利,有时候能亏损这个说不定的,所以很多人为了就是不想自己面对巨大的风险,就会选择一边投资一边打工,所以就是这样的。

另外的话就是自己的钱少,自己的钱少的话,很多技术是用不过来的,所以有能力的人他很多都需要依靠平台,让平台跟自己的能力结合,所以他们就啊,当然加上他有很好的学历很好的能力,这种情况下他就成为了一个基金经理人。


K线博士


其实我之前也有同样的困惑,基金经理人那么厉害自己炒股,安然自得不是更好吗。但是现实中基金经理厉害的人并不多,为人津津乐道的也就是“基金一哥”王亚伟,在掌管华夏大盘的那段岁月里,该基金的总回报率高达1027.87%,成为当时唯一一只累计净值在10以上的基金。

笔者认为基金经理人打工的原因:

一、高收入:首先基金经理是一份高收入职业,而刚出道的基金经理人实战经验并不强,而且资金也不够雄厚,去平台打工既有高收入,又能锻炼实战经验,何乐不为。


二、资源:作为基金经理人,平台会给予其更多的资源,让他进入基金财经圈子获取更多一线新消息,还有各研究人员团队配合,让他更好实行你的投资策略,形成你独有完善交易系统。


三、赢面大:基金募资金额都几十亿元左右,让基金经理可以投资多元化,股票池较多,直接降低系统交易风险,获取收益的机会就更大。


四、知名度:初出茅如的基金经理人知名度较低,他可以依托着平台的优势靠业绩打响知名度,这样就可以去更高的平台,获得更高的收入及其待遇。而去年包揽前三甲广发基金经理刘格菘一下子知名度就提高,走进公众的视野,今年待遇肯定水涨船高!

而且随着知名度提高,基金经理也可以直接转私募:自2014年,第一批私募牌照发放后,大批基金经理“公转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公募一哥”的王亚伟,当年从华夏基金离职后,成立千合资本,目前已是百亿级私募。


甲先生520


基金经理属于高收入的金领阶层,投资是有风险的,能够获得基金经理,获得超高收入,何必自寻烦恼,去做投资,承担风险。

基金经理不仅仅收入高,地位也高,从收入来看,动辄都是百万元以上,甚至数百万元,虽然工作压力不轻,但付出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另外部分基金经理还通过老鼠仓获得更加丰厚的收益,虽然现在老鼠仓查的很严,可是被查老鼠仓终究是冰山一角,还会有少量隐蔽的很深的老鼠仓依然没有被发现,既有高工资,又有丰厚的老鼠仓收入,何必辛苦自己下海投资。

A股股市跌宕起伏,要想赚钱颇为不易,搞不好钱没有赚到,老本也会亏不少,基金经理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一点,但也很难规避系统性风险,别说一般基金经理,就是明星基金经理也不例外,碰到熊市,一样亏得裤儿掉。

16年那些重仓科技股的基金经理,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成为媒体的红人,可是科技股热潮退去,16年、17年、18年下跌,从明星基金转眼之间成为了收益率垫底的亏损基金,净值损失惨重。

如果急流勇退,自己投资,或者是成立私募,那么就会很惨,自己投资,恐怕老本亏不少,成立私募,净值大跌,恐怕要面临产品清盘,到时候收的管理费不够公司开销,也得自掏腰包。

所以很多时候,创业未必是最佳选择,尤其是高级打工者,收入丰厚,自己创业未必就会有打工的收益。


杜坤维


对于事业而言,大致的选择也只有两种,要么打工,要么自己创业。

基金经理人是看上去光鲜的职业,好像都非常厉害,其实能够达到优秀境界的并不多。如果你去公募基金的年度业绩,跑不赢指数的也有很多,甚至有很多大幅跑输指数。这些基金经理恐怕算不上厉害吧?而且有很多新闻也可以查到,有些基金经理做老鼠仓也会亏得一塌糊涂,说明他们的水平也是非常一般。所以,任何领域优秀的人都是少数的,不够优秀的话,或许打工时最好的选择。

对于优秀的基金经理人而言,由于过人的技能和经验,具备了创业的基本条件,是否适合创业呢?首先,创业意味着需要自己考虑方方面面,无形中就分散了精力; 其次,很多基金经理人取得优秀的业绩也与原来的工作环境密不可分,比如,强大的投研能力,公司后续基金的协助等,这些创业后都不具备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查一下王亚伟,原来华夏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出来创业后也泯然众人矣。

所以,光环都是远看才有的,创业有风险,真干需谨慎,打工是不爽,起码有工资。[呲牙]


主观的观


基金经理是稳赚不赔的金饭碗,当然前提是他必须先有客户群。基金经理是拿委托人的钱去投资,不管投资人是亏是赚,管理费和手续费都要收取。所以他们是旱涝保收的。一直以来,基金经理的薪酬水平都不低,行情好的时候近千万,低迷的行情下也至少达到百万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基金经理的薪资平均涨幅超过15%,远超通货膨胀,“基金经理”这一行当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富帅”职业。高收入和高风险、高压力并存的。如果客户赔钱了,赔光了,就不会有委托人来投资,财源枯竭,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古楼老僧


这个问题很简单啊,你说那么多厨师,为什么没几个自己当老板呢?

我们只看到看似最重要的方面,其实还有很多综合环境没有考虑到。有的基金经理业务能力很牛掰,但是他的背后是基金公司的规模效应和其他分工的支持。比如我们都知道股票需要研究数据,分析数据,里面分工是很细的,很多基金经理只是把背后团队的研究成果综合一下而已。他做出的决策并不是个人决断的,而是背后基金公司的团队分工协作的结果。

从投资组合的建立,到投资标的的跟踪和研究,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投资、研究、交易的每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队伍分工。

研究团队负责基本面研究,实地调研,高频跟踪。基金经理负责结合账户要求和市场环境维护组合,交易团队负责根据市场情况完成基金经理的买入或者卖出指令。

另外,专业的基金公司提供的平台和交易工具(简单来说就是所整合的资源),是普通人无法想象和拥有的。包括一手信息,规模效应带来的额外收益,专业的分工,庞大的资金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零售市场买一斤土豆跟去批发市场买一吨土豆,单价完全是两回事。

简而言之,个人不具备团队所具备的成事之必要条件!


韩小寒233


看了一些回答,那么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用查理芒格的话说,这些所谓职业经理人就是在“捞灰金”,赚的都是管理费而不是投资收益,以大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他们自己管自己的钱未必能管的好。


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基金管理费,而基金赚取的收益基本归投资者所有。对于收益能力强的基金经理来说,高收益似乎自己的收入并无直接关系。


那就是,平台。
有的人离开了平台就如将士失去了战马,坦克缺少了炮弹。

世界上没有神秘的事情,“神秘论”就是未开智的表现。
再大的基金公司,也是由一项一项业务,一个个岗位组成。


一直基金从成立到退出包含了太多的环节:资格申请,设计产品,方案落实,方案备案,募集资金,资金投资,管理,清算退出...

一支基金的团队包括:基金经理人选、交易员团队、研究团队、基金清算团队、运营团队、行政、人力、财务等…


A股目前个股有3000多只,假设一位基金经理每天能深度研究2只个股,那365日天天不休息,全部个股研究完都需要将近5年的时间,这里还不考虑公司基本面变化的情况。

实际上,基金对每只个股的投资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通常都需要做实地调研,并与管理层进行深度访谈,这样算下来,花在每只个股的时间就更长了。假设团队有10个人,那么每个人就能享受到10个人的调研成果,跟个人对比起来,就具有了规模效应。

对于基金公司,团队人员都是有明确的专业分工的,例如研究、投资决策、交易等等,团队各人员的配合最终导致了基金的最终表现。因此,对于一位基金经理来说,他也只是团队当中的一员而已,离开团队单打独斗难度很高。


以上,看到没有,职业经理人(也就是基金经理)是在一个大的平台上操作一个基金的投资方向,并且一个团队有很多个岗位,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离开了平台自己去做,起码也要搭建一个团队,成立一支基金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没有团队凭个人单打独斗,肯定没有在一个大的基金公司做更有成就。


这还不包括社会地位,个人成就感,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等等所带来的那种荣耀,所以,基金经理哪怕很厉害的基金经验为什么原因在基金公司一直工作的原因。


当然,除非个人有非常强大的人脉和融资能力自己出去单独建立一直基金。


一清流聊创业


我觉得基金经理之所以帮助别人管理资产,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直接投资资产,至少因为以下两个因素:

1、资产管理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深度的专业分工。

这里讲的不是管理的资金规模,而是一个投资研究团队的规模效应。看K线炒股票的个人交易者很容易觉得投资是一个人的事。其实职业的投资思路完全不是那样一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人的事,但是投资研究的过程绝对是一群人的事。举例子来说,一个健康的投资组合,肯定要搞分散化。少则20只标的(这已经是非常集中的投资风格了),多则百只。机构投资者在投资任何一个标的之前,都不可能光凭一堆K线多头排列就轻易下单买入,那就需要深入的研究基本面。即使我们很轻率地把一个上市公司的招股、增发、报表、舆情、行业简单了解一下,最快也需要半天时间。那么按照20只标的来计算,假设管理人白天盯盘,晚上不睡觉做研究,就需要10天时间。实际上,这么重仓的集中投资,机构投资者肯定还需要去上市公司实地调研、与管理层访谈。路上来回时间不算,少说也需要额外10天时间。那么基本上一个投资组合就需要一个人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建立。由于宏观和行业基本面的高频数据变化很快,等这个人基础研究做完准备建仓的时候,最初的研究结论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又要从头开始研究工作。。。

在机构投资者那里,投资、研究、交易的过程是高度分工的。庞大的研究员团队(往往也是未来的基金经理们)负责基本面研究、实地调研、高频跟踪;基金经理负责结合账户要求和市场环境维护组合;交易团队(散户所谓的操盘手)负责根据每日的市场盘面情况完成基金经理的买入或者卖出指令。基本面研究是否扎实、投资决策是否正确、交易执行是否到位,都会影响一个投资组合的最终业绩表现。

一个基金经理,只是投资研究交易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离开了这个团队,单打独斗的难度很高。

2、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利用一个完备的机构平台做很多个人投资者无法做的投资。比如新股的网下申购、大额折价定增、债券投资、量化交易云云。还有一项个人无法享受的就是卖方研究服务。基金公司的大量佣金都用来向券商购买研究服务,提供行业专家的意见,辅助投资决策。个人投资者也许需要在雪球或者百度云盘上下载报告,机构投资者往往在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卖方研究员的电话路演。这种时间优势,也不是个人投资者可以媲美的。

其实个人投资者最大的一个担忧就是基金经理吃的是管理费,他的利益容易与持有人不一致。其实大家要知道公募基金行业的排名压力有多大就不会这么想了。残酷的地方,甚至会每天检查前一天的市场排名情况。全年的奖金也取决于排名。我觉得,这种压力下,真的没有几个基金经理会扔下自己的组合,每天满足于吃管理费的。如果还有担忧,那么有一种特殊的基金,可以最大程度上绑定基金经理的个人利益,就是基金经理参与认购份额的发起式基金。由于国家法规要求基金经理购买自己的基金,一年内不得卖出。这种类型的基金就可以把基金经理和基民牢牢地绑在一起。


汇股通金


基金经理指的是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就得有人去做,就像一个艺人一样,他表演很好,并不代表他不需要签经纪公司。

事实上大部分行业都是如此,只有做到行业头部的人才能给自己工作,在自身条件不具备的时候,选择与企业合作共赢也是一种方式。

其实大部分基金公司的老板对于基金经理人,都是非常看重的。毕竟能做基金经理的人,相信在股票市场都是取得一定成就的,基金经理也是基金公司成败的关键。

在自身条件不具备的时候,选择在基金公司工作最大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工作环境

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环境对交易者的影响,闭门永远造不出好车,既然选择金融投资,那么选择相关的环境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显然离成功更近。

另外在机构工作所得到的消息相比于大部分散户投资者也更超前,除了人多力量大之外,还有一些调研方面的优势。

交易系统

只要是想在金融市场做的好的,都是想最终做大,很多时候不同的资金量所使用的交易系统也完全不相同。

比如一个散户投资者能够交易50万左右的资金,且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如果你给他5000万,他就很难做好。

所以既然总要走上这条路,不如先在基金公司尝试管理大资金。

上升通道

基金经理人和艺人一样,只要做的好就能够成为明星经理人,成为明星基金经理人的好处不言而喻。

和艺人一样,只要能够成名,其名字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盘手梁勇


金融投资,是由信息收集,数据分析,人脉互通等环节构成的,基金经理人只是做最终决断。离开众多因素,也就降低了成功概率,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成功需要概率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