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財經社:口罩指日可戴

撰文 / 邵藍潔 宋家婷

一“罩”難求,八方支援

2月9號晚上十一點半,爹地寶貝副總經理林顏挺剛剛從生產線下來,但是生產線的技術工人還在做試產的調試。為了保證這條生產線能夠快速生產,爹地寶貝安排了技術人員兩班倒24小時調試。

爹地寶貝所調試的並不是他們新引進的紙尿褲生產線,而是一條口罩轉產生產線。

從大年初四開始,原本生產紙尿褲的爹地寶貝,開始研究怎麼轉產做口罩。作為福州市唯一指定的口罩生產企業,爹地寶貝壓力大、任務重、時間緊。林顏挺告訴AI財經社,“現在初步測算,中國口罩每天的需求量是1.5億個,陸續復工後,需求會更大,用量翻一番”。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口罩一夜之間脫銷。2月10日起,全國多地企業陸續復工,已經成為必需品的口罩,供給不足的矛盾更是與日俱增。

一方面,出入公共場所必須佩戴口罩,企業復工也需要有一定量的口罩儲備保證每天提供給員工;另一方面,無論是線上電商平臺還是線下藥房,一“罩”難求已是常態,即便一線醫護人員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也處於緊缺狀態。

國家發改委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10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的口罩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76%。2月初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曾透露,我國口罩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這也是全球最大產能。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估算,2月底每天預計能生產各類口罩1.8億隻。2月8日,華創證券報告顯示,樂觀估計到2月底,我國口罩日產能有望提升至2億隻。

但是對於目前市場需求而言,這個數字一點也不樂觀。根據2020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2019年末中國內地總人口首次突破14億人,其中16歲至59週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約為8.9億人。即使按照人均每天一隻的用量,目前的口罩供給量缺口仍舊是天文數字。

這也是為什麼在這場口罩支援大戰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像爹地寶貝這樣“不務正業”的企業。

“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2月6日下午,中國石化官方微博、易派客官方微信發佈英雄帖:“我們需要口罩機。您若有富餘、可用的設備,可轉讓給我們,我們將協調生產、增產口罩。增產的口罩,我們可全部收購支持湖北抗疫一線,也可支持企業所在的地方防疫抗疫”。 這則消息發佈後,得到800多萬次點擊閱讀,2.5萬次轉發,易派客微信閱讀量迅速達到10萬+,文中聯繫人沈先生的電話也被迅速打爆。

承擔中石化口罩生產任務的正是中石化子公司易派客,後者也是最大的工業品電子商務平臺,擁有豐富的口罩原材料熔噴布儲備。中石化表示,若有企業缺此原料,公司可運輸上門。

除了口罩原材料的直接提供者們,看似毫無瓜葛的電子企業、汽車製造商也通過各種方式加入戰場。

2月5日,代工巨頭富士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的口罩生產線順利實現試產,預計2月底可達日產口罩200萬隻。富士康方面稱目前公司正在申請產品資質認證。

2月6日凌晨,上汽通用五菱發佈消息稱,在廣西區、柳州市政府支持下,公司聯合供應商廣西德福特集團,通過改建後者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本月內12條口罩生產線(4條生產線生產N95口罩,8條生產一般醫用防護口罩)可投入使用,日生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

圖/受訪者提供

同一天,由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帶隊,負責此次轉線生產任務的廣汽部件專門前往東莞考察口罩生產設備製造商快裕達,瞭解口罩生產設備的製造、組裝和調試技術,研究新建口罩生產線的技術可行性。3天后,廣汽部件第一臺口罩生產線樣機就已製造完成。

2月8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官方微博宣佈,公司轉產口罩進入生產環節,預計將在2月17日前後量產出貨,2月底口罩產能可達500萬隻/天。比亞迪方面告訴AI財經社,具體由深圳寶龍工業園比亞迪第九事業部組織生產。除了口罩,比亞迪還同時宣佈生產消毒液,具體事宜由比亞迪中央研究院負責,2月底消毒液產能可達5萬瓶/天。

除上述企業外,AI財經社粗略統計,包括OPPO、三友化工、和碩等製造/代加工企業,水星家紡、三槍內衣、華紡股份等紡織服裝類企業,以及青蛙王子集團旗下的潤美紙業、中順潔柔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都在2月初成為口罩跨界援產大軍的一員。此外,包括陝汽、紅豆股份、報喜鳥等企業也改線轉產護目鏡、醫用防護服等醫療防疫物資。

天眼查一組數據顯示,以工商註冊變更信息為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其中近700家為科技推廣、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等企業。

跨界轉產,各顯神通

跨界生產口罩,這些來自能源、汽車、電子、消費、環保等各行各業的企業,面臨的問題直接而現實,車間、原料、設備、工藝、人員,環環相扣。

口罩生產的環境要求必須是10萬級潔淨(即每立方米大於0.5微米的顆粒不超過10萬個)車間生產,淨化車間的潔淨度級別,潔淨度值越小,級別越高,造價也越高。醫療口罩要求更高,除了要在10萬級的潔淨車間生產,還需要環氧乙烷的消殺滅菌,環節更繁瑣,時間更長,根據消殺設備的不同,生產期比普通口罩要長3-7天。

從目前宣佈轉產跨界的企業來看,他們在車間硬件上有一定基礎。

整車企業、電子企業擁有豐富的無塵車間操作、管理經驗,也便於改造生產線。上汽通用五菱表示,目前正在對生產線進行改造並啟動生產準備工作,無塵車間的建設工作正在同步開展。

紅豆股份因為服裝被大眾消費者熟知,但實際上還有醫藥業務,因此具備醫藥生產級別的10萬級潔淨廠房,可以迅速改造成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生產車間。2月3日下午,紅豆股份第一件一般防護服已經順利下線。

紙尿褲的生產車間要求在30萬級潔淨,但是爹地寶貝在2015年出於發展規劃,預埋了10萬級潔淨設備,在這個“天降大任”的時機, 被提前激活。“只要做好隔離隔板,包括人員進入的潔淨標準,儲藏室之類,所以整體轉換速度很快。”林顏挺告訴AI財經社。

“現有設備與口罩生產原理相近,但工藝不同,要進行技術改進、材料供應、設備改造。”青蛙王子集團潤美紙業(福建)有限公司在接受《福建日報》採訪時透露,潤美紙業原本的生產範圍是溼巾、紙尿褲等等,擁有30萬級淨化車間及自動化生產設備。

車間準備好了,第一生產要素是原料。生產口罩的原材料主要是聚丙烯,生產熔體質量流動速率在33-41g/min的聚丙烯產品,可以達到衛材聚丙烯熔噴無紡布標準,用於醫用手術用品、民用衛生用品等領域。

上汽通用五菱上游供應商——廣西德福特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生產NVH隔音棉等高分子材料及其零部件,目前,上汽通用五菱生產的部分產品採用了可用於醫用用品的高規格材料聚丙烯來生產隔音棉。從原材料、生產技術的準備方面來說,對生產口罩具備很大的優勢,對生產線進行專業改造後即可快速啟動生產。

紙尿褲和口罩在原料上有共通性,簡而言之,都是無紡布的一種,林顏挺在接受AI財經社採訪時表示,爹地寶貝的供應商同樣也具備口罩原料的生產資質,口罩所用的原料生產也是他們的業務之一,因此在原料調配方面會比較容易一點。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跨行生產口罩,尤其是大型工業企業的加入,原料的供應也變得緊俏起來。

進入2月以來,中國石化已向市場投放聚丙烯等醫衛原料1.5萬噸,預計2月份還將繼續向各大醫衛材料客戶保供生產原料約8萬噸。也就是說,中國石化本月將加緊生產近10萬噸醫衛原料。

口罩的生產並不複雜,而且自動化程度較高,在工藝技術上的難度並不高,但是對於轉產的企業就不一樣了。

“原本尿褲生產線技術比口罩生產更復雜,轉產口罩需要在設備上、刀模刀組上進行更改,而且更改是不可逆的。”林顏挺介紹,口罩生產線在疫情前的價格大概在10萬-30萬元左右,疫情後翻倍增長,最高已經頂到180萬元甚至更高。“紙尿褲的生產線是幾百萬到幾千萬元級別的,所以這個轉產其實是一個降維。”

爹地寶貝為這次轉產口罩投入了將近200人,包括原料採購、生產改造、流水線,包裝等整個環節。“預計可以實現1分鐘600片口罩的生產,因為設備的工業化自動化水平較高,單純流水線上不是很多人,但是改造的設備生產效率比較快,1分鐘600片,需要的包裝人員很多,我們也在匹配包裝的自動化設備,後期可能不需要這麼多人了。”

政府助攻,高效聯動

林顏挺計算了一下,口罩生產從整體計劃到投產,時間壓的很緊,7天就完成雛形,10天就開始試產,“企業如果自主去完成,效率很難達到這個水平。”據他介紹,在整個過程中,政府組織了相應的工作小組分工配合,比如上游企業未開工的物流運輸問題,醫療資質的審批問題等等。

據報道,潤美紙業在接到轉產任務後,公司用三天時間學習相關國家標準,採購原輔材料,研究各類技術改造難點,完成了生產線改造。潤美紙業目前所生產的口罩具備基本的防護效果,2月中下旬,其採購的專業口罩生產線將到位,屆時可量產國家標準的醫用一次性口罩,日產能將達到8萬隻。

比亞迪也以3天出設備圖紙、一週出設備、10天出產品的速度,登上2月9日晚間的《新聞聯播》。廣汽部件從考察到生產設備調試也只花了不到5天時間。富士康則在2月5號就進行了試生產。

在中石化發出“英雄帖”後,3個小時內就找到了合作伙伴。2月7日中午,中國石化就已經與合作伙伴對接完成11條口罩生產線,並開始進入設備安裝程序。

上汽通用五菱告訴AI財經社,項目從設想之初就得到廣西區、柳州市、來賓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得以快速推進資金、項目審批、資質認證等方面的工作。在資金方面,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5000萬元貸款;項目審批方面,得到政府相關許可,支持在可控的範圍內開設“綠色通道”,辦理完整的資質驗證、審批認證(包括但不限於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產品合格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等),將正常流程所需的43天縮短到20天以內,預計3月前可以辦理好所有所需手續。

從1月下旬起,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就發起號召,要求各地迅速組織醫用防護服、口罩、醫用護目鏡、負壓救護車生產,併為這些轉產企業提供稅收、金融等支持政策。

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關於發揮政府儲備作用 支持應對疫情緊缺物資增產增供的通知”,明確提出支持有關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增添生產線(設備)迅速擴大產能,積極幫助企業解決資金、資質、生產場地、設備購置和原材料採購等實際困難,促進上下游生產良性循環,提高全產業鏈生產能力。

在政府的強勢助攻下,上汽通用五菱聯合生產口罩項目,從提出想法到進入具體的實施階段僅花費不到5天的時間,現有車間已有生產員工共92人。為了滿足產能需求,上汽通用五菱方面告訴AI財經社,除了上汽通用五菱的支持人員,公司2月5日起面向全社會進行招聘,共計劃補充85人,截至2月6日中午已經有30人應聘,2月7日前已全部到位。

AI財經社瞭解到,2月9日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生產的第一批20萬個口罩已經順利下線。為了擴大產能,上汽通用五菱同時自建了生產線。2月13日晚,上汽通用五菱自產口罩已經批量出貨,日產量最高可達200萬個。

按照計劃,爹地寶貝第一批口罩生產線投入之後,陸續第二、三、四批也將開工,“第一批出來的口罩可能相對簡單,就是普通白色表面口罩,後面可能會做一些個性化的需求,現在最核心的需求是解決大家口罩荒,快速投放市場。”後續新增生產線,有改造的也有新增的,2月底口罩日產能會達到250萬,3月的日產能突破350萬,其中100萬是醫療口罩。

AI財經社瞭解到,這些跨界支援大軍生產的口罩將首先以政府、醫院、疫區的供應為主,此外,部分企業也將為企業及戰略合作伙伴自身復工做好口罩儲備。富士康工業富聯2月7日發佈公告稱,所生產口罩優先用於公司內部員工。

至於疫情結束後口罩產能會過剩的問題,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近日在國務院召開的聯防聯控新聞發佈會表示,疫情過後,符合標準的富裕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

不過,對於這些“半路出家”的口罩生產企業來說,後續設備及生產線怎麼處理也將成為一個問題。比亞迪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在接受AI財經社採訪時表示,“目前沒有考慮太多。生產口罩和消毒液是緊急援產,為了戰疫情,幫助大家復工,沒有什麼商業目的”。

雖然是臨時轉產口罩,但是考慮到疫情過後國內消費者對於防護意識提高,爹地寶貝計劃將民用防護口罩作為一個單獨的品牌來做。“畢竟現在國內除了3M等一些外資品牌,國內叫得上的口罩品牌幾乎沒有,還是蠻空缺的。”林顏挺告訴AI財經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