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2020(上)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在2020年的开端,我们度过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日子,在新冠病毒疫情之下,医药行业寒冬来袭!

但是,“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疫情在前,商业化竞争还将继续!


商业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随着跨国医药巨头2019年财报相继发布,2020年将上演怎样的年度大戏?

  • 默沙东“拆分”在即,K药之后谁能扛起大旗;
  • GSK欲将剥离生物医药和消费保健品业务;
  • 赛诺菲关闭糖尿病、心血管管线,枕戈待旦,换帅坐镇,回笼资金;
  • 诺华
    “双管齐下”,轻装上阵2020;
  • 辉瑞创新药一枝独秀。


1、默沙东 —— “拆分”在即

财报:2019年营收468.4亿美元,同比+11%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2月5日,默沙东发布2019年财报:2019年默沙东实现收入468.4亿美元,同比+11%,

  • 肿瘤业务中,Keytruda一举迈进百亿美元俱乐部,增长55%至110.84亿美元;
  • 疫苗板块收入增长15%至84亿美元;
  • 动物保健板块增长4%至44亿美元;
  • 另外,中国区,默沙东销售额增长迅猛,增速达到了58%......

此次,默沙东最引以为豪的K药也成为继立普妥(Liptor)、修美乐(Humira)、索非布韦(Sovaldi)、Harvoni之后的第五个跻身百亿美金销售额的重磅药物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百亿美金销售额重磅药物“俱乐部”

另外,在2019年K药共获批了7个适应症,分别为

  • 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
  • 单药一线PD-L1阳性NSCLC;
  • 联合阿西替你一线肾癌;
  • 单药或联合化疗一线头颈鳞癌;
  • 三线小细胞肺癌;
  • 二线食管鳞癌;
  • 与乐伐替尼联用治疗子宫内膜癌。

今年1月,K药又获批了治疗BCG不响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这些适应症将为K药的继续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但是,默沙东近年来饱尝专利过期之痛,其重磅产品顺尔宁,舒降之,保列治均已过了专利保护期。

特别是在k药2014年9月获批之后,默沙东最近几年几乎再也没有重磅产品获批,在全球市场遭遇了价格、市场双重断崖式下降。


K药之后,谁又能及时补位?

收购、剥离并举,聚焦创新

为此,默沙东选择进一步聚焦创新,收购、剥离并举。

进入2019年,默沙东大举并购以聚焦新药研发,扩充自身管线:

  • 2019年2月,默沙东以3亿美元收购了Immune Design,获得其独特的癌症免疫和辅助系统方法,增强疫苗预防感染的能力,改善疫苗的研发;
  • 2019年5月,默沙东以10.5亿首付、11.5亿里程金收购Peloton Therapeutics,获得了其主要资产HIF-2α抑制剂PT2977。预计2020年将会开展K药与PT2977联合用于RCC的III期临床;
  • 2019年6月,默沙东宣布以7.7亿美元收购
    Tilos公司,得到了其TGFβ调节疗法。之前,德国默克与GSK的PD-L1/TGFβ双功能蛋白在临床中展现出了优异的疗效。此次,默沙东在获得TGFβ调节疗法也将会积极探索其与K药的联用效果;
  • 2019年11月,默沙东以5.76亿美元收购Calporta 获得临床前TRPML1激动剂。TRPML1被认为能通过促进自噬和溶酶体胞吐作用于溶酶体功能,功能受损与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状态有关,因此是一种潜在疗法;
  • 2019年12月,默沙东以27亿美元完成了对ArQule的收购,获得了其非共价BTK抑制剂ARQ 531,而2019年伊布替尼的销售额将超过75亿美元。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默沙东董事会主席兼 CEO 福瑞泽(Kenneth C. Frazier)

另外,在宣布财报后,默沙东董事会主席兼 CEO 福瑞泽(Kenneth C. Frazier)还表示:“将会把女性健康、专利过期品牌和生物类似药的经营权剥离出来,成立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NewCo。

新公司将由原默沙东国际业务和新型市场业务总裁Kevin Ali掌舵,默沙东当前产品组合的50%将由新公司运营,包括皮肤、疼痛、呼吸、心血管产品等。

而默沙东主要聚焦目前的增长支柱产品领域:肿瘤、疫苗、医院产品、动物保健,该计划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

拆分之后,作为回报,将使得默沙东大幅提高运营效率,预计在2024年获益超过15亿美元。


2、GSK —— 战略微调

财报:2019年营收338亿英镑,同比+8%

*当日汇率1英镑=1.29美元,2019年营收折合430亿美元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2月6日,GSK公布了2019年财报:全年收入338亿英镑,增长幅度为8%。其中

  • 消费保健品业务收入为90亿英镑,增长17%;
  • 疫苗业务收入72亿英镑,增长19%;
  • 处方药业务收入为176亿英镑,与上年持平。

另外,继默沙东宣布将拆分成两家公司之后,GSK首席执行官Emma Walmsley随后宣布启动一项为期两年的战略项目 —— 将处方药业务中的生物医药消费保健品业务剥离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GSK首席执行官Emma Walmsley

剥离之后,GSK拆分成两家公司

  • 一个是使用基因和新技术专注于免疫系统相关科学领域研发的新的葛兰素史克公司
  • 另一个是在消费者保健领域的领先公司

其实,早在2019年8月,葛兰素史克宣布已经与辉瑞完成交易,整合双方的消费保健品业务,成立全球最大的OTC公司。GSK持股68%,辉瑞持股32%。

而Emma Walmsley也一直计划将GSK业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处方药和疫苗,另一部分为OTC产品。

GSK通过此次拆分,到2022年可能每年节省7亿英镑,并从2022年起改善运营绩效,同时公司也已经开始销售一些非核心消费产品。

不仅如此,GSK还调整部分疫苗项目,相应的裁掉720名员工。

GSK首席执行官Emma Walmsley表示,“所有这些努力皆为同一目标而设:支持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持续创造巨大价值,在生物医药和消费保健两大领域同时打造两家全新的、全球领先的企业”

另外,在2019年年底的JP摩根大会上,Emma Walmsley介绍,“2020年GSK将推出5款新产品,覆盖癌症、艾滋病毒和肾脏疾病等,以及现有药物扩大适应证,即一线卵巢癌药物Zejula哮喘用药Trelegy。同时再次重申收购Tesaro将带来不错的收益。”


3、赛诺菲 —— 回笼资金

财报:2019年营收361.26亿欧元,同比+2.8%

*当日汇率1欧元=1.10美元,2019年营收折合397.39亿美元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2月6日,赛诺菲公布了2019年业绩,全球全年销售额达361.3亿欧元,同比+2.8%。

  • 基础医疗营收90.76亿欧元,同比-14.8%;
  • 中国及新兴市场营收74.37%,同比+6.4%;
  • 专业护理营收91.95亿欧元,同比+22.4%;
  • 疫苗营收57.31亿欧元,同比+9.3%;
  • 消费者健康营收46.87亿欧元,同比-0.8%。

2019年,赛诺菲增长主要由肿瘤、免疫炎症领域、疫苗拉动。其中Dupixent(dupilumab)已经显露出重磅炸弹的实力。2019年营收达20.74欧元,增幅163.2%,未来突破100亿欧元。

*Dupixent(dupilumab)是赛诺菲与再生元联合开发的一款靶向IL-4/IL-13的抗体药物,2017年3月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湿疹)。

相比而言,其初级护理药品业务消费者保健业务表现不甚理想。

而面对其他巨头业务战略大调整,一直徘徊于全球跨国药企Top5的赛诺菲,如何在2020扳回一城?


“糖尿病”成为传奇,开始聚焦核心

糖尿病业务一直是赛诺菲的优势之一,其王牌产品Lanuts自2000年上市以来,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让赛诺菲稳坐“头把交椅”。

但随着2015年专利期的到来,赛诺菲在后继产品补位上的节奏似乎总踩得不太准。

优势产品疲软,后继产品Afrezza、Toujeo、Soliqua表现又不佳,优势糖尿病业务进入2019年同比下滑-7%,随后糖尿病市场被诺和诺德礼来接盘。

诺和诺德以3个品种(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瑞格列奈片)稳居第一;其次是拜耳(阿卡波糖片)销量却一直稳居单品种榜首,位居第二;赛诺菲(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片)落于第三。

更糟糕的是,其余的糖尿病和心血管业务开始步其后尘。

面临产品管线增长的困境,2019年12月,赛诺菲对外宣布:停止新的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研发,重新梳理战略框架,将公司业务聚焦到特药(免疫、罕见病、血液、神经、肿瘤)、疫苗、普药(糖尿病、心血管和成熟药品)三大业务单元上。


换帅坐镇、重塑架构,回笼资金

早在2019年初,赛诺菲基层医疗、中国及新兴市场两个新事业部就开始运营,内部进行了大的架构调整。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2019年年初赛诺菲架构调整前后

在年初业务架构调整后,赛诺菲对管理层也进行了调整。2019年6月6日,赛诺菲挖来诺华制药CEO Paul Hudson来坐镇,9月1日生效。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赛诺菲新CEO Paul Hudson

自赛诺菲全球“换帅”后,新任CEO Paul Hudson也开始采取动作。其中之一便是考虑组建一家合资企业或出售消费品保健部门,此举的意义在于迅速回笼资金以投入到越来越被重视的早期研发中来。

这主要也是由于赛诺菲的创新引擎强烈依赖与再生元制药的关系,而非自我研发。

在2019年12月,Paul Hudson对外宣布:停止新的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研发后,又宣布将在2020年重组赛诺菲业务架构。

  • 全球业务重组为三个业务部门:专业护理疫苗普通药物;
  • 消费者保健,包括非处方止痛药等产品,或将成立研发和制造流程的独立业务公司、或将出售该部门、或谋求组建合资企业。

此举剥离,意味着精简业务,以便能够在“未来增长的关键核心领域”的内部研发上投入更多资金。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赛诺菲2019年财报部分产品管线

从2019年赛诺菲披漏产品管线来看,赛诺菲在进一步补强在肿瘤和免疫疾病领域。接下来,特药业务(免疫、罕见病、血液、神经、肿瘤)将是赛诺菲全球的最大看点


4、诺华 —— 精兵简政,轻装上阵

财报:2019年营收474.45亿美元,同比+6%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1月29日,诺华公布了2019年财报,全年营收474.45亿美元,同比+6%。

  • 创新药:营收377.14亿美元,同比+8%;银屑病药物司库奇尤单抗心衰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分别引领了“免疫、肝炎及皮肤病”和“心血管代谢、肾脏”2大BU高双位数增长;乳腺癌、肾癌药物依维莫司(飞尼妥)营收15.39亿美元,同比-1%,略有下滑。
  • 山德士:营收97.31亿美元,同比-1%,由于生物类似药增长强劲,部分抵消了零售仿制药行业持续的价格压力,整体发展稳定。

双管齐下,新药获批位居榜首

回望2019年,可以说是诺华业务策略和架构大调整的一年!

  • 此前诺华同意将其子公司山德士在美国的皮肤病业务和口服仿制固体制剂板块业务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阿拉宾度制药公司。同时,诺华宣布以130亿美元的价格向GSK出售其消费者医疗合资公司36.5%的股份,并将爱尔康眼科护理业务拆分为一家独立公司。
  • 2019年4月,爱尔康眼部护理业务
    拆分完成,滴眼液相关的产品转入诺华创新药眼科药品事业部;
  • 2019年9月诺华宣布拟以7.9亿元转让剥离技术与药品开发资产后的苏州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给九洲药业

一方面,大规模的甩卖;另一方面,诺华也在不停的买进。

  • 2019年4月,宣布以15.75亿美元收购IFM子公司IFM Tre,专注于先天免疫系统新靶点疗法;
  • 2019年5月,53亿美元重金收购武田干眼症新药Xiidra丰富眼科药物管线;
  • 2019年9月,支付8.4亿美元收购IFM Due公司,获得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的一系列创新免疫疗法。
  • 2019年11月,山德士宣布4.41亿美元AGI公司的日本业务(以麻醉药物和特色品牌为重点)
  • 2019年12月,97亿美元购入一款PCSK9 siRNA药物inclisiran

不仅如此,2019年诺华在新药获批方面获得大丰收,居FDA批准榜单首位,6款新药获FDA批准:

  • 片形血吸虫病药物Egaten(triclabendazole);
  • 多发性硬化症药物Mayzent(siponimod);
  • 乳腺癌药物Piqray(alpelisib);
  • 脊髓肌肉萎缩症(SMA)基因疗法Zolgen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ac);
  • 湿性AMD单克隆抗体Beovu(brolucizumab);
  • 镰状细胞贫血症单抗Adakveo(crizanlizumab)。

后面5个均有重磅炸弹潜质,特别是脊髓肌肉萎缩症基因疗法Zolgensma上市首年即达到3.61亿美元。

不过整体来看,2019年对于诺华来说,剥离与并购既是市场之风,也是其在战略过渡期重新配置资产、转型做打算

而2020年无疑是诺华轻装上阵全速前进的一年,创新管线组合势头将更加强劲。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诺华CEO Vas Narasimhan

另外,在刚刚过去的JP Morgan大会上,当谈及未来中国区的市场规划,

诺华CEO Vasant Narasimhan表示,预计未来5年将在中国提交50个新药申请。


5、辉瑞 —— 医药巨头难出其右

财报:2019年营收518亿美元,同比-1%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可以说“全球大药厂”过去20年的增长主要依靠大型收购,从收购

WL获得药王立普妥尝到甜头后一发不可收,先后将普强惠氏吞并。

多年的家当的积攒,换来三驾马车齐驱(创新药业务成熟药物业务消费者保健业务),如今短短1年时间,只剩创新药一枝独秀,一顿操作猛如虎。

如此大刀阔斧,恐怕全球跨国医药巨头难出其右!

重组、联袂,剑指创新药

进入2019年,辉瑞普强与非处方药产品消费者健康业务,一直动作不断,

  • 2019年4月,辉瑞Upiohn中文名“辉瑞普强”正式上线。
  • 2019年5月,普强全球总部落户上海。
  • 2019年7月底,成立尚不足一年的辉瑞普强与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企迈兰合并,建立全球低价仿制药帝国,辉瑞将持有合并后新公司57%的股份,迈蓝持43%的股份。合并将为辉瑞带来更大的全球规模和区域覆盖,包括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领导地位。

辉瑞普强从正式成立,到全球总部落户上海,再到“下嫁”迈兰,不到一年的时间。

紧接着8月1日,辉瑞完成对消费者健康业务的出售,GSK通过整合双方的消费保健业务,成立一家全球领先的合资公司。GSK持有68%的股份,拥有控股权,辉瑞持有32%的股份。

到如今,在重组和联袂之后,辉瑞三大业务中,仅剩创新药“一枝独秀”。
辉瑞挥刀砍普强、消费者健康的决心从何而来?或许,从2019年财报中,可以窥得一二。

前瞻布局,未来可期

2019年财报显示,辉瑞全年的营业收入为518亿美元,同比-1%,

  • 创新药业务总营收为394亿美元,同比+8%,其主要驱动因素是爱博新、艾乐妥、尚杰Vyndaqel,以及在新兴市场的营业收入增长14%;
  • 普强总营业收入为102亿美元,同比-16%,在中国的全年营收增长7%;
  • 消费者健康业务前三季度总营业收入为20.98亿美元,同比-40%,第四季度未纳入。

总体看来,生物制药业务连续4季度保持高个位数增长,是辉瑞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

在1月28日,辉瑞发布的产品管线中,共有95个产品,处于审批状态的就有9个。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辉瑞产品研发管线

另外,辉瑞在开发肺炎疫苗、治疗罕见病、癌症以及炎症性疾病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 辉瑞开发的JAK1抑制剂arocitinib在治疗特应性皮炎的3期试验患者中获得积极结果;
  • 辉瑞与礼来公司合作开发的创新止痛药tanezumab已经在多项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辉瑞CEO Albert Bourla

另外,在JP Morgan大会上,辉瑞CEO Albert Bourla表示,“到2022年,辉瑞有可能获批25种产品,其中15种具有巨大的潜力,这种巨大的潜力意味着年收入10亿美元。这些药物分布在多个治疗领域,包括罕见病、肿瘤学、抗感染药物和其他领域。”

分拆重塑 | 跨国药企2020(上)

在“专利悬崖”已成常态的环境下,重新梳理产品线,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要的增长点,似乎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2020年全球排位之争中,谁又能在“聚光灯”下扎稳下盘守住擂台?让我们拭目以待!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