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6天,每天都要"失踪"一会儿,刘净去哪了?


连续6天,每天都要

刘净(左一)与妻子(右一)在岗位上“同框”

刘净去哪了?

预检分诊,没有;发热门诊,没有;隔离观察病房,没有;办公楼,没有……

前些日子,同事们突然发现,在每天的中午饭点儿、晚上下班前,刘净总会悄然“消失”,连他常去的几个地方都找不到。

“太反常了”“不应该啊”“不可能啊”……大家感到纳闷的同时,都在问,刘净到底去哪了?

刘净是谁?

刘净,油田总医院院长助理、急诊科主任。

为什么大家都找他?因为,他是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承担着一线协调、指挥的任务。

从1月20日起,刘净就上紧发条、绷紧弦,在疫情防控一线忙活开了。这些天,根据他的工作动态,同事们慢慢掌握了他的“路线图”——

每天早7点,刘净到院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预检分诊“查房”。“这里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我必须了解前一天的工作量、接待病人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刘净说。有时,他还会拐到隔壁的急诊科看一下。“疫情发生后,急诊科日均接待患者200人以上,也需要盯住。”

第二件事,刘净会来到第二道防线——发热门诊。就诊情况如何?医护人员工作状态怎样?防护到没到位?……他一一询问、记录。

第三件事,去隔离观察病房。“这里是第三道防线,留观的是经院里专家会诊确定的疑似病例,我需要充分了解前一个24小时人员、诊疗情况以及病患用药、情绪等各个方面。”刘净告诉记者,他还特别关注医护人员,“大家冲在一线很不容易,我得为他们做好保障”。

“刘助理天天来,我们都习惯了,要是哪天见不着,心里反而不踏实。”医护人员们说。

这话,跟刘净说的一样,“我要是每天不走上一圈,心里也没底”。

连续6天,每天都要

刘净(中)与医护人员研究工作

这三件事,只是刘净每天工作的一小部分,听汇报、开例会、调物资,包括隔离观察病房、发热门诊等的改造、运转,每件事他都得上手。自1月20日到现在,早7点多到医院,晚10点左右回家,不知不觉成了常态。

刘净去哪了?

说回主题,刘净去哪了?

正月初三上午,开完院例会,刘净刚回到办公室坐下,突然感到身体出现异样:头晕晕的,胳膊腿乏力……

“这是怎么了?”身为急诊科医生的刘净迅速判断,自己很可能是脑供血不足。

他立即拨通一位神经科同事的电话,详细说明症状。“你赶紧去做个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再看下一步怎么治疗。”同事叮嘱。

可撂下电话,刘净就没出去办公室。找他研究工作的、要物资的、请示审批的……直到下午3点多,他才忙完手上的活儿,抽空去做了检查。

检查结果是:腔梗。

“让你早点去,非不听,这都错过最佳诊疗时机了!”同事气得“训”他。

“我错了,你先消消气,说点滴还是吃药,我肯定配合,不过这事你得替我保密。”刘净一个劲儿认错。

于是,正月初三到初八,每天某个时间段,刘净就会悄悄“消失”。原来,他总是趁着中午饭点、晚上下班前的时间,抽空跑去那位同事的办公室——偷偷输液,就怕别人知道。

刘净怕什么?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正月初六那天,医院领导把正在偷偷输液的刘净“堵”在了办公室,这可把刘净吓坏了。

大家可能会问:“他连得了腔梗都不怕,每天还这么拼命工作,他能怕啥?”

还有2003年非典,院里有一名疑似病人,市里组织专家会诊时,需要有人进入到隔离病房,问询出病人的相关资料。“我来!”当时身为急诊科副主任的刘净挺身而出,穿好防护服,大步走进病房。

那他到底怕什么?原来,他怕的是领导让他撤下来,怕的是不能继续坚守在战“疫”一线。

刘净说:“我干了近30年急诊工作,与病毒进行过很多次战斗,我必须上。全院从领导班子到一线医护,还有保安、卫生员等等,每个人都在战斗,我凭啥不干,一个腔梗不能击垮我。”

其实,与刘净并肩战斗的,还有忙着预检分诊的妻子——感染性疾病门诊护士长韩素霞。不过,夫妻俩把今年要参加高考的孩子独自留在了家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