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抗疫’是一節最深刻的黨課”

“對所有人來說,這場‘抗疫’都是一節最深刻的黨課。”毛凌是海關總署廣州稅管局的一名關稅業務專家,這個春節,家人提前回家鄉武漢,他卻留在廣州,並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主動請纓支援一線,守好國門的第一道關卡。在武漢華潤武鋼總醫院抗疫一線的姐姐給他傳遞的信息,成為毛凌所在支援小組最好的“黨課學習素材”:“90後、95後的醫護人員比我們更清楚病毒的危險,但即使不是黨員,也都奮不顧身報名上一線,我們是黨員,應該更多付出一點。只要我們擰成一股繩,沒有什麼克服不了。”

“这场‘抗疫’是一节最深刻的党课”

毛家兩姐弟同在抗疫一線

2月14日上午7:00,大雨如注,天色還沒大亮,街巷裡冷冷清清,毛凌已經關門離開了家。這是妻子和孩子留在家鄉武漢的第28天,家裡顯得凌亂而安靜。

毛凌是海關總署廣州稅管局的一名關稅業務專家,此次抗擊新冠肺炎,他主動請纓支援白雲國際機場海關旅檢一線。

上午9:00,他準時出現在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旅檢二處的衛生檢疫崗。一個班當值24小時,他只能在航班間隙輪換吃飯、休息。

今年的春節,毛凌一家過得尤其不易。春節前,同為武漢人的妻子帶著8歲的兒子提前回了武漢,毛凌也訂好了大年二十九回武漢的高鐵票。大年二十七,武漢疫情有變,單位一方面開始統計關員外出情況,一方面也陸續傳出一線旅檢人手吃緊的消息。

“是走還是留,我糾結了一天。”毛凌說,一家老小都在武漢,疫情當前,更想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但如果回了武漢,節後回廣州可能不那麼順利;即使回來了,需要自我隔離,肯定有一段時間不能正常工作。“不能給單位添麻煩”這麼樸實的理由,使他還是退掉了高鐵票,留在廣州。

大年初二,廣州海關黨委發出《倡議書》號召廣大關員支援白雲機場海關旅檢現場,毛凌理所當然第一時間報了名:“我是黨員,又是武漢人,當仁不讓。”

這是毛凌第二次支援白雲機場海關旅檢現場工作。2008年,他也曾報名支援機場一線——那是奧運安保期間海關監管任務最重的時候。有了之前的支援經驗,他認為自己對機場的環境、旅檢現場情況瞭解多一些。

毛凌的選擇得到了千里之外的武漢全家人的理解,尤其是一直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姐姐更是支持——她是醫院武漢華潤武鋼總醫院的手術室護士長,因為疫情,臨時到護理部統籌防疫工作。父母自豪地說:“我們毛家兩姐弟都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这场‘抗疫’是一节最深刻的党课”

利用家鄉話安撫武漢旅客

毛凌支援旅檢的工作包括做好進出境旅客分流工作,查核每位旅客提交的健康申明表,觀察旅客通過測溫通道時的體溫情況;對於有湖北旅行史或發熱、咳嗽等症狀的旅客,指引至精準檢疫崗進一步補充申報詳細旅行信息,或帶至負壓排查室進行體溫測量、咽拭子採樣,根據具體情況按規定啟動轉送醫院程序。

由於要進行長達24小時的一線值守,全天佩戴防護裝備,呼吸不暢、行動不便,下班時,毛凌的臉上勒出的痕跡久久不消,手套裡的手被汗溼漚得發白。

春節期間,白雲國際機場T2航站樓每天進出境旅客達3.5萬人左右,毛凌所在的崗位,是抗擊疫情的前線。

“這種情況下,機場的通關壓力巨大。”毛凌說,幾個航班往往一起到達,工作人員需要向旅客逐個收取紙張健康申明卡,不停向他們解釋或者指導填寫、更改申明卡,一旦發現旅客身體有異常,要把他們帶到精準檢驗房進行檢驗。這時,難免有的顧客很容易產生煩躁情緒,甚至開始抱怨,甚至口出不遜,給工作人員帶來很大壓力。然而,即使遇到情緒焦躁、不配合測溫的旅客,所有海關一線的工作人員還是要耐心解釋,對他們進行疏導。

2月6日,一家武漢人自東南亞回國,飛機一落地,白雲機場海關立即派關員開展登臨檢查,分流這家人進一步補充申報詳細旅行信息、接受重點排查。當時,這一家子的男主人情緒激動,認為自己在國外旅遊已超過兩週,且並無症狀,十分不理解為何海關還要進一步填報補充信息,並因家人都需在通關現場辦理手續而煩躁催促。伴隨著大人的吵鬧和孩子的哭鬧,本來井然有序的通關秩序開始混亂。

這時,作為武漢人的毛凌上前,主動用家鄉話溝通安撫,解釋防疫期間海關的相關規定,指導協助填報補充信息,提供洗手液供旅客消毒。家鄉話帶來的親切感很快使一家人的緊張情緒得到安撫。毛凌還告訴他們廣州市有安排定點酒店專門接待武漢籍滯留旅客,海關通關現場張貼有酒店詳細地址、聯繫方式信息,日常生活都會有保障,他們完全不用擔心。這家人最後配合完成了相關申報手續。

毛凌深有感觸,向他們致謝:“全國人民都在支持我們大武漢,我們武漢人自己也要一起努力加油!”

“这场‘抗疫’是一节最深刻的党课”

“90後、95後經得起大事的考驗”

旅檢的工作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比如我們在檢查旅客或者跟他們溝通的時候,很可能就迎面確診或者疑似有症狀的人。”毛凌說。儘管如此,在強調小組成員做好防護、保護自己的基礎上,毛凌給自己安排了精準檢疫崗:“這個一類崗位風險大點,應該黨員上。”

在一線崗位堅守了接近20天,毛凌卻認為“算不上什麼”:“我們面對的風險,怎能比上醫護人員在一線面對的風險?”

他保持著跟姐姐密切的溝通,從姐姐那裡獲知一線醫護人員的情況。這段時間以來,醫院已經陸續派出了幾支醫療隊,年輕的護理人員們,90後的、95後的,都紛紛表示隨時準備好出征,爭著報名。

“這些孩子們跟我姐姐的兒子差不多大,他們要去的是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一線,將去面臨生死的挑戰。”說到這裡,毛凌的聲音帶著重重的鼻音,“他們並不是‘無知者無畏’,他們目睹了病痛,他們知道有多危險,但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報名了,體現了他們作為醫護人員的責任和擔當。”

有一天,姐姐給毛凌發來了幾張護士小姐姐的照片——為了方便穿防護服,她們在出徵前把頭髮都剪成了板寸。“這些小姑娘很樂觀,照片裡還面帶著微笑。”毛凌說,看到照片的一瞬間,自己被她們的微笑感動,“也許以前有的人對90後、95後不夠了解,認為他們不能吃苦,不能奉獻,但事實上,面臨大事的挑戰時,他們卻如此出人意料,如此經得起考驗。”

這些真實的故事被他作為支援小組的交流素材。正因為此刻如此真實地發生在身邊,這些故事給所有人都上了一節又一節生動又深刻的“黨課”:“尤其小組裡的90後同事,更能感受到同齡人帶來的激勵。”在毛凌看來,這是一個需要正能量、互相鼓舞的時期,只有這樣,所有人才能同心協力、共渡難關:“我們是黨員,應該付出更多一點。在這個關頭,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只要大家能擰成一股繩子,什麼困難都能夠克服。

文、圖 全媒體記者林琳 通訊員關悅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