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看到留守兒童的時候,他們的代名詞是孤獨、無助,他們所代表的是負能量,給大家所帶來的是同情。而在這場全民戰疫中,也有一批這樣的孩子,他們雖然被迫加入了“留守兒童”的大軍,而他們所帶來的的卻是溫暖與成長,他們的代名詞被重新定義,他們是純真、善良的代言,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留下的是希望,守住的是成長。
隨著戰疫的打響,無數名醫生和護士逆行而上,他們離開“家”,將“爸爸和媽媽”這個職業暫時擱置,奔赴前線,成為這個時代新的英雄,成為孩子們眼中新的榜樣。
留在家裡,用愛化解疲憊
李夢英,是一個有著12歲女兒和28個月兒子的母親,同時也是戰疫大軍的一員,隨著疫情的爆發,她決定去支援武漢,那一刻,她首先想到的是安置兩個孩子,她把大女兒留在外婆家,之後把小兒子送去奶奶家,正式讓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1月28日,她啟程奔赴武漢,從此她身上只有一種身份,醫護工作者,母親成為了內心深處最珍貴的存在。只有當累到極致的時候,才會啟用這重身份,因為這種身份會重新喚起她的鬥志,只有戰疫勝利的號角吹響了,她才能重拾起那個久違的身份。
她收拾起內心所有的柔軟,變身鋼鐵女俠,用堅強築起一道防護牆,就算臉上的過敏嚴重到毀容的地步,她依舊會戴上2層口罩,兩層帽子,穿上一件防護服,戴上護目鏡,整理好心情,成為一個逆行向上的護士,為病患重新帶來希望。
她的離開是為了戰疫勝利,此刻被迫留下的孩子卻沒有絲毫怨言,相反,他們用溫暖守護著疲憊的父母。李夢英留守的12歲的大女兒,在看到媽媽去支援的時候,瞬間成功跨過了叛逆期的鴻溝,成為媽媽的貼心小棉襖,經常給媽媽打電話,發信息,囑咐她要多吃點,要保重自己。
在平行宇宙的另外一短,一個小男孩也用同樣的話語安慰著在前線疲憊不堪的爸媽。
兒:那你一定要穿好防護服,你不穿好防護服我也會擔心你呀。
媽:我一定會穿好的。
兒: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不然怎麼照顧他們?不要反過來讓別人照顧你啊!
平凡的話語裡卻看得出愛與心疼,這是愛的告白。在平時,這樣的畫面可能看不出有多感人,可是在這個非常時期,孩子的懂事的讓人心疼。
都說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言傳身教,所有醫者父母用自己的行為為孩子好好上了一課,這一課叫“捨身取義”。
留在病房,會有天使替我愛你
有的孩子留在了親人旁邊,而有的孩子卻只能留在病房裡,而這些留守的背後,卻有著別樣溫情的畫面。
海口,由於小婷(化名)的父親被確診為肺炎患者,2月5日,9歲的小婷孤身一人住進了兒童疑似患者的隔離病房,本應家人團聚過大年,而今卻只能獨自一人在留在病房裡,但這份“孤獨感”卻只持續了幾秒鐘,在留在醫院裡的96個小時裡,小婷沒收穫了27名“臨時爸媽”,這份親情溫暖了整個新年。27名醫護工作者除了日常的診治工作外,還照顧她的飲食起居,陪她聊天,讓她不至於無聊,醫院成為了他們暫時的溫暖的家。
醫護工作者用他們的行動踐行著“醫者父母”的承諾,用愛和行動溫暖著在醫院的孩子。他們有的才剛剛步入這個行業,沒有家庭,沒有孩子,卻提前當起了“臨時爸媽”,把他們的愛無私給了那些需要的孩子們。
最近,一位90後的小夥子的溫暖行為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一個是29周的早產兒,一個是未婚的男醫生,一次袋鼠護理,讓他們兩個依偎在一起,那畫面,簡直太暖!
本該由母親做的袋鼠護理,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兒科90後的鐘凌醫生挺身而出,化身超級奶爸,定期對小寶和其他的早產兒進行袋鼠護理。沒有經驗的他,這樣的工作無疑是一次人生挑戰,可是他沒有退縮,認真做好消毒工作後,解開上衣,輕輕的讓寶寶靠在胸膛,讓寶寶可以感受心臟的跳動,就像當初在媽媽的肚子裡一樣。不僅如此,他還有模有樣的跟寶寶對話:“么么,我是你的鐘爸爸,你要快點好起來啊,要多吃點奶啊,這樣你才可以早點出院和爸爸媽媽團聚。”這個留守寶寶好像聽懂了一樣,聽話的睡熟了,不哭不鬧。
生活中除了驚還有喜,本該陌生的兩個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給我們帶來的是生的喜悅和愛的震驚。
過年把孩子留在家,但這次不後悔
“如果不來,會後悔一輩子!”
這是工地普通勞動者的吶喊。平時他們離鄉背井,在喧囂的城市裡用雙手築造別人的夢想,而現在,他們重新返回工地,不同的是他們現在鑄就的是同一個夢想:為戰疫勝利築好生命的救助線。他們把工地當做戰場,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10天,他們分秒必爭,不不分晝夜,建好“火神”,再戰“雷神”,這個時候,已經忘記了什麼是疲憊,中午累了就在工地上睡一會,在那段時間,“快點”是所有人的口頭禪。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完成醫院的建設,讓更多的病人能有就醫的地方。
年三十,本應該搭上回家的列車,可是一通電話,讓五兄弟毅然走上了跟家相反的方向——火神山建設工地。兄弟到達工地後,拼命趕工,雖然在一起,卻忙的沒空說話,只有吃飯的幾分鐘碰個面,知道各自安好就好。而留在家的家人們,只能翹首以盼,希望他們健康回來。
不一樣的留守
在這場戰疫裡,我們為“留守”重新畫上了不一樣的色彩。留守,不是拋棄,而是堅守,懷抱希望,堅守家園。孩子留在家裡,守護著家的港灣,讓疲憊的前線父母擁有繼續前行的動力;孩子留在醫院,守護著善良與純真,當出院時,也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守護過他們的醫務工作者;建築工人留在工地上,堅守的是病人的防護線,留給孩子的是逆行而上的榜樣。
不一樣的留守,卻是對生的堅守。希望疫情早日結束,靜待春暖花開~
閱讀更多 九媽講故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