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玉圭?周與春秋時期對玉的等級劃分,是否已經完全不同了?

行者瑞鋒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年前去到蘇州博物館看到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分佈中心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中的一些碎片。

我們知道,良渚文化中最大特色是玉器。圖一的玉琮(Cong,拼音第二聲。禮器,是巫師通天地敬鬼神的法器。圖中的材質是透閃石,江浙一帶居多。質地不純,以青色、青赭色為主。);圖二的玉瑗、玉壁(瑗,Ai,拼音第四聲。美玉一種,窄邊大孔徑圓形,後也稱環。壁,中國傳統六瑞之一,寬邊小孔徑圓形);圖三的玉玦、玉璜(玦,環形有缺口的玉器。璜,白玉材質,半壁形玉器)。

從這三張圖上,我們先提煉出一個詞一一禮器。禮器,是古代中國貴族舉行祭祀、宴饗(Xiang,拼音第三聲,通享)、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與權力。

到了武王建西周,周朝是以禮治國的。問題中所說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是劃規在東周的時間序列裡的。那時稱:禮器有六瑞,均為玉質。而問題中的玉圭也包含其中。那麼我們就乾脆把六瑞一併簡說了吧。它們分別是:壁、琮、圭(長條形,上尖下方,持在手中。祭祀、宴饗、喪葬及征伐等話動中使用的器具,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璋(從縱向分成兩半的玉器,形類半圭。用做兵家符節。發號者、得令者各持一璋,兩璋合上方才可以調動兵馬。)、琥(樹脂化石。今人亦叫琥珀。用做飾品,表身份、等級。)、璜(禮儀中的掛飾,由巫師佩戴。)

希望這個解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鬱離星


西周玉器是夏商玉器的繼承和延續,但因時代的不同,玉器數量與品種產生變化。商代廣泛使用的玉儀仗器,數量和品種都大大少於商代,並且呈現小型化的趨勢,而與重視禮儀相適應的玉禮器增加,《周禮》所載的“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即是從此時開始的。此時,佩玉、葬玉有很大發展,並逐漸形成獨特的制度,構成組佩的玉器有的竟達數十件之多,組合形式也初具規模。

西周玉器裝飾的概念發生了變化,大部分玉器都琢飾純裝飾性的附加紋圖,重點是突出形體的高貴和裝飾性,與商代極少做純裝飾性的紋圖,突出形體的寫實感明顯不同,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美學追求。

西周玉器紋飾以雙鉤法琢紋為主,同時採用單線陰刻。但此時的雙鉤,不似殷商期那樣粗細相同,而是有一粗一細感,且其中較粗的陰線,多呈斜坡狀,獨具鮮明的時代感。

西周玉器中和田玉玉器極多,也用本地區玉石或美石製造玉器。琢玉手法上仍採用青銅器具帶動解玉沙琢器。單面鑽孔的玉器,孔眼呈喇叭形,但不如新石器至商代明顯;兩面對鑽的玉器,孔眼兩端粗大,中間較小,呈腰部略收的銀錠形。因採用青銅砣具陰刻紋飾,長飾紋皆由橄欖形線條一段接一段組成,線兩端較細尖且淺,中間較粗深。若為餅圖紋,如目紋等,其周邊大多有向一側放射的分叉線,原因是它們也是由一條條直砣線接合的,而不像圓管鑽琢成的圓圈那樣圓滑。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複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特別發達。

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大量龍、鳳、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動態美的S形,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飾紋出現了隱起的谷紋,附以鏤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單陰線勾連紋或雙勾陰線葉紋,顯得飽和而又和諧。人首蛇身玉飾、鸚鵡首拱形玉飾,反映了春秋諸侯國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節玉佩,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節玉片組成一完整玉佩,是戰國玉佩中工藝難度最大的。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歡迎討論。


一棹春風一葉舟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製禮器。為瑞信之物。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周禮·春官典瑞》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別。周代墓中常有發現。《說文》中稱的“剡上為圭”指的是上部尖銳下端平直的片狀玉器。圭來源於新石器時代的工具石鏟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學界將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許多玉鏟及方首長條形玉器都定名為圭。真正標準的尖首形圭始見於商代而盛行於春秋戰國。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禮器,被廣泛用作“朝覲禮見”標明等級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禮》記載圭有多種形制、多種用途,考古實證材料還不能予以證實,不少問題有待研究。戰國以後圭在社會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點綴朝廷的威儀時曾製造過,但絕大多數沒有流傳下來。今日所見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戰國的作品。清代偽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陳州川東倪煥之






佛塵無邊


天圓地方,祭祀用的玉也是有講究的,比如在山海經中就已經有記載,比如說祭祀哪座山,用什麼玉都是有講究的。

如果用錯了,代表不守禮。在古代,禮法這兩個字是相互的,禮從某些方面就代表了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