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親歷丨穿白大褂的“大堂經理”

“戰疫”親歷丨穿白大褂的“大堂經理”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除了治病救人,醫生還能做些什麼?在象山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奮戰過6天5夜的沈朝霞和於賽芬醫生給了我兩個不同的答案:“觀察”和“安撫”。

1月28日,沈朝霞和於賽芬主動請纓,要去“南黃”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替換在那裡已經持續工作兩天兩夜的同事,並立下“軍令狀”,保證把工作落實好。而在這之前,她們剛完成在象山與寧海交界的萬金山卡點輪班執勤的任務。“南黃”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此時剛成立兩天時間,很多工作需要協調對接,兩人都是象山縣婦保院副院長,有管理經驗,申請很快得到了批准。

當天入駐後,身為醫生的沈朝霞和於賽芬,又多了個“大堂經理”的身份。從交接隔離對象,到安排住宿房間,再到之後的配送食物,垃圾處理等等工作的流程和細節都要逐一商定,隔離對象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對部分不配合的“顧客”還要儘快安撫...兩人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點才抽空眯了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又去協調早飯問題。

“战疫”亲历丨穿白大褂的“大堂经理”

“酒店管理,對我們是最大考驗!”剛接手時很多事只能電話請示疫情防控指揮部,結果事後發現需要了解的東西太多了,有些只能自己摸索。”沈朝霞半開玩笑地說,這“大堂經理”不好當,各種瑣碎工作以前想都沒想到,更別說接觸了。

“全員完成體溫測量,消殺已指導做好,全部人員宣教到位。”大堂經理不好當,做好醫生的本職工作更不容易,沈朝霞和於賽芬每天都要通過對講機及時溝通工作情況向指揮部彙報。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醫護人員要為隔離對象開展測體溫、醫學觀察、健康指導等一系列工作,還要做好指導消殺人員環境消毒,保障隔離人員日常生活需求並安撫好他們的情緒,面對未知的風險,大家雖然緊張,但都沒有抱怨和遲疑。

“战疫”亲历丨穿白大褂的“大堂经理”

“今天感覺怎麼樣?有生活上的需要跟我們說。”每天,在為隔離人員測溫的時候,於賽芬都會跟他們聊上幾句,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隔離人員多少都有些焦慮,我們醫護人員要儘量安撫好他們的情緒,多幫他們解決些生活問題。”於賽芬說。

“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孕婦,剛被送來的時候有情緒,每天吃不下飯,夜裡老是打電話出些‘難題’。”於賽芬回憶那6天5夜的經歷時提到,“我們也怕她這樣對孩子不好,當時覺得最緊要的就是先安撫好她的情緒。”於賽芬一邊講清不配合隔離的利害關係,一邊用婦科的專業知識進行指導,兩人的關係漸漸融洽起來,每次同事送來的食物和水果,於賽芬也會貼心的給她留一份,之後每晚“出難題”的電話也變成了“提問題”的電話。

“战疫”亲历丨穿白大褂的“大堂经理”

“有一位食道癌術後8個月的隔離人員,剛進來的時候很煩躁,因為氣管留有內套管,說話說不清,觀察了很久才知道,他是需要用小刷子刷清內套管內粘著的分泌物。”沈朝霞打聽到這種小刷子只有寧波李惠利醫院有,便把情況上報了疫情防控指揮部,幾經周折,在石浦找到了可替代的刷子,雖然尺寸有些差異,但也讓他很感動,沈朝霞聽懂了他努力說清的“謝謝!”。

面對疫情,即要看懂幫助對象的需求,也要堅持‘有時是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在安慰’的行醫準則,陪大家一起過關!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日子,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醫生和大堂經理的雙重身份,也讓這份獨特的記憶銘刻於心。截至2月12日24時,我縣已解除醫學觀察163人,尚有20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希望春暖花開日,我們可以摘下口罩,以“戰友”的身份,再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