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的能力怎樣,真的是像大家口中所說的那麼不堪嗎?

浮霜猶純經雪豔


劉禪的能力不怎麼樣,但也不至於被人說的那麼不堪,只能說是中庸,其實中庸之道也是自我認識的一種體現,像漢初的曹參,採取的就是無為而治,劉禪覺得自己能力不及諸葛亮,就放手讓諸葛亮大膽去幹,自己對他全面信印,這就是他的一大優點和聰明之處,誠實有自知之明,沒有那麼多心機,這也是他在做了亡國之君能保全自已,和得以善終的原因,總比那些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比誰都強,獨斷專行,最後國滅身死的君王好吧。


歸家的綿羊


劉禪的能力一直以來都是被大家誤解,其實他的能力還是不差的。

那為什麼都是這樣的看法呢?

我們來說一下:

一,他老爸劉備能力太強,氣場非常強大。在他面前,從來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對於劉禪來說,劉備就是大山,是大靠山也是山大的鴨梨。

所以不是說他沒有才華,是沒機會展露出他的才華。

二,諸葛亮太高大了,作為他老爸的老鐵,也是託孤之臣,劉禪稱呼他亞父,就是乾爹。

同樣在他面前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流露出一點不滿。

所以他有才華也不敢表露出來,在諸葛孔明面前,他那點智商分分鐘被撲滅。

三,從趙雲血戰長坂坡救出他,然後被他老爸狠狠扔在地上,以達到籠絡天下人心的目的開始,就從此沒有人把他當回事,也可能大家都以為他被甩成了腦震盪,秒變傻瓜了,哪怕他是劉備的親兒子。其他人都沒有當他為主子,劉備在是劉備,劉備不在就是諸葛亮了。

你們說他冤不冤啊?

其實,劉禪在他老爸死後,就知道不可能爭奪天下了,偏安一隅,明哲保身才是長壽之道 。

他老爸擁有諸葛神算和五虎上將,力量大的時候甚至超過了曹操,可是還是被人滅了,他怎麼能成事呢?所以順勢而為 ,就讓諸葛亮鬧去吧。

他從來都沒有反對過諸葛亮的意見,作為一國之君,這是不是很反常啊?因為他知道,諸葛亮耗不過他。也許他早就打定主意,諸葛亮一死,他就隨了魏國。

他的聰明,不是在於沒有繼承他老爸的遺志,而是明知不可為,那就不為。

結果就是後來他成為了三國後主中壽命最長的一個。


軍哥話歷史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事實上:“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

縱觀歷史,劉禪就任蜀漢皇帝共計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董事長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在賢臣的輔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能執政這麼久,劉禪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充分領會並嚴格執行了劉備的教導以及對長輩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團結了內部領導班子,保持了領導集團的穩定,這樣最終得實惠的還是老百姓。難怪有人評價劉禪“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可見劉禪具有一個政治家寬容大度的胸懷。

擴展資料: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進為皇太子。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


會木工的廚子


劉禪,蜀漢後主。十七歲繼位,在位共計四十餘年,是三國戰亂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可能有人會說在位時間長並不代表什麼,這都是諸葛亮的功勞。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是一個是沒有能力的皇帝,他憑什麼能在亂世生存?更何況諸葛亮在劉禪繼位後十餘年就逝世了,隨後的二十幾年可沒有,如果不是憑自己的能力,怎麼可能穩坐這個皇位。

歷史上的劉禪可能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王,但不得不說是一個賢明的君王。

其一,諸葛亮還在時,劉禪深深的知道這個前朝重臣的能力,也瞭解在當時剛繼位時主弱臣強的情況。於是,他懂得放權,事無鉅細的支持諸葛亮,無論是他要北伐還是要其他的什麼。但是在諸葛亮死後,他便立刻行動起來,先是取消丞相這個官職,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國家政事,費褘為大將軍主管國家軍事。軍政分開,兩個人相互制約,各有重點,避免了被人專權的情況。

其二,其在位期間,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讓民眾修身養性,停止諸葛亮時期窮兵黷武的狀況。要知道當時蜀國人口不足100W,而士兵卻有約20餘萬,可以說蜀國當時絕大部分的青壯年都是在當兵。這一舉動也讓蜀國的人民無不拍手稱快,把劉備、諸葛亮時期留下的爛攤子給盡力收拾 掉。同時,對於劉禪的“不戰而降”,主動向魏國投降,你可以說他是懦弱、無能,統治階級特別是其宗親反對強烈,但是從蜀國百姓來看,這也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這也從一方面體現了劉禪的賢明和寬厚。

同時,對於“樂不思蜀”這個典故。

如果劉禪像個正常人一樣思念蜀漢,思念家鄉,淚流不止。那魏王還會容得下他嗎,他還能活到壽終正寢嗎?是形勢不得不迫使他像個傻子一樣樂呵呵。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沒有被賜死,能安享晚年的亡國之君。

他的一生,可能沒有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不得不說真的已經對得起自己的王位了。


大李冠軍侯


其實劉禪還真的不是那種一無是處的皇帝。

首先劉禪接管蜀國的時候,蜀國已經到了一種窮兵黷武的地步,再加上諸葛亮為劉禪所留的姜維一直想要超越自己的師傅建立北伐的奇功,但是在那個時候他並沒有審時度勢看清蜀國的真實實力,就一直認為自己的師傅給自己留下的政策是正確的,便一直執意而行,就算是劉禪也無法阻擋他北伐的腳步。而這個時候劉禪急需要有人來幫助自己制衡姜維,那這個人就是黃皓,雖然後期劉禪重新寵信黃皓,導致鄧艾兵臨到城下,但是如果劉禪不這樣做的話,估計蜀國滅亡的會更快。

當劉禪看清姜維和黃皓的真實面目之後,他就要為自己後來的統治留了一道新的保命符,他為自己留了這樣一個人才,那便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雖然諸葛瞻八歲的時候便已經喪失了自己的父親,但是在劉禪看來他依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在諸葛瞻年紀輕輕的時候,劉禪便已經給了他非常高的待遇,為的就是讓他能夠產生一支獨特的力量來制衡姜維和黃皓。

雖然最後諸葛瞻依然沒能制衡姜維和黃皓的勢力,但是他的最終臨終遺言卻向我們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元和郡縣誌》記載,諸葛瞻臨終之前曾高呼:“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目反?”由此可見劉禪並非歷史上所說的一無是處。

因為光是在諸葛亮死後,劉禪依然將蜀國統治了41年的時間,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便可以體現出他的智力與能力,雖然最後因為自己國家實力弱而被攻破,但是依然不可否認劉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君主,劉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享有仁宗廟號的皇帝,他並不昏庸,歷史對劉禪的解讀也是有失偏頗。


一擊必殺成功


劉禪作為一位君主,我覺得他的確有些不堪,從三國志的相關記載中,都能夠比較全面的概括他的為人。

第一點喜好遊玩喜好女色

無論是在小說還是影視劇中,樂不思蜀的故事廣為流傳,給人的印象就是他是個呆頭呆腦的,無所作為的君主。而且劉禪喜好聲色犬馬是有記錄的,三國志記載譙周對他有一段諫言。直接指出了他的問題所在。他對於祭祀活動經常不出席,但是對於遊玩他是樂此不疲的,除了以後遊玩之外,對於美女他也是沒有節制的。

當然作為一個君王。喜好聲色犬馬。不一定就代表他是一個昏君。喜好聲色犬馬,對於帝王的軍政能力的確有影響,但並不代表他是一個智商低下的人。曹操和司馬炎都喜歡女人,但是他們的政治能力天差地別。但是過度的喜好遊玩不理政事顯然是一個昏聵的人。

第二點親近小人,遠離賢臣

我們知道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就成為蜀國事實上的統治者,但是諸葛亮並不是一個長壽的人,在諸葛亮過世之後,費禕和蔣琬是重臣,但在公元26年講蔣琬之後,劉禪就自己一個人獨攬大權了。這個時候他已經39歲了。劉禪自己獨掌大權的時候,蜀國就向下坡路奔去了。

而這個時候執掌朝中大權的一個是太監黃皓,一個是陳祗。其他的大臣比如說諸葛瞻雖然沒有直接的參與作惡,但是他們對黃皓的行為熟視無睹。劉禪也不是一個智障他對黃皓的所作所為是非常的清楚的,但是就是不願意處置他。

而姜維和黃皓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蜀國政局的分裂。

第三點,他是一個懦弱的人

有人說劉禪投降是一種明哲保身的行為,但是他投降的時候的確得很怯懦,劉禪親自把自己捆起來,然後抬著棺材到鄧艾的軍營前面乞求活命,這樣的表現的確讓人覺得很懦弱,慶幸的是,鄧艾並沒有因為看不起這個懦夫殺掉他,反而是寬恕了他。

如果遇到的是其他的人,那麼他的小命肯定不保。劉禪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還寫了一封投降書。而因為投降蜀國有好多人自殺了。但是他心理素質很硬,他就是要活命。

正因為他求生欲非常的強,所以說留下了樂不思蜀的成語典故,有人認為這是劉禪保命智慧的體現。劉禪雖然保住了自己的命,但是丟掉了自己的面子。一個人如果為了保命喪失掉了自己的一切,那麼還能稱之為智慧嗎?凡夫俗子都能做到這一點。

總結

雖然劉禪並不是一個昏君,但是他的所作所為顯然不是一個明君所為,只能說他是一個資質普通的人。而正因為他是劉備的兒子,才坐上的蜀國國君的寶座,雖然他當了41年的皇帝,但是真正等到他執政的時候蜀國就不可遏制的走向了滅亡,可見他的執政能力實在是堪憂。唯一令人稱道的保命能力,或許是他自己值得驕傲自豪的地方,但是一味的推崇這種犬儒的做法。顯然不是正常的價值取向。


君臨天下的人


我們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主要是說劉備死後,他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沒啥主見。其實,劉禪還是有主見的。比如諸葛亮提議北伐,劉禪是反對的。因為當時蜀國的GDP比魏國差遠了,不僅打不過,還勞民傷財。但諸葛亮堅持要打,劉禪也沒辦法。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北伐,可見他也有明白的時候。

另外,劉禪“樂不思蜀”這件事兒,發生在魏國消滅蜀國之後。當時劉禪投降了魏國,並被安排到魏國首都洛陽居住。司馬昭問劉禪想不想家?劉禪說當然是這裡好,“樂不思蜀”就是諷刺他忘本的。可如果劉禪說想家,他還能活嗎,想家八成想復國嘛。劉禪他爹劉備當年和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時候,不也曾為了保命說自己不是英雄嗎。

所以,劉禪雖然很無能,但他也是個明白人。



蘇萊曼1224


關於這個問題,壹零壹肆來回答。

提到劉禪的時候,普遍的評價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不是這樣的。

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是“智量甚大”。就是說劉禪並不是弱智。

從兩件事可以說明劉禪並不是弱智。

第一件事:從劉禪執政開始,不再設置丞相,以免自己再大權旁落。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劉禪任命蔣琬為尚書令,接替諸葛亮“總統國事”。建興十三年(公元235年)四月,任命蔣琬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恢復了漢武帝以後的制度。延熙二年(公元239年),任命蔣琬為大司馬。延熙六年(公元243年),任命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也錄尚書事。大司馬蔣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大將軍費禕主管軍事,兼管行政。兩大權臣權力交叉,相互制衡,各有側重。這樣一種高明的政治格局和權力分配,豈是弱智的人想得出的?而且,據《三國志·後主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蔣琬去世後,劉禪乾脆“自攝國事”。如此這般不動聲色地從輔臣手中奪回君權,又豈是弱智的人幹得了的?

第二件事是: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六月,司馬懿軍至遼東,征討公孫淵。這在蜀人看來,無疑又是一次北伐的好機會。然而劉禪給蔣琬的指令,卻很沉著冷靜。據《三國志·蔣琬傳》,劉禪說:遼東三郡發生的反曹事件,就是當年陳勝、吳廣的起義呀!看來上天是要滅亡曹魏了。請愛卿整治行裝,獎率三軍,進駐漢中。等到吳國的軍隊也開始行動,東西兩方相互呼應,魏國內部又出現問題時,就可以發動進攻了。其實就是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動,以免重蹈前人勞而無功的覆轍。

由此可見,劉禪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差。他之所以顯得很差,是因為他的父輩和對手太強,自己又是一個亡國之君。

如有不當之處煩請指正。



壹零壹肆


不是明君,也不算昏君,庸碌之主而已。

有諸葛亮這樣的名臣輔佐,他不會像趙構之流去拖後腿;但是國勢不振的時候,他也沒有能力力挽狂瀾。

在司馬代曹,並且穩定了北方局勢後,劉禪成為亡國之君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時間問題。


三分閒田


我看過三國演義,沒有看三國志正史。俗話說“抱不上的劉阿斗”,三國後被晉朝所滅,阿斗被俘,晉主問阿斗怎樣,阿斗說“此間樂,不思蜀”,所以劉阿斗一無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