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的性格 很適合當個好皇帝,為什麼最後還是把江山丟了呢?

fengyongyao


江山丟不丟,有的時候,不是皇帝說了算的。蜀漢的政權,由三部分構成,第一,益州勢力,就是原劉璋手下的士族,第二,荊州勢力,就是諸葛亮,劉備從荊州帶來的,比如蔣琬,比如費禕等能臣,第三股就是劉備親信勢力,比如諸葛亮,比如關羽,張飛等。而這三股政治勢力就像雞尾酒一樣,分成三層,劉備親信最高,荊州勢力次之,原益州士族在最底層。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三國鼎立,硝煙四起。這時候,統一,是唯一的出路,因為只有天下統一,老百姓才能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生產力才能得到發展,老百姓是不想打仗的,老百姓想的是,有一個皇帝,可以結束這樣混戰局面。加上諸葛亮不停地北伐,耗精耗銀耗時,打仗,就要資源,錢不夠了,就要從百姓那裡增稅,增加百姓負擔。蜀漢後期,百姓共28萬戶,94萬人,官僚4萬,軍隊10萬。也就是說,每6個百姓,就要養活一個士兵,或者官員,百姓負擔實在是太重了。

益州原來的士族,當初覺得自己受委屈的時候,就像諸葛亮隆中對說的那樣,劉璋闇弱,雖民殷國富,但不知撫卹軍民。他們清楚地知道,蛋糕就這麼大,分的人多了,吃到嘴裡就少了。因此他們請劉備過來,想被提拔,想被重用。誰知道把劉備請來之後才發現,請神容易送神難,劉備比劉璋更離譜,不僅不用他們,而且提拔了一堆領導在他們頭上,他們從一等公民變成二等公民了,地位,待遇反不如當初。加上諸葛亮後期執政,對蜀漢軍民嚴苛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三國志記載,蜀漢軍民對諸葛亮執政,是又抱怨又不抱怨,抱怨是因為太嚴苛,不抱怨是因為公平,諸葛亮對自己也嚴苛。但是這樣嚴苛,士族和士兵是受不了的。因此,士兵們不想打仗了,因為連年征戰太累,而士族們希望曹魏滅了蜀漢,是因為他們想恢復待遇。有人會說,曹魏如果接替蜀漢了,原益州士族不是變成三等公民了麼?不是的,事實證明,劉備入蜀之後,他不走了,他就地分蛋糕,而曹魏要得的是天下,所以滅了蜀漢之後,曹魏把原益州士族都調到中央去做官,大家可開心了。

因此,無論從天下大勢來說也好,從蜀漢內部分析也好,這個國家都是該亡的,因為它阻礙了天下統一。與劉禪是不是適合做皇帝,沒有關係。


Liuxiaoyin0919


蜀漢國滅

首先老龍給大家介紹一下劉禪和蜀漢滅亡的關係,劉禪公元207年生於荊州,做了41年皇帝,我們也經常叫他蜀後主,在劉備平定益州後到了蜀國,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建立後被立為太子。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同時改元建興,為鞏固帝位拜了諸葛亮為相父,先後支持其北伐支持姜維北伐,諸葛亮死後廢棄丞相制度,不過蜀漢末年寵信黃皓,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率領奇兵奇襲綿竹,後攻入蜀漢國都(今成都地區),鄧艾殺死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被封安樂公。

小主訴苦

為什麼蜀漢會滅亡:(老龍以小主的視角來解說這個問題)

1國土面積:首先面積最小僅佔益州一州,這就導致了人口少,司馬昭滅蜀國後統計人口只有22萬戶,這自然而然的造成了劉小主的兵員匱乏,與此同時與此同時蜀國後期人才稀缺,流傳下來的兒謠都這麼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而且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中原佔據天下大勢人才也多出於此地。我小主這小小益州沒有多少人才的。

2資源匱乏;來看看我們的劉小主所佔據的蜀漢政權的資源,古語有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唐朝古詩就有這個說法,漢末到我劉小主時代更沒有辦法,路途之難必然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唯一水道(叔叔大意還丟了我荊州之地,心疼無奈啊)還被吳國給奪回去了 所以人為因素除外 戰爭拼的是還是資源蜀中除了糧食。

3

內部環境:劉小主家裡面也不安穩,丞相干爹七擒七縱(孟獲)才勉強安穩了內部,可是乾爹一走這些傢伙整天想著造反(南蠻和羌等外族的騷擾)。

4魏國強勢:小主我的對手實力慘絕人寰啊,魏國擁有的是河北地區,西北的大半個,徐州,揚州北,中原的司隸,雍州,豫州,所以說地域面積比我和吳兄弟加起來還要大,可惡的司馬懿在軍田基礎上又搞了屯田制度,就是在前線附近大量的開墾農田,這樣便於打持久戰,糧草的補給線縮短這戰怎麼打,人口就不要說了,而在當時魏國的人口同樣超出了我和吳兄弟兩國人口的總和,打戰的時候他們的人好像不怕死,好像死不完一樣,你讓小主我怎麼玩兒。

5鄧艾奇襲:鄧艾這傢伙狡猾啊,當時姜維大哥據險而守,鍾會久攻不下,無計可施,這時候鄧艾損塞大膽的提出了“偷渡陰平,從涪城進攻綿竹”的計策,圍困了我,我一害怕就投降了啊。

老龍說書

蜀漢的滅亡,和劉禪個人性格沒有直接的關係,從老龍羅列的原因可以看出蜀國滅亡時大勢所趨,更何況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悠悠華夏五千載,是非功過誰來說。

我是長得很老很帥的老龍——求愛我。


老龍說歷史


阿斗不是什麼英主,這是我的觀點。

他比不上之前割據蜀中的公孫述,碰上鍾會這種二五仔,敢把姜維當心腹,阿斗即使玩不出周魴斷髮賺曹休的套路,學學前輩派倆刺客也能寫進青史啊。

他跟之後割據蜀中的孟昶倒是有一比。治國時,清肅朝綱,調兵遣將阿斗不如孟昶。投降後,苟全性命的本事阿斗倒是技高一籌。也就是漢末那會不流行七絕,不然“**萬人齊卸甲,竟無一個是男兒”可能會早個大幾百年流傳於世。

但是蜀漢亡國在諸葛第一次北伐失敗就已經很難避免了。更早可能要追溯到夷陵之戰那把火。國弱臣強雖然是亡國之兆,但是強如諸葛都要gg,同時代的劉禪真的改變不了什麼。

當初漢高祖也困居漢中,靠一手韓信的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成功破局,殺回中原,問鼎天下。可不管是阿斗還是諸葛都剩明修棧道一條路了。兩漢幾百年人口繁衍,開發耕地。從漢中到關中哪兒還有通暢的水域可以運兵運糧?魏延想走子午谷,但是別忘了曹真是怎麼死的。他魏延就是在曹真退兵的同時帶人突襲雍涼,狠狠殺了郭淮一陣才加官晉爵的。換了自己從子午谷逆推,不管是牽制曹魏讓諸葛佔據羌漢混居的雍涼,還是想直接打下長安都太難太難。

但是阿斗有自己的鍋,他完全平衡不了朝中派系,樂於坐困蜀中當他的土皇帝,對屬下也沒有任何要求。當年激進的荊州集團在他手底下尚且不想北伐,何況誰來都投降的益州本土集團呢?最後只剩一個曹魏降將矢志北伐,即使有共錄尚書事的權利,也被逼的不敢還朝。到頭來也是這個人拼了命想使日月幽而復明而不得,這就顯得很諷刺很可悲了。

總結,阿斗受限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基本上失去了帶領季漢破局的可能。但是他自己也從不曾為破局而拼命過。把阿斗釘上恥辱柱的不是那句樂不思蜀,而是那句“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以上


知秋樟目


在用人不疑、對待黎民百姓比較寬厚仁慈是劉禪的優點,但這些不是一個好皇帝的全部,如果沒有獨步天下的雄心大略,沒有訓練出一支能征善戰的虎狼之師,沒有給朝廷君臣將士一個成就霸業目標,偏居一隅、人口最少、國力最弱的蜀漢被滅只是個時間問題。

諸葛亮之後,蜀國再也沒有一次像樣的出征,將士也無法得到戰爭的歷練,軍力越來越弱,敵國自然不再畏懼,甚至最後是鄧艾繞過姜維據守的劍門關,奇襲成都。而兵力遠多於鄧艾的諸葛瞻卻盲目自信,貿然出兵迎敵,無奈武力不濟,落得個屍橫沙場,把國都大門洞開,此時的劉禪再不投降,就要和諸葛瞻一樣被殺了。事已至此,只能說劉禪還是識時務者,知道自己無力迴天。


金陵牧牛


首先,劉禪適不適合當皇帝,咱先不論!

暫且說,劉禪適合當皇帝,最後,蜀漢還是亡國了!我覺得有兩點原因!

一,蜀漢末年,人才凋零,財政空虛!

諸葛亮死後,蜀中再無能人賢相。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死後,更乏武將能人!諸葛丞相多次北伐,國庫空虛,百姓苦不堪言!

蜀漢末年,已無力再戰,百姓更不願再戰!

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魏蜀吳三分天下,彼此攻伐,百姓苦不堪言!魏國獨大,國力民力遠超吳蜀,必然導致魏國一統天下!大勢所趨,劉禪無奈何也!

所以說,不管劉禪適不適合當皇帝,三分天下最後必將歸為一統。既然蜀國無力統一天一,那麼必然被別國統一!


保定阿龍


劉禪是有大氣度之人,劉備死後,朝中大權落入諸葛亮手中,與諸葛亮事相父,諸葛亮北伐,君臣一心。諸葛六出祁山空耗國力,諸葛死後,極力屯田,休養生息,魏國破國都時,舉國投降,減少殺戮。還有樂不思蜀,豈非阿斗。劉禪若是在和平時期是個好國君,可惜生錯了時代。


guochunyuyu


命不好,出生在一個摧拉枯朽的大廈下,誰也無法逆轉歷史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