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人模仿填詞,張志和的《漁歌子》為什麼能夠風流千古?

在新冠肺炎期間,日本對中國的物資援助,有目共睹;猶為難能可貴的是,在一箱箱的援助物資上,還貼上了清新雅麗的詩句,表達了和中國人一衣帶水、共赴時艱的情意。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帶給了人們以優雅和美感;更帶給了我們以精神上的力量和自由。


被多人模仿填詞,張志和的《漁歌子》為什麼能夠風流千古?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雖然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我們抬起頭來時,看到的卻是同一輪明月。這兩句詩出自,日本人長屋所寫的詩歌《繡袈裟衣緣》。

全文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歷史記載,長屋為天皇之孫,崇尚佛法的他曾經為了加強好中國的交流,織造了1000件袈裟,委派使者送給唐朝僧人。在這1000件袈裟上繡了這四句話,它成為了1300年前中日文化友好的見證。後來被感動的鑑真和尚東渡日人,弘揚佛法。長屋的這四句話也被收錄到《全唐詩》眾,一直流傳至今。

當時,中日間的文化交流已經非常的頻繁,尤其是在詩歌方面。中唐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就是經典的代表作,共有五首。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第一首: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當時一經寫成,就廣為傳唱,風流千古。

這首詩傳入日本以後,喜愛中國文化的嵯峨天皇異常喜歡,也親自填詞五首;其治下也爭相仿效,一度達到了痴狂的地步,此舉也開創了日本填詞的歷史,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佳話。張志和的《漁歌子》也被列入日本的教科書中,成為日本各個階層民眾都耳熟能詳的中國詩詞。

不僅僅在日本,當時《漁歌子》在國內也為各階層所深深喜愛;尤其是士大夫們,也紛紛填詞效仿,包括唐朝的文學大家元稹和白居易;宋代大文豪蘇軾和他的弟子黃庭堅。乃至後來的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也仿效了一首,非常有名,廣為流傳,名為《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被多人模仿填詞,張志和的《漁歌子》為什麼能夠風流千古?


這首詞之所以傳播千年,就因為它描述了中國傳統文人理想中的生活: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身處江湖之遠時,過逍遙自在的愜意生活。斜風細雨不須歸,萬頃波中得自由,古往今來,不論是達官顯要還是民眾百姓,這是多少人所羨慕的人生境界啊!但是能有幾人能都做到呢?普通民眾為生活所迫,官場中人為名利裹挾,一生忙忙碌碌,心境幾曾放鬆過;就是因為望塵莫及,所以才愈加珍貴啊!

被廣為傳頌的第二個原因來自於張志和,對他本人詩畫才華和個人魅力的由衷欣賞。他家學淵源,舅舅是歷經四朝的宰相李泌,曾經做過太子李亨的老師。張志和精於詩文,而且書畫雙絕。3歲能讀,6歲能書,過目成誦。少年時隨父親到翰林院遊玩,面對翰林學士們對答如流;唐玄宗親自考他,依然面不改色。後遍覽道經,為太子李亨所賞識,結為要好的朋友,親自給他改名叫張志和。明經及第後,在東宮受官,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天寶十五年,太子李亨繼位,成為唐肅宗,張志和追隨李亨,協助其平定了安史之亂。


被多人模仿填詞,張志和的《漁歌子》為什麼能夠風流千古?


當時朝代更迭,政治鬥爭非常激烈,舅舅李泌受到排擠,張志和也受到連累,後被貶官。此後,又接連遭到痛失雙親的打擊,他從人生峰谷跌落深淵。遭此命運轉折的張志和豁然開朗,大徹大悟,徹底告別仕途、官場、政治,還自己生命與靈魂的自由。結識了在湖州隱居的茶聖陸羽和寺僧皎然,結為好友,從此以山水寄託情懷。並且開始撰寫《玄真子》,徹底擺脫塵世的束縛,逍遙於天地之間,以後浪跡天涯,世間再無他的蹤跡,只留有了關於他的傳說。

往事隨風,千帆盡逝;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從此,一任山高水長,前路漫漫 ,你我盡享:斜風細雨不須歸,萬頃波中得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