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带的什么礼物?

凡眼看红楼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给荣国府带来了“三大”礼物:

【前言】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条风景线, 同时也是一条人生线。



《红楼梦》中的人物大多都是高大上,就连贾府的下人也都是普通人向往的生活(比如周瑞家的都有下人),唯独刘姥姥,和其他人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这一切不光是文学艺术的精华,更是社会百态人生的鲜活形象。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份量很重,绝对不是一个小小的丑角身份,说他见证了贾府的衰败,其实对于刘姥姥来说有点夸大其词,那是后人对她的褒奖,刘姥姥只是在贾府不同的时期出现,也就是所谓的三进荣国府,这三个阶段正好是贾府的三个转折点,刘姥姥感悟了曾未见过的荣华富贵,也目睹了贾府部分人最后悲惨的下场,的确是看到了由盛转衰的结果,但是并不了解其中的缘由,所以鉴证二字有些不妥,也可以这样说:

刘姥姥是一条风景线,将美丽的时光和伤感的岁月链接在了一起,也将贾府贵族子弟的人生从辉煌的少爷小姐到落魄的市井难民链接在了一起,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也是一条纯朴的人情世故线……


一、刘姥姥带给贾府的三件礼物就是“真善美”

整个《红楼梦》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就是假,假就是真,贾府上下都在荣华富贵中虚度年华,可以说碌碌无为,有几成就者,且是苟延残喘,不成气候,小辈们不思进取,破坏门氛,整天无所事事,其行可悲,其心可怜,缠绵于儿女情长,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么多的女人在一起,肯定是戏说人生,多少风流烟雨中,情烟爱云飘满贾府庭院,熏得门口石狮子难以呼吸……

刘姥姥本是一低层人物,平民百姓,靠一亩三分地勉强度日,可刘姥姥有普通老百姓所拥有的的“真善美”。

真――因为生计,生活所迫,眼看着家中日子渐渐不如往常,如此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刘姥姥真心想出点力气填补家用,帮帮女儿女婿,且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心生一计,真真切切毫无掩盖说出了内心的想法,这种真是在真实环境下的真实感受,正是这种真,让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就显得很真,没有任何可以遮挡贫穷的地方,让人一看实在是日子过不下去了,才出此下策,其实这就是一种乞讨,也就是因为这种真让颇有心计的王熙凤内心深处也为之动容,没有不施舍的道理。

善――百善孝为先,刘姥姥已上了年纪,身边板儿也是童真可爱,且成了刘姥姥乞讨的陪同,贾府王夫人一向吃斋念佛,年龄大了越发慈悲,眼看着一老一小岂能不舍,俗话说人世间最让人痛心的事不是生活的穷迫,而是贫穷的未能成年或者是老无终养,刘姥姥带着小孩,最容易唤起人类的善心,而这种因为贫穷而带来的善,是贾府找不到的,贾府里的善良是对生活无尽地消磨,是对富裕尽情的享受,甚至是不择手段,勾心斗角,是一种恶,这种恶压不住刘姥姥的善,这是刘姥姥的底气,也是带给贾府的礼物。

美――刘姥姥进贾府,给贾府带来了一种美,就是对弱者的同情,对人情世故的丝丝牵挂,这是一种贾府荣华权贵之后所缺少的公益美,不同于和其它家族的阶级联合美,是不同层次和阶级下的人情美,刘姥姥她善良的心,得到了这个社会善意的恩赐,这种美德不是施舍者的美,而是整个世态所需要的慈善,是整个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关爱和同情,超越了他们父辈们曾经的那点关系。

刘姥姥这样一个目不识丁老太太,千里迢迢来到贾府(并且知道要想打通关系就要学会走后门,有人说作者也是告诉世人这种走后门的事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不良作风,会随着《红楼梦》的末世而进入末世,当然刘姥姥也不能改变当时这种走后门的事,或许想多了,因为前门进不去,只能走后门,扯远了,不可造次),并第一次顺利拿回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恩赐,这可是雪中送炭,这样的施舍足矣让刘姥姥全家度过难关,才有了后来的畅游大观园、醉卧怡红院,营救贾巧儿?

……就这到这里吧,别的就不多说了,今天是紧扣提问做了一番不成大体的闲言琐语,望网友莫要见怪,不正之处敬请指教,多多海涵!


黑白文章泽渊诗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是两手空空的,什么也没带,她只拉着她的外孙子板儿就去了。

我认为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不带礼物,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刘姥姥第一次去荣国府是本着碰运气的原则去的,因为她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正儿八经的荣国府主人,我们都知道她是先去找的周瑞家的,想通过周瑞家的给她报个信儿,能见到就见见不到就算了。

况且当时他们家确实也没有钱去买礼物,就算借钱买到了礼物,万一见不到王夫人,岂不是白糟蹋了。而且刘姥姥第一次去荣国府的时候是冬天,正是家里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到哪里去弄礼物给王夫人呢?


第二,刘姥姥第一次去荣国府,可以说完全就是一个乞讨者的身份。如果她花钱了礼物,那我估计王夫人既看不上他的礼物,又觉得她不是太贫穷,既然有钱买礼物,怎么会吃不上饭呢?所以,王夫人对她的同情心就会降低很多。

以刘姥姥的智慧,她一定能想到这一点,试想一下,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刺骨子里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地来到有钱人家,连早饭都没吃,这种情景就是铁石心肠的人,看到也会有恻隐之心。

可以,王熙凤一见到刘姥姥就让他们赶紧去吃饭,吃完饭以后,拿出了二十银子和一吊钱,刘姥姥说给孩子买件冬衣穿吧!

我觉得刘姥姥第一次到荣国府两手空空的去,才是合情合理的,我们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凡眼看红楼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沒有给贾府带任何物质上的礼物。

这时她的女婿王狗儿境极其困难,饥寒交加,刘姥姥替王狗儿想办法,去求王夫人接济一、二,也就是打秋风和乞讨。

刘姥姥带着不懂事的板儿,一老一小走上乞讨之路。带着的东西是一个渺小的希望和两张可能有用的牌。一个是王狗儿的爹曾经和王家联宗,刘姥姥也见过王夫人。另一个是在昔年周瑞与人争买田地时,王成帮过周瑞的忙。

刘姥姥到第一次到贾府时,正是贾府全盛时期,门口的仆役不计其数,对一个穷老婆子根本不理,还拿她开心,让她站到墙角去等。还是一个好心的佣人指示她怎么找到周瑞家。好在周瑞家的念旧情,指引他去找现在真能作主的王熙凤,而凤姐去请示王夫人,王夫人也证明确实联过宗,让看情况给予帮助。

于是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相当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

刘姥姥得到了急需的银钱,见识了贵族人家的繁华,也出了一些笑话,比如把平儿当作王熙凤,不会说话,见到贾蓉手脚都无处安放。但最终目的还是实现了。

如果说有礼物,是藏于草蛇灰线间的,巧姐和板儿在游戏冲突间互换了佛手和柚子(香园),为贾府败落,巧姐沦落烟花之地,为刘姥姥所救,配给板儿为妻埋下了隐线。

救巧姐是刘姥姥给贾府最大的礼物。


旁观者岚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两手空空,携外孙如同乞讨。但手握"几张王牌",一是刘姥姥之婿狗儿一家,曾与王夫人娘家连宗。狗儿一家之祖,原系京都之官,与王夫人父亲相识,连了宗,认作侄儿。二是狗儿之父王成,曾为周瑞家丈夫因争夺田产一事,出过力,有恩周瑞。三是当初刘姥姥同女儿曾去过一遭,与王夫人有面交。四是周瑞家尚记得板儿,周瑞家道,板儿长这么大了么?可见与板儿並不生疏。这就是刘姥姥携板儿进荣国府之因。其实《红楼梦》作者,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还另有深意。刘姥姥女婿狗儿一家,祖为京官,且与四大家族之一,王夫人一家连宗认亲,何等荣耀!后家业萧条,搬出城外,直到家中冬事未办,断吃没粮地步。这不就是活生生的贾府破落后的景象!刘姥姥对狗儿道: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此话令人深省。


大展宏图3329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的情况是:当年狗儿死了父亲,葬了父亲后,家里更困难了。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一家人没米、没材、没棉衣,眼看着是过不去冬天。一家人在一起商量了一个法子,就是去荣国府打秋风。

刘姥姥家里几乎断炊,大冬天的她没有礼物可带,刘姥姥就是为了家人的冬事,舍老脸乞讨去了。当周瑞家的问刘姥姥:“今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就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从这里清楚的写明,没有任何物质方面的礼物。

刘姥姥虽没物质性的礼物可带,却有三张牌可试:一、她带了六岁的小外孙子板儿,小孩子受饥饿,总能引人同情的;二、狗儿的父亲帮过周瑞一家,替人办过好事,是有亲情的;第三条,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二十年前和金陵王家连过宗,共过事,刘姥姥和女儿还去过一遭,大家都脸熟。

刘姥姥虽然乞讨的滋味很辛酸,但还是收到了成效。凤姐给她二十两银子,并一串搭车钱。一家人平安度过了冬天。


乐观ww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应该是空手而去,没带什么礼物的。文中并没写带了什么东西,如果带了,像第二次去恰逢螃蟹宴的时候,作家详细描写了所带之物。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本是女儿家穷的眼看过不了冬了,连冬衣都置不起了,才想起去这门亲戚,厚起脸皮前来求支援,想来也不是不想带礼物,而是她根本穷的没什么东西可带。

第一次来贾府节选: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因向刘姥姥道:“那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娘子却在家.你要找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

第二次来贾府节选: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忽见上回来打怞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众人见他进来,都忙站起来了.刘姥姥因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分,忙跳下地来问"姑娘好",又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  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挺疯的二姐


当乡下人刘姥姥,第一次踏进富丽堂皇的荣国府大门时,内心一定是惶恐不安的。——本来她和荣国府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这第一次上门又是为了求借贷,身份的悬殊有那么大,人家会认这门亲吗?就算勉强认了,人家能借给我钱吗?

虽然刘姥姥的表现拘谨扭捏,但是好在王夫人还算念旧情,虽然她没有露面,也交代了侄女王熙凤好生裁夺着,别空了他们。于是,王熙凤出手就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加一吊钱,刘姥姥千恩万谢的回去了。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刘姥姥在这次成功的公关活动中,其实犯了个大错误。

刘姥姥和王夫人本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她的女儿嫁给了王狗儿,而王狗儿的祖父曾经在做京官期间,和王熙凤的祖父连了宗,认作侄子。所以,刘姥姥进荣国府的时候,必须带上勉强能和王夫人挂上关系的王狗儿之子板儿,打着王狗儿的名义,来扯关系。所以,她是这样和王熙凤说的:今日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只得带了你侄儿来奔了你老来。

可是,板儿真的是王熙凤的侄子吗?我们不妨来捋一捋。

王某人(就是做京官的那位)是王熙凤之祖的侄子;王某人的儿子王成就应该是王熙凤之祖的孙子,王狗儿是曾孙,王板儿是玄孙。也就是说,王板儿应该叫王熙凤姑奶奶,他是王熙凤的孙子辈,而非侄子。

不知道周瑞家的是否对他们的关系捋的很清楚,总之,当刘姥姥告辞的时候,周瑞家的道:我的娘!你见了她怎么倒不会说话了,开口就是你侄儿……那蓉大爷才是她正经侄儿呢,她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

也或许,作者是有意的混淆了这层关系。写王某人认了凤姐之祖为侄子,是为了点出王某人的趋炎附势;在这里为板儿提了一辈儿,是为了后文的巧姐和板儿的姻缘做铺垫。

无论如何,以一副猥琐的形象露面,却以一副闪光的形象结尾的刘姥姥,值得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尊重。


大脸怪谈




有人说刘姥姥是个出色的演员,而板儿是她进出荣国府的一个道具,因为每次,她都带着宝玉。

说实话,如果说第二次进大观园,刘姥姥有表演的成分,我表示赞同,因为那时,她进贾府的一言一行,在凤姐鸳鸯等的安排下,多少有些配合表演的用心用力,只为讨贾母的欢心!

但是,第一次进贾府的刘姥姥,除了带着孙子板儿,还真的没带什么礼物!

一进荣国府,刘姥姥不过是去认认门,试试风头,所以轻装上阵。

女儿家里艰难,年货没着落。女婿借酒消愁撒气,刘姥姥坚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提出到贾府走动的建议,希望能收获些惊喜,一开始她建议与王家有世交的女婿狗儿去:

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她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她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可是狗儿却趁机让刘姥姥先去探探路,还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带五岁的板儿,容易唤起同情;二是找周瑞家的引见,方便见到管事人。

一进荣国府,刘姥姥是幻想得到救济,自身在闹饥荒,根本就没有想拿礼物的打算。

在刘姥姥心里,王家贾府乃富贵之地,家里什么没有?!农村不过有些作物庄稼,他们不希罕;本来家里缺粮少钱的,更没有钱买什么礼物之类了。所以第一次进荣国府,刘姥姥根本就没有想到拿礼物之事。



我是《每天读名著》,原创首发,欢迎光临分享!敬请关注留言!谢谢您的转发!


每天读名著


没带什么,只带了外孙子板儿。

听了女婿王狗儿说的话,刘姥姥,原本就有一半主意的,现在更心里有底了,于是第二天一早赶路,好像是雇了一辆赶脚的驴车还是什么车,还没到晌午,刘姥姥和板儿就到了贾府门外的大街上。

按照王狗儿的话,刘姥姥先找周瑞家的,然后由她带着去见了凤姐。

注意,书中写,刘姥姥原本是打算求见王夫人的,是周瑞家的告诉她,现在已经是新媳妇凤姐,或者也可以称凤哥儿,当家了,而王夫人退居二线了,刘姥姥与其求见王夫人不如求见凤姐,道理简单,县官不如现管嘛。周瑞家的早猜到了刘姥姥此番前来所为何故。

刘姥姥土包子一个,没见过贾府这等大户富贵人家里的各种新鲜事物,好一阵子眼里心里各种惊奇和应接不暇,这一回的描写很是生动有趣。

刘姥姥见了平儿,以为她就是凤姐,可见平儿也是很有气度的一等人物。刘姥姥还遇到了贾蓉来向凤姐借炕屏,羞臊得想钻个地缝躲起来。反而是凤姐本人落落大方的,对贾蓉打趣说话,非但不避讳刘姥姥在屋里,而且主动告诉刘姥姥这是她侄儿。

很有趣的情节描写,很有意味。

等有空了再去翻看原文。

除了外孙子板儿,刘姥姥还带了什么呢?也许可以说,她还带了一种乞讨的姿态。


TeaC


我是一叶七珠读杂书,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姥姥第一次去荣国府,没带什么礼物。

刘姥姥去荣国府的原因:

刘姥姥何许人也?

刘姥姥是王成的岳母。刘姥姥的闺女嫁给王成后,生下一男一女。女人叫青儿,儿子叫板儿。一家四口以务农为业。刘姥姥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在家只有两亩薄田。在王成把刘姥姥接过来看儿女时,刘姥姥索性一心一意的帮衬闺女、女婿过日子。

去荣国府的起因:

因这年王成家里过的比较紧巴,王成心里不高兴,在家免不得发脾气,发牢骚,妻子刘氏也不敢言语,更不敢顶撞。刘姥姥有点看不过,说王成

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庄稼人哪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时托着你那老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

然后刘姥姥就奚落、列举王成今天日子过得紧巴的原因。

  • 一是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

  • 二是没有钱,就在家唉声叹气,瞎生气。

然后刘姥姥就给王成出主意:咱们虽然不在城里住着,终究天子脚下,这城中遍地是钱,只可惜媒人会拿去。

狗儿听岳母这么说,就有点生气,发急道,你老真会说话,难道让去打劫?刘姥姥说,谁让你去偷?总会有办法的。狗儿不屑一顾,要是有办法,还等到这个时候?这是刘姥姥去荣国府的起因。

去荣国府的借口

然后刘姥姥提醒狗儿,你家不是和王家连过宗吗?他家的二姑娘(王夫人)倒不拿大,听说现在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如今他们家又升了官,去走动走动,兴许他们会念旧。只怕他拔一根汗毛,比咱们的腰还粗。

可见,这时候的王成和刘姥姥虽然多年没喝贾府联系走动亲戚之间,也是不断提起和打听的。

狗儿听到岳母这话,有点动心。可是他自己觉得是个男子汉,不好去贾府门前。见岳母曾经见过王夫人,何不去一趟?

刘姥姥开始当人不同意,因为自家与王夫人和贾家没有关系,听王成带着板儿,觉得这个借口还行,便答应了。从刘姥姥的智慧和处事上看,也是个敢作敢为,有能力的老人家。

去荣国府的过程

刘姥姥一早,带着板儿就出发了。先来到荣国府大门前,看到一些华服的下人在门口守着,打听了才直到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在后门,然后就去后门找周瑞家的。这也是王成给刘姥姥出的主意。一是王成和周瑞打过交道;二是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找她最合适。

经过别人的介绍,刘姥姥找到了周瑞家的。见到周瑞家的,见王夫人和王熙凤就有了希望,在周瑞家的安排下,刘姥姥顺利的见了王熙凤。

去荣国府的收获

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后,看到衣着华丽,面容威严的王熙凤,有点胆怯,更是喜欢。刘姥姥说,看到王熙凤爱都爱不过来。可见,刘姥姥与王熙凤是有缘分的。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王熙凤拿她当帮闲哄贾母开心,刘姥姥没有一点别扭和不愉快,感到很开心,也很厚道。

这一次,王熙凤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

第二次王夫人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王熙凤只给八两银子,刘姥姥一样对王熙凤感恩不尽。最后,因果报应,在偶然的机会,刘姥姥救了王熙凤的女儿 巧姐儿。

总之,作者在文中安插刘姥姥这个角色,是大有深意的。

第一,在社会地位上,说明农民虽然社会地位低,却善良,知恩必报。不像李纨,见死不救。

第二,刘姥姥也是《红楼梦》故事发展的一个线索,是目击贾府从繁荣到败落的目击者。

第三、作者写出大社会真实背景,从王爷贵族到贫民小家小户。每个层次的人,在当时社会生存的状态。

第四,为了呼应巧姐儿命运和结局。

总之,第一次刘姥姥去荣国府,没带什么礼物。当时的心情,是带着碰碰运气的心理,去试试运气。固然贾府的人好,给一点赞助,即便贾府人不好,什么也给不了,自己也算开开眼界,也算没有白活一场。刘姥姥的人生观点很乐观也很有智慧。

(题外话:自从来到“今日头条“学到很多东西。不说别的,之说关于《红楼梦》的观点和争议,让我打开眼界。比如关于王成、青儿和够儿,在“今日头条“看到有人说,作者起他们的名字,大有深意,意思就是“清狗成王“,若让我自己用尽力气想,也可能想不到这些。不管是不是有依据,都打开我的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