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裡的“湘雅”,他們這樣戰“疫”!丨武漢直擊

2月14日,武漢協和西院湘雅病房首位新冠肺炎患者順利出院。要知道這裡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僅一週時間就能出院,真是個讓人振奮的好消息!

來自湖南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從1月21日至今,已經派出了三批136位醫護人員,投入到武漢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等戰“疫”一線。還記得2月7日,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國醫療界四大“天團”齊聚武漢的新聞曾經刷了屏。國內頂尖的醫療機構派出頂尖力量齊聚武漢,為公眾帶來莫大信心,如今這信心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數據。

他們給武漢帶來了什麼?會給戰“疫”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在武漢的湘雅醫院醫護人員。

協和醫院西院區十五樓,很多辦公室門口的標識讓人迷惑:十一樓東、十一樓西……這裡難道不是十五樓嗎?而且東和西這麼大的範圍怎麼寫在一扇門上呢?湘雅醫院副主任護師李麗告訴記者,這一層是醫生休息區,來自多省市的醫療隊員們都在這裡。門上標的是病人的病區,負責同一個病區的醫生護士在這裡就是一個集體。“只有我們,沒有你、他。這些病人不是武漢的病人、不是協和的病人,是我們共同的病人。”李麗說。

帶著這樣心情的不止李麗一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辦主任錢招昕帶領第三批130位醫護人員來到武漢,壓力不可謂不大。這批醫護人員都在協和醫院西院區,分兩個病房,一個是以湘雅醫生為主的湘雅病房;另一個是協和、湘雅和中山醫院聯合病房。令他安心的是,“雖然單位文化不一樣,醫療原則是一樣的,聯合病房收治病人和其他病房一樣快,目前磨合很好已經就緒。”記者約採訪的那天,他正在主持死亡病例分析。十幾支醫療隊伍的力量發動起來,終於把之前想做沒能做完的病例分析全部完成了,為之後的重症治療提供更多參考。

湘雅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潘頻華從1月19日開始,先後到黑龍江、湖南、武漢參與防控疫情。他告訴記者,現在全國呼吸重症的專家幾乎都齊聚武漢。“來了十幾位主任。”潘頻華說,戴著口罩一開始沒認出來,一說話,“哎喲你也來了”。他們建了一個群,探討病例、網上會診。在他提議下,專家們在不到十天時間裡合作發表了專門給抗擊新冠病毒的醫生的操作指南。這兩天,他正努力集合各方經驗改善工作,希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在後方,在全國其他省份,醫護人員都在竭盡全力和疫情做鬥爭,這本來就是同一盤棋、同一場仗。“只是工作的地點和戰場不一樣,無論在本省還是外省,大家都是奮鬥在第一線。”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張麗娜說。

我們是病人惟一的希望

醫院、賓館兩點一線,非特殊情況不得外出。外省來的醫護人員,所有的快樂與壓力都系在病人身上。

第二批到達武漢的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5位護士1月27日到達武漢,28日就正式上崗。護士朱戀記得27日晚見到重症專家邱海波教授,他高興地說:你們來了,血液淨化就可以持續開展起來了。病人多,人手少是那時的主要感受。“當時情況還是挺嚴峻的,金銀潭醫院五樓、六樓的普通病房都收治了危重病人。”護士殷俊說,當時壓力還是挺大的。

1988年出生的鄭宜翔2017年才正式到湘雅感染科當醫生,這次是他第一次參加這麼大的聯合治療行動。“收病人的場面以前是沒見過的,四個小時收四十個病人,工作量短時間內陡增。”鄭宜翔說,“病人太可憐了,我們可能是他們惟一的希望了。好在有前輩們在,我還比較安心。”

相較而言,前輩們的責任無疑更重。潘頻華現在最著急的是找到更加“優化的方案”。“怎麼調整方案,讓病人快點好起來、降低死亡率,壓力主要是這些方面。”潘頻華說。他把湘雅在湖南的經驗總結出主要的三條:及早治療、聯合會診、專人負責。他說,這些經驗逐步運用到當前的工作中。由於設備一時不能到位,空有一身技術無處發揮的醫生們,還千方百計用土辦法贏得時間。“鼻子插管吸氧不夠,外面加一個面罩,再給一道氧。儘量用現有資源降低死亡率。”潘頻華說。

目前的困難主要是病人多、病情重。張麗娜說,她所在病房有48個病人。不同的人對病毒和治療的反應不同,但總的來說,“到了危重症,治療方案已經約定俗成,更多的是對器官功能的支持,減少器官損傷,給治療疾病創造時機。至於最後能不能堅持過去,還要看病人自身免疫力等情況。”她說,很多重症患者本身年齡大,有多種基礎病,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因為防護服有限等原因,一次進入病房的醫護人員有限,再加上隔離病房沒有陪護等,擔心未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也成為醫生護士的巨大壓力源。湘雅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黃燕說:“日常工作狀態下,所有人都可以去看病人,發現情況比較及時。現在各種壓力都落在進隔離病房的幾位醫護人員頭上,特別擔心沒有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為加強管理,他們實行分組包乾、多種會診等,把治療方案儘量優化,把病患責任壓實到人。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醫護人員在隔離病房裡稍一活動就是一身汗。但他們仍然認認真真地執行每一個環節。面對如此多的困難,只有把每件事都認真做好才能最大程度堵住漏洞。

“我每天最高興的就是交班時候對下一班醫生說,‘病人都平安’。”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彭小貝說,“最高興就是他們病情好轉、早點出院。”

打勝仗等於零感染和高治癒

對於什麼是打勝仗,錢招昕主任說湘雅人的理解是:零感染、高治癒。少了哪一個都算不上真正的勝利。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吳安華1月21日就來了武漢,因為時間緊張誰都沒說。“沒想到在湖南沒來得及培訓湘雅的醫護人員,到武漢培訓了他們。”吳安華是國內院感控制的專家,他在武漢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防控醫院內部的交叉感染。“要做到零感染、打勝仗,既要減少非戰鬥減員,也要減少戰鬥性減員。”吳安華說,“醫護人員感染對老百姓也造成很大壓力。只有把自己防護好,才能救治更多病人,鼓舞醫護人員的士氣,也給老百姓信心。”

他對湘雅醫院派來的隊員們評價是:準備充分、有經驗。採訪中,我們看到張麗娜和彭小貝都扎著一個參次不齊的小揪揪,據說是出發前科室的醫生們互相用剪刀咔嚓的。至於男醫生,乾脆有幾個剃了光頭。“防護服主要要遮蓋住所有的地方,女生的頭髮長容易往下拉,碎的頭髮又很難整理進去,會帶來很多麻煩。”張麗娜說。

堅守科學與專業理念的李麗迅速把防護意識變成規範工序。“我們設一個崗,給每一位進艙的醫生護士進行檢查,在衣服上寫上他們的名字表示檢查合格。”這是湘雅人帶來的經驗,這個崗位檢查的是所有進入隔離病房的醫生護士,不管他們來自哪裡、一視同仁。“現在我們是一個團隊,有一個人防護出了問題,整個團隊都要出問題”。

李麗相信這樣的檢查會幫助進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更加自信、更加踏實。她更堅信怎麼讓醫生護士吃好飯、休息好,讓病人心態好等等都需要科學管理。鄭宜翔對此深表贊同:“不僅是防護,湘雅人很細緻。無論是醫療程序、後勤安排都很細。每個細節都追求最好,才能保護好大家,更好地完成任務。”

最新消息是,據錢招昕主任介紹說,湘雅人的三級診療體系、疑難病例討論等系列制度和經驗,已經得到了武漢協和西院院領導和其他病區的高度認可,並將在協和全院進行推廣。我們期待著更多新的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