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古鎮,孫氏已繁衍到65世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放眼望去,歷史長河悠悠流淌,千年文化意蘊深長……龍門古鎮的美是恬靜而古樸的,當觸碰那些目不暇接的古典格調,便會讓人穿梭於時空的無盡遐想。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古鎮,孫氏已繁衍到65世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俗文化村”“孫權後裔最大聚居地”“中國古代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生活著的千年古鎮”“來這裡,讀懂中國”……

天下甲山水,古今推富春!聞名中外的龍門古鎮,座落於富春江畔的龍門山下,它是江南最大的古村落群,距離富陽約16公里。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古鎮,孫氏已繁衍到65世

古鎮老街和小巷的道路,都是有拳頭大小的鵝卵石豎著排放鋪設的。走到景區,腳下踩著的是精緻的鵝卵石,眼前看到的都是白牆黑瓦的屋子。走上石頭小橋,看著溪水在流動,聞著兩邊花草的清香,彷彿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龍門之古,濃縮在歷史建築中。書院牌坊,寺廟祠堂,高牆環列,馬頭翹角,卵石鋪巷,河畔橋廊。處處是歷史,步步有文化……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古鎮,孫氏已繁衍到65世

古鎮四面皆山,大山頭盤居於西隅,龍門山崛起於東南,剡溪與龍門溪交匯於鎮北,“此處山青水秀,勝似呂粱龍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獨特的自然風景,東漢嚴子陵曾暢遊龍門山時讚歎不已,古鎮也因此得名。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古鎮,孫氏已繁衍到65世

走過小橋,依然是鵝卵石在腳下,它帶著我走到了一個和城門很像的古代建築邊,好奇地我往前走去,看到了好高好陡的樓梯!我就走到一座大橋上,橋下的龍門溪滾滾流淌,橋上掛滿了福袋,風一吹,就隨風搖曳。

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古鎮以孫氏宗祠為起點,向北、東兩側延展。剡溪與龍門溪將古鎮一分為二。民居沿溪堤次第臚列,參差錯落。有巷弄數百條,弄狹巷深,卵石鋪就,外人進入,宛陷迷宮。“以防禦性極強的發散狀街巷為骨架,以宗祠、廳堂為中心,相互銜接的廳屋組合院落”,堪為我國古代宗族聚居形態的典型。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古鎮,孫氏已繁衍到65世

這裡的古建築類型是非常齊全的,不僅有民宅,還有明代的磚砌牌樓,有塔、寺,有祠堂和數十座廳堂……這些功能各異的建築物在歷經滄桑和戰亂之後,至今保存完好,伴隨著古樟,小橋,溪流與古街,構成了古鎮獨特的風景。

江南小鎮就是一幅幅經過了細心渲染的水墨畫。然而,在龍門古鎮我卻找不到這樣的感覺。雖然地處富春江畔,卻沒有水鄉澤國的韻味,也缺乏小橋流水的景緻;它是個山鄉小鎮,更具有粗獷硬朗的風骨,在充滿陰柔情調的江南可謂是獨樹一幟。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古鎮,孫氏已繁衍到65世

千百年來經各房一代又一代的建築,從一個大家庭的居住地,逐漸形成了今日以明清時期風格為主的古建築群。這些古建築群主要以兩座孫氏宗祠為中心,及孫氏廳堂40多座,磚砌牌樓三座和1座古塔1座寺廟。鎮內屋舍房廊相連,鎮外的人進入鎮裡如入迷宮。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古鎮,孫氏已繁衍到65世

穿過長廊,離開硯池,眼前就是太婆橋了。這太婆橋是一座小小的石橋,結構和龍興橋是一樣的。說起這“太婆橋”的橋名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據說,當年造橋竣工那天,正好有一位知書達理的美麗新娘路過。工人們要求新娘給橋取個好聽吉利的名字,新娘沉思片刻,就說道:“新新娘子新新橋,千年太婆萬年橋。”工人們聽了滿心歡喜,就把這座橋命名為“太婆橋”。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古鎮,孫氏已繁衍到65世

龍門之名,體現在宗族文化裡。民風淳樸,風俗獨特。三國吳帝孫權的後裔們,秉承開拓進取、勵精圖治之精神,繁衍成矚目四方的龍門“江南望族”,積澱了豐厚歷史文化資源……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古鎮,孫氏已繁衍到65世

龍門古鎮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千百年來經各房一代又一代的建築,從一個大家庭的居住地,逐漸形成了今日以明清時期風格為主的古建築群。這些古建築群主要以兩座孫氏宗祠為中心,及孫氏廳堂40多座,磚砌牌樓三座和1座古塔1座寺廟。鎮內屋舍房廊相連,鎮外的人進入鎮裡如入迷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