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今年的春節註定是一個極其特殊、極不平凡、印象極端深刻的春節。往年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令我們猝不及防。我們只能過一個上世紀史無前例年代才有過的不能走親訪友的春節,又是一個想也想不到在家睡覺也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春節。這幾天,每天早上一起床的第一件事首先是收看或瀏覽疫情防控的進展情況。起初微信朋友圈真假信息、重複信息氾濫,擠佔了很多流量,各種段子、微視頻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給,氣氛還是有點緊張。當然也體現了親朋好友們的真情關心關愛。網民們空前團結,愛國熱情暴增,真是多難興邦啊!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關鍵時刻,作為鄰邦的日本朋友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給中國慷慨捐資捐物。患難關頭,給我們以支持和溫暖。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發生了一件令中國民眾十分感動的事。日本朋友捐贈物品的包裝外面,大都寫著一句中國古典文化中優美而寓意深刻詩句,日本民族對細節的重視和追求令我們歎為觀止。這些詩句成了最近網絡上熱評的熱點話題,也翻騰著國人“重新認識日本,審視自我”的神經。大家都紛紛解讀,每個人都在不同渠道對這些詩句反覆進行了“惡補”,或多或少都有了各自的體會和領悟。看到這些,我為自己貧瘠的國學知識感到羞愧和自責,囧態在自己心中游蕩。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首先是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捐贈給湖北兩萬枚口罩和一批紅外線體溫計的包裝箱上在下邊不起眼的地方用小字體寫著: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八個字。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這句詩句偈子的出處和由來,我自不必解釋。說它是詩句,是因為它是日本人所作,但早已收錄到了《全唐詩》裡面。全詩曰: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說它是偈子,是因為它又是佛教僧侶創作的佛經頌詞,像禪宗六世惠能的偈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樣的句子。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一千三百多年前,作為大唐學生的日本,慕中國之風,紛紛派遣遣唐使遠渡重洋,千里迢迢向西方的大唐前來取經,這“風”就是中國文化。大唐時期,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頻繁,佛教也十分興盛,為了邀請大唐高僧鑑真大師東渡日本傳法,日本長屋親王命人精心製作了1000件繡著自己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袈裟,贈送給大唐的僧侶們。佛教高僧鑑真大師為其感動,決定東渡日本傳法。六渡日本,前五次或因海上風高浪大或因地方官員阻撓或因偏離航線而未遂。因勞累而雙目失明的鑑真大師,信念如磐,百折不撓,第六次終於成行遂願。鑑真大師圓寂後弟子所塑造的鑑真座像和遺蹟,一直供奉和保存在奈良唐招提寺和東大寺中,並被日本奉為“國寶”。這兩座寺廟,至今香火旺盛,遊人如織。從此留下了中日友好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在我國揚州大明寺鑑真紀念堂前還完整地矗立著刻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石碑。只可惜遊人只是匆匆忙忙瀏覽,急急吼吼留影,很少有人記住這句話。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千百年來,這些生命力頑強的不朽詩句,今天在這樣一個時刻,以這樣一個方式呈現在國人面前,猶在喚醒人們的靈魂,患難之際給人以慰藉。這些句詩句也感動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她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較長的感慨和評論,傳達了中國人民的感激之情。但總覺得有點平淡無奇。本人鄙見,如果評論裡用上一兩句詩詞古語回應答謝日本友人,比如:“已過才追問,相看是古人。”

意思是擦肩而過才發現,原來你們啊,是老朋友。“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意思是,崎嶇的古道上人煙稀少,在這荒涼的山野之中,未曾想到,唯獨邂逅你這位久違的老友,你不辭辛苦來看望我,我是何等的喜出望外啊!再則,何不引用幾句日本的俳句:

“櫻飄散,唯子之顏,春所憶。”

“牆邊芳草叢生處,唯見堇花數朵開。”

“時光荏苒,終於感受到,夏日的你。”等等,這樣豈不是顯得優雅、含蓄、雋永、意味深長。民間的山歌也不是一問一答,互傳心聲,悠揚而真摯,引起雙方的共鳴和動情嗎?難怪孔夫子早就說過:“不學詩,無以言。”

還有: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以及日本朋友引用《千字文》中“同氣連枝”而創作的新作——“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都是那樣的貼切、鮮活,並賦予新的內涵。

東京都美女知事小池百合子女士在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也特意說了“雪中送炭”四個字。足見日本人士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

日本兩位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和期頤之年白髮蒼蒼的村山富市也發視頻,分別舉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和“武漢加油”的牌子助力武漢人民抗擊疫情。他們表示不會忘記2011年日本地震時中國對日本的幫助,體現了與鄰為善,患難見真情啊。

東京池袋的遊園會上,14歲的日本女孩身穿旗袍,在凜冽的寒風中連續站了十二個小時,為武漢募捐。在她身後的紙箱上用毛筆鄭重地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和“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兩句詩句。中國網民看到後大多淚奔。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利用閒暇錄製了一段集體合唱的《義勇軍進行曲》視頻,再次刷遍中國的朋友圈,贏得無數點贊和感動。鄰居的情深厚意,像一縷春風溫暖著遭受疫情肆虐的中國民眾的心。視頻中聽得出70多歲的清水團長,用因勞累而略帶嘶啞的聲音朗誦著簡短而鏗鏘有力的寄語:

“數千年以來,中國教會了日本無數寶貴的經驗和智慧。人類最痛苦的時刻恰恰是最珍貴的瞬間。因為此時人類會喚起無窮的力量!不氣餒,不鬆懈,不畏懼,不放棄,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與看不見的敵人頑強抗爭,必將迎來最後的勝利!”。感恩之心溢於言表。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在抗日戰爭中創作的。這次由日本人動情地演唱,令人遐想。可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事業一定會得到正義人士的支持。

松山芭蕾舞團曾多次到中國交流。並將中國歌劇《白毛女》搬上舞臺。其中第一個扮演喜兒的演員曾受到過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抗擊疫情十分緊張的當下,幾句中國的詩句感動了很多中國人,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處於精神飢渴中的國人,被幾句自己的詩句的乾酪所滋潤。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甘之如飴的精神食糧,是外國人送到我們嘴邊的。

這是一個契機,幾句詩句必將撩撥起更加熊熊的學習國學的火苗,迎來一陣新的國學熱,讓沉寂的中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蓬勃生機和活力。

傳統經典文化正因為是經典,是因為它是大浪淘沙後的歷史的沉澱物,深沉而厚重,千百年來一直關照著我們的生活。美好的事物具有強大的韌性和穿透力,它在關鍵時刻以一種無可抗拒的力量和方式慰藉人們的心靈指引人生的方向。文化自信和自覺需要從傳統文化中繼承和創新,吐故納新才能熠熠生輝。

再來看看我們自己的口號,也在新媒體上迅速傳播。當然“武漢不哭”“武漢加油”在特殊時期,直白通俗,起到鼓勁、安撫和凝心聚力的效果。但是,許多社區村鎮的聯防聯控口號竟然是,“今年上門,明年上墳”“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帶病回村,不孝子孫”“出門打斷腿,還嘴打掉牙”,諸如此類的口號標語不勝枚舉,花樣之奇特,語言之尖刻,意蘊之淺薄令人咋舌。怎麼不會出現類似於“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樣的讓人心旌搖動,文明感強烈的溫暖話語呢?或者把追問哲學終極問題“形而上”的東西,用在小區門口或村鎮路口——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日本和歌山仍然保存著為始皇帝尋找長生不老仙藥,至今未歸的徐福之墓。在山口縣保存著楊貴妃之墓,並命名為“楊貴妃故里”。唐朝詩人儲光羲的一首詩——《洛中貽朝校書衡,朝即日本人也》:

“萬國朝天中,東隅道最長。

吾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

出入蓬山裡,逍遙伊水傍。

伯鸞遊太學,中夜一相望。

落日懸高殿,秋風入洞房。

屢言相去遠,不覺生朝光。”

被供奉在京都“詩仙寺”中,儲光羲也因跟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詩中的衡即晁衡,日本名阿部仲麻呂是也)交往過甚而聲名遠播東瀛。這些現在成了日本的寶貴的文化遺產,源源不斷地帶來綠色文化旅遊產值。而在我們這裡,有些地方把日本友好城市出資修建的交流設施不是變為經營場所,就是變為辦公場所,甚至連名稱都剷除,沒有賦予其文化內涵,目光短視,不曉得它的文化價值。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物質文明極大豐富富裕起來的人們,好像不知道怎麼生活才感到刺激,才感到標新立異,才感到與眾不同?於是向自然界發起挑戰,吃蝙蝠,吃蜥蜴,吃蠍子,吃螞蚱,吃果子狸,吃天鵝等等。有一句新編的歌詞氣憤地唱到:“平常的食物難道堵不住你的嘴嗎?”

記得30多年前我在日本學習時,在一所小學給小學生們介紹中國情況,順便練練日語口語。交流時,日本小朋友問我:“聽說你們中國人還在吃青蛙,這是真的嗎?”童言無忌,我回答得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非常難堪和尷尬。

十六年前,國人吃野生動物吃出了非典。今天記憶猶新,心有餘悸。今天又吃出了新冠。我們很健忘、很失憶,很容易好了傷疤就忘了疼。

優美的大自然是各種動植物共同的家園,和諧相處,方能相安無事。我們要用審美的眼光看待大自然,善待大自然。你看: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辛棄疾詞《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須將幕席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蘇東坡詞《醉落魄·述懷》)。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李白詩《獨坐敬亭山》)

古人把無情的事物有情化,與自然對話,與自然和平共處,詩情畫意,怡然自得。

最近微信上轉發來一段描寫貧窮落後甘肅生活方式的段子,說“非洲人吃野味吃出來埃博拉。中東人吃駱駝吃出來呼吸綜合徵。廣東人吃野味吃出了非典。武漢人吃野味吃出了新冠。保護野生動物不應只停留在口號上,而應該落實在口口上。……鍾南山院士說(可能是段子手加的),為什麼不向甘肅人學習呢?甘肅人只吃牛肉麵、臊子面、漿水面、拉條子、大餅、饅頭、包子,手抓羊肉,羊肉泡裡只有饃、羊肉和粉絲,吃這些東西,是不會中毒的,就算吃了腐爛變質的洋芋、土豆、馬鈴薯(詼諧幽默),也只能使自己中毒,絕對不會給黨和人民增添麻煩的,更不會連累他人。素質養成要向甘肅人民學習,甘肅人真棒”。儘管有些偏頗,甘肅簡約的生活方式也值得推崇。

我們清晰地記得改革開放初期,大批大批日本遊客到中國旅遊,在旅遊目的地中,蘇州和敦煌尤其受到日本人的青睞。去蘇州的目的因為一首詩,張繼的《夜泊楓橋》:

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今江楓漁火,月落烏啼,霜天寒山,孤舟愁客早已不復存在,但固執的日本人仍然要跨越千年時空,去尋訪中國古人的足影,觸摸和體悟古人孤寂而豐滿的精神世界。

坐落在敦煌浩瀚無垠沙漠中恢宏瑰麗的莫高窟,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明珠珍寶,日本人也能從中尋找到精神的綠洲,讓人類璀璨奪目的藝術魅力滋潤心田。四季冠雪、巍峨連綿的祁連山脈,一定是林草豐茂,棲息著成群的九色鹿,宛如美麗的童話世界。當時流傳著“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的說法,電視紀錄片《絲綢之路》一度充斥著中日兩國的電視屏幕,一波又一波的日本遊客,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的茫茫戈壁上,靜聽悠揚清脆的聲聲駝鈴,暢想大唐盛世中,佛法東來,絲綢西去,商賈雲集,樓蘭繁華的盛況。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日本人在中國也要購物,但是,他們購買的大都是書畫作品,是唐詩宋詞,以擁有中國的書畫作品為榮、為雅。

相比之下,如今暴富了的中國人,大都去國外掃貨,掃奢侈品。進店後向店員問:“有沒有某某東西?”“有多少?”“還有嗎?”這三問。炫富比闊,怕人家不知道,恨不得在額頭上寫上“我很有錢”幾個字。大聲喧譁,旁若無人。有些所謂的明星大腕開豪車住豪宅造緋聞,四處圈錢,社會責任盡失。以至於當今學生們的理想幾乎都是當明星,來錢快,一舉成名,終身無憂,名利雙收。將來當科學家,當人民衛士,當技術工人,當職業農民的學生越來越少,因為這些職業要流汗,要流淚,甚至要流血。大家在最近的電視手機上都能看到。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當然,中國人財富的積累靠的是資源,靠的是披星戴月的勤勞。有異於西方列強的掠奪和殺戮。國人有錢了,購置些高檔奢侈品,無可厚非,自己的錢自己支配自己花,花的坦然。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去日本,也帶點字畫作為禮品。記得我們把小縣城書法家書寫的一副“長江水遠,富士山高”送給日本朋友後,他愛不釋手,如獲至寶,十分珍惜。

當時在國內機場附近如果能開一家書畫店,面向日本遊客兜售書畫作品,真貨贗品一起上,大都發家致富了。

再看看我們的抗日神劇,手撕日本鬼子,極盡醜化之能事,低能弱智,可笑至極,貽害無窮。這樣的文藝作品能引領出優秀的價值觀嗎?國內某頂尖高校教授甚至對學生說,將來如沒有幾千萬資產的學生,不要來見我。可悲啊!田園將蕪。

在國際交往中,中國一旦跟哪個國家出現分歧摩擦,網絡上,甚至出現“不出幾個小時踏平某某國”“血洗某地”等等這樣一些法西斯式語言,“某某國的領導得了什麼病,不久於世”“中國一招就讓某某國癱瘓”……這那裡是泱泱大國的氣度和做派呢?網絡上理性的聲音微乎其微,常常淹沒在非理性聲音的海洋裡。

這裡不是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覺得日本朋友的幾句中國古詩,是對我們進行了一次傳統文化的掃描和透視,我們對待自己傳統文化上的短板弱項暴露無遺,赤裸裸地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

子曰:“過而不改,是為過也。”給曾經是自己的學生謙虛地當一回學生也不是什麼可恥之事啊!

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既需要物質的軀幹,也需要精神的魂魄。文化自信和自覺需要老老實實在自己祖宗那裡去繼承和挖掘,更需要在秉承中創新,注入時代元素。只有如是,才能創造出既具色彩鮮明特色,又具光華暢朗共性的燦爛文化。文化的強大力量是在潛移默化的時間中去精心培育、呵護、蓄積,優秀文化一旦滲透到血脈裡,它的無窮無盡的能量將在我們永續發展的長河中源源不斷地釋放。

(作者:王衛東,中國民主建國會蘭州市委員會主委)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文化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