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對醫務人員來說是一件危險的活!隨時有被感染的危險

(健康時報記者 李寧)咽拭子核酸檢測是新冠病毒檢測的重要手段,其實,作為咽拭子核酸檢測前的一個看似簡單的咽拭子採樣,卻是疫區一線最為危險的操作。

核酸檢測,對醫務人員來說是一件危險的活!隨時有被感染的危險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一名全副武裝的醫務人員為發熱患者做咽拭子取樣 劉坤維/攝

“患者一咳嗽 醫生抖三抖”

“我們每次為患者操作時都會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同時也注意操作時動作輕柔,儘量減少對患者的刺激。”中日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徐蒙這樣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他表示,在之前,通常患者一咳嗽,醫生抖三抖,因為在為患者近距離治療操作時,患者的氣道是與外界相通的,醫生能吸進患者呼出的氣體,而患者呼出的氣體裡往往帶有病毒,有時候甚至濃度很高。

畢竟,採集咽拭子需要患者取下口罩,頭向上揚起,而拭子又是直接刺激患者咽部,會引發患者的咳嗽和噁心反射,極易造成操作者的感染風險。

比如,一個噴嚏能讓病毒噴濺出去幾米、一個咳嗽能釋放出數以萬計的病毒、一粒小到肉眼看不見的飛沫就能讓人被傳染。面對這種有著強大傳染力的病毒,那些直接採集咽拭子樣本的人才是最危險的。

徐蒙表示,如為新冠病毒患者採集咽拭子,一定要從頭到腳的進行防護武裝,如佩戴N95口罩、護目鏡、嚴格無菌操作、防護裝備要按照標準穿脫等。

標本採集的正確性與結果密切相關

每天的疑似病例、確診病例都要經歷咽拭子檢查,有的需要反覆多次進行咽拭子核酸檢測。大量的檢測需要大量的採集患者標本,且檢測結果的可信度與標本採集的正確性密切相關。 這就給具體操作的醫務人員帶來很大的考驗。

“選好角度操作,乾脆利落一氣呵成,不可來回試探”,徐蒙向記者總結了這一關鍵點。這也是操作能否成功的問題所在,同時將具體的步驟順序和要點都一一牢記於心並落實在日常工作中成為習慣,“這會成為我在工作中保護自己不受感染的鎧甲。”

還有一點就是在採集前就要看清大概入手的位置,確保採集時會一擊命中。取樣的深度和轉動的時間嚴格按照規定操作,徐蒙表示,同時也要稍微避開正前方,以免萬一患者反應強烈而突然嘔吐或嗆咳、打噴嚏等。

“由於很多患者對這項操作並不熟悉,內心會有一些恐懼或者排斥。”徐蒙表示,這就需要醫務人員在取樣之前與患者做好溝通,充分向患者講解操作過程中會出現的不適,讓患者有所心理準備,減少患者在操作過程中的反應。


審稿主任:楊小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