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全民抗“疫”!你知道多少抗疫故事?

老马游天下


国难爆发,凛冬已至。这个新年的冬天似乎不是那么平静,也没有往年春节的欢乐和祥和。

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爆发,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已发展到数万人感染,上千人死亡的局面,但灾难无情人有情,越是这样危机四起的时刻,越是有无畏的逆行者站出来,前有院士钟南山、李兰娟,后随千千万万白衣天使,他们的无畏、大义成为了中华民族抗击病毒的有力保障。

下面,本人收集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听闻到的真实故事来与大家分享:

1、医者逆行,勇者无畏

2月9日,41架包机将近6000名医护人员送到武汉天河机场,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抵达武汉的医疗队人数最多的一天。

目前在武汉,来自全国的“白衣战士”已达近2万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来自中国实力最强、历史积淀最悠久的一批老牌医疗单位:协和医院、华西医院、北医三院、解放军总医院、朝阳医院、华山医院、南方医院、瑞金医院……

可以说,中国压上了医疗界的所有精锐王牌,背后的局势与决心,不言而喻

疫情严峻,医者逆行。这份无畏的勇气与担当,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注目与敬礼,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他们点亮信念,喊出口号!

2、重量级F4领衔抗疫队伍

抗疫以来,有4位重量级专家火了: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文宏。

在大众对病毒尚有恐慌情绪的时候,是他们频频发声,用权威的专业意见,一次次为社会防控疫情指明了方向。

其实,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所著名的医院,这次抗疫决战,它们是主力中的主力。

3、普通人的一点点暖意,汇聚无可匹敌的坚强后盾。

武汉卓尔万豪酒店,有北京上海的医疗队,近400人住在这里。

大年初三下午,来了一个农民。

他开着农用三轮车赶来,车上,装了24箱蔬菜,说:

“听说医疗队住在这里,我送些新鲜的菜来。”

他坚持不要钱。

这个质朴的农民,骑了40公里电动三轮车。

他不会用导航,一路问路找到酒店,脸和手都被风吹得通红。

但他很开心,告诉酒店的人:“这是最新鲜的!我只有这么多了。”

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哭了。

其实,武汉封城后,本地菜农的菜本来能卖得很好……

让我们记住他:秦师傅, 45岁,武汉的一位菜农。

这可能是和平年代,最惨烈的战争。

尽管如此,中国毅然压上了几乎全部的医护精锐,这意味着,大决战已经悄然开始,而这仗我们必须打赢,退无可退!


行客酒


网络上看到太多故事!但是我想说说我身边的故事!就发生在我家的家里我的亲人,我的老父亲1954年的今年66岁,它是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清洁工人,在疫情中他们医院也就是南山人民医院被定为定点医院,而且老爸打扫卫生的科室放射科定为发烧门诊,老父亲不畏惧病毒坚持做好卫生,一天也不拉工,说实话我为老父亲感到骄傲!他也是一位共产党员!老父亲年轻时候还是一名军人,后来退伍回乡务农,后来为了帮助我们儿女带孩子随深,老母亲在家带孩子,老父亲闲不住就找活干,一直干就是10年!从黑发到变化,看着老父亲老母亲的变化真的心里不是滋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为儿女操心!今天先说这里,带孩子去了


Zdh1253


我的父亲是县疾控中心的医师,母亲是县人民医院的护师,都是抗疫一线人员,我因为他们的关系也知道了一些县级一线抗疫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记忆尤深的是非典那一年,当时我还在读初中,学校突然宣布放假,因为我们学校离我妈医院很近,所以懵懂的我直接骑车就冲进医院去找我妈去了,想等她一起下班回家。去了医院才发现短短几天,原来医院的停车棚已经还成发热门诊了,两位全副武装穿着防护衣护目镜口罩的医护人员守在两边。医院大厅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这种装扮,当时还没有人守着医院大厅的门,人人都是匆匆忙忙的。我心里面特别慌,还是硬着头皮找去了我妈的科室,结果我妈那天不值班,没去[捂脸],我妈的同事看见我,都吓了一跳,都说,闺女,你咋跑这来了?人们都吓得往回溜呢,你还来这感染病毒了?你不看姨姨们穿的这里三层外三层的?快回家去吧…

真吓得我拔腿就跑,回家的路上鼻子酸酸的都想哭,以为自己活不长了。回家后还被我妈狠狠的训了一顿,被骂缺心眼子…

扯的有点远,再说今年,新冠爆发的时候,我正好回家过年,每天看着父母忙忙碌碌的身影,真是心疼又无助,感觉自己帮不了什么忙。县里的防疫工作很累,我的父亲冲在了一线。一个在跑出租的司机,在春运的时候去了市里面火车站接送人,其中一个就是新冠确认患者。这名司机之后又回到我们县里接送人。我爸他们接到消息后,配合公安,在这个司机又去拉单,客人刚上车的时候把司机找见控制住了。之后,这个客人和司机都被隔离检测了。司机被确认是新冠患者,客人很幸运,被送到离县半小时车程的定点医院隔离了14天后确认不是。当天出来的信息是我县确认一例,不过后期调查,司机户籍是隔壁县的,又改成了xx县一例。这个信息更迭也很快,要不是我一直密切关注,是不可能看到前期错误信息的。我们县的防疫工作做得真的很好,这个司机发现的很早,到现在,我们都只是有疑似病例,没有确诊病例。我爸每天不是开会研究就是去疑似病例家里喷洒消毒药水。我妈的科室和其他几个科室轮班给进医院的人测体温…疫情来临,不仅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辛苦,我父母这样默默守在基层的医护人员也很辛苦。每天早上八点之前就都走了,中午有时候等到一两点都顾不上回来吃饭。我爸最近吃的最多的晚饭是泡面,因为要在单位值班。他们都是高级职称,被返聘回去的,本该退休的年纪却还比我们年轻的忙碌,不是为了那点微薄的工资,真的是赤子医者心。我想对我的父母说,你们辛苦了,我为我有这样的父母自豪。

这场疫情来的迅猛突然,前期,市医院已经组织了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支援,据我所知,走的特别急,很多同事想去送行,接到消息的时候人都已经坐大巴走了。其中市五医院的一名护士,两个星期前刚刚经历了小产,就自愿报名参加了医疗队,真是令人敬佩!这是从我妈朋友圈里面得知的,当时真是感动的流泪啊!多少普通人在这场疫情面前变成了英雄,变成了战士,勇敢的为了生命去奋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配合?我是山西人,我们大山西为了支援武汉真的是默默做贡献,后期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我们县医院,也有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支援了,为他们祈祷,但愿他们都能够健康归来!但愿这场疫情能够早点结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古风醉


我不是医护工作者,但是我是医护工作者的家属。

我老婆是医院的护士,从疫情开始,我就在一步步的感受着他们医院的变化。

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所有人都在了解本次疫情的新情况,巩固防疫知识,时刻为冲到第一线做准备。

好多人报名了,没有我老婆,因为她怀孕了。

第一批出发了,没有她们科室的;

第二批出发了,没有她们科室的;

第三批有了!

四个朝夕相处的同事就要上战场了,但是她那种不舍的心情反而更加的沉重。

同事出发的前一天,老婆就一直给我说着这些同事的情况。

这个同事两个娃,那个同事身体弱,这个同事没结婚,那个同事还没孩子。

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哗流,反过来问我:“你让不让我去?”

虽然咱没有她们的那种感情,但是还是知道那种大爱情怀的,如果用的上,我同意她去。

第二天,同事们出发了,满城市都是在为他们壮行。

警察开路,路上偶尔几个行人也停下注目,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伟大的时刻。

朋友圈,新闻报道扑面而来,那种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瞬间我都想说:“若我有医技之长,定当冲在前方!”

如今只能默默地祈祷: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现在在医院妇科,孩子不准备要了,若是用得着,我尊重我老婆的选择!)


星尘的夜空


●作者杨明

“为赶制口罩,满足市场需求,全力支持全国抗疫,本厂特面向社会,招聘临时裁缝工。”大年初三,我嫂子的手机上受到了如此短信。

嫂子看后,心中为之一动。她在家常年裁剪加工衣服,自己有这个手艺;当前大家买不到口罩,自己应该利用个人特长,为疫情防控做一份贡献。

嫂子和哥哥打过招呼,开车直奔力帆医用品加工厂。

“你来的太及时了,我们现在扩大生产,正需要人手啊!”加工厂负责人听嫂子介绍个人特长后,十分高兴地说。

……

“这是你一天的工资,请点好。”晚上六点,工厂会计将200元一天的工资递给了嫂子。

“我不要,我说好是心甘情愿尽义务。”嫂子伸手推辞。

“如果明天需要我还来。”嫂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在离开加工厂时,真诚地对负责人说。

目睹嫂子远去的身影,工厂负责人敬佩地连声称道:谢谢你!谢谢你!


柳初


我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医院的工作人员并非是医护人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食堂大妈。

她做的事很普通,就是在食堂后面一个小房间里每天烧饭,每天受着蒸汽的熏陶,身体渐渐浮肿。

她原可以放下,在家好好休养身体。

但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她没有停止过脚步,每日都要去食堂工作,从不间断。

她为此有一个本领,能准确测量出多少米多少水,能够将饭做得更加的饱满,更加诱人。

她为的是能让辛苦的医护人员能吃上热腾腾的饭,为的是让被隔离的病人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曾在疫情最严隔离期间,她所住的小区被封锁,不允许进出,她冒着大雨偷偷翻了出去,跑去医院,因为疫情,这是她第一次不听指挥,直到隔天工作证明下来,她才拍着胸脯说:“昨天差点饭下不来,一群人吃什么呀,幸亏今日这证下来了,再也不敢做爬护栏这么危险的事了。”

她是疫情期间最平凡的人,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但她心怀大众,让我觉得她是最不平凡的人!

最后,翻跃护栏很危险,提醒读者们千万别学习,主人公幸亏是身体健康之人,并已做了深刻检讨。



施抒故事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那天晚上10点半,北京下起大雪,预报说将有大到暴雪。我开车外出回来,本想抄个近路,从一个村庄穿过,回县城更近一些。本来也知道,现在是防疫期间,各村各小区都有人看守,外人不让进入。可是现在已经半夜了,又下大雪,四周望去,根本没有人影儿。守村口的人肯定早撤了。

可是刚到村口,就被拦住了。还真有两个村民在看守。他们穿着军大衣,戴着口罩,拿着体温测量仪。路边有一个小帐篷。

我说“都这么晚了,让我过去吧”,“不行”。“我只是开车从村中穿过”,“那也不行”。一看他们其中一人我还认识,他闺女和我儿子是同学,“那也不行”。“您还是掉头回去,走大路吧,没有进村车证,一律不让进,这是规定。”

我问他们,晚上值班到几点,他们说整宿,到明天早八点,接白班儿的来了,才走。

“有没有不愿意值班的?”

“没有,没有,村里年轻的,都参与了,那些在外边上班的、开出租的也都来值班了”。

“这大半夜的,有没有人值班时偷着回家的”?

“那怎么行,值班呢,怎么能回家,这不开玩笑吗。”

“值班给补助吗?”

“没人提补助,人家都捐钱,咱没钱,出点力也应该的。”

“我们村曹宝良给捐了3000元,给我们买方便面,夜里吃点热点的,省的冷。帐篷里的暖气、电水壶都是他给买的”。

我说,嗯,够意思,人家不管有多大实力,可以捐也可以不捐,不捐也应该的。

“对呀,所以我们得感谢人家。”

我说,这大雪天,零下十多度,你们就真在这儿守到天亮?

“是呀,那能咋办呢,赶上这事儿了。”

我感慨,你们境界真够高的,苦了自己,为大家。

“咱也没本事去武汉支援,也就辛苦点,值值班呗。也为自己,也为村里人”。

“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说白了,我平时跟你别扭,见面总打架,但你在,还有的打!你都不在了,我跟谁打去。就冲这,也希望你好,大家都健康。”

听着这些朴实的话,我心里很温暖。没有抱怨,没有指责,没有攀比,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切切实实的行动,这是当下我们最需要的。他们和前线那些白衣战士一起构成防疫的坚强力量。

我调转车头走了,雪还在下着,心里却暖暖的。


稀客讲述


我是一名学生,关于抗疫故事,我印象深的身边就是班长在群里统计有多青年大学生当志愿者,我们班级就有,我就觉得有些震撼,我就问自己的志愿者其中一名同学,她说家里在农村,她说在村口守着,一名小姑娘,她在我眼里,个子不高,平时文文弱弱的,人家都要进自己一份力,自己还有种惭愧。后来我觉得在疫情期间我们听国家的,少外出,出门戴口罩,不传谣不信谣,对自己他人负责,这样的大家就很好。这样也算进自己一份力。


一份微小说


杭州有一名医生,所在医院是杭州专门治疗新型肺炎的指定医院。她有一个两岁的闺女。因为要抗疫,已经一月没回家了。她老公隔三四天会来给她送点东西,一家三口就这样让一条隔离带隔在了十几米之外。每次听她嘱咐女儿听爸爸话的时候,听着都让你心酸。


我是吴磊


今年春节,我们的心一直被疫情牵动着......

经历着很多内心变化

有焦虑,有担忧,也有不安......

在短短不到1个月的时间

感受到生命的无常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感人故事上演

更感受到每个人心中的坚强与勇敢

既有明星的故事,也有大众的故事

既有个人的故事,也有企业的故事

给我们内心更多的善意与爱

中国故事汇聚成伟大的中国力量

故事01

除夕出发,生死别离,最美逆行者防卫这个国家的安全!

在阖家团聚的除夕

一群最美的“逆行者”

在万家团圆的夜晚

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武汉救援

他们是白衣天使,他们是母亲,

是父亲是儿子,是女儿,或者正在热恋......

可是,他们是白衣战士,

必须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决战

他们来自广东、上海,北京、西安......

他们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队!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是勇敢的医疗队员

他们“逆向而行”进军阻击疫情的前线

一名医护人员抱住即将前往武汉的队员哭着"放狠话"道:

"那么多姑娘,我都把她们交给你们了!你们不带回来的话,我一定不饶你们!"

妻子即将前往武汉,

一位丈夫趴在大巴车窗上哭着大声喊道"你平安回来,老子包一年家务!"

这是一个丈夫在妻子涉险前能说出最动人的情话,和最无奈的鼓励!

每个前往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都有亲人和朋友,

可责任当前,他们无畏踏上征程,

可被留在原地的亲人朋友们,叫他们如何放下心来!

千万个担心最后汇聚成一句"保重!"

故事02

钟南山:抗疫老将,壮心不已

17年前的2003年,在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猖獗的非常时期,

钟南山院士始终战斗在疫情防疫、救死扶伤的最前线,

这次疫情,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

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疫情爆发后,以84岁的高龄一边呼吁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

一边自己“逆行”登上去武汉的高铁。

连日来,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

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

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

对于一位84岁的老人来说,

这样的勇担大任,这样的长途跋涉,

这样的工作量,对其精力与体力肯定会是一个考验

故事03

韩红:只为做一件事,如今她几乎倾家荡产,这次身体也倒下了

韩红作为老牌歌手,在拥有完美嗓音的同时,

做善事也从不马虎,甚至已经爆出捐款已经捐破产的消息,

自韩红出名之后一直不忘回馈社会的初衷,

以前韩红捐款都是捐款给红十字会,

但是后来爆出红十字会的一些列丑闻,

韩红也不敢相信了,所以自己成立了基金会,

只为了将所捐款项能如数如实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以至于爆出已经快捐破产的消息。

韩红在一档节目里说过,

其实自身的存款已经捐差不多了,

只要有合作都愿意去,希望多赚一点钱。

而韩红是很恪守底线的人,

她说不敢接广告代言,

因为怕产品不好害了国人。

截止到2月1日,目前她的基金会已经收到了超过2.78亿善款,

还有大量的消毒巾、免洗洗手液、防护服……

为这次疫情使得韩红也耗空了自己的身体……

故事04

4000多名民营企业工人同时施工,在10天内建成这样规模的医院,外国网友惊叫奇迹!

中国人工作效率高

他们不懒惰,没有休闲观念,愿意加班。

风雨无阻,昼夜不停。

工地上,一碗白米饭,一碗漂着几滴油的菜就足以生存与满足。

超过4000万人在线"监工" 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直播火遍全网

这两座医院取名“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取之于《易经》,火雷噬嗑卦,用雷火之卦像,来驱赶瘟疫邪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包括近1000名国企,4000多名民营企业

组成的千人工程人在疫情区“逆行”,临危受命,与时间赛跑,

争分夺秒的建设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用于集中收治新型肺炎患者

火神山医院,今天交付使用,汇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

有英国网友感慨到“只有中国才能在7天内建成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

在英国前期决策就得7年”。

“中国人6天能建成一座医院,在加拿大得4年”。

故事05

"国家有难,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写我的名字!"

一位环卫工人老人来到派出所户籍室,

在柜台上放下一个纸包,工作人员起身询问,

老人只匆匆说了一句"在那个纸包里包着"便匆匆离开。

工作人员打开纸包只见到一万两千元现金。

老人随后被记者找到,面对采访他只说道

"国家有困难,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写我的名字,也不要报道我。"

我们不知道这一万两千元钱对于这个衣着朴素的老人意味着什么,

我们只知道当国家遭遇困难时,

我们之中总会涌现出无数像这位老人这样,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人!

故事06

男子冲进派出所:“我要捐款!”扔下十万港币就跑了

2月4日中午12点半,派出所教导员胡斌正在派出所院子里指挥工作。

突然,门口来了车,下来一男子,径直跟他说,“警官你好,我要捐款。”

“怎么回事?你要么进大厅登记下,毕竟是好人好事。”胡斌想领他进大门,没想到男子反而准备往外走。

“我不方便去医院,麻烦你捐给西溪医院,现在他们都在收治肺炎病人,麻烦你啊!”男子边说边往后退。

一捆现金直接掉在了胡斌的怀里!胡斌一脸懵。

打开男子送来的成捆大钞都是港币,每张1000大额,厚厚一叠。

清点后确定是10万港币现金!对方也提供了一个捐款通道,

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位神秘的热心市民心意转交出去。

故事的力量07

确诊患者孕妈妈施剖宫产手术,安全产下新生儿

在这场战役中,有一群特殊的病人,她们是孕妈妈。

1月30日,哈尔滨市卫健委接到报告,

有1例孕38周+3,发热37.3℃,

与武汉返哈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孕妇,

经核酸检测和专家会诊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

为确保母婴安全,决定——尽快实施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连夜实施剖宫产手术,1月30日23时32分,

顺利剖出1女婴,体重6斤1两,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

产后,母女分别于独立隔离间隔离观察和诊疗,

由1名新生儿科医生带3名新生儿科护士、

1名产科医生带4名产科护士组成两个专业团队,

分别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监护,与呼吸、感染科医疗团队配合诊治。

至2月2日,产妇体温36.2℃,恢复正常,状态良好。

故事的力量08

农民奔波40公里给医疗队送菜,一分钱不要

1月27日,45岁的秦师傅听说来自上海等地的援助医生在40公里外工作。

他筹措了24箱蔬菜,骑着三轮车边问路边出发,

从白天找到黑夜,奔赴几十公里,

终于在傍晚找到了医疗队住宿的武汉某酒店。

秦师傅告诉酒店工作人员,这24箱菜不要钱,

虽然不好看,但很甜,都是最新鲜的。

尽管当天秦师傅20点到家时快冻僵了,

但他还在打听其他医生住在哪儿,准备继续送菜。

酒店方面留下了秦师傅的电话号码,

表示将在疫情过去之后,要秦师傅继续送菜,成为酒店的供应商。

故事的力量09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捐赠武汉的医疗用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是近日一批来自日本捐赠武汉的医疗用品上所题的字,

在这些装满医疗用品的纸箱上,除了“中国加油”四字以外,

就数这八个字最引人注目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还会发现,

这批纸箱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给湖北高校的物资,其中包括有两万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阿弥陀佛!

故事10

快递站现盲投援助物资

“请交任何医务人员”,大年初四上午,

一批援助物资送达武汉市宝丰路京东配送站,

与普通订单不同的是它们的收件人是

“协和医院的医护天使”、“隔离护士姐姐”、“白衣天使们”……

有的订单还写下了留言:“能做的不多,希望你们能够多保重,谢谢你们!致敬!”

原来这些快递是爱心人士通过京东下单,

因不知医护人员姓名才选择定向“盲投”的。

快递站工作人员马上协调好车辆,

穿戴好防护设备,优先将这批物资送往了协和医院。

京东物流宝丰营业部负责人介绍,

最近几天陆续有市民下单将口罩、泡面、鸡蛋、零食

等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送给同济、协和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快递都会第一时间配送到位。

危机必将过去,病毒必被消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别怕,这个难关,我们很快就会过去

过去之后,我们一定会更好!

无论个人,企业,组织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疫情当前,让我们将抗击疫情的正能量故事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让每一份无声又有力的“使命感”荡漾在每个人的心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危机必将过去,病毒必被消灭!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