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源理:如何選擇普洱茶?

選擇是人們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認知基礎上對事物進行判斷,然後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中選取一項或多項的過程。選擇本身有一定的難度,然而每個人卻每天都必須要面對。選茶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困難的,愛茶之人必須在眾多茶品中學會取捨。以下是我選茶的一些喜好和方法,僅供參考。

戴源理:如何選擇普洱茶?


先說說在眾多茶品中我為何偏愛普洱茶。普洱茶大部分都屬於大葉種茶,大葉種茶相對中小葉種茶採摘的人工成本是要低一些的,雖然古樹茶需要爬上樹採摘,不能用機器採摘,但普洱茶的特性要求鮮葉的採摘一般為一芽三葉、一芽四葉。古樹茶的持嫩性較好,三葉四葉並不顯老,反而有利於製成普洱茶後的綜合口感和後期轉化,這一點與其他高端綠茶、高端紅茶追求單芽或一芽一葉的小葉種茶相比,優勢巨大。至於生態環境,全國所有的名優茶無一例外都是生長在非常好的生態環境裡的,不同的是,中國只有一個雨林,它就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這是老天爺賜給茶人的一份不可多得的禮物!

普洱茶擁有豐富多變的口感體驗,它是所有茶類裡細分最多最複雜的,眾多村寨、眾多山頭、錯落的樹齡劃分出千差萬別的滋味,也劃分出各種不同的價格。在它們身上總能找到可以刺激你味蕾的足以讓你鍾愛一生的感覺。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在存放過程中會不斷升級口感,從而越來越升值。

戴源理:如何選擇普洱茶?


普洱茶的相對優勢就不再贅述了,下面講講在林林總總的普洱茶裡如何選擇吧!

一、同等價位的古樹茶與中小樹喬木茶之選

首先大家必須要明白不是所有的古樹茶都是很貴的,有一些低海拔、非名山的古樹茶要比名山的中小樹喬木茶便宜。如果這些名山的中小樹茶是足夠間距種植、沒有經過過多修剪矮化、生態環境好、海拔夠高、樹齡五十年以上的,我會選擇它們而捨棄口感一般的古樹茶。所有出名的普洱茶山都無一例外擁有非常好的土壤、生態、海拔、氣候等客觀地理環境,這些決定著它們非常適合種植茶葉,而且會出產優質茶品,這些天然優勢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擁有的。只要茶樹生長到一定的年齡,根部能夠吸收到足夠多的營養,加上正確合理的茶園管理,這類茶的口感會優於很多地方的古樹茶。

二、苦與澀之選

苦和澀對於人類來說都不是良好的感受,但因為普洱茶的製作都是在低溫中完成的,特別是最後是太陽直曬乾燥,沒有經過高溫乾燥,苦與澀都無法在加工中有效祛除,但它會在後期存放中慢慢轉化褪去。所以我們判斷普洱茶生茶好壞更多是依據苦澀褪去的速度,這個速度當然是越快越好了。苦能回甘、澀能生津,苦與澀之間的選擇更多是個人的偏高,我個人更喜歡苦顯於澀多於澀顯於苦的茶,因此,在布朗山和勐宋鄉之間我購買布朗山的頻次明顯高於勐宋鄉。當然每個人的口腔敏感部位不太一樣,所以選擇也就有了自己的偏好。

戴源理:如何選擇普洱茶?


三、純料與拼配之選

純料與拼配之爭由來已久,而且從未停息。我是既喜歡純料也愛拼配的。個人覺得有些茶適合純料品飲,而有些茶更適合拼配著喝。這裡說的純料指的是同一產區、同一村寨、同一季節、同一階段樹齡的相對純料,不是純到一棵樹一個朝向的極端純料。我認為頂級茶是不適合也不應該拿來拼配的。比如拿老班章古樹茶去拼配其他茶,是不太可能拼配出超越老班章古樹茶本身的茶來的,老班章古樹茶之所以貴就是因為它內含物質天然的均衡而且非常適制普洱茶,所以還是不要浪費好東西啦。我很讚賞二線名山古樹茶通過拼配來實現優勢互補,出品能有效降低單一純料的缺點,提升口感的綜合水平。特別反對為降低成本而以次充好的拼配。價格和等級相近的茶通過拼配能明顯提高綜合口感的是非常好的,而價格和品質相差巨大的茶拿來放一起拼配其實是一種浪費。

戴源理:如何選擇普洱茶?


四、春茶與夏秋茶之選

透露一個公開的秘密:同一棵茶樹上採摘下來的夏秋茶價格只是春茶價格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一。因雲南整個冬天至早春都屬於旱季,雨水非常少,茶樹在整個旱季存儲的營養會在春季集中通過春茶吐露出來,春茶的口感自然是最好的。而夏茶和秋茶都處在雨季,雲南的雨季下雨非常多,再加上採摘的間隔比較短,各項指標與春茶相差甚遠。比如茶的香氣、水路、厚度、耐泡度、飽滿度、茶感、茶湯衝擊力和附著力都大不相同。甚至你都不敢相信它們是出自同一片茶地而僅僅是因為是採摘季節不同而已!當然它們體現在價格上的差異也是足夠大的。我個人更喜歡春茶,也願意為此付出更高的代價,因為我覺得還是值得的。在此也提醒一下大家在購買茶葉時認真品嚐,如果在一個茶品中加入三分之一的秋茶,成本就會下降很多,但口感也會折損不少。呼籲所有茶包裝上註明是否純春茶或者春茶佔比,特別是高端的古樹純料茶。

五、口感偏好之選

有些茶很甜,但喝完之後卻無茶感停留口腔,這類茶我是不會選的,甜固然是很好的體驗,但甜而無味就不是什麼好茶了。有些茶柔情似水、有些茶剛猛如雷,就像易武茶和布朗山茶一樣,它們各有千秋。這時你就得根據自身情況設定的基本原則,然後在這個原則基礎上去選擇側重點,如偏香的、偏柔的、偏強烈的或是偏甜的等等。世上本無十全十美的茶,在價格和基本原則前提下根據偏好選茶是明智的。

六、年份之選

先說結論:正常情況下,人們是不會以低於新茶價格出售手中同等品質、倉儲良好的年份茶的,賣了買不回來,這顯然是不理智的。

這十幾年來,普洱茶原料價格一直在走向迴歸價值的過程,絕大多數的原料價格都在上升。在這個前提下,之前收藏的普洱茶的價格是被動上升的,再疊加存放陳化的升值,理應比同品質新茶的價格要高。然而問題來了,為什麼市面上還是有那麼多超低價的中老期茶呢?難道是真的價格倒掛了嗎?我想原因有以下幾點。

  • 倉儲出問題了。放了十年二十年的茶只要其中有一年受過潮,就會永遠的刻在茶裡了,始終無法擺脫,黴味、酸味久久都在。
  • 原料底子太差。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2007年普洱茶餅裡有多少原料是非雲南的呢?有多少是低窪壩子臺地茶?有多少是適制綠茶或已經做成綠茶再拿去壓成餅的?這些茶再放多一百年後會好喝嗎?
  • 運氣好,老闆沒你識貨。或者是有其他生動故事情節的,對此表示佩服並且敬而遠之!
戴源理:如何選擇普洱茶?


個人覺得批量收藏應選擇十年以內的茶,真正性價比最高的還是新茶。有條件的話可以少量購買年份更長一些的好茶品飲,當然是必須付出更高的合理價格的。

選茶其實也沒有那麼難,關鍵是要先認知自己口腔舒適感,知道自己到底怎麼樣的感覺才是自己最舒服的,然後用心體會每款茶可以給你帶來怎麼樣的感覺,跟著感覺走,不斷地試、不斷總結,再不斷針對性的去學習,品茶高手就孕育而生了!其實習茶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是最精彩的。有條件的茶友還可以多看一些大學的科班教材,對照知識點,帶著疑問去喝去試,進步的速度會更快一些!

修己利人

2019-10-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