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最讨厌的家务#,你要提名哪个?

评论区里答案五花八门,有人总结说:洗碗、晾衣服、套被套是当代年轻人无法跨越的三座大山。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年轻人不爱做家务,还有几万小学生不会做家务。

家务活基本都是被爸妈包揽了。

爸妈给出的理由是:

“孩子每天都要上各种培训班或者学习才艺,比较辛苦,所以家里不希望孩子再做家务,只要成绩好、才艺出众就可以。”


“这些琐碎的小事,等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的就会了”。

有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我们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学习时间长,劳动时间短,中国的很多孩子如同拐着一粗一细两条腿在赛跑。

但,这能跑得远吗?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从小没干过家务的孩子,连照顾自己都成为难题。

之前,就有17岁的“东方神童”魏永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科院后,因为自理能力太差,不会与老师同学相处,不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而被学校勒令劝退,连学历都没能拿到。

和很多父母的想法一样,魏永康的妈妈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皆是草;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有出息。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每天早晨,他的妈妈连牙膏都给他挤好。

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都是妈妈一手包办的。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对于儿子的自理能力差,她说“他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

结果当儿子被劝退,妈妈怒气冲冲来到学校责备儿子,说:“这么好的机会,你不争气,你不如去死好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剥夺了他独立自理的机会,将孩子养成了高分低能,然后再责怪孩子。

很多父母,都陷入了这样的养育怪圈。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发展心理学家Richard Rende认为:


“如今家长都想让孩子把时间花在能给他们带来成就的事情上,但讽刺的是,我们放弃了一个的确能引领孩子迈向成功的项目,那就是家务。”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做家务。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越喜欢动手越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而家务,正是被很多家长忽略的一项重要技能。

像最基本的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到买菜做饭再到剪草种花,再难度高一点的修理家具电器等等,都特别强调实践。

有人说,一个沉迷理论的数学家,去到菜市场都不如一个每天穿梭于街市的主妇来的精明。

生活是个技术活,让孩子看三本烹饪书都比不上让他动手炒个菜。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只有动手做了,才会遇到问题,只有遇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做家务是最简单的路。

经常会有很多有关家务的事件上热搜,成热议话题。

有人就很疑惑:“我小时候经常帮爸妈做家务,为什么最普通的小事,在今天会变成新闻?”

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做家务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另一方面,家务繁琐多样,看似细小,其实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做人做事。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父母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到家还有忙不完的家务。

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劳作,他能更懂父母为这个家的付出。

东阳一名15岁少年,8岁自学蛋炒饭,13岁开始就随父亲在夜市出摊。

这个男孩学会炒蛋炒饭并不是父母手把手教的,而是背着父母自己偷偷练习的。

他说以后自己或许并不会从事这一行,现在只是想多学一点技术,以他的年纪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压力。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做家务,让孩子更懂得感恩,会体谅父母。

当孩子为家人付出辛劳时,家人的鼓励和赞美,也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杭州一名6年级男孩,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钻进厨房做饭;周末节假日时间,研究菜谱;一有零花钱,就买食材,做新菜式!

为家人做晚餐这件事,他已经坚持了三年。

他说:“每次做的饭菜,被爸妈和朋友夸‘好吃',就会很有成就感。然后就越来越喜欢做饭。”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因为做家务活不断积累的成功体验,能让孩子充满自信。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马蒂·罗斯曼(Marty Rossmann)研究发现:


从小做家务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能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获得美好的家庭以及人际关系。


还记得在综艺《少年说》中,一个叫做付轩昂的男孩冲妈妈喊话:“我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写完作业后,还要做那么多家务!”

妈妈回答他:“你长得很帅,但是你将来如果能泡得了书房,下得了厨房,能担当,有责任,那么你的未来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一定会很幸福。”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参加《中国家庭幸福系统》论坛中表示:


父母从小要给孩子植入分享家务的概念。


哪怕是让孩子帮着拿一双拖鞋,倒一杯水,都能从小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会照顾父母的人。


一旦,孩子把照顾父母当做既定的事实,这才能够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点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做家务,让孩子更懂责任与担当,未来才会更幸福。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家务,从来不只是家务。

加拿大学者一项研究表明:家庭幸福的秘诀是家人之间一起做家务。

一个家庭真正有形的物质基础,正是依靠“家务活儿”这种看得见的方式和节奏运转着,无形的情感氛围和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就成为了它的依托。

一个人的家务活儿,不叫家务。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才能称为“家务”。

生活中最美好的场景就是:爸爸在厨房做饭炒菜,妈妈在洗衣晾被,孩子在整理房间,周末一家人一起做面包和饼干。


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心理科学》一项研究表明:


父母平等分担家务,有助于女儿克服传统性别偏见,让孩子认为做家务并不只是一项劳动,而是一个让家变得美好的过程。


孩子们在充满幸福感的家庭中成长,才有阳光般的未来。

这个寒假,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务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