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短期供需錯配致蛋價下行

期貨較好反映市場預期

春節後是雞蛋市場的傳統消費淡季,疊加受疫情影響供銷部分環節受阻,蛋價持續低迷。市場人士認為,雞蛋價格走勢反映的是當下供需格局的短期錯配,具有價格發現功能的期貨市場客觀反映了當前市場基本面的情況。

近期蛋價持續疲軟下跌

一般來說,影響雞蛋價格的基本因素主要是供給與需求。往年,雞蛋的需求相對比較穩定,所以供給成為雞蛋價格的決定因素。但是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雞蛋的需求端出現異於往年的變化,這加劇了雞蛋市場的短期錯配。

“具體來看,春節過後是國內傳統的雞蛋消費淡季,雞蛋的主要需求端為家庭日常消費,而今年在疫情影響的大環境下,企業以及學校延遲開工開學,餐飲行業多處於歇業狀態,雞蛋消費表現極端低迷是近期蛋價持續疲軟下跌的主要原因。”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霍雅文表示。

需求端疲軟,供應端的壓力卻在加劇。據統計,當前國內在產蛋雞約11.5億隻,同比增幅約8.5%。據霍雅文介紹,當前活禽交易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高齡老雞不能及時淘汰,部分養殖戶開始將老雞強制換羽,增加了雞蛋的供應量。據瞭解,春節過後,雞蛋庫存消耗緩慢,購銷不振,供銷各環節始終未進入正常節奏,國內各地多出現雞蛋供過於求的失衡局面,現貨價格承壓。

供應的增加疊加消費的下降,雞蛋主產區均價由年前的3.7元/斤跌到2.4元/斤,部分地區甚至跌破2元/斤,跌幅達35%,在高庫存下蛋價短期走勢仍較為悲觀。

“再看期貨市場,近月2002合約最低跌至2221元/500公斤,與基本面基本相符。另外,根據季節性規律,每年上半年均為補欄旺季,當下物流運輸不暢等因素導致市場補欄及孵化不及預期,將影響7月後開產蛋雞量,造成遠期雞蛋供應可能減少,能反映當前補欄影響的2009合約並未大幅下跌,年後價格一度漲至4373元/500公斤,近遠月的價差反映了市場對後期蛋價走勢及蛋雞存欄的預期。”一德期貨生鮮品事業部分析師侯曉瑞說。

養殖行業經歷週期性大幅波動

據侯曉瑞介紹,2019年蛋雞補欄量較2018年增長了16%,2019年10月前淘雞價格的高位導致淘汰量相對往年也大幅增加,在蛋雞高補高淘及豬肉價格的帶動下,雞蛋價格在2019年10月出現淡季不淡的行情,主產區蛋價突破5.6元/斤,相對9月價格上漲幅度達25%,同期生豬漲幅43%,肉雞漲幅42%。“相對而言,雞蛋價格的同期上漲幅度較小,雞蛋期貨1910合約最高價為5360元/500公斤,與當時現貨價格走勢基本一致。”她說。

眾所周知,影響生豬價格的是“豬週期”,影響雞蛋價格的是“蛋週期”,影響肉雞價格的是“肉雞週期”,農畜產品因其生長週期以及養殖週期因素,均對產品價格呈現一定的週期性影響。因此,商品價格波動是受行業供需影響,期貨市場反映了市場對基本面供需情況的判斷和預期。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河北邯鄲地區全年雞蛋現貨價格最低2.62元/斤,最高5.73元/斤,波動幅度118%。受現貨價格波動影響,雞蛋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全年最低3333元/500公斤,最高4884元/500公斤,波動幅度46.5%;連續合約結算價全年最低2928元/500公斤,最高5570元/500公斤,波動幅度90.2%。雞蛋期貨主力與連續合約波動幅度均小於現貨。而同期尚未上市期貨工具的生豬全國均價最低11.19元/公斤,最高40.12/公斤,

波幅高達260%。“可以看出,供需關係是影響農產品價格的主要因素,少部分人認為期貨炒作抬高價格或打壓價格,是對期貨市場運行機制存在誤解,忽視了期貨能夠較好平抑現貨價格波動的事實。”霍雅文說。

衍生品工具已成為養殖行業“好幫手”

事實上,作為國內首個生鮮品期貨品種,雞蛋期貨自2013年上市以來運行穩健,功能發揮較好。對於養殖企業來講,風險控制能力尤為重要,同時由於蛋雞養殖行業集中度較低,價格波動大,迫切需要將期貨與現貨結合,穩定養殖利潤。

隨著農業金融創新的不斷髮展,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不斷完善,市場積極引導涉農企業自主利用期貨以及期權管理市場風險,雞蛋產業鏈上下游眾多龍頭企業開始認識期貨、瞭解期貨並且運用期貨服務自身經營,將期貨變成企業運營的風險管理工具,期現結合“兩條腿”同時運行。

“比如對於上游養殖端的大中型蛋雞養殖企業來說,雞蛋銷售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巨大,在‘蛋週期’影響下,營銷利潤出現明顯的大小年情況,運用雞蛋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後,可以提前鎖定收益,從而避免因價格下跌帶來的虧損。再比如雞蛋需求端,對於麵包生產企業或者蛋製品加工企業來說,購買雞蛋同樣面臨著蛋價波動的風險,雞蛋價格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淡旺季,中秋節前以及春節前為備貨旺季,雞蛋價格一般為年內高位,為避免旺季蛋價過高的風險,可以在年內價格低點處根據企業購買成本提前在期貨盤面上鎖定購買價格,從而避免了價格過高對企業採購成本的衝擊。”霍雅文說。

此外,眾多的小散養殖戶風險管理意識較弱,近年開展的“保險+期貨”創新模式可以有效將養殖戶面臨的價格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通過保險途徑將期貨與期權的功能更好地下傳到農業一線,在實踐中也發揮了很好的功效,與農業的市場化改革有了更好的契合效應。通過“保險+期貨”的試點及推廣,廣大養殖生產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種新興的工具和模式給生產經營帶來的好處。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