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心靈雞湯”《陋室銘》,不如相聲《八扇屏》,格局是硬傷

什麼是格局?

格局在文學作品裡是如何呈現的?它所反映出來的作者的思想境界對讀者的影響及意義何在?

本文旨在通過對駢文《陋室銘》相聲《八扇屏》的粗淺分析與對比,淺析兩種體裁完全不同的作品,在格局體現這方面的優劣及對讀者與聽眾所產生的現實影響。

唐代“心靈雞湯”《陋室銘》,不如相聲《八扇屏》,格局是硬傷

劉禹錫塑像


格局是經常聽到和用到的一個詞,那什麼是格局呢?

宋•蔡絛在《鐵圍山叢談》中,對格局的解釋是:

格是指一個人對認知範圍內事物的理解程度,局是指他對認知範圍事物內所做的事情以及表現出來的結果,二者合稱為:格局。

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理解程度是有差距的,因此不同的人,格局也不一樣。

通俗來講,格局就是世界觀的另一種表述。

《陋室銘》是劉禹錫【唐】創作的一篇以物言情的駢文,後人對其評價極高。

清·謝有煇在《古文賞音》裡有云:以“德馨”為主,則室以人重,陋而不陋矣.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雖不滿百字,而具虎跳龍騰之致。

康震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曾點評劉禹錫,言稱:從《陋室銘》中,以及他的其他作品裡,可以看到一個文人的骨氣。


唐代“心靈雞湯”《陋室銘》,不如相聲《八扇屏》,格局是硬傷


《陋室銘》裡所體現出來的格局真的是“具有虎跳龍騰之致”嗎?

其實並非如此,《陋室銘》全篇81個字,更多抒發的是一個落魄文人的自我清高、用文字肯定作者本人的精神世界,以抵消其在現實社會里自我價值感的缺失與無奈,作者對自我品德學識的肯定與讚賞,其實是為了獲取心裡安慰,在整篇作品裡,可以嗅到“精神勝利法”的意味。

想要更好的理解讀懂《陋室銘》,挖掘出文字背後的深層內涵,離開它的創作背景難以實現這樣的目的。

讀者要知道,劉禹錫並非只是一介文人,他還是供職於朝廷的一個官員。

劉禹錫其實是很想在仕途上建功立業的,在任監察御史期間,他還參加了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的“永貞革新”運動,不幸的是,運動以失敗告終,他因此被貶至和州縣當了一名基層通判。

唐代“心靈雞湯”《陋室銘》,不如相聲《八扇屏》,格局是硬傷


通判是要有三主三廂的房子做為住所的,當時的朝廷有這樣的規定,但當地知縣因劉禹錫是被貶官職的人,就故意使壞,把他的住房面積一減再減,最後,只給了他一個方寸斗室,劉禹錫心有憤恨,才寫下了傳世名篇《陋室銘》。

其全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成現代話就是:

山不在高矮,有了仙人就會名揚天下;水不在深淺,有了神龍在水就有了靈氣。

我居住的雖然是間簡陋的屋子,但我有著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操守。

臺階上長滿翠綠的苔痕,滿屋子的草色蔥青。來這裡和我交流暢談的都是學富五車的有學之士,沒有一個是淺薄無識的人。

可以彈青素雅緻的琴,可以讀寓意深奧的佛學經典。沒有雜亂的音樂打擾清淨,沒有日夜批閱案卷的心累勞苦。

在南陽有諸葛亮的草棚子,在西蜀有揚雄的小云亭,我們的居所,正如孔子說的那樣:“有什麼簡陋和抱怨的呢?

唐代“心靈雞湯”《陋室銘》,不如相聲《八扇屏》,格局是硬傷


多數人評價《陋室銘》時,都認為這是一篇以物言情的千古好文,表達出作者超凡脫俗、不與世俗為伍、淡泊名利的做人態度。抒發了作者超然物外、冰清玉潔、以苦為樂的美好情操,同時,又不失哲理和情趣。

細細品味解讀,會發現,《陋室銘》遠非如此美好,這篇81字的駢文,有很多值得商榷和推敲的地方。

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兩句裡,作者把自己比喻為仙人和龍,文人自古多情懷,愛想象,這樣的比喻雖有自詡不凡的意思在裡面,但也還說的過去。

問題在下面的這句裡就已經開始出現,“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自封自己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就有些不妥。

一個人的道德是否高尚,不應該是自己給自己加封華麗的榮譽,他人的認同與肯定才是唯一標準。一個真正有德行有操守的人,謙虛還來不及,更不會自我標榜,正人君子當以謙恭為美德才是。

唐代“心靈雞湯”《陋室銘》,不如相聲《八扇屏》,格局是硬傷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兩句,問題越發嚴重。朋友都是有學問的人並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炫才與炫富一樣,一個有涵養的人不會做出如此有失大雅的行為。把沒有學問的人排斥在外就更不應該,沒讀過書不認識字的人就淺薄就低人一等嗎?用嘲諷他人的“無知”來凸現自己的有學問,不是一個“鴻儒”該有的操守。

心懷天下芸芸眾生,才是一個有格局的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胸懷。

“南陽諸葛路,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這一句裡,劉禹錫把自己放在了和諸葛亮、楊雄(字子云)、孔子同等的位置上,也不適合,也有借他人之名抬高自己身份的嫌疑。

諸葛亮(字孔明)是一位心懷天下蒼生、愛民如子、德才兼備的智者賢人,《出師表》裡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噴薄而出的憂國憂民之心、為國為民而忘我的大愛大義,博得世人欽佩,萬民感動,劉禹錫在理想抱負,悲憐眾生上,差了諸葛亮很多。

唐代“心靈雞湯”《陋室銘》,不如相聲《八扇屏》,格局是硬傷


揚雄(字子云)(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蜀郡成都人。

漢成帝時出任黃門侍郎,揚雄用心篤誠,博學多知,精通訓詁,喜好辭賦,曾有《反離騷》、《蜀都賦》等著作。

他對探討宇宙和人生真諦的哲學也有研究,貢獻極為突出,對《易經》《論語》等也有自己的見解和詮釋。

兩廂對比,劉禹錫也不具備和楊雄相提並論的個人成就。

唐代“心靈雞湯”《陋室銘》,不如相聲《八扇屏》,格局是硬傷


孔子不需多做介紹,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影響力的中國“聖人”,整個歷史上能與孔子比肩的人物也沒有幾個,孔子對於劉禹錫,是他的先輩老師,難以望其項背。

綜上所述,《陋室銘》更趨向是一篇仕途不得志、命運多舛的落魄文人,在被貶失意後,表達個人情緒、自我主義傾向比較嚴重的唐朝版“心靈雞湯”。

當然,並不是否定《陋室銘》的文學價值,其篇幅短小,卻佈局合理,想象豐富,多種藝術手法並用,抒情,描寫,議論兼顧,四字句、五字句,對偶,排比,安排精巧,且用字精簡概括,語調悠揚,是難得好文。

好文是好文,但在理想色彩、引人深思、給人啟迪、宣揚美德、催人奮進方面,非但不足,還有瑕疵,甚至於對後世讀者,還有負面誘導之嫌。

唐代“心靈雞湯”《陋室銘》,不如相聲《八扇屏》,格局是硬傷


相聲,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大家喜聞樂見,經典曲目數不勝數,《八扇屏》就是其中之一。

《八扇屏》裡貫口(貫口是一種相聲常用的表演技法)的運用很多,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 。

這段貫口的意思說的是:天空從來不自己說自己有多麼的遼闊高遠,但人們都看得見天空的無邊無際。

大地從來不自己說自己多麼厚重富饒,但人們一樣知道大地養育著世間萬物。

一個有德行的人,不用四處誇耀自己的高尚與能力,別人是會看到他的行為並做出公正的評判。

流水從不叫囂,但它自己知道要流向哪裡。

其寓意就是指做人要謙虛低調,真正的有素養有學問的人,是不會四處張揚自己的,這樣的人才不會被人討厭,才能得到人們的尊敬與喜歡。

唐代“心靈雞湯”《陋室銘》,不如相聲《八扇屏》,格局是硬傷


相聲雖然是起源於社會底層,是一種紮根大眾的曲藝形式,比起唐詩宋詞的陽春白雪,顯得質樸與通俗,但單就《陋室銘》與《八扇屏》裡的這段貫口而言,無論從內涵還是表現出來的格局來看,《陋室銘》是完敗的。

做人做事,確實要以《八扇屏》裡的這段貫口為標杆,不浮躁,不驕傲,不自吹自擂,不自妄自大,謙虛謹慎才是中國文人奉行的為人處事準則。

恰如諸葛亮所言: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這才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該有的教養與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