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单字名与王莽新政有关系吗?

取名字有很多学问,涉及生辰、格局、字义、诗词、民俗等诸多个方面,选择中意的字或词命名,响亮爽口,易记有意义,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和特色,是要下一点功夫的。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名字的人很多,有名垂青史的,也有遗臭万年的。但就名字的本身来讲,读《三国》时你会发现,好坏都是单字名,如刘备、孙权、曹操、关羽、张飞、吕布、周瑜⋯⋯他们怎么都是单字的名字呢?这里是有一些说法的。

取单字名与王莽新政有关系吗?

据有关学者统计和研究发现,《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都是姓加单字名,除了极少数特立独行的隐士之外,少有两个字的。东汉至三国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少之又少。只要有些身份或成就的人,他们的名字必然是单字。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古人也像我们现在一样,喜欢时尚,爱扎堆。是,也不全是,那会儿讲规矩,更讲究身份,一种说法与王莽有关系。

王莽,西汉权臣、政治家、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篡夺汉朝皇位,是新朝开国皇帝。王莽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创的不少“新”穿越到今天,有的也不落伍,2000多年了,不过要指出来的是,并不全是好事情。有的只是搞笑而已,如为了充分体现他创立的新朝的“新”,脑袋就明显的膨胀发热,竟然举国上下的改新名字。

取单字名与王莽新政有关系吗?

当然,这种改新名字的做法是有目的的,主要是为了强调自己篡位创立的政权的合法性,于是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在全国范围内所推行的“托古改制”新政中,王莽特别重视事物的名字。譬如,他下令将天下的农田改名为“王田”,将奴婢改名为“私属”,将“匈奴”改名为“降奴”,把“单于”改名为“服于”。

从中央各级官名到地方的全部翻新,犹如漆匠一般的将所见之面,皆涂​上一层新漆,以示新朝的“新”气象。这中间,王莽老人家又特别在意人的名字使用规矩。要知道,王莽革起命来是很彻底的,作为皇帝的王莽为了自己的事业,他竟然杀光了不与自己革命一条线儿子,你说彻底不彻底。这对他的儿子们来说是丧心病狂​,但对自己的政权也可说是大义灭亲。儿子们被杀完了,长孙王宗也被王莽给逼死了。长孙王宗死后,就有一段不准使用单字名的故事。

取单字名与王莽新政有关系吗?

王莽的长孙王宗素有野心,本来他安心熬时间,可以按部就班地等来帝位,可是,性子太急的王宗实在等不及了,就自己造了天子的服饰、刻制了币模,准备抢班夺权。人算不如天算,最后此事败露,王宗只有畏罪自杀。对于这种十恶不赦的王宗,王莽见自己的长孙自杀了,解不了自己的心头之气,最终作出改了他的单字名宗,以示惩罚。

《汉书·王莽传》载:“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制作”即法令,这话的意思就是,王宗原来的名字是两个字,叫“会宗”,现在犯了滔天大罪,虽然他已畏罪自杀,但依据法令,仍然剥夺王宗使用单字名称的权力,让他改回两个字的名字以示惩罚。

从王莽对于犯罪者的惩罚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在王莽时代,只有良民才配享用单字名。让一个人使用两个字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惩罚。这一古怪的法令,从而使人们普遍养成了取单字名的习惯,以显示自己是良民,以至于两个字的姓名成为一种时尚。其实早在王莽新政以前,古人就喜欢取单名。

取单字名与王莽新政有关系吗?

《春秋公羊传》载:“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运,此仲孙何忌也,曷为谓之仲孙忌?讥二名。二名非礼也。为其难讳也。一字为名,令难言面易讳,所以长臣子之敬,不逼下也,《春秋》定、哀之间,文致太平,欲见王者治定,无所复为讥,唯有二名,故讥之,此《春秋》之制也。”可见崇尚单字名早在王莽前已成为了礼教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如孔子孔丘、孟子孟轲、老子李耳等;又有秦朝的嬴​政、子婴,李斯,蒙恬等;两汉的刘邦、项羽、韩信、彭越,英布等,茂若繁星,不胜枚举。从这可以说明,取单字名之风并非始于王莽时期,在汉朝以前单字名之风也很盛行。

其实,单字名和双字名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家长取名时注重实用性和文化内涵就行了。万万不能太随便,随意到“数字化”,就不太好了,会给人一种墙内墙外的感觉。说笑了,打住。(文/蔡驷 图/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