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稚子弄冰》等三首宋詩,看如何在詩的末世亂流中抓住重點?


賞析《稚子弄冰》等三首宋詩,看如何在詩的末世亂流中抓住重點?

有朋友提問:《四時田園雜興》、《稚子弄冰》、《村晚》這三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題主把這幾首詩放在一塊來提問,自然是自己早已有了看法,認為這幾首詩所表達的感情類似。但是題主忽略了一個問題,《四時田園雜興》是組詩,總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那麼我們用哪一首來做分析呢?

現在提到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一般指他這首: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六麻”部的七言絕句,描寫了夏日田園風情。詩意並不複雜,並沒有多深遠的意思在裡面。詩人從一個老人的視角出發,描寫了兒女輩成為勞動主力,而孫輩還在學習勞動的忙碌且各得其所的畫面。用筆清新,描寫細膩,讀起來逸趣橫生。

我們再看楊萬里的《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七絕。不過首句入韻的“冰”字屬於“十蒸”部,屬於鄰韻,這就是首句鄰韻的“孤雁出群格”,是合律的近體詩。

宋朝關於押韻的不同格式也是詩人在韻書越來越細緻,創作卻越來越靈活之下做出的各方面試探。這種創作間接或直接地促成了韻部大合併,《平水韻》相對於《廣韻》,從206韻部到106韻部,合併了將近一半,不得不說和南宋詩人的努力有關。

賞析《稚子弄冰》等三首宋詩,看如何在詩的末世亂流中抓住重點?

這首詩從詩題就可以看出是寫一個動態場景,小孩子們早上起來把銅盆裡面結凍的冰塊取出來,用彩繩掛著當樂器玩。“鉦”,古代擊樂器。青銅製,形似倒置銅鐘,有長柄。用於行軍。然後咔嚓一聲響,脆了。“磬”,也是打擊樂器,不過是玉石製成,聲音清脆。

玩冰的是小孩子,而寫詩的呢?是老人。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童與老人在心理特徵上有諸多的相通之處,正因為如此,孩童的“脫冰作戲”的場景在老人的眼裡才有情趣。

好,我們現在就找到了《四時田園雜興》中那首詩和《稚子弄冰》的共同點,都是老人看小孩,記錄生活細節,不過范成大寫了幾個場景,而楊萬里只抓住那一瞬間的動態,這種貼近生活的自然意趣在閱盡千帆的老人眼中,更是值得記錄和珍惜的情境。

這是一種什麼心態?湖海江河千萬裡,不及小院膝圍孫。就算我們選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組詩中的其他詩,反映的心態和情感也差不多。

賞析《稚子弄冰》等三首宋詩,看如何在詩的末世亂流中抓住重點?

我們再看南宋雷震的《村晚》,可以注意到這三首詩的作者都是南宋詩人: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四支”部的七絕。注意韻腳字“陂”、“漪”、“吹”我們今天讀起來不押韻,但是在平水韻中是一個韻部的,也就是說在當時,這三個字的發音接近。

這首詩寫的什麼呢?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詩的前兩句為靜景,後兩句為動態,但是疏朗清淡的描寫中無不透露出詩人對山野田園樂趣的欣賞。

這首詩成於雷震老年歸隱時期,所以同樣是從老人的視角觀察、描寫山村景色和牧童吹笛,在文字中不自覺地透露出對這種閒適生活的滿意和喜愛。

賞析《稚子弄冰》等三首宋詩,看如何在詩的末世亂流中抓住重點?

所以,我們能找出這三首詩的共同點來,這也就是題主能夠把這三首詩列到一起的緣故。

為什麼這三首作品能表達出類似的歸隱田園、熱愛生活的情感呢?

其實這後面是整個宋朝詩的演變和王朝氣象的變化,以及最關鍵的一點,這三位詩人在文學上共同的經歷。

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被忽略的巔峰——宋詩脈絡》,講到過詩在宋朝的發展和消沉。我們平時聊到南宋文學,有沒有詩人?有很多朋友可能第一反應就是愛國詩人陸游。但是除了陸游之外,腦海中就一片空白。這不是我們的錯,在詞牌大量崛起並開始侵襲詩的領地之時,確實也只有陸游在南宋詩壇苦苦支撐。到後來有了“江湖詩派”出來,雖然創作激情高,但是由於創作者本身處於文壇、官場的下層,所以格調不高,藝術性也不高。

但就是這樣的“江湖詩派”還在南宋末年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詩名。

賞析《稚子弄冰》等三首宋詩,看如何在詩的末世亂流中抓住重點?

實際上南宋的詩人另有幾人,雖然沒有成派,卻算得上詩在南宋的正統傳承和變化。南宋四大詩人,陸游、尤袤、范成大、楊萬里。這些詩人和“江湖詩派”的區別在哪?

這幾個人,都是官場中人。即使是生平一片空白的雷震,也是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這些詩人都是家學淵源、文化層次都比較高,不說仕途是否順利,但至少都是在場面上混過的人。而這些人的老年作品都是自帶雲開雨霽,怡然自得的感覺,和“江湖詩派”以文橫行、不事雕琢、虛浮大氣完全不同。

歷經風雨之後的沉靜,對平淡自然生活發自內心的喜歡,就是這幾首詩帶給我們的感受,也是這幾位高層文人的情感表達。

我們讀詩、析詩,要把詩人、作品放到大的時代和環境中,參考詩人個人經歷,才能真正抓住作品的重點,做到對詩人表達感情的心領神會。

不論他的風格是含蓄的,還是坦誠的。

賞析《稚子弄冰》等三首宋詩,看如何在詩的末世亂流中抓住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