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你會記得“頌”講了什麼嗎


詩經裡,你會記得“頌”講了什麼嗎

十三月帶著讀者們來到《詩經》中最後一個部分“頌”,這是祭祀與頌聖的篇章,其中的內涵都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我們仔細來看,《頌》詩分為《周頌》31篇,《魯頌》4頌,《商頌》5篇,一共40篇,全部都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細心的發現,《周頌》產生於西周初期,《魯頌》《商頌》是產生於春秋時期的,這樣的時間觀念可是我們要牢記的。

詩經裡,你會記得“頌”講了什麼嗎

《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貽我來牟,帝命率育,

無此疆爾界。陳常於時夏。

十三月有話說

我是一個朝代的國君,我的功績可以與天齊,這江山的社稷只有賢德的國君,才能治理的好。谷糧養活了我的子民,我的恩德高無比。這是上天賜予的小麥嗎?我想不是,這是我的子民在一年的勞作裡辛苦掙來的。作為賢明的君主,我也推行良好的農政給農民,只有這樣,我的國家才能強盛。


詩經裡,你會記得“頌”講了什麼嗎


《豐年》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

萬億及秭。

為酒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十三月有話說

這是豐收的一年,我是一國的君主,看到子民們豐收,年景谷物這麼多,新建的高大糧倉一座又一座。儲存著億萬新稻糧,釀成的美酒甜又香,用來獻給祖先來品嚐。配合祭典很適當,普降福祿多吉祥。

知識導播:古人於收穫之後,為報鬼神的庇佑,舉行祭奠,藉以娛神,並喜慶豐收。中國古代稱國家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可見當時農業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賴農業生產,政權的穩固也要以農業生產為保障。上古的西周,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農業的收成在當時必然是朝野上下最為關注的頭等大事。


詩經裡,你會記得“頌”講了什麼嗎

《振鷺》

振鷺于飛,於彼西雍。

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無惡,在此無斁。

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十三月有話說

回想起,在我的故鄉,曾經有一群白鷺沖天而起,在西邊澤畔任意飛翔。也就是在這一天,我有重要的嘉賓光臨,他也穿著潔白的衣裳。他在本地無恩怨,很受人們歡迎。日夜勤勉不能懈怠,保持美譽永不移。


詩經裡,你會記得“頌”講了什麼嗎

《有客》

有客有客,亦白其馬。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縶,以縶其馬。

薄言追之,左右綏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十三月有話說

遠方的客人來到我的國家,他騎著一匹白色的駿馬。他身邊的隨從威儀很壯盛,德行很好,並沒有瑕疵。客人們在這裡住宿著,兩天四夜再留下。送給他一根絆馬繩,以便讓他拴著馬兒。客人走時,我站在門前相送,他有著盛德和威望,上天也會降下洪福去保佑他。

知識導播:《周頌·有客》作於周成王之時。在中國歷史上,商湯伐桀,周武王伐紂,皆以弔民伐罪為號召,對於被滅亡的前代,並不斷其禋祀。如武王克商,封微子於宋,待以客禮。微子名啟,商紂王同母之庶兄,當殷之世,受封於微而爵為子,"微"為殷畿內國名。周武王改封微子於宋。其時紂子武庚尚在,故微子不得為殷後,及武庚叛周,周公輔成王誅之,於是進微子爵為公,命為殷後,以奉湯祀。宋微子來朝周,周以客禮待之。《周頌·有客》這首詩即為周成王設宴招待微子時所唱的樂歌。


詩經裡,你會記得“頌”講了什麼嗎

《般》

於皇時周,陟其高山,

嶞山喬嶽,允猶翕河。

敷天之下,裒時之對。

時周之命。

十三月有話說

周朝的江山很遼闊,也很壯觀,周天子登高祭山川。連綿的群山高四嶽,眾多的河流向下流淌著。天下的諸侯與百官,聚集在此來謝恩,這是周王朝承接的天命。

知識導播:後人推斷《周頌·般》為周成王時代的作品。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此詩是《大武》中的一個樂章的歌辭。


詩經裡,你會記得“頌”講了什麼嗎


也歡迎留言給小編分享關於《詩經》的故事,下一個月古西樓­長靈性將推出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所著《給所有人的黑塞童話》:文學是一種超越疆域的東西,人類這個概念對它正合適。

古西樓書之道一“長靈性”相關讀物


詩經裡,你會記得“頌”講了什麼嗎

作品多有獲獎。

監製:西樓


在古西樓書屋『讀書、喝茶、沙龍、發呆』

讀創生活之美|古西樓24h書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