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瓶梅》繞不開的“大尺度”情節

第二部分

好,下面來說《金瓶梅》的主題和思想。關於《金瓶梅》最大的爭議,就是它為什麼有很多大尺度的色情描寫。有人說,它就是一本色情小說,在明代中後期,這種小說很常見;也有人說它是一本勸人戒欲的書,小說寫西門慶最後縱慾而亡,其實是一種警示。今天,我想請你跳出這個非此即彼的思路,重新審視一下這個問題。有的人讀出“淫”,有的人讀出“戒淫”,正是因為小說對慾望採取了一種不加評判的態度。這種態度是理解《金瓶梅》的關鍵。

《雪隱鷺鷥》| (二)《金瓶梅》繞不開的“大尺度”情節

金瓶梅電影劇照

讀這部小說,你會覺得作者好像根本不分是非。西門慶跟潘金蓮合謀害死武大郎,然後娶潘為妾;不久又故技重施,害死了好友花子虛,把他的遺孀李瓶兒娶回家,用“喪盡天良”來形容也不算過分了。但是小說對西門慶幾乎沒有批評。而書裡少有的“好人”,西門慶的正妻吳月娘,作者又經常諷刺她假道德、偽君子。

《金瓶梅》的世界裡好像既沒有好人,也沒有絕對的惡人,格非老師說,這不是作者不分是非,而是他有意採取了一種“無善無惡”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跟當時流行的陽明心學異曲同工。在我看來,這個觀點是這本《雪隱鷺鷥》最有價值的洞見。

《雪隱鷺鷥》| (二)《金瓶梅》繞不開的“大尺度”情節

什麼是“無善無惡”的價值觀?王陽明心學裡的這個“無善無惡”其實來自佛家,特別是禪宗。禪宗標榜明心見性,看破功名利祿、酒色財氣。如何看破?就是了悟“生死無常”,這不是在模糊善惡的界限,而是覺得善惡都是執念,應該放下。了悟,就是要從是非善惡的執念中超脫出來,從更高的維度上擔負生命的自覺。

陽明心學為什麼在當時很流行呢?因為它是為了解決明代新的社會問題才出現的。王陽明自己總結了他那個時代的兩大弊病:

  • 一個是恪守程朱理學讓人行事迂腐;
  • 二是士農工商的倫理次序已經改變了。

所以,以程朱理學為基礎的社會管理模式就慢慢不起作用了。他提出心學,倡導“無善無惡”的價值觀,就是一種為社會開出的藥方:因為在倫理秩序失序,道德原則失效的社會里,不加判斷才是合理的策略。

我們當然不能說《金瓶梅》的作者寫小說也跟王陽明一樣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但是《金瓶梅》用超越善惡的“佛眼”帶你審視那樣的世界,其實和陽明心學有相似的效果。

《雪隱鷺鷥》| (二)《金瓶梅》繞不開的“大尺度”情節

但是,這也造成了一個悖論:

慾望和惡流於世間,對社會、人情、倫理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是它又事先被原諒和寬恕了。這好像是一個逃不出去的困境。確實,《金瓶梅》體現的正是社會變革中的道德困境,和困境中人們在道德上的困惑。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讀出“淫”,有人讀出“戒淫”。

這同樣也是陽明心學沒有完全解決的困境。在善惡的問題上,之前程朱理學的態度是要有取捨,這就給慾望設置了一道屏障。陽明心學提出“無善無惡”,善惡一體,相當於是把這道屏障給打破了。普遍意義上的人慾,包括情慾,都成了合理的。結果我們也知道了,晚明社會慾望膨脹、極盡繁華。清代的學者甚至認為,這就是明朝滅亡的癥結。

《雪隱鷺鷥》| (二)《金瓶梅》繞不開的“大尺度”情節

你可能會說,小說只寫了困境和困惑,其實沒有給出解決方案啊。這也是對《金瓶梅》一種普遍的批評。但是,我們也反過來想想這個問題,既然在這樣的道德困境裡,人必然會困惑,保持一雙冷靜的佛眼,難道不就是最合理的策略了嗎?在冷靜的審視、深刻的洞察裡,你才能看清楚自己要面對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你才能通過這樣的世界,反觀你自己,思考你的立場、你的偏好,你看待世界的基本視角到底是什麼樣的。

想看相關上下文內容,可以關注我看《雪隱鷺鷥》| (一)和《雪隱鷺鷥》| (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