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去世后,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后半生是怎样的?

剑花烟雨风情


李莲英时代

明清两朝的宦官很有意思。

之所以说有意思,是因为明清两朝的宦官专权也好,弄权也罢,都遵循着一朝天子一朝太监的规律,太监和皇帝之间,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说明朝明英宗一倒台,太监王振就立马被御林军杀死;比如说天启皇帝一死,魏忠贤就被崇祯给杀了。

而清朝,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这三位最有名的清朝太监,其活动时间,恰好对应着满清的三朝天子——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

因此说,光绪帝时代,对于太监来说,其实是李莲英时代。

李莲英的传奇人生

李莲英出身多半很穷,因为根据清宫档案以及关于李莲英生平的相关资料,李莲英入宫当太监那会儿,大约是在7——13岁左右,但不论具体多大,都折射一个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但凡家里不差钱,谁会把孩子送到宫里当太监?更何况,在宫里当太监,绝大部分都是混到死那一天,还处于孤苦伶仃、一无所有的状态,至于说熬到李莲英的那个地位,其难度系数不亚于偏远农村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


▲李莲英

因此说,李莲英的人生十分传奇。

李莲英入宫那会儿,大体上是咸丰帝在位期间,而李莲英的少年时代,恰好赶上了同治时期,那时候,皇宫里炙手可热的太监头子,正是前文说的安德海。

安德海的地位显赫,并不亚于后来的李莲英。但是,人生哲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不会做人,那么,位居高位反而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安德海就是例子: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最终引发众怒,而对于自己的不讨喜,安德海多半不知道,终于,在同治八年(西历1869年)那会儿,安德海因为出宫办事儿,路经山东,被山东地方官、一代名臣丁宝桢抓住了把柄,然后就地正法了。


而安德海的丧命,间接为李莲英走上人生巅峰,扫平了障碍,之后,李莲英开始了陪伴慈禧太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并且也在这段岁月里,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李莲英人生的没落收场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西历1908年,清朝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双双去世。

这一刻,李莲英知道自己的时代结束了——新的皇帝还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而后宫里,此时已经确立了隆裕太后的地位,而隆裕太后身边最亲信的太监小德张,无疑会取代自己的。

宫廷沉浮五十余年的李莲英知道,自己到了该离场的时候了——于是,在慈禧太后去世不久,李莲英便向清朝朝廷提出了隐退,随后,回到了老家,开始养老的岁月。


就这样,李莲英消失在公众视野,三年后的宣统三年(西历1911年),李莲英去世。李莲英之死对当时社会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宣统三年,全社会的关注,都被清朝和新兴的中华民国之间的战争所吸引,没人会关注这位显赫一时的太监总管的身后事。

而事情再度产生变故,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此时距离清朝灭亡和李莲英去世已经半个世纪光景了,这时候,有一些热血青年,挖开了李莲英的坟墓,赫然发现了一个隐瞒半个世纪的秘密——李莲英的尸体,居然是不完整的——他的头,被人砍下来了。

也就是说,声名显赫的李莲英死于非命,并且,消息还隐瞒了五十余年,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挖坟,这个秘密,只怕要永远隐瞒下去。


为此,关于是谁杀死了李莲英这个问题,一直争议到当代。

不过,因为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通过技术检测,意外发现光绪帝是死于他人毒害之手,而有这个作案动机的,不外乎袁世凯和李莲英这二人。

袁世凯虽然有点势力,可是光绪三十四年那会儿,他还只是一个将军,本事再大也做不到进宫行凶,更何况在光绪帝留下遗诏要求摄政王杀袁世凯的情况下,袁世凯毒死光绪,等于主动给摄政王杀自己的理由。

所以袁世凯作案动机虽然有,但是,没有作案条件。

而李莲英作为一个太监头子,整天在宫里,并且经营太监社会数十年,给光绪下毒,也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

因此,很可能是李莲英下毒害死了光绪,而清朝朝廷出于特殊考虑没有声张,但是,在李莲英回乡以后,等李莲英没了关注点以后,杀死了李莲英,甚至杀死李莲英的主谋,很可能是隆裕太后——当时革命党如火如荼,隆裕太后在面临江山丢失的危机,迁怒给李莲英,最终,导致李莲英被秘密斩首。


藤树先生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结束了她对清政府长达47年的统治,此时对于李莲英而言,已经没有后半生可言了。

1908年的李莲英已经60岁,他在慈禧死后仅仅过了2年多便也一命呜呼了。

那么,他伺候了几十年的老佛爷死后,他又是如何度过人生中最后的两年时间的,过得怎么样?

李莲英生于1848年,他后来之所以被家人送入宫门,说起来得亏于一个拉骆驼的却装作会看相的江湖骗子。

这个拉骆驼的看到李莲英腿上的疮后,为了骗点钱,故意吓唬李家人说:“哎呀呀,这是人面疮,将来会长眼、鼻、耳、口,这要是长齐了,他这条腿也就保不住了,兴许还会搭上小命。”

李家人一听,赶忙掏钱让拉骆驼的给李莲英开药,拉骆驼的一看这李家人的钱好骗,又故意端详起了李莲英,便又开始忽悠,说是要给李莲英看相:“哎呀,这孩子犯了扫帚星,将来上克爹娘,下克兄弟姐妹,李家可就要倒霉咯,不妙,不妙呀!”

李家人被拉骆驼的这一吓,更慌了,又依着拉骆驼的意给了钱,拉骆驼的这才说出了李莲英这“扫帚星命”的破法——

一是出家入佛门当和尚,二是净身入皇门当太监。

最终,李家人决定让李莲英净身入皇门当太监,于是“咔擦”一刀,李莲英断了命根。

1856年,8岁的李莲英被送入了皇宫。

说来也巧,这一年,入宫已有4年的慈禧也恰好生下了一个儿子——载淳,她也因此母凭子贵,从懿嫔晋封为懿妃,或许李莲英的命运在冥冥之中便注定了要和慈禧勾连在一起。

李莲英也在颇得慈禧喜爱的太监刘多生的推荐下,被慈禧点名要到了储秀宫,成为了慈禧的贴身太监,此后伺候和陪伴了慈禧52年。

他能够在慈溪身边一待便是52年,慈禧曾经的心腹太监安得海早在1869年便已经倒下了,可是他却始终屹立不倒,手段和能力可见一斑。

李莲英在宫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没有后台,也没有靠山,究竟是怎样讨得慈禧的宠爱,然后凭借慈禧的宠爱成为一代权宦的呢?

他的得宠,离不开他的一双巧手,他的手上功夫简直让慈禧欲罢不能。

慈禧于1852年入宫成为咸丰皇帝的一个妃嫔,不过这个女人却颇为自信,曾经很是自恋地对人说:“入宫后,宫人咸以我为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

她这话说的已经很明显了,她入宫以后,是咸丰皇帝所有女人中最美的一个,所以遭到了她们地妒忌,想要对付她,可是,没有一个人是她的对手,统统成为了她的手下败将。

可见,慈禧如此自恋的一个女人,也定然是一个爱美的女人,不爱美又如何能让咸丰皇帝对她感兴趣?

她爱美,便少不得要好好地拾掇打扮,对于发式发饰更是要求极高,偏偏李莲英一双巧手能够给慈禧梳一头漂亮好看的发式,由此讨得了慈禧的欢心。

李莲英得宠还得因为他“能办事”,很有眼力见。

当时,慈禧故意让李莲英去拜咸丰皇帝身边的御前太监安德海为师,说是让他去学艺学做事,实则是想通过李莲英和安德海勾结,然后再通过安德海去获取关于咸丰皇帝的情报。

慈禧后来能够成功发动“辛酉政变”也有安德海的一份功劳,所以慈禧掌权后便让安德海做了总管太监。

李莲英在拜安德海为师之后,事情办的是滴水不漏,也因此让慈禧更加地欣赏他和信任他。

辛酉政变之时,安德海负责回京联络恭亲王奕訢,李莲英则奉慈禧的命令去找荣禄,然后让荣禄入行宫接受慈禧的训话,此后荣禄便是通过李莲英将咸丰皇帝任命的“顾命八大臣”的动向告诉慈禧。

所以,李莲英在辛酉政变中的功劳也不小,只是他当时不过只有13岁,所以得到太多的封赏,但是慈禧却已经对她极为信任,称他为“小李子”。

此外,李莲英也是一个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又生了一张颇能讨人喜欢的巧嘴,也让慈禧愈加宠信于他。

1869年安德海一死,21岁的李莲英便成了最得慈禧宠信的太监,唯一一个。

李莲英受宠之时,手里权势可谓滔天。

1886年,慈禧突然下令让醇亲王奕譞和“小李子”李莲英去巡视北洋海军,不论是操办北洋海军的李鸿章,或者是奉命巡视海军的奕譞和李莲英,皆是慈禧的心腹,是慈禧能够信得过的人。

但是,李鸿章实际上却与李莲英不太和睦,所以听说李莲英也要来,李鸿章便知道事情不好办了。

李鸿章可不敢得罪李莲英这个在慈禧身边红得发紫的太监,所以处处巴结和讨好李莲英,让李莲英在阅军中出尽了风头,李莲英既赚了名声,又将钱赚得盆满钵满。

李鸿章之所以这么怕李莲英,是因为他在李莲英的手上吃过亏。

李鸿章曾经奉命入京觐见慈禧,可是,他因为没有打通李莲英的关系,没给好处费,所以他到京的消息被李莲英给“屏蔽”了,待在宫里的慈禧连他来没来京城也不知道,他也因此见不到慈禧。

当时李鸿章已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可李莲英不过是一个四品太监,慈禧知道后也没有追究李莲英的责任。

慈禧移住颐和园之后,别说官员要见慈禧得给李莲英“好处费”了,即便是光绪皇帝想要见慈禧,也没能例外。

李莲英的受宠程度和权焰之盛,可见一斑,他之所以当得上“权宦”二字,也正是因为如此。

只不过,1908年慈禧一死,李莲英知道溥仪即位之后,载沣不可能再让他总揽宫中之权,当然,他更害怕的是载沣会对他下手。

所以,慈禧一死,他便打通了隆裕的关系,又主动将总管太监一职让给了小德张,这才换来了隆裕对他的一时庇护。

1909年,慈禧的葬礼结束之后,经隆裕批准,李莲英心惊胆颤地离开了皇宫,住进了南花园,凭借几十年来所捞到的钱过着富贵生活。

1911年3月4日,李莲英死后,随后被家人安葬在了恩济庄。

1966年,李莲英墓被刨开,棺椁打开后却只发现一个头颅和一条辫子,他的死因也由此变得扑朔迷离。


宁糊涂


李莲英作为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老佛爷对他可谓是极为荣宠。在慈禧当权的时代,身为清宫第一大总管的他,无论是在品位、权势,还是财富上都达到了巅峰。倚仗着慈禧,李莲英一度成为了历代太监中的佼佼者。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1908年冬,备受时人指责的慈禧终于熬到头了,次年春,李莲英在处理完丧事后,带着一丝不舍被迫离开这个他曾生活了52年的紫禁城。那么失去慈禧这个大靠山的李莲英后半生到底过得怎么样呢?

由于近代史对这位宦官出宫后的事迹基本无从记载,而民间又是野史遍地,众说纷纭,因此笔者就只能结合李莲英的身份和性格来谈谈自己的认知和见解。

千场纵博家仍富

在此之前各位不妨先抛去往日心中对于太监的芥蒂,客观地了解一下李莲英。古人有言: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李莲英"这个名字其实并非他的本名,而是在他进宫14年后,慈禧赐予他的新身份;至于他之前名字,史书中唤作"李进喜"。

作为一个实打实的汉人,李莲英的童年其实过得并不太顺利,虽然早年还是无业游民的父亲在远房叔父的接济下,通过辛勤劳作实现逆天改命,但是天不遂人愿,李家的小康生活很快又随着这个叔父的去世而重返拮据的状态。

在那个子女成群的年代,也就意味着有人可能要早早离开这个家庭,独自谋生,而这个特殊的人选恰恰落在了排行老二的李莲英身上。1855年,时年8岁不到的李莲英净身为太监,永远失去了男儿身。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那个穷困潦倒的时代,李莲英不过是众多社会底层的一份子,在旧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和他一样被迫混口饭吃的人。入宫后的李莲英凭借个人出色的能力和亮眼的表现,在19岁的时候便受封二总管,别人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到的位置,李莲英却只用了10余年。

两年后,前任大总管安德海被杀,李莲英捡了个大便宜,被慈禧经受为大总管,顺势坐上了这清宫宦官的第一把交椅,自此也开始了在朝野之上如日中天的太监生涯。

至此,这就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那就是李莲英的晚年肯定是不缺钱的,且听笔者分析:

首先,古之为官者皆爱财,21岁就喜提大总管之位的李莲英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众多敛财和中饱私囊的机会,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掌握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像李莲英这种总管级人物,敛财数目不在大贪官之下。

其次就是李莲英的身世,终究是穷人家的孩子,他可能是真的穷怕了,所以为了不再重返揭不开锅的日子,他只有拼命"搞钱",除了上述的记载外,李莲英同样将敲诈的目光放在朝野之上的官员上。借此机会填满自己的腰包。

最后隆裕太后为了表彰他为大清王室的兢兢业业,准其"原品休致"。就这样李莲英领着未曾打过折扣的原工资"退休",回到了北京的一处宅邸安享晚年。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得出李莲英出宫后也决对可以算的上是满载而归,至少不愁没钱花。

几度报仇身不死

铁打的职位,流水的官,李莲英能稳坐钓鱼台凭借的不仅仅是时运,更是对官场之道的独特理解。太监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笔者暂不揭晓,但纵观历史,李莲英这类人似乎都有一个特点——舔。

作为首称慈禧为老佛爷的第一人,李莲英可谓是将"舔"这个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莲英在文武百官面前宣:"老佛爷到",然后跟太后解释说,先帝已然驾鹤西去,新皇还尚年幼,还得请您垂帘听政,所以您就是老佛爷。

自此文武百官也争相模仿,"老佛爷"这一称号也不胫而走。由此并不难看出,李莲英这口才(或者叫做情商)还确实不是盖的,对他而言,舔也是一门技术,盲目地拍马屁只会招人厌倦。胆大心细的他敢于揣测慈禧的心思,他知道慈禧的欲望已经不单单是停留在母仪天下的太后上,而是想像其它男性皇帝一样做天下的王,追求这至高无上的权力荣光。

这种在深宫院墙中看似步步攀升的口舌之技,实则也埋下不少的隐患。

虽然李莲英不是那种小人得志的庸碌之才,也却也懂得将心比心,照顾那些因生理上受歧视的小太监,这种礼贤下属的行为也被刻录在他的墓志铭中:"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有懈。"但是,他却"越级"了,接触到一些本不属于他的事情。

甲午战败,举国一片哗然,愤怒的国人由于不敢直接批评慈禧太后,于是所幸将针对的矛头直指总管李莲英和朝廷中枢李鸿章,指责李莲英从中左右太后的思想,甚至朝野中的官员也纷纷上书说"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这句话也一度成为人们抨击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一大证据。就连之后的反对变法,也总能爆出李莲英又从中作梗了的消息。

至此,关于李莲英的后半生也就又出现了另一种可能的说法,李莲英或殒命于仇家。仇家是谁?是视其为心腹大患的朝野官员?渴望变法的维新人士?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者?亦或是对他羡慕嫉妒恨的无名之辈?都算!上文笔者也提到过,李莲英自从干政以来,确实得罪过不少人,不过由于当时慈禧太后尚在人世,又对他宠爱有加,这就导致他的仇家略有顾虑,迟迟不敢下手,只待他失去靠山的那一刻。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出宫后仅仅三年,李莲英就恍然离世。此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学家佟洵就发表了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文章中,不仅首次披露了1966年挖掘李莲英之墓的全过程,还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相,可想而知,若非深大恨,又会有谁背负着"断子绝孙"的报应去挖别人的祖坟。

死因之谜最终推论:

病逝:

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但笔者仔细查证后,发现这一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李莲英"病逝"的季节为初春,而稍懂病原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痢疾这种病在春季感染的几率并不大;其二,如果是病逝,那么又该如何解释李莲英的棺椁中只见头颅不见身的奇怪现象呢?李家后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些闪避,似乎并没有也并不想给出一个颇为合理的解释。

横死:

民间传言李莲英被悍匪杀死于讨债路上,这种说法简直更是无稽之谈,一个财富用之不竭,出门带保镖的花甲老人用的着亲自出去讨债?还落得横死的下场。这要是在现代,估计李家的后人隔着网线就能把这造谣者给怼死。

仇杀:

当排除一切的不可能外,剩下的就算再怎么出乎常人意料,那也是既定的真相(笔者能力有限,并不能将所有干扰因素排除,所以以下纯属个人见解)。

将李莲英推上干政这一风口浪尖的标志就是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明明经历了洋务运动,大兴军事,为何还是会轮到到北洋海军团灭的下场,清政府该反思,国人更该觉悟。在这种情况下,幕后的主使者就该出来谢罪,慈禧太后吗?不行,有被杀头的危险,李鸿章吗?似乎也有点不太合理,再怎么说他也是为大清的国运操醉了心,甚至在签订《马关条约》后,还当场吐血。

所以在全国的舆论下,就只能将李莲英献祭出来,让他成为国人的口诛笔伐的对象,无意之中也就埋下了祸根。哪怕是在之后根本就没有他参与的事件,已经被当时甲午战争带跑的国人也愿意相信就有他李莲英从中掺和。仇恨值又被拉到满满。

要知道,中国从来不缺那些正义之士,长此以往的火药积累,只待慈禧去世的火星一点燃,他们就会对李莲英下手,借此向全国人民谢罪。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猜测,关于为何不在李莲英出宫后就痛下杀手以及尸首异处之谜,笔者也没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出生确实卑劣,但是慈禧太后的抬爱却成就了他一生的权力与荣华富贵。在服侍慈禧的半生时光里,他表现地也确实是尽职尽责。乃至慈禧太后死后,念及往日恩情的李莲英也为她守孝百日、吃斋念佛。

关于他出宫后近两年的日子究竟如何,以及那扑朔迷离的死因,随着岁月的逝去,多半要永远找不到唯一的真相了。


历来现实


李莲英是晚清的传奇人物,他在慈禧身边工作,发挥过特殊作用,也见证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大事,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经历与见识,就是一部浓缩的清末史。

如果说慈禧是一棵大树,那李莲英就是这棵树上的枝叶。树在叶在,树亡叶落,随着慈禧的离开,李莲英也不可避免地退出前台。

1908年底,大清即将迎来巨变。光绪龙体欠安,慈禧凤体违和。宫廷的御医感觉情况不妙,立刻通知军机处,皇帝、太后的脉象不稳,需要名医妙手回春,以免耽误病情。

军机处加强皇宫的戒备,所有出入之人都要严格搜查。慈禧行将就木,最着急的当属李莲英,因为他是凭借着这位老佛爷才能身居高位。所以,他要谋划之后的事情,要重新买码下注,更换跑道。于是,李莲英的目光投向了隆裕皇后。

光绪的隆裕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弟弟桂详的女儿。由于这门亲事是慈禧指定的,光绪即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隆裕皇后女大三,光绪也并为抱金砖,他们婚后情不投、意不合。但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听说光绪病入膏肓,隆裕皇后也很着急,想去探望自己老公。

当时的光绪是一名皇宫中的“高级囚徒”,任何人没有慈禧的批准,都不得探望。就在隆裕皇后在离光绪不远处左右徘徊、来回踱步时,被路过的李莲英看见。

李莲英先上前请安,接着问道:“主子怎么不进去看看皇上?”

隆裕皇后回答说:“没有老佛爷的批准,我不敢去”。

李莲英说:“这都什么时候了,您就不必拘礼于这些细枝末节。”李莲英大包大揽,说一切都有他负责,让皇后放心去看光绪。在李莲英的怂恿下,隆裕皇后赶在光绪临终前,和他见了一面。李莲英为何将筹码押注给隆裕皇后?

光绪马上就要归西,慈禧也将不久于人世,自己的后台马上就倒,形势急转直下,自己的未来也变得扑朔迷离。当时,慈禧已经立了年幼的溥仪为新皇帝,将来的太后必定掌握权柄。到那时,现在的隆裕皇后,就会水涨船高。自己现在给她恩惠,说不定将来会得到眷顾,攀上新凤凰,就算看不上自己,也不会得罪她,算是一条后路。

1908年11月14日下午3点,慈禧听闻伺候光绪的太监禀报,说皇上不行了。慈禧立即带着皇后、瑾妃前往。

依据大清的祖宗之法,皇上归天时,必须穿长寿礼服,否则对皇上升天不好,因为只穿寻常便衣,不会引起玉皇大帝关注,也会被先帝斥责。太监们正要为光绪更衣,却被他制止。慈禧看到这一幕,也心生恻隐,随了光绪的意愿。下午5点,光绪去世,身边只有慈禧、隆裕皇后、瑾妃和几个太监、宫女,场景凄凉。

第二天,也就是1908年11月15日,73岁的慈禧也走完她的一生。李莲英参加了慈禧的入殓,而且做过比较详细的记载。

慈禧入棺材后,李莲英痛哭不已,甚至比爹娘去世哭得更悲伤。其他人哭,可能是碍于情面不得已假哭,而李莲英是真的悲伤,他伺候慈禧几十年,从基层太监做到了大内总管,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来源于慈禧。其次,靠山倒了,别说荣华富贵,能保住小命都不容易了。

光绪去世后,溥仪继位,隆裕升级为太后,初涉朝政的她,渴望有人协助。她曾对李莲英说:“老总管,你能不能再帮我几年”。但李莲英深知宫中失去主心骨,鱼龙混杂,差事不好当,便婉言拒绝了。

李莲英已经准备好安全地“跑路”,慈禧死后,他把宫中的大小事务全部交给自己的得意门生小德张那儿。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可谓一石二鸟,一来自己让路,给别人上位的机会,小德张自然感恩戴德;其次是远离是非之地,求个平安。

为慈禧守丧100天期满后,李莲英于1909年2月21日请求离开皇宫。

临行前,他向隆裕太后磕头谢恩时说:“我前后伺候太后52年,太后的恩典,我这辈子报不了,只有下辈子再报答了。我离开皇宫以后,要给老太后守孝3年,稍尽奴才的一点孝心。”

李莲英还将慈禧所赏赐的珍宝,全部交给隆裕太后,他说:“这是皇家的东西,不应该流入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宝物,奉还给主子。”

隆裕太后为了感谢李莲英多年来为宫廷的付出,准许他“原品休致”。就是可以带着原来的薪俸退休,这个待遇在当时对于一个太监可以算是绝无仅有的。

从此以后,李莲英没有显山露水,很少与外界交往,只有到了清明与慈禧忌日,李莲英才会去东陵给他的主人慈禧烧纸。

1911年正月,李莲英也病入膏肓,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他召集几个嗣子和诸弟兄于床前,交代他们谨慎持家,并安排身后事:发丧等事,不要随意行事,需听从朝廷安排,请隆裕太后批准才可照办。此外,他还将自己生前的积蓄分给嗣子。

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李莲英去世,享年63岁。他去世后,他的家人遵照嘱咐,给朝廷写了一份奏折,请求隆裕太后降旨发丧。

隆裕太后对于这个一辈子为宫廷当牛做马的顺奴颇念恩情,于是下令,赏赐祭坛和治丧银一千两,赐茔地于西郊恩济庄之大公地内安葬。

李家接旨,随即安排发丧日期和丧事。李莲英的丧葬规格,是清宫太监中最高的,丧报发遍京城内外,李莲英的生前好友纷纷前来吊唁,连被迫退休的袁大头也派长子前往。

秋媚说:高手不在于得意时的高度,而在落幕后是否平安。李莲英生前是慈禧的工具,混迹宫中五十载,后来还能平安落地,由此也能看出他为人处世的不简单。


秋媚读史


清代200多年里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太监专权,把持朝政。但也有类似于李莲英之类的权监,在清末政局中具有微妙的作用。

道光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48年,在直隶省顺天府大城县,一位名为李进喜的孩童出生了。没有祥瑞,没有异象,这是一个穷苦的家庭。

1855年,在李进喜7岁之时,他净身进入郑亲王端华府服务。两年后也就是咸丰七年,正式进入皇宫做了一名小太监,此时他年仅10岁。




底层生活的经历,李莲英善于察言观色,并且特别精通梳头技术。在同乡太监沈兰玉的帮助下,得以接近咸丰妃子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李进喜被慈禧赐名莲英。光绪五年(1879年),李莲英就做到了首领大太监,为四品花翎总管,可谓升职极快。

慈禧太后的信任和宠爱,李莲英的权势炙手可热。安德海被丁宝桢杀死之后,他就成为众人巴结的对象。老太后甚至破了例,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赐予46岁的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统领全宫所有宦官,这是从前没有过的。



客观来说,李莲英的权力欲并不旺盛,也不擅长结党营私,只忠于慈禧太后。他长期陪伴慈禧太后,两个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关系,每天说说话谈谈心,傍晚遛弯,谁也离不开谁,彼此依赖,也算是美好的生活。

李莲英小心谨慎,为人圆滑,吸取了安德海血淋淋的经验,即使被派遣出去办事,也不自大,与人为善,因此除了少数御史弹劾之外,很少有官员和他过不去。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病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



真正的靠山没有了,新人也要起来了,大内总管李莲英自然也该退休了。过了不到半年,李莲英完成了守孝百日,也就是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李莲英离开生活了52年的紫禁城,获得了自由。

但是,有时候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世俗的自由。1911年3月4日(宣统三年),李莲英痢疾去世,埋葬于北京的恩济庄,结束了不平凡的一生。


秦右史


李莲英生于 1848年,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进宫。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慈禧赐名莲英。

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李莲英: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最能理解老佛爷心意的,只有李莲英了。

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

慈禧出殡:


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

慈禧死后,据《李氏家谱》载:(李莲英)“百日孝满,出宫养老。”

李莲英出宫后住在北京棉花胡同家中,整日吃斋念佛,闭门不出。三年后,李莲英去世。

据李家后人之说,李莲英是死于痢疾,他发病很快,得病后三四天便去世了。

可是为什么清史和墓志铭对他的死要用个不好的“殒”字呢?

剧照: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把李莲英的墓挖开了,发现棺材里却只有一颗人头,却没有身体。

可以肯定李莲英不是正常死亡的。

为什么李莲英会身首异处?

有人说是革命党人杀了李莲英。

因为李莲英在帝党和后党之争中,支持了慈禧太后,使得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

但是,也有人认为李莲英并没有参与党派之争,他身居深宫,也不可能得罪革命党人。

他是退休出宫的,死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人,干预不了政治,革命党人杀他没任何意义。

也有人说是被江朝宗和小德张所杀。

时任九门提督的江朝宗请李莲英吃饭,然后在席上杀了李莲英。

支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江朝宗是袁世凯的亲信,李莲英曾得罪袁世凯;小德张则是被李莲英在宫里压制了多年。两个人都有杀李莲英的动机。

但又有学者考证,当时江朝宗正在陕西汉中当总后,怎么可能请李莲英吃饭呢?

李莲英受宠时,并没有得罪过小德张,小德张杀他的动机理由不充分。


第三种说法是被土匪所杀。

说是李莲英去山东讨债,途中被土匪杀人劫财。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说,李莲英曾有一个侄孙女,嫁到了山东。

李莲英去山东探望侄孙女,顺便到泰山一游,刚走到山东便被土匪杀死。

他带去的两个仆人只把李莲英的头颅用包袱包了回了北京安葬。

不管哪种说法是真的,李莲英之死确实很蹊跷,李莲英身首异处的事实,是他死于非命的铁证。

李莲英到底怎么死的,还是个未解之谜。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本不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只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使他不步青云,拥有了权力和地位,也拥有了大量的财富。

但随着慈禧的死和清王朝的覆灭,太监们已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刚日读史


李莲英是陪伴慈禧太后时间最长的人,慈禧太后晚年对李莲英尤其依赖,老年人瞌睡少,慈禧太后就把李莲英召进寝宫,陪她聊天、打发时间。

李莲英很会侍候慈禧太后,经常想方设法让慈禧太后开心。

慈禧太后游览颐和园,李莲英特别准备了一个娱乐项目:放生鸟鱼。

慈禧太后打开鸟笼,让鸟鱼飞出去。可是,飞了一圈的鸟鱼又都飞回鸟笼。

慈禧太后看着鸟鱼,若有所思。李莲英说话了:“老佛爷福寿齐天,连鸟鱼都舍不得飞走。”

慈禧太后非常开心,重赏李莲英。

原来李莲英早就派人训练小鸟了。鸟笼染上特殊颜色,鸟鱼从前一天晚上就不让吃食,鸟鱼飞出后,从人快速在鸟笼中放置食物,所以,鸟鱼飞出后,很快回来找食。

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去世。临死之前,慈禧太后特别强调一句话:“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

1909年2月初二,尽管十分不愿意,但是李莲英不得不离开皇宫,离开生活了52年的清朝皇宫。

从皇宫出来之后,李莲英住到哪儿?

李莲英有三处宅园:一处在军机处,一处在碓房居,一处在彩和坊。这些房子有的是慈禧太后赏赐的;有的是官员贿赂的。

军机处和彩和坊的两处宅院,李莲英让自己的弟弟及其家人居住。

李莲英从皇宫出来后,住到碓房居的宅子里。这所宅子环境很美,下面有一天清清的小溪流过,东边距离石板御道很近。

碓房居的房子建筑也很讲究、很漂亮。

住进碓房居的宅院后,李莲英觉得:自己在皇宫中,用了一辈子心思,服侍别人,现在应该轮到自己享享福了。

在皇宫时,李莲英穿着普通;出来后,他按照当时贵族们流行的服装,为自己精心制作了几套衣服。穿上豪华服装的李莲英,在外人眼里,非常有钱。

在宫中没有参与政治斗争,心中没有什么害怕的,所以,李莲英衣、食、住都没有刻意装穷。

临出皇宫之前,不少奇珍异宝被隆裕太后收走了,但是,早就收藏到碓房居的真金白银,足以让李莲英成为十足的大富豪。

当李莲英住进豪宅时,就有人注意到:豪宅的主人是一个老人,是一个非常富有的老人。

被关注的富人,有时候处境是不安全的。

1911年3月的一天晚上,掌管京师九门钥匙的步军统领江朝宗邀请李莲英吃晚饭。饭后,李莲英沿着后海河沿往回走,被两个盗贼拦住打劫。这两个盗贼已经踩点一段时间了,当天晚上实施跟踪抢劫。

当李莲英讲话时,盗贼知道他是太监。盗匪挥刀砍掉李莲英的脑袋,搜出他口袋中的金钱。两个盗贼从内心里憎恨太监,为了戏弄太监,也为了增加案件侦破难度,他们把李莲英的头颅放在岸上,尸体推下河去,顺水漂走了。

李莲英过继孙女李乐正一家人找到李莲英的头颅,并将他安葬了。

古代中国人忌讳家人非正常死亡,为了避免流传出去,名声不好,李乐正对外宣称,李莲英得了急性痢疾,3天后死亡的。

隆裕太后知道李莲英死亡了,赏赐1000两白银给李乐正,并在李莲英墓地旁边划地20亩,让她为李莲英修建祠堂、配殿。

李莲英死亡的时候是63岁。那时候,腐朽的清王朝已经危如累卵、摇摇欲坠。

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府派遣一名大学历史老师去整理被挖开的李莲英坟墓。打开棺材,只看见一颗头颅与一条长辫子,没有找到尸体身躯。原因就在于此。

无论李莲英在宫廷中混的如何风生水起,都不会得到世人的尊重,因为他是太监,太监是腐朽社会的象征之一,太监只是后人的谈资与笑料。


数学张教员


难以想象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因为膝盖受伤而阴差阳错进入皇宫,成为晚清最为大名鼎鼎的太监,他就是李莲英。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贾村,因为家庭贫困,一个小小的膝盖受伤也无法治愈,终于导致伤口发炎,为了孩子能早日治愈,他的父亲就去了北京求医问药,说来也是巧合,正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一个卖草药的人,并信誓旦旦说用他的药可以药到病除,但是看这个孩子的面相却不适合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会克死父母子女,并给他的父亲指出了两条路。小李莲英的腿伤好了之后,父母也决定听那个卖草药的建议,送他进宫。

小小年纪的李莲英开始了他蛮长的太监生涯。

因为这个孩子聪明伶俐,做事勤快,他很快被慈禧太后慧眼识英才,开始调到内宫负责主子的日常起居。为了迎合慈禧,他特地花时间学习了梳头的本领,让慈禧十分高兴,成为慈禧贴身的梳头小太监,慢慢升为总管太监,也凭借着他低调的行事风格,做事一丝不苟的耐心,在大太监安德海被杀以后成为慈禧身边的红人。

1908年慈禧太后一命呜呼以后,李莲英也就失去了靠山,在皇宫里也意味着李莲英时代的结束,他自己也十分清楚,于是自己主动向宫里请辞,而隆裕太后也准许退休回家,并且拥有以前的工资和待遇,每个月有60两银子的养老金,李莲英51年的太监生涯也画上了句号,在北京买了套房子来安度晚年,因为自己没有后代,于是过继了两个侄子来继承家业,给李莲英养老送终。回顾自己的这一生,小时候贫困潦倒,却因为自己膝盖生疮求医问药而进入了皇宫,在老佛爷身边一伺候就是几十年,没想到老佛爷会先自己而去,大清王朝也奄奄一息,自己在老佛爷走后再也不能待下去,就自己退休出宫过完自己的余生吧。

其实李莲英的退休生活过的也算滋润,一个月几十两银子的工资,还有他当太监几十年的积蓄,置办宅院,过继后代,然后还买了一酒楼股份,生活条件也是美滋滋,只不过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气派和威风的样子,往事不堪回首。

在慈禧去世后的三年,1911年李莲英也追随老佛爷的脚步而去,他的侄子们也给他修建了超豪华的陵墓,只是到如今只剩下了墓志铭的残片,他的侄子也败光了他的家财。

李莲英的后半生其实还是比较好的,他的家财足以让他安度晚年,只是不同的是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风光依旧,自己也垂垂老矣,而他死后,继子也贫困交加,露宿街头,在抗战时期去世。


月下论古今


一位陪伴着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的大清最有权势的权宦,为了他慈禧打破了“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祖制,慈禧封他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后宫所有宦官,他亦是清朝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这个人就是“李莲英”。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咸丰七年(1857年),8岁的李莲英因家境贫困,由郑亲王端华府送入宫中做了太监。入宫后,他先是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因乖巧懂事,做事认真,李莲英被调到了长春宫去服侍慈禧,自此李莲英开始了凤凰腾达的一生。



当然,此时李莲英并不是慈禧最宠爱的太监,现在的他只是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太监,这个时候最受宠的莫不过于总管大太监安德海。但是安德海这人太过嚣张跋扈,目中无人,所以朝中上至同治,下至文武百官都十分厌恶于他,最终在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反“太监无故不能出宫”的祖制将其就地正法。



而后,随着安德海的伏法,李莲英随之开始崛起。李莲英这人自小就聪明乖巧,且知道“和气待人”,他从安德海的事件中明白了“自己始终是个奴才,主子始终是主子”的道理,正如李莲英的墓志铭所说“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日后李莲英终其一生对任何人都十分友善,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做事从不会嚣张跋扈,而从来都是谨小慎微,正是基于此李莲英才能辉煌近50余年,而从未受到任何的惩罚。



当然李莲英之所以能够辉煌五十余年,除了他做事谨小慎微外,还有的就是他十分善于揣摩人心,知道该如何讨主子的欢心。

比如在一次慈禧看京剧的时候,因为一位叫杨小楼的京剧名角唱的十分的好,慈禧十分的开心,于是就把他召到跟前,然后指着桌子上的糕点,说道“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杨小楼听后赶忙跪在地上磕头谢恩,紧接着他说道“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在听到这个请求后,心情大好的慈禧并未发怒,而是接着问道“要什么?”。



而后杨小楼就说道“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慈禧听后笑着就说好,然后拿起太监端上的笔墨,就抬手写下了一个“福”字。 可是在慈禧写下这个“福”字之后,他身边站着的一个王爷就赶往跟慈禧小声说道“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这下跪在地上的杨小楼顿时觉得不好,他现在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拿回去要被人看到引起非议,那就是欺君的大罪,可不拿,那更是欺君之罪,毕竟这是他求慈禧写的,不接就是欺骗了慈禧,慈禧一发怒他绝对小命不保啊。



而反观慈禧亦是如此,她也知道自己写错了,这下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不给吗,可自己之前已经答应给了,君无戏言,给吗,可字写错了,传出去可就是要被人笑话死了。 如此,此时的气氛就突然变得紧张了起来,谁也不说话,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就在这时,李莲英站了出来,他笑呵呵的对众人说道“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此时杨小楼一听,聪明的他瞬间就想到了解决方法,他连忙再次叩头,然后说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敢领呢!”,如此,慈禧一听,也就顺势下坡,赶忙说道“好吧,那就隔天再赐你吧!”。


再如,有一天李莲英陪着慈禧游颐和园,李莲英为慈禧安排了放生鸟鱼的节目。在慈禧将鸟鱼放生后,这些鸟鱼却在一分钟后相继又回到了笼子中,此时李莲英就是十分开心的跪在地上与慈禧说道“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鸟都舍不得走呢”,这句话哄得慈禧是无比的开心。

但是谁都知道,鱼鸟怎么可能认识慈禧呢?其实它们会回来完全是因为李莲英特意训练了它们,“把鸟鱼饿一天然后打开让其飞出,然后又在笼篓里放入食物引其而归”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就是这么一件事情,就把慈禧哄得服服帖帖的。



从以上的几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李莲英这人的确是一个很聪明,而且也很会讨好别人的一个人,他十分善于揣摩主子的脾气,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主子开心,因此才深受宠信。

当然,李莲英这人也并非全无缺点,比如他就十分贪财。据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所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逃出北京时,李莲英就千方百计的向地方官勒索钱财。不过,以慈禧的精明老练,他肯定是知道李莲英的作为的,可是对于她来说只要能伺候好她,这点小钱不算什么,因此她根本不在乎李莲英是否贪财。



就这样,知道伺候人,又不得罪人的李莲英越发受到慈禧的重视,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仅26岁的李莲英就被升任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本来这个职务按照规矩只有满30年的老太监才能担任,可是此时入宫才17年的李莲英却被委以此职,这足以说明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有多重。

光绪五年(1879年),31岁的李莲英升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四品是清朝太监所能做到最高的品级,也就说此时的李莲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



不过四品并不是深受慈禧宠信的李莲英的顶端,光绪二十年(1894年),46岁的李莲英被慈禧赏戴二品顶戴花翎,如此李莲英成为了自皇太极建大清以来,清朝品级最高的太监。

之后,李莲英就接着伺候着慈禧14年的时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而后李莲英在料理完慈禧的后事后,就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1911年3月4日卒,享年63岁。



之后因李莲英出宫后史料缺乏,围绕着他身后事的事情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死后,宫中的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后来隆裕太后出面将李莲英的遗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出宫后的李莲英怕被仇人报复,所以一直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仇人杀害在后海附近。

当然目前为止,关于李莲英的结局存在着四种说法:

1、据李莲英过继的孙女李乐正所说,李莲英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但是这种说法被部分人质疑,因为1911年3月4日正是初春时分,这个时候得痢疾让人难以相信。

2、吸大烟患“烟后痢”在家病死。

3、拜谒东陵慈禧陵时,被仇人所杀。

4、在赴步军统领衙门正堂江朝宗的宴席时,回来的路上在途径后海河沿被土匪所杀。



总的说,人们对于李莲英的死因并不明确,现在还是处于众说纷纭的态势,谁也不知道李莲英到底是怎么死的,关于李莲英出宫后的事情始终都一个谜。


澳古说历史


中国历史上权势最大的,人们最熟悉的女性恐怕就是慈禧了吧,在她统治的半个多世纪中,可以说是中国远远地落后于西方,使得近代人民抬不起头,在1908年这个人终于成为历史,但是人们一定会好奇他的狗腿子大太监李莲英怎么样了吧?


李莲英本是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中子女众多,家庭不堪重负,于是在公元1857年由郑亲王引荐进宫净身当了太监。那个时候他才年仅8岁。在宫里受尽了辱骂冷眼,看惯了世态炎凉,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圆滑世故,机敏手巧,并且梳的一手好头,很快得到慈禧的赏识,46岁就成为二品的太监,当之无愧的太监之首。他成为太后的心腹,很多一品重臣都对他这个小太监卑躬屈膝,在职50多年可谓坏事做尽,人们对他深恶痛绝。所以在她的主人慈溪死后人们也很担心她的命运。他在慈禧死后为其守孝百天,后告老还乡,不过他三年之后就去世了,而就他的死因也成为了迷。官方的说法是他染上了疟疾,当时这种病还是很难医治的,所以因此他的生命完结。但是在1966年有人打开这位传奇太监的墓穴,发现一个惊天秘密,再次让世人对于他的死因感到了兴趣。里面除了有众多的稀世珍宝的陪葬品,却只发现一个骷髅头,而没有尸身,这很明显是有人将他杀害的证据。

于是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近代军阀袁世凯,李莲英作为太后身边的近臣,可以说对一些政务了如指掌,对袁世凯与慈禧的勾当更是清楚万分,所以说他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而唯一让人闭嘴的方法就是死人。还有的人将目光投向了维新派人,慈禧作为顽固派首领是非常打击那些维新变法之人,戊戌六君子,光绪都是她害死的,而李莲英作为慈禧身边的近丛绝对没少出谋划策,脱不了关系,人们将慈禧的仇恨发泄到这个告老还乡的太监身上。

我认为他的死可能真的是一场意外,而头与身子分离可能是他命人有意为之。因为当时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时候讲究多子多福,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净身当了太监显然是不能够传宗接代,绵延子嗣的,这其实是对祖先的大不敬。他黄泉之下无颜面对李家列祖列宗,李家也更不会容留这种有辱门楣的人,所以他就成了孤魂野鬼,头与身子分离也属于无奈之举。并且这样其实对自己并非一点好处没有,他知道他受宠的这些年间树敌无数,很多人对其咬牙切齿。所以他这样将二者分开避免死后有些仇人对他的尸身有所侮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