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步青雲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鏡因何失寵?

易水渡


題目在表述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用平步青雲四個字來形容田文鏡,似乎有些不太合適。



康熙二十二年,以監生授福建長樂縣丞 。雍正元年,命祭告華嶽。

因為田文鏡在康熙二十二年就已經入朝為官。他在官場沉浮了數十年,直到雍正皇帝上臺後,才得到提拔和重用。

及文鏡還,入對,備言山西荒歉狀。上嘉其直言無隱,令往山西賑平定等諸州縣,即命署山西布政使。

田文鏡之所以受到皇帝的重用,有運氣成分在。雍正上位那年,山西受災嚴重,年羹堯請求朝廷撥款賑災,而山西巡撫德音隱瞞了受災的情況。

恰巧當時田文鏡剛從山西回來,他把當地的受災情況原原本本轉述給雍正,而雍正為了獎勵他的誠實,所以讓他當山西布政使,負責賑災。


紱入對,言振國、諴、言綸被論皆冤抑,知縣張球居官最劣,文鏡反縱不糾。

田文鏡在當官的過程當中遇到過危機,但是被他巧妙化解了,他和李紱因為一些事情結怨,所以他們兩個同時上書彈劾對方。李紱面見雍正,檢舉田文鏡假公濟私。因為皇帝對田文鏡的印象比較好,再加上田文鏡率先彈劾李紱,雍正皇帝先入為主,所以田文鏡沒有受到懲處,反倒是李紱被革職。

是歲山東水災,河南亦被水,上命蠲免錢糧。文鏡奏今年河南被水州縣,收成雖不等,實未成災 。

山東水災是田文鏡命運的又一個轉折點。當時河南和山西遭遇水災,兩地都受災嚴重。雍正皇帝準備撥款賑災,順便減免兩地的稅賦,而田文鏡則表示兩地的災情並不嚴重,稅賦不用減免。


正因如此,當地的民眾為了有錢交稅賦,不少人都把自己的孩子賣掉了。 田文鏡覺得這件事不算什麼,但是雍正皇帝卻非常的生氣。

一方面是因為雍正愛民如子,本來百姓已經遭遇到了天災,而田文鏡不但沒有撫慰百姓,反倒是加重了他們的負擔。這些居民面對鉅額的稅賦,他們罵的肯定不會是田文鏡,而會是當朝皇帝。

此外,田文鏡當年之所以受到雍正賞識,就是因為他誠實。而這次田文鏡竟然欺瞞自己,這自然讓雍正非常生氣,這是田文鏡失寵最核心的原因。

文鏡年老多病,為屬吏欺誑,不能撫綏安集

雍正對田文鏡非常好。如果這件事追究下來的話,那麼田文鏡有可能被革職流放,甚至直接被斬首。雍正將田文鏡設計成是被下屬矇蔽的樣子,沒有選擇追究他的責任,而是讓他的下屬為他背鍋。這是因為田文鏡雖然欺騙了雍正,但是他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證國庫的充盈。

十年,復以病乞休,允之。

而田文鏡的情商也非常高。在這件事發生的第二年,他就以身體不適為理由辭官回家了。當然,他的身體的確不是很好,但這件事只是田文鏡辭官的催化劑,並不是主要的原因。而在辭官回家沒多久,田文鏡就與世長辭了。


夏目歷史君


田文鏡(1662-1732),是雍正最倚重的大臣,是督撫中的戰鬥機,他和李衛、鄂爾泰被稱為雍正治國的三駕馬車。

田文鏡可謂雍正朝漢人中的佼佼者,官至兵部尚書,封為太子太保,稱得上是平步青雲、春風得意。

鮮為人知的是,田文鏡年輕時仕途並不順利,因為不是科班出身,田文鏡20多歲才當上七品芝麻官,由於政績平平,也沒有什麼靠山,就這樣平平淡淡當了20多年基層幹部。田文鏡自己都有點灰心,心說這輩子基本沒戲,就這樣要平庸地幹到退休了。

康熙五十五年,田文鏡不知道什麼時候燒了高香,突然時來運轉,被提拔為侍讀學士,去給皇帝當任課教師,從此田文鏡算是鴻運當頭,想不得勢都不行,因為雍正聽過自己講課,也算是自己的學生。雍正一上臺,一朝天子一朝臣,田文鏡就用了用武之地,而這時候,田文鏡已經是花甲老人了。

不過,田文鏡全身的能量還沒有發揮,年齡根本就不是問題,一點也不影響他大展宏圖。

能臣畢竟是能幹,在任何時候都能為皇上治理天下分憂解難,都能看出弊端、明察秋毫。雍正元年(1723年),田文鏡奉命去華山致祭的時候,發現了山西巡撫瞞報災情的事情,回去後就奏了一本,檢舉揭發。打小報告的人最得領導信任,田文鏡馬上被調到山西當官,田文鏡做了多年地方官,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在山西田文鏡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把那裡治理的井井有條,讓皇帝讚不絕口,當做百官的榜樣加以表彰。

1724年,也就是雍正二年,雍正派田文鏡到河南當一把手。河南歷來是老大難地方,因為黃河經常氾濫,河水不斷改道,基本農田被河水淹沒,百姓流離失所,啼飢號寒,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再加上官員腐敗對百姓巧取豪奪,河南是個鬼見愁的地方,在那裡當官是出力不討好,誰也不想去。但田文鏡充滿自信,專門啃硬骨頭。他到了河南以後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秉公執法、身體力行,很快就把河南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有口皆碑。

雍正對田文鏡大加讚許,幾乎每次做年終總結的時候都要表揚田文鏡,雍正深情地對百官說,你們總是抱怨這不好乾,那不好乾,你看人家田文鏡從來就沒有抱怨過,就沒有人家幹不成的事。如果大家都像田文鏡工作那麼認真,那麼有成效,何愁天下不治呢?

雍正帝曾告訴兩江總督尹繼善叫他以李衛、鄂爾泰和田文鏡三個人為榜樣,當一個好官。但雍正同時告訴尹繼善說,李衛雖然忠勇但粗枝大葉,田文鏡鞠躬盡瘁但過於刻薄,鄂爾泰睿智但比較專斷。人非聖賢,誰能十全十美。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田文鏡辦事太追求完美,破壞了官場生態,剛直有餘,圓滑不足。

也正因為如此,招來同僚的不滿,大家都對他這個官場規則的破壞者心懷不滿,看做眼中釘肉中刺。有不少地方官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他吹毛求疵,雞蛋裡挑他的骨頭。

但雍正看了奏本往往心不在焉,都是哈哈一笑,把彈劾田文鏡的奏摺扔到一邊。還把田文鏡喊到跟前看那些奏摺,對田文鏡說,他們看到愛卿在朕跟前得寵,想離間朕和愛卿的關係。哼,沒門兒。像愛卿這樣的大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要當成國寶來保護。

當田文鏡有時候覺得自己受委屈的時候,雍正就勸說他,只要朕信任你,別人說什麼都白搭,關於朕的流言蜚語朕也擋不住,何況愛卿?愛卿你大膽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頭。

有了皇上的鼓勵,田文鏡幹得越發起勁了。

人無完人,田文鏡是個能臣,但也是個自以為是的人,覺得普天之下所有的官吏都不如自己,對部下太過苛刻。田文鏡的這個毛病招致很多官員反感,包括那些跟田文鏡一樣的大清忠臣,其中李紱就是一個。

李紱跟田文鏡一樣為政清廉、愛民如子,也是治國安邦的能臣。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李紱被任為直隸總督。他在朝中聽說田文鏡在河南當一把手的時候,待大傢伙太苛刻,李紱就當面懟田文鏡"身任封疆,有意蹂踐讀書人",兩人因此而結怨。後來田文鏡和李紱相互彈劾,但田文鏡有皇上罩著屁事沒有,李紱則被罷官差點丟了性命。好在後來雍正發現冤枉了人家,給人家平反昭雪。

就在田文鏡李紱互相彈劾的時候,河南又發生水災,田文鏡心說沒多大的事,就沒有往上反映。可是沒有申報,朝廷就不能撥款救災,也不能開倉賑濟災民。誰知道洪災蔓延不可收拾,曠日持久,給河南人民帶來了很大災難。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飢寒交迫、民怨沸騰。

後來河南災民到北京討飯,雍正微服私訪給撞見了,才知道河南遭災,趕緊採取補救措施。即使這樣,也為時已晚,已經造成了嚴重後果。

經過這事雍正心裡也不舒服,對田文鏡也有意見,心說我對你這麼信任,你卻給我捅這麼大的婁子,不夠意思。但雍正看在田文鏡犬馬一生的份上並沒有處分田文鏡,不過較之前已經冷落了許多。

田文鏡也不是傻子,覺得這次闖大禍了,對不起老東家,羞愧難當就氣出毛病了。雍正看田文鏡老了,就准許他回家養病。田文鏡回家不久就去世了,終年72歲。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都是50來歲,田文鏡活那麼大歲數也是高壽了.


歷來現實


田文鏡個人遭遇其實非常特殊,在康熙朝的時候默默無聞,到了雍正朝卻能夠飛黃騰達,雍正對其恩寵有加,被譽為公忠體國、實心用事的“模範督撫”,可是到乾隆朝有被指責為“苛責搜求”的“酷吏”,為舉朝所怨恨。

田文鏡能夠在雍正朝如魚得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田文鏡與雍正氣質相近,性情相投。當時的田文鏡對雍正帝無限忠誠,加上田文鏡秉性剛強,不畏人言,並且他有著數十年的基層行政經驗,對當時的官場弊端非常瞭解。這使得田文鏡在地方上盡心盡力的實施雍正帝改革的措施,並且相當有成效。

所以當時即使田文鏡在地方上遭到批評,雍正也是一味包容的,因為田文鏡和雍正是休慼相關的。田文鏡就是雍正皇帝樹立的模範督撫,是當時雍正希望臣子學習的對象。當然,雍正還通過各種方式來加強個人關係,除了加官進爵以外,還對田文鏡生活起居關懷有加,比如雍正七年田文鏡生病,雍正提醒田文鏡注意養病。甚至在第二年的時候,雍正考慮當地可能沒有名醫,於是專門從京城派名醫去為田文鏡治病。

不過乾隆皇帝繼位以後,改變了雍正“嚴猛為政”的治國方針,主張“寬嚴相濟”,實際上就是盡力恢復康熙那個時候寬鬆的傳統。因此,乾隆對雍正的很多舉措都進行了改變。比如對汪曾祺、年羹堯等案從輕改判,對效法田文鏡的王世俊處以重罰。這個時候作為雍正朝作為積極的田文鏡自然成了眾矢之的,很多大臣開始對他群起而攻之。比如河南巡撫說田文鏡在河南,百姓至今怨恨。乾隆本人也直接對田文鏡進行批評,“河南地方,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剝削成風”。這個時候田文鏡失寵就再正常不過了。


歷史是什麼


從平步青雲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鏡因何失寵?

田文鏡雍正上位後,平步青雲,做了不少實事。但是失寵,到底為何失寵、一落千丈,好像沒有。

田文鏡在清朝康熙年間的時候,確實不受重用,二十二歲出仕,一直是做一些縣丞、知縣、知州之類的,五十六歲,才升任內閣侍讀學士。如果田文鏡的人生到此為止,少不得一個官場失意、鬱鬱而終的評價。

但是,雖然一直當小官,但是田文鏡盡心盡力,一心為老百姓做實事。相當清貧,家無餘財,並且相當樂觀,一般人早就鬱鬱而終了。

而就在雍正即位後,田文鏡的人生髮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雍正即位時,田文鏡已經六十一歲了。人生六十古來稀,這樣的一個年齡,他還能做什麼呢?

可以說,雍正乾的幾件大事,都與田文鏡有關。

整頓吏治、清查虧空,田文鏡可以說想幹這件事,很久了。但是官職卑微,整頓誰、清查誰呢?

田文鏡只能夠保證自己為官清正廉潔,儘量為百姓做一些實事,能夠填補自己內心的深深的內疚。但是,有了雍正的支持就不一樣了,他多年的基層從政的經驗,都有了用處。

一個六十一歲的老頭,跟雍正混了幾年,六十六歲的時候,任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六十七歲的時候,任河南山東總督;六十八歲的時候,加太子太保;六十九歲的時候,兼北河總督;雍正十年,田文鏡七十二歲的時候,因病多次上疏請求退休,準,不久病逝,諡端肅。准許設立專祠後來又入賢良祠。

人在貧窮的時候,保持廉潔,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在手握大權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清貧,就很不容易了。田文鏡作為河南、山東、北河,三省總督,真正的封疆大吏,還能保持清貧,被雍正稱之為“模範疆吏”,當之無愧。

而,田文鏡在雍正朝一直平步青雲、深受重用,並沒有一落千丈,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也經不起一落千丈了。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既然你誠心誠意得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不知道是哪兒來的江湖傳聞,有感而發,今兒就聊聊田文鏡這個名聲掃地的酷吏。

雍正一朝是承上啟下的一朝,雍正帝的作用對清廷的後續發展也至關重要,康熙帝在位期間沒有解決的諸多問題。

在雍正帝這朝得到了相應的處理,從此杜絕了寬仁過甚所帶來的弊病種種,比如九子奪

嫡,比如朋黨橫行,比如吏制敗壞等等等等,甚至孝莊文皇后遺體的善後工作

也“甩”給了雍正帝。

至於所說的一落千丈,還算不上,雍正帝因為匿災和墾荒的事情確實對田文鏡不滿,雖

然田文鏡是按雍正帝的“喜好”來的,但是對於欺騙自己,甚至險釀大禍,雍正帝心裡

不會痛快,即便如此,對田文鏡也沒有什麼真正的實質性處罰,反倒是多有“包庇”之

詞。

比如:田文鏡河南沒受災,好好的哩。雍正帝:不不不,河南受災了,你只是被手下蒙

蔽。潛臺詞:你傻我傻?這事包的住麼?彈劾奏章跟下雪似的快把我埋了,都想把你活

活彈死,不要在既成事實上做文章,我這藉口多好。

孤臣系還是科甲系,雍正帝的抉擇雍正帝這個閒散王爺就是以孤臣出頭,他手下的寵臣

也都基本相似,比如田文鏡,他只知道雍正帝,別人的利益他是根本不在乎的,黨爭的

基礎是一個個勢力小團隊,結成這些團隊的初衷自然是利益。

大多如何發展起來的呢?同年就是個好藉口,呦~您哪年的呀,哦~您我同榜登科的呀,

二甲第多少名呀,嗨~不才,僅僅比您高上幾名,張口閉口都是年兄長·年兄短的,這就

是套關係,這種小團隊有的是,就看誰在什麼時候,以什麼名義,又用什麼利益來號召了,比如索相振臂一呼,他就死了呀,因為跟隨他的王公大臣和小團隊太多了,太遭忌憚了,更何況還挑撥人家父子抄傢伙。

電視劇裡只看一個演員上躥下跳的獨自折騰,其實背後王公大臣,勳戚貴族,利益團隊

成百上千。

雍正帝也是九子奪嫡的爛圈裡蹦出來的,他對這些是深惡痛絕的,甚至可以說對整個高

知團隊都缺乏基本信任,他要有效的將自己的新政執行下去,肯定是要靠孤臣的,那些

利益團隊幹不成事,事兒還沒幹,關係先託到位了,那還怎麼執行,尤其雍正帝所要幹

的沒有不得罪人的事,肯定是會伴隨著巨大阻力,如果處處卡殼,他這個皇帝也就只能

混吃等死了。

雍正帝的擔憂不是沒有理由的,事實證明,他對新政的實施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就以士

民一體當差為例:剛一執行下去,下面的特權階層就聚眾鬧事,還膽敢罷考,科甲官員

們(通過正規科舉得功名,得官職的“正經”的根紅苗正的官員)對這個情況是不管

的,反而沽名釣譽暗中表達了自己對士紳和生員的同情。


這些學政啊,道臺啊,布政使啊,都不管,頂多就是勸勸而已,大多暗中抵制新政,甚

至還有公開抵制新政,阻礙田文鏡辦事,科甲官員也是享受福利的過來人,當然也無法

接受,所以你看,如果讓科甲系來辦事是辦不下去的。田文鏡不怕得罪人,請示最高領

導以後,領頭人殺掉,張廷璐也因此倒黴,所以張廷玉才在田文鏡背後有事沒事捅三

刀。

但是沒辦法,領導喜歡呀,因為這更好的印證了雍正帝的擔心不是多餘的,科甲系從政

沒問題,但是對施行新政無能為力甚至是有負面作用的。所以你再看李衛,多相似,花

錢捐的五品員外郎,典型的沒文化,沒同年,而且還沒機會結黨,為啥?人家看不上

他,進士階層那是很孤傲的,類似李衛這種地主系的,誰也沒工夫搭理他,有錢你買前

門樓子去呀,離我遠點就成。


江水趣談


田文鏡在雍正朝時期得到的莫大殊榮,但卻在乾隆朝初年遭到了極力的批判,從生前深得器重的“百官模範”,到死後被貼上沽名釣譽的“酷吏”標籤,田文鏡收穫的評價反差不可不謂之巨大。而這其中起到重要影響的關鍵事件,便是田文鏡在數年內,兩次面對“如實彙報”以及“欺君瞞報”時,做了兩次截然不同的抉擇。第一次的選擇讓他“平步青雲”、位極人臣,而第二次的選擇卻讓他“低落神壇”,甚至還險些身敗名裂,以至於在其去世多年之後,對其的批判與謾罵依舊不絕於耳。


“如實彙報”,田文鏡由此進入了官職晉封的“快車道”。

田文鏡,生於康熙元年(1662年),原隸籍漢軍正藍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田文鏡以監生的身份被任命為福建長樂縣縣丞,後任山西寧鄉縣知縣。

這裡特別說一下,監生即國子監監生員,明清時期的監生主要分為四種,舉監、即舉人做監生,貢監、即秀才做監生,廕監、即憑藉家族功績做了監生,例監、即靠著捐款捐物獲得監生資格。田文鏡屬於其中的廕監,也就是靠著其祖上的功績獲得了入仕的資格。

也正是因為其監生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田文鏡在官場的晉升,使得其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擔任的官職並不高,最高的官階也不過是從五品的地方知州以及吏部員外郎之職。

康熙朝晚年,田文鏡被提拔為從四品的內閣侍讀學士,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之時,官職再無提升,而這一年田文鏡已經是六十一的高齡了,由此也可見,田文鏡在康熙朝的升遷之路並不順暢,甚至可以說是以“龜速”緩慢升遷。特別是相較於張英、張廷玉、陳廷敬、李光地、于成龍這些赫赫有名的漢臣,田文鏡則更顯得是默默無名,根本無法與之先提並論。

然而伴隨著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田文鏡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官場春天”。

雍正元年(1723年),田文鏡奉命前往祭奠華山。

此時的山西及周邊省份爆發了嚴重自然災害,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據此上報雍正皇帝並請求朝廷救濟,而此時的山西巡撫卻對此隱瞞不報,致使山西全境餓殍遍野,饑民慘狀令人觸目驚心。

正好路過山西的田文鏡將此事如實彙報給了雍正,令雍正皇帝大驚,馬上將命其署理山西布政使事務,負責山西的賑災工作。田文鏡的表現可以說是不負眾望,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他就將災情控制,在此期間,田文鏡還積極徹查山西地方民生治理的問題,有效的處理了諸多弊病,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田文鏡的成績令雍正既驚訝,又驚喜,於是雍正帶著一種“相見恨晚”的心情,給予了田文鏡極高的評價:

“如此能幹之人,為何至今未聞一人讚許?”

隨即,雍正將田文鏡正式升任河南布政使,幾個月後,又直接升其為河南巡撫。

短短一年的時間,田文鏡就從一介默默無聞的閒職京官,一躍成為了統御一方的封疆大吏,其升遷的速度可以用“驚人”一詞來形容,而這一切,都起始於田文鏡對於山西災情的“如實彙報”。


“欺君瞞報”,田文鏡為自己之後被“清算批判”,埋下了伏筆。

田文鏡揭露山西的瞞報災情的弊案,除了讓雍正發掘了田文鏡這樣一員幹吏外,也讓雍正意識到了朝廷在地方治理上的諸多弊病,於是這也直接導致了雍正對於地方吏治的整飭以及地方治理政策的改革。

田文鏡則是很好的幫助雍正完成了“新政”在河南的落地工作,不管是攤丁入畝,還是士紳一體當差,田文鏡不懼權勢,不畏阻力,敢於挑戰既得利益集團的做法,進一步贏了雍正對其的信任。

於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田文鏡被升任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更是將田文鏡全家從漢軍正藍旗直接抬入到了抬入漢軍正黃旗,位列“上三旗”之中,這在當時無疑是給予田文鏡以莫大的殊榮。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有為其專門設立了河南山東總督一職,並且將其確立為朝臣中的模範,田文鏡一時間是風光無限。

然而,田文鏡就是在雍正對其極為信任的情況下,在彙報災情這件事情上,也犯下了“瞞報”的致命錯誤。

雍正八年(1730年),河南地區發生水災。第二年、即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皇帝專門降旨田文鏡河南匯報災情,並詢問他是否需要朝廷減免河南受災地區的錢糧賦稅。

面對雍正的給予的“優惠政策”,田文鏡竟然回覆說:

“士民踴躍輸將,所有特恩免之錢糧, 請仍照額完兌。”

按照他的意思是,河南人民完全沒有受到災患影響,不用國家任何優惠政策,依舊足額繳納錢糧賦稅。然而,事實的真相是,此時的河南已然是饑民如潮、民不聊生,慘狀較之雍正初年的山西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麼田文鏡為何會“瞞報”災情呢?

一方面,是屬下官員的原因。

此時的田文鏡已經年過古稀,體弱多病,已經再無力處理冗繁的行政事務。而他又是一貫的用人不當、之下不嚴,以至於下級的官員們逐級瞞報,起初就連他也是矇在鼓裡。也正是因為如此,田文鏡也才沒有及時有效的組織賑災,最終釀成了河南地區的人間慘劇。

另一方面,是田文鏡自己的原因。

田文鏡太想要保住自己的官職和名聲了,於是選擇了“欺君瞞報”,而代價確實河南一省的民生。

而更加荒唐的是,田文鏡為了不讓賣兒賣女的情況出現在他的治下,竟然下令災區嚴禁此行為,以至於不少饑民喪失了最後的求生希望,並且原本有機會獲得好人家撫養機會的這些災民子女,現在也只能活活餓死。這也使得一時間河南地區是民怨沸騰。

而這件事情,也成為了田文鏡一生之中,揮之不去的“汙點”。


在雍正朝極受推崇的田文鏡,卻在乾隆朝時期“身敗名裂”。

“欺君瞞報”,救災不力,致使民不聊生,如果換做了其他任何一位官員,早就被罷官問罪甚至被直接處死了。可是偏偏雍正皇帝非但沒有處罰田文鏡,反而將其繼續留用了他,甚至在雍正十年(1732年)田文鏡去世的時候,不僅為其在河南設立專祠,更是在自己的泰陵地區,專門撥出一塊土地用以安葬田文鏡,給予了其莫大的殊榮。

而這件事情並不是雍正第一次對田文鏡“法外開恩”,在“李紱參劾田文鏡事件”中,更能體現出雍正對於田文鏡的偏袒。

雍正三年(1725年),李紱從廣西巡撫升任直隸總督,途徑河南的時候發現監生出身的田文鏡以極為苛刻的方式對待讀書人,包括用重典強制推行“士紳一體當差”的政策,對舉人、進士這樣科舉出身的官員更是橫加指責,稍有不從便上疏彈劾。而其親信官員往往又非科舉出身,行事魯莽,對待讀書人的態度也非常惡劣,對此田文鏡非但不加以勸阻,反而予以了縱容。

於是,田文鏡的行為引得了作為當世之大儒的李紱的極大不滿。

“身任封疆,有意蹂踐讀書人。”

至此,李紱開始上疏彈劾田文鏡,而田文鏡也反上疏參劾李紱,兩人之間的矛盾就此激化。

由於田文鏡和李紱都是雍正非常寵信的官員,雍正當然希望他們二人能夠息事寧人,於是準備各打五十大板收場,不料雙方都不退讓,繼續相互彈劾。

然而這個時候,浙江道監察御史謝濟世上疏彈劾田文鏡,並列舉其十大罪狀,這反而讓雍正產生了警覺,認為其等是在“緣結朋黨”,無疑觸動了雍正的敏感神經。

於是雍正下旨,將李紱、謝濟世等人罷官,對於田文鏡,雍正除了教育他要看管好屬下之外,再無其他處罰,甚至還對田文鏡進行了安撫:

“此事朕已洞悉原委,你一些不必繫念。只要自己信得,乃可對天地神明,小人之流言何妨也?不必氣量窄小了。”

毫無疑問,田文鏡成為了這場爭鬥的贏家。

雍正對於田文鏡的包庇與愛護,實際上也是有著他的原因的。

首先,就是田文鏡監生的出身。

田文鏡、李衛、鄂爾泰,這三位封疆大吏的典範,實際上代表了三種入仕途徑。田文鏡是監生入仕的代表,李衛是捐官入仕的代表,而鄂爾泰則是科舉入仕的代表。雍正樹立這三人作為榜樣,意在告訴天下人,不管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入朝為官,只要政績突出,就會被加以重用。

所以,如果雍正在這個時候否定了田文鏡,實際上就是在否定監生出身的官員,必然會產生不好的負面影響,這是雍正所不希望看到的。

其次,田文鏡很好的推行了雍正皇帝的“新政”,成效顯著。

不得不說的是,康熙留給雍正的實際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這個時候大清王朝,內部是國庫空虛、貪腐橫行、行政效率低下、弊病叢生,外部又是強敵環伺,北方的沙俄、西北的準噶爾以及西南的各種少數民族,又時刻威脅著王朝的安危。

面對如此危局,做一位“好好先生”,非但不能挽救時局,甚至會讓所有的問題愈演愈烈,之後的嘉慶皇帝不就是因為如此讓大清王朝滅亡結局變得不可逆轉。所以雍正能做的就是用鐵腕手段快速的將弊病根除,才能確保王朝的穩固。

而田文鏡則是雍正這一想法的重要實踐者,包括李衛、鄂爾泰甚至是怡親王胤祥,在處理事務上,都有非常強硬果斷和決絕無情的時候。

只不過田文鏡過於尖酸刻薄,再加上他的“沽名釣譽”,使得在推行雍正政策的時候,只講求效果,而對於施政過程中各方的矛盾與利益衝突視而不見,最終導致了河南官場以及百姓的怨聲載道。

而雍正已然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其他也就不會在過度追究,這也才有了田文鏡愈發的有恃無恐。

再次,就是田文鏡是雍正的“自己人”。

雍正在“九子奪嫡”期間,一直奉行的是“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因而除了怡親王胤祥、年羹堯等人外,再無其他支持者,反觀自己的反對者陣營卻是力量龐大。所以登基後的雍正迫切的希望建立屬於自己的班子隊伍,這才有了他破格提拔李衛、田文鏡、鄂爾泰、張廷玉等官員,以及重用宗室中的胤祿、胤禮等人。

而這些人都是雍正培育出的“自己人”,深得雍正的器重,他們的成績也讓雍正感到欣慰和滿意,再加上雍正“知恩圖報、施恩望報”的性格,也必然會對於這些人有所恩賞的同時,給予充分的保護 。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田文鏡可謂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得到了雍正的絕對信任和器重,甚至雍正還寫下了這樣的硃批:

“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足可見雍正對於田文鏡的特殊感情。

然而,伴隨著雍正皇帝的去世,乾隆皇帝的登基,田文鏡也迎來截然不同的待遇。

繼位之後的乾隆皇帝首先拿田文鏡之下不嚴開刀。

尚書史貽彈劾前河東總督、田文鏡下屬王士俊因墾荒勸捐、虛報田畝數,乾隆帝藉此開始批駁田文鏡:

“河南地方,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以嚴厲相尚,而屬員又復承其意旨,剝削成風,豫民重受其困。”

可以說乾隆皇帝此言一出,算是當眾表明他對於田文鏡的態度,之後他又為李紱平反並將其重新啟用,更是將此表露無疑。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祭掃泰陵的過程中,陰錯陽差的蕩平了了田文靜的陵寢,這件事情徹底表明了他對於田文鏡厭惡之情,朝堂上對於田文鏡的批判、彈劾與清算的聲音,也隨之一浪高過一浪。

終於在在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撫雅爾圖上奏請求將田文鏡撤出河南賢良祠:

“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雖然乾隆皇帝以“不能翻出前案”為由,進行了駁回,沒有將田文鏡撤出河南賢良祠,但是對於田文鏡他也留下了他的評價:

“鄂爾泰、李衛、田文鏡皆皇考所最稱許者,其實文鏡不及衛,衛又不及鄂爾泰。”

對於乾隆皇帝而言,他與田文鏡並無太多交集,因而不存在有感情因素的成分。況且飽讀詩書的乾隆本就非常看不上監生出身的田文鏡,再加上田文鏡一貫的壓迫讀書人的行為以及“酷吏”的形象,也與乾隆皇帝所崇尚的康熙那一套“仁政”理念背道而馳,因而田文鏡受到乾隆皇帝的厭惡便成為了必然。

除此之外,此時的朝堂上,對於田文鏡的反對聲音太過於激烈,加之晚年的田文鏡確實在河南地區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也讓乾隆不得不考慮官場與民間輿論的反應,也讓他必須對田文鏡有所批判。

就這樣,田文鏡從雍正朝時期的“平步青雲”,在乾隆朝時期徹底的“跌落神壇”,而這無疑再一次印證了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


雍親王府


康熙二十二年,田文鏡出仕。在福建長樂縣任縣丞,後任山西寧鄉縣知縣。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易州知州。總的來說田文鏡在康熙手上是做了三四十年的州縣官,到康熙辭世,田文鏡已61歲。

田文鏡的平步青雲是從清世宗,雍正帝上位開始的,雍正元年,田文鏡奉派去華山至祭。揭發山西巡府瞞報災情,深受世宗信任,命田文鏡署理山西布政使,因他清理積壓的案牘。吏治為之一新。雍正二年,調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河南巡撫,專理河南諸州縣清查虧空賦稅的事務。對地方政要手段嚴厲,要求辦事迅速,如地方政要辦事不利,立馬懲處。雍正四年發生了李互參案。彈劾案結束後,田文鏡要請求實施了,攤丁入畝,仕紳一體當差納糧。雍正五年,田文鏡被授為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從漢軍正藍旗抬入漢軍正黃旗。雍正六年任河南山東總督。雍正七年加封太子太保,後兼任河北總督。雍正九年失寵。

田文鏡之所以能平步青雲是雍正剛剛上位,國庫空虛,雍正需要田文鏡這樣的清廉酷吏,清查追繳虧空的賦稅。而田文鏡請求實施的民政對國家有利。但田文鏡對自己管轄的地方行政要員非常苛刻,甚至把地方文官當勞力使,得罪了不少官員,加上田文鏡年老多病,精神不佳,對官員苛刻不到位,被屬員欺誑而失寵,只好上疏退休。


夏有涼風61


田文鏡是清朝雍正帝的重臣之一,他的能幹清廉的作風,深得雍正的特別欣賞,田文鏡清查追繳虧空的稅賦,使得雍正登基時空虛的國庫充盈起來。


田文鏡從康熙二三十年起開始參加工作,到康熙去世,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他一直紮根基層,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康熙王朝無私奉獻。


雍正繼位後,田文鏡迎來了仕途的春天,山西發生了嚴重的災荒,雍正指派年已六十多歲的田文鏡前去勘災,田文鏡在地方工作多年,工作經驗相當豐富,賑災、恢復生產對他來說那是輕車熟路,經過他的一番治理,山西的災情逐步緩解,得到了雍正的高度評價,此時正是用人之秋,田文鏡成為了雍正的重臣之一。 雍正任命田文鏡為河南山東總督,田文鏡積極配合雍正的改革,大力推行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清查稅賦空缺,整頓吏治等一系列重拳,這些都觸動了某些權貴的利益,但有了雍正的鼎力支持,田文鏡以鐵腕手段一一解決。


雍正似伯樂,發現了這匹老的千里馬;田文鏡為報知遇之恩,極力支持雍正的改革,他辦事雷厲風行,對雍正交辦的事情嚴格執行,一絲不苟,有時過於嚴苛、刻薄,對下屬執行不力,懶政憜政者或彈劾或下獄,久而久之官場之中怨聲載道,遭到過直隸總督李紱等人的參劾,但雍正都力排眾議,田文鏡就是雍正樹立的一面旗幟,朝廷官員學習的榜樣,處處加以保護。


田文鏡到了晚年,年老體弱,又有恃雍正的恩寵,對於山東河南的災情隱瞞謊報,本來要免除稅賦的,朝廷不知,結果照收無誤,致使災民苦不堪言,加上他的手下貪贓枉法,以致出現了賣兒賣女的事情,雍正深感痛心,嚴厲斥責,看到雍正對自己的態度,田文鏡深知自己氣數已盡,晚節不保,只好選擇辭官還鄉,而得以善終。


田文鏡確實是大器晚成,康熙朝時默默無聞,到了雍正朝時平步青雲,意氣風發,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田文鏡一味迎合、揣測雍正的意圖,為人處事不夠圓滑,而雍正最需要這樣的人,對他恩遇有加,關懷備至,只因田文鏡晚年犯下糊塗,因而失寵,他的仕途並沒有一落千丈,一直在重要崗位上工作著。


遺產君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對其中的田文鏡應該都還比較印象深刻吧。

在電視劇中,田文鏡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在協助還是皇子的雍正追討眾官員的戶部欠款時,不但把十貝勒允俄逼得到變賣家產還錢,還把康熙朝的重臣魏東亭給逼得上吊自殺!

當然,這個情節不過是影視劇中的杜撰而已,在雍正登基之前,田文鏡都還不過是個小官而已,哪有資格與貝勒、朝廷重臣們交手呢?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田文鏡和李衛的境遇基本差不多,但李衛卻比田文鏡要幸運太多。

因為,李衛在中年時就已經是成功晉升為封疆大吏,但田文鏡卻直到花甲之年才獲得重用。

在田文鏡21歲時,他以監生的身份被授予福建長樂縣縣丞,官階正八品。他這一干就是整整二十二年,直到43歲時,他才升遷為直隸易州知府,官階從四品。

等到康熙去世時,田文鏡也才做到內閣侍讀學士的職位,官階依舊是從四品。此時的田文鏡,已經61歲,相當於是半隻腳已經踏入棺材中,所以正常情況下,田文鏡這輩子,已經很難再有出頭之日。



但是,等到雍正繼位後,因為雍正立志要對官場舊弊進行改革,而田文鏡這種做事嚴苛、不會來事的官員,正好符合雍正的口味,所以雍正就特意將田文鏡從眾人之中提拔出來,作為自己改革的急先鋒。當時的李衛,也是這個時候被提拔出來充當改革的急先鋒。

在雍正二年時,田文鏡就被正式提拔為河南巡撫,官階從二品。當時的田文鏡,在僅僅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從一個小小的從四品小官,一躍成為封疆大吏,由此可見雍正對他的信任。

當然,田文鏡在河南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他率先在河南實行雍正的新政“攤丁入畝”,並大力追繳以前各州縣所虧空的賦稅,其手段雷厲風行,又不顧及任何情面,河南諸州縣官員只要有一點沒有辦成,他就立刻給予懲處,由此河南很多官員都遭到彈劾而落馬。

在這種嚴苛之下,河南的政績也是顯而易見的,田文靜因此被任命為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官階從一品。並且,雍正還親自寫下“忠誠體國、公正廉明”八個字褒獎他,還將其由漢軍正藍旗抬入正黃旗,田文鏡的事業由此達到巔峰。這一年,田文鏡66歲。



當時,田文鏡與李衛、鄂爾泰併成為改革三大將,他們是雍正帝最信任的三位大臣。雍正爺正是藉助他們三人的力量,使得大清朝煥然一新。

不過,田文鏡與李衛、鄂爾泰兩人相比,少了一些圓滑世故,他仗著雍正的恩寵,做事太過鐵血鐵腕,因此又被人稱之為酷吏。

這樣久而久之,官場上很多人都對其怨聲載道,因此大家便紛紛上書彈劾田文鏡,說他在改革中挾私報復,橫徵暴斂,總而言之,只顧完成自己的收稅任務,卻不顧百姓死活。

當這些彈劾的奏章不斷送到雍正面前時,雍正雖然全力袒護田文鏡,但內心也不免對他有所懷疑。這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情,終於讓雍正開始疏遠田文鏡。



這是在雍正八年時,河南發生大水災,百姓顆粒無收,很多百姓被餓死,原本雍正打算免去當地的賦稅,同時派人前去賑災,但田文靜為討好雍正,就說河南水災並不嚴重,自己能夠全權處理,百姓的賦稅也可以照收。

但後來,雍正卻聽說河南很多地方都出現賣兒女的現象,雍正因此非常生氣,直接在朝堂之上責罵田文鏡真是老糊塗。但此時的雍正還是選擇袒護田文鏡,他將這個責任歸咎於田文鏡被下屬矇蔽,將責任推給田文鏡的下屬,田文鏡只承擔用人不查的責任。

在這件事中,因為雍正的袒護,田文鏡雖然沒有受到牽連,但他的仕途顯然也已經走到頭,所以很快他便上疏請求退休,雍正也准許了他的請求。半年後,田文鏡因病去世,享年72歲。

對於這位改革急先鋒,雍正還是非常感恩他,所以在田文鏡死後,雍正便賜葬在自己的泰陵附近,諡號端肅。同時命河南省城為其設立賢良祠,世代供奉祭祀。但後來,在乾隆中期的時候,田文鏡的墳墓被當地守陵大臣給夷平。

並且在乾隆五年時,河南巡撫上表說河南的百姓都怨恨田文鏡,請求將田文鏡撤出河南賢良祠,但乾隆認為田文鏡,李衛,鄂爾泰都是先帝的重臣。雖然田文鏡不如李衛和鄂爾泰,但也不能因為他的晚節不保而對其否定,因此被乾隆給駁回,也算是保住了田文鏡的最後一份體面。


我是趙帥鍋


田文鏡是康熙年間的一員官員

康熙年間田文鏡曾經上書說長蘆的鹽引有極大缺口,所以建議康熙回覆原來的稅收。不過康熙個人也有自己的擔憂,增加鹽稅無異於是減少商人的利益,所以就鹽稅問題召開了一系列問題。

得到山東巡撫支持的田文鏡最終被康熙重用,升為內閣侍讀學士,官的名字倒是很好聽,不過說白了就是一個陪讀,職位根本沒有任何權利,可以說田文鏡在整個康熙年間一直不溫不火。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雍正年間。

雍正年間山西發生災難,雍正讓田文鏡負責賑災事物,經過田文鏡的治理山西煥然一新,雍正從此官職直線上升,成了雍正手下重臣。不過好景不長,這樣的田文鏡卻很快被雍正拋棄,自己慢慢失寵,這究竟是為何呢?

1.對雍正撒謊

對於田文鏡這個人喜歡他的人也不少,可是討厭他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喜歡他是因為他之前做過很多好事,而討厭他的人是因為後期他為了討好雍正乾的一系列糊塗事。雍正年間河南發生了水災整個河南顆粒無收,百姓民不聊生。而雍正聽說了以後決定免去河南得稅收,以減輕河南人民的疾苦。

可是田文鏡為了討好雍正就撒謊說河南沒事,稅收可以繼續和原來一樣繼續繳納。可是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河南已經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性質惡劣,極其需要政府的救急。因為田文鏡不顧百姓生死討好雍正,所以河南百姓對田文鏡是怨聲載道,雍正對此事也有一定的重。

2.阿諛奉承,執法嚴厲

在雍正統治的後期,國家已經非常穩定,田文鏡。田文鏡這個人性格剛勁,不畏人言,而且在執行刑法的時候毫不留情,導致了很多人對其是非常恐懼。為了完成皇帝交給自己的任務對自己的管轄區域是十分刻薄的。

為了讓自己表現更為突出,他長長是對皇帝報喜不報憂,對於雍正喜歡聽一些好兆頭,於是就經常寫一些給皇帝看,為的就讓皇帝開心。到了晚年田文鏡更是變本加厲,甚至想著辦法瞭解皇帝的心思,這在當時是極其危險的。

不過田文鏡絲毫未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管百姓,一味的迎合雍正,最後雍正也察覺到了田文鏡的不對勁。

3.樹敵太多

因為田文鏡曾經在山西待過一段時間,所以當山西有災難的時候雍正想的是讓田文鏡去賑災。而田文鏡確實也乾的不錯,所以得到了雍正的重用。後來被雍正委以重任,升官加職,人生事業到達了最頂峰。

而田文鏡因為有雍正的支持所以很多事情考慮欠缺,沒有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執行過程非常嚴厲,對於一些達官貴人絲毫不留情面,這也導致了後來得罪了很多人。

最後上書彈劾田文鏡的人不在少數,一個人彈劾雍正可能還不信,認為是報私仇,但是多人共同彈劾讓雍正不得不引起注意,對於田文鏡,雍正也不敢再一味的支持。

4.總結

田文鏡從最初的不被重視,到被極度重視,再到最後被疏遠,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他自己。田文鏡被重用是因為他的嚴於律己和真心實意為國家大事著想。

後來被疏遠卻是因為得到了高官之位之後不思進取反而阿諛奉承,得罪了達官貴人和百姓,讓皇帝對他心存戒心,導致了自己被疏遠。

田文鏡的成與敗可以說都是自己的所作所為,最終無奈的他只能辭官回家,而雍正也沒有過多挽留,這已經說明了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