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我們的鄉村,我來守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荊門漳河新區雙喜街道周河村村民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8點,村裡的大喇叭準時響起:買生活用品的報到村裡集中採購,大家就不要串門了……

廣播一響,村裡的防控隊員就去路口卡點,替換前夜值班人員,而村支書劉純海則整天在村裡轉,檢查卡點、組織人員消毒……

“守村就是守家!我們的鄉村,我來守!”劉純海的這句話,也是荊門市50個鄉鎮、1340個村、122萬村民的心聲。

荊門:我們的鄉村,我來守

與城市相比,鄉村地域更廣,防疫難度更大。

早在1月22日,荊門市委市政府就側重研究鄉村防疫問題,要求各地全面啟動戰時機制。第二天,疫情監測工作就開始覆蓋到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

鄉村防控要求迅速傳達下去。沙洋縣官壋鎮馬坪村村支書賈珍華接到任務後,第一件事就是啟動聯防聯控工作。4名村幹部帶領4名小組長爭分奪秒,摸排返鄉人員信息。

馬坪村位於官壋鎮西北,由兩個村合併而來,“村齡”不滿兩年,有4個村民小組,共542戶2088人。“有些村民常年在外打工,過年才回家,手機號碼經常換……”在這樣的背景下,8個人僅用一天多時間,摸清了村裡的底:全村返鄉134人,其中武漢返鄉人員82人,外地返鄉52人。

也是隻用了一天多的時間,荊門各個村的返鄉人員數據就陸續彙總到了市疫情防控指揮部。

荊門:我們的鄉村,我來守

1月24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調度會,要求各地將今年過年“不串門”的要求落實到每個村組。僅隔了一天,市指揮部發出【5號令】,要求全市範圍內按照“只出不進”的原則,在市(區)與縣、縣與縣、縣與鎮、鎮與鎮、鎮與村、村與村之間設卡檢查。

一場守衛鄉村淨土的疫情阻擊戰在荊門進入白熱化。

東寶區牌樓鎮來龍村村主任周運忠帶著村幹部,在439省道和楊竹西路交叉處設置卡口。來龍村地處荊門中心城區東郊,這個卡口是東寶區和掇刀區界線之一。

卡口最初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個大喇叭再加上週運忠,桌子上貼著“道路封閉、禁止通行”八個大字。2日後,值守人員增加到56人。大家分成4班,在卡口築起了銅牆鐵壁。

在掇刀區麻城鎮丁店村,說起李濤義務巡邏隊,村民沒有不認識的。2003年,村裡的共產黨員李濤自籌資金組建義務巡邏隊,守護一方太平。

荊門:我們的鄉村,我來守

疫情發生後,李濤義務巡邏隊主動請纓,自發擔負起防控疫情的責任。他們在村與村的交界處設置了4個卡口,每天24小時輪流值守,為雷集片區荊港、三青、板廟等8個村築起了疫情防控安全防線。

鄉村除了嚴禁人員出入,更重要的是提高村民對疫情的認識。1月26日,市指揮部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做好鄉(鎮、街道)村(社區)防控工作的宣傳引導,以村、社區為基本作戰單元,嚴防死守,不留漏洞。

“各位村民請注意,新型肺炎來得急。過年不要到處跑,也不要別人來拜年。打牌聚會危險大,感染病毒划不來....”每天,東寶區子陵鎮七橋村黨員志願者帶著小喇叭,在村內全天候巡邏,充滿鄉土氣息的宣傳話語讓村民會心一笑。

各地鄉村還利用微信群、“村村響”、公開信、倡議書、橫幅、流動宣傳車等宣傳防疫知識。

返鄉人員居家隔離觀察14天,所有村民不準串門、不準聚集、取消所有紅白喜事……一系列防疫政策就這樣被村民們牢牢記住了。

荊門:我們的鄉村,我來守

鍾祥市柴湖鎮上頭村從青年黨員、退役軍人中抽了4名骨幹,戴上紅袖章、手持小喇叭組成宣傳巡邏隊,不間斷對村組進行巡查。隊員們每到一戶,就在門口用小喇叭宣傳疫情動態、防控知識、工作要求。遇到村民家缺鹽少油,隊員們還提供跑腿服務——代買急需物資、藥品,減少群眾外出。

上頭村的做法效果明顯,柴湖鎮指揮部通過微信群推介上頭村經驗。一天時間,柴湖鎮成立了56支宣傳巡邏隊,黨員、退伍軍人、入黨積極分子、後備幹部、群眾代表都加入進來,240餘名巡邏隊員不間斷地在鄉村裡弄、田間地頭宣傳巡邏。

在無數名共產黨員、村組幹部、熱心群眾的守護下,鄉村築起了“防護網”。

隨著疫情的發展,2月9日,荊門市又出臺了《關於落實省農村疫情防控“十個到位”和市“大走訪、大排查”要求把農村防疫防控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的緊急通知》、《關於加強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隊管理的通知》。隨後,市扶貧辦迅速啟動脫貧攻堅駐村組織體系,84支市直駐村扶貧工作隊就地轉為疫情防控工作隊。

強化黨建引領、基層自治、群防群控,2月15日成立的荊門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地區工作組,進一步推動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確保農村和城市小區封閉管控到位、發熱人員排查到位。

黨員幹部、扶貧幹部、志願者……一股股新的防疫力量加入到鄉村防控工作中來。

“鄉村,一定會守好!”(彭文潔 李慧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