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VR設備已經進入美國在線教育,我國何時能到這一地步

隨著大家的工作在2020慢慢年恢復,“在線經濟”在這場流行病中尤為重要。 網上辦公室、網上教育、現場直播、手機遊戲、音頻和視頻等相關產品已成為用戶呆在家裡的必備工具。從騰訊科技和高品質媒體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用戶、行業等方面進行闡述。本文為騰訊科技結合硅谷真知灼見解讀美國在線教育的行業發展。

AI機器人、VR設備已經進入美國在線教育,我國何時能到這一地步

根據目前的疫情,大中小學校在全國各地紛紛宣佈學校的延伸。為做到“停課不停學”,各級學校開始探索網絡教學,教師瞬間成為最受歡迎的“主播”。與此同時,國內的在線教育企業意外迎來“大考”。

有人說這是一個在線教育在全國爆發的機會。在全球資本市場,國內的部門受益於在線教育公司有強勢崛起。2月以來,A股市場,方直科技、二六三、鵬博士等數十隻個股接連漲停;新東方在線在港股市場上漲近17%;美股市場上,好未來、跟誰學漲幅均超過10%。

中國的網絡教育在21世紀初開始發展,美國的網絡教育產業發展更早,經歷了多次的發展和迭代。除了傳統教育機構投身在線教育,以可汗學院、Coursera、Udacity、Udemy等為首的一批專注在線教育的科技公司也在硅谷湧現。雖然企業的頭部逐漸顯現,仍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尋求在競爭中轉型。

那麼美國在線教育的主要趨勢是什麼?硅谷在線教育科技巨頭的計劃是什麼?小編為大家逐一梳理,希望能夠給中國網絡教育產業的歷史機遇提供一些參考。

美國在線教育產業:發展很早就開始了,大工業的增長速度偏低

早在20世紀末,鳳凰城和大峽谷大學就開始通過互聯網探索學生的學習服務。據市場調研機構BABSON Survey Research Group發佈的數據,截止2013年,全美在線教育註冊人數已經超過710萬,約佔全美高校學生總人數的33%,美國幾乎所有頂尖大學就都已經開設了網絡學習平臺。

據市場研究機構docebo的研究顯示,2016年,北美市場的在線教育規模就已達到233.74億美元,總量佔世界市場的50%以上,而彼時的整個亞洲市場規模也才在100億美元左右。同時,美國在線教育機構數量眾多,據LinkedIn上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2月,全美共有27939個關鍵字為“ e-learning”的公司。

雖然起步較早,根據2010年的開源電子學習平臺Docebo發佈 - 數據在2016年,由於體量已經很大,在北美市場,在線教育的增長速度發展比中國,印度,遠不如其他亞洲國家為代表比世界平均水平還要低。總體來看,美國在線教育行業呈現出規模化,低增長的態勢。

但Docebo同時也認為,在VR、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推動下,未來幾年,美國的在線教育市場將迎來新的增長期,從2018年到2025年,CAGR(年複合增長率)將增長至7%左右。而在下一個發展階段,美國在線教育的未來形式和發展方向將逐漸改變。

在線教育內容:已全面進入細分時代

從美國在線教育的應用類型來看,以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縮寫,指幼兒園和中小學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為主的學術型教育分類仍然佔據最大市場份額。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方面對網絡教育的需求呈現出強勁的趨勢。

美國《電子信息產業新聞》的研究顯示,2001年至2017年間,企業在線學習達到900%,而2017年美國培訓與發展協會對2500家企業的調查發現,擁有在線綜合培訓項目的員工的企業利潤率平均增加了24%。企端在線教育,已成為新的重點發展方向。

在培訓方面,美國進入細分時代。各類線上教育企業在資本的助推下“百花齊放”,機器人編碼(Wonder Workshop)、創造力開發(Curious)、課堂學習過程追蹤反饋(Skillshare)、在線攝影學習(Digital-photography-school)、在線音樂學習(ClassDojo)、科技產品DIY(Makezine)、職業內容學習平臺(Digital Tutors)等細分企業層出不窮,給在線教育注入了全新血液。其中,商務與管理課程在線學習內容的比例不斷擴大,素質教育課程的受眾增加。

科技驅動創新:VR課堂、AI聊天機器人、在線高中出現

在技術層面上,新興技術正積極與在線教育領域結合起來,並催生了一些有趣的新的教育模式。

例如,VR課程開始進入實踐。去年,美國教育科技公司 nearpod vr 為美國1萬多所學校提供虛擬現實課程,啟動了一個基於虛擬現實的在線課程實驗。雖然VR教學的成本仍未解決,但谷歌虛擬現實平臺紙板上的教育應用程序數量正在增加,一些內容開發人員也在開發新的VR課程和VR在線教育。

此外,網絡教育正在擁抱AI。除了利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幫助自動調整用戶語言學習的難度外,美國著名的語言學習軟件Duolingo還開發了AI聊天機器人,用於與學生進行栩栩如生的對話。而專注數學輔導的軟件Carnegie Learning,去年推出了Livelab項目,用AI部分替代老師功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評估。

在科技為在線教育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一些新的模式也開始出現,比如在線高中。

斯坦福大學高中,喬治·華盛頓高中和一些私立學校都在探索獨立高中學位授予聯機模式。這些網絡高中的“翻轉課堂”的概念(從過去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導變成)為指導,利用該系統申請入學,所有的課程都在網上進行水平評估,並授予國家認定近年來高中文憑呈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中,斯坦福在線高中的大學入學率達到100%,SAT平均分2144、ACT平均分為32.3(SAT滿分為2400,ACT滿分36),2019年排名全美STEM高中的第四位。

硅谷教育科技巨頭:全部專注B端業務

硅谷是科技發展的前沿,當然是目前美國教育科技企業的聚集地。可汗學院、Coursera、Udacity等逐漸在跑馬圈地的過程中在各自領域裡嶄露頭角。

除此之外,可汗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可汗學院目前有超過5000個教學視頻,通常不超過10分鐘,內容涵蓋數學、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藝術史和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50萬註冊教師和1000萬用戶。在技術層面上,汗學院並不是一個很大的領導者,主要是在更傳統的在線視頻教學,但它之所以能在世界上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它可以堅持提供免費的,優質的基礎教育內容。

可汗學院一部分收入來源於從YouTube網站獲得廣告分成,另一部分則來源於社會和用戶的捐贈。Google、微軟等基金會都曾向可汗學院捐贈數百萬美元。可以說,可汗學院以公益的理念和優質的內容,在K12賽道上立起了標杆。

而在內容型企業方面,由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教授吳恩達(AndrewNg)和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在2012年創辦的Couresera備受關注。Coursera以免費的、大型的公開課(MOOCs)的形式為來自世界頂級大學的學生提供一系列課程。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吸引了超過130萬級的學生來自超過190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產生深遠的影響。

但是,在發展的初期階段,Coursera的商業模式不清晰,MOOC完全出生在感情促進教育。但是,到了2018年,Coursera的年營業收入已突破1億美元,2019年4月,Coursera還接受了總額為1.03億美元的E輪融資,成為教育科技創企中的“大哥大”。

Coursera 經過多年的摸索,已經超越了盈利模式。除了免費課程,它還探索了證書方案(一門課程完成併為課程學習證書支付一定費用)、在線學位項目(通過在線學習獲得學位)和商業夥伴關係項目(企業為員工購買課程)等多種盈利模式。

其中,Coursera 在2016年8月推出的Coursera for Business業務成為了近幾年的發展重點,此項計劃主要是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做的培訓視頻以及公司學習系統,企業可以用來進行員工培訓、企業管理和文化建設。

截至2019年年初,Coursera平臺擁有超過3100門免費在線課程和310多個專業課程,同時與10餘所高校合作設立15個線上碩士學位,與150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根據 coursera 的一項研究,到2020年,美國企業在線培訓市場將達到310億美元,潛力巨大。

跟Coursera同在MOOC賽道上的Udacity、edX近年來也選擇在更具有盈利空間的職業領域裡發力,相繼推出各自的企業端產品。究其原因,過渡,部分原因是相對簡單的MOOC的盈利模式和類型上陸續投放市場競爭者;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傳統的學歷教育仍是主流市場的認可,在線課程,在線教育,以取代傳統的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傳統教育的C位難以撼動,在線教育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壓力。就連“MOOC三巨頭”之一的Udacity,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至今也已經經歷了3輪裁員,裁員比例高達30%。向企業端發展,彷彿成為了內容型企業們的新發力點。

從近年來美國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以及美國在線教育巨頭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看到,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到來,確實使在線教育更加多樣化,但虛擬教室和在線高中的核心,是課程本身。 可汗學院的快速擴張是由高質量的內容驅動的,而 coursera 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因為它擁有最好的資源。因此,無論是學術教育、素質教育還是創業教育,網絡教育的主導仍然是內容的開發。

疫情之下,國內在線教育迎來熱潮,但沒有長期產出的優質內容、長效的模式以及有力的技術支撐,此刻的“繁榮”恐怕也只是曇花一現。從美國的經驗,確定軌道磨練內容,並不斷注入新的模式,新的技術,以保持該行業的長久生命力。為了不被裹挾資本,耕耘式的發展,才更加貼合教育“知識傳遞”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