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为了演好“打老婆”,我打了“妇女热线”

“家暴专业户”

提起影视剧里的“家暴专业户”,你脑海里想起的第一个人是谁?

答:安嘉和。

因为“安嘉和”一角实在过于经典,导致现在一提起家暴,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角色扮演者冯远征老师那张狰狞着的脸。

冯远征:为了演好“打老婆”,我打了“妇女热线”


这么多年,只要媒体一发布有关家暴的新闻,80%都会用上冯远征的角色形象作为配图。

冯远征:为了演好“打老婆”,我打了“妇女热线”

冯远征饰演的家暴丈夫到底有多招人恨呢?

他曾在采访中分享过一个经历,就是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播出的那段时间里,他自家车的车胎都被人扎了两次。

有报道说,因为冯远征的这部作品,电视剧播出当年,中国的离婚率都上涨了20%。更多女性从家暴的悲剧中勇敢走出来,选择新的人生。

演员不仅要有演技,还要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对于演员冯远征来说,诠释这样一个精神变态的丈夫形象并不容易。冯远征在《表演者言》这本书中分享了拍这部作品的经历,以及他对表演的看法。

以下内容整理自《表演者言》:

在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前,国内没有类似的角色出现,这对冯远征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虽然对角色有期待,但冯远征起初却找不到可参照的形象。

我不可能逮着谁就问“你打老婆吗?”,没有人会说这种事情的。

后来我就去打“妇女热线”,去咨询。对方很自然就怀疑我可能有这个问题,他就开始劝我,跟我讲道理。

我说,我是研究生,在中国有这样的状态吗?

他说,有啊。又跟我讲这样的人是怎么一回事……

“妇女热线”向冯远征讲解的有家暴倾向的人的打人方式,听得他毛骨悚然,却也让他相信了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

他们在家里的行为特别疯狂、特别变态,但在社会上,他们又是一个好人。

冯远征:为了演好“打老婆”,我打了“妇女热线”

证实了这类的人存在,接下来就是靠演员给人物找到可以支撑的点,和他行为的动机。

通过分析剧本,冯远征了解到,安嘉和从小和母亲、弟弟相依为命。有一天,他提前放学回家,发现妈妈和一个陌生人在一起,从那时起,他在心里埋下了害怕妻子和陌生人在一起的“种子”。

凭借对剧本人物心理的反复揣摩和对生活的感受力,冯远征成功塑造出了深入人心的家暴丈夫形象。

拍摄中,有一场戏是他要踩在梅婷脸上。走戏的时候,冯远征用手在梅婷脸上试了一下,告诉她一会儿踩在这儿是这种情况。

这段戏过完,摄影师都看不下去了,放下摄影机说:“你知道吗?妇联要告你的,你这等于是侮辱妇女!”

这场戏拍完两天,剧组里所有女士都没跟冯远征说话。

表演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

有了安嘉和作为基础,不少制片人拿着各种“另类”角色的剧本找上门来,但都被冯远征推掉了。

很多制片人痛心疾首地跟我说,我这戏就是为你写的,你要多少钱你说!

我说这也不是钱的问题,你这个戏没有超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人物没有超过安嘉和,我为啥要演呢?

你要是能写一个比安嘉和更极致的角色,我立刻来演。

冯远征所追求的极致,不仅仅是指在挑选角色上,也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曾赴德国系统地学过表演,当他接触到格洛托夫斯基的表演流派,便被这套表演体系深深吸引。

格洛托夫斯基选择了三十二个动作作为热身训练,他说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好演员,只是看你怎么去开发。

他的训练方式能够挖掘出人的潜能。

表演是需要超越自己极限的,而格洛托夫斯基的训练,就是帮助你找到自己身体的极限。

冯远征:为了演好“打老婆”,我打了“妇女热线”

走位、形体、呈现给摄影机的角度,都被他划进准备一个角色的工作内容里。在表演上,他始终追求要达到最准确的那个点。

做演员是一份事业,而不是饭碗

在这样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下,冯远征的每个角色都展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演技,好剧本自然也找上门来。

2004年,冯远征出演了《美丽上海》中眼神带着几分尖酸、说话十分犀利的阿荣一角,并凭借该角拿下了第24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冯远征:为了演好“打老婆”,我打了“妇女热线”

但在接演这个角色前,其实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小插曲:阿荣这个角色最初找到冯远征时不叫阿荣,出于对市场的考量,剧组曾经想换角让张国荣出演,于是这个角色就叫作阿荣了。

但是由于张国荣的身体原因,没能接演此角,于是冯远征失而复得拿到了这个角色。

紧接着他又遇到了另一个挑战,阿荣要说上海话,而自己是个地道的北京人,戏眼见着要开拍,台词如果出戏一定对角色影响很大。

没有太多时间犹豫,冯远征想了想便做了决定。地道的上海方言短时间内肯定是学不会了,但是他可以说上海普通话。于是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冯远征边拍边学,没事就去请教身边的工作人员,怎么说上海普通话。

他始终觉得,一部戏的细节呈现,跟你怎么去做前期的准备、有没有观察生活有关,并且你对这个人物的设想一定得是能够付诸实践的才行。

《非诚勿扰》中拿腔拿调的艾茉莉,亦是他通过观察生活,加上对表演的把握,塑造出的形象。

右耳戴着一颗bling bling的钻石耳钉,双眼皮一大一小,一开口带出一股娘娘腔,再配上冯远征式邪魅一笑,在出场不多的几个镜头里,他将这位艾茉莉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我接到《非诚勿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葛优、冯小刚导演,我们三个人碰了三次,就为确认我演的那个角色是怎样的人。

因为在过去一些类似的电影里,对这种角色,演员都会很夸张地表演,但是小刚导演说,不能那样演,他生活中是什么样,你就要给我反映什么样。

我一下就很兴奋了,因为这句话调动了我很多的记忆,包括我生活中接触到的这些人的样子和状态。

拍戏过程中,我和葛优走戏的时候,是一握手就坐下,后来在实拍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一定不能放开葛优的手。

所以我们俩站起来握手,如果你去看回放的话,葛大爷刚要坐下,我一下子给他拽住了,那一瞬间他有点尴尬。

这个镜头拍完以后,葛大爷说,哎呀,我一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很多情况下演员在塑造一个人物的时候,是靠体验生活去寻找感觉,但有时候是靠生活积累、靠自己观察到的。

当你在拿到某个角色的时候,记忆库中的某个人物就会突然出现,很多东西就会被调动起来。

坚持观察生活,不断琢磨演技,即使是配角,冯远征也能让他绽放出光彩来。

细数这些年冯远征的作品,他几乎没出演过几个“正常”角色,除了童年阴影安嘉和,他还出演过《天下无贼》里翘着兰花指的抢劫犯、《爱了散了》里的性无能丈夫。每个角色都给人留下深刻比起角色是不是讨喜,是不是有观众缘,他更重视一个人物要有内在的筋骨。

他始终对自己在做的事情有着清醒的认知。

我始终都认为自己在从事的是事业,我从不把拍戏当饭碗,因为事业和饭碗是两回事。

如果你决定把表演当作事业,那么在接戏时就一定要考虑那部剧对未来发展有好处。它可能是片酬最低的那个,但你一定要选择它,只有这样,你的艺术道路才会走得长远。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