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管理自律性差的孩子呢?

靈翎軒_木杉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職責。自律的孩子比那些難管住自己的孩子,在學業、心理健康、遵紀守法等幾個方面都會表現得更好。自律能力、自制力,將決定孩子的學業、乃至他們的一生是否成功與幸福。

下面就講一下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一. 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願望,適當延遲滿足孩子慾望的時間。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眼前的誘惑。“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慾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說到底,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不是讓孩子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注意培養孩子抵制誘惑、剋制自己的能力。最好是引導孩子拿成績來換,有成績才有獎勵。記得孩子六、七歲左右時,那段時間,同學們都玩上了玩具遙控軌道賽車,孩子喜歡得不得了。我想不能讓孩子養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的壞習慣,得讓孩子學會剋制自己的慾望,再說呢,你得拿好成績來換不是。雖然看著孩子吧吧的眼神也很心疼,但還是咬牙堅持沒給他買。過了一段時間,孩子考試成績出色,我就偷偷把遙控車買回來給了孩子一個驚喜。孩子慢慢就知道了,想要什麼,拿成績來,這樣搞是不是有點俗了,但是有效喔。我要講一個觀點:學會拒絕孩子的要求,特別是在哭鬧的情況下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要拒絕,這是我看一個美國家庭教育的文章得到的,我是十分贊同。孩子必須學會好好說話。

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離不開對時間的管理。

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家長就要逐漸培養孩子在時間上的自律意識。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別喜歡的事情,比如看電視、上網玩遊戲時,家長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當然,中途要做適當的提醒,讓他有心理準備。如果孩子不能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懂得守時的重要性。當孩 子開始做一件不太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做家務時,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制定完成的時間,告訴孩子只要認真完成,剩餘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讓孩子逐漸養成重視時間的良好意識和管理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家長要加強自身修養以身作則。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予孩子正面的影響,在日常行為中為孩子樹立遵守規則的好榜樣。培養教育子女,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 要達到這個目的,家長必須首先加強自身修養,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給自己的孩子做出好的榜樣。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少年兒童來說,榜樣的作用尤其重要。革命領袖、英雄模範人物、先進工作者、學校的老師、品學兼優的同學,以及文藝作品中的典型形象,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樣,他們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為對孩子們有極大的感染力。少年兒童對周圍的事物有廣泛的興趣,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好模仿,可塑性強。他們出生在家庭,就是一生下來就進入家庭生活,成為家庭的一個成員。他們的第一個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父母是他們一生中最早的榜樣。他們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同父母朝夕相處,同父母直接接觸最多、最經常。少年兒童年齡尚小,缺乏生活實踐經驗,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又不太強。父母是他們生活中最親近的人,他們同父母最親,也最相信父母。古人說:“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就是說,同樣的話,如果是關係親近的人說的,人們就最相信。同樣,關係親近的人的所作所為,人們也自然而然的去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父母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進行家務勞動,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貫徹到自己的行動中去。

四.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剋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 當你的小孩想要一些你不許他要的東西,你怎麼做,比如早餐想吃冰激凌?“這取決你有多靈活。不過,酸奶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相近替代品。”你可以提供他一兩個適宜的選擇,比如,“我知道你想吃冰激凌,但那早餐吃不好,你可以吃燕麥和雞蛋,你要選哪樣?”給你的小孩一個選擇,即便那個選擇不是他最想要的,那麼他將不會有剝奪感,他感到他擁有自主權。有些小孩可能不會那麼容易勸導和就範,他可能會強力爭取它,這時你可以給他來一點“學到教訓”,他如果不接受那個可行的選擇,他早上就得餓著肚子。“學到教訓”看起來有些嚴厲,但是小孩若不能為自己的行為承擔,這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讓他明白自己行為後果的方法。

五.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權力。

父母往往誤認為孩子遇到的問題越少,才越幸福,越成功。因而難以理解孩子們為什麼那麼喜歡自己解決問題,以及問題解決以後那樣的欣然與滿足,好像問題越多他們越高興。一群幾歲的孩子在院子裡搭個城堡,不厭其煩地作計劃,找紙板、木片、繩子、石塊等,尋找任何可以完成他們的建築奇想的材料。他們 會忘記吃飯,不顧颳風下雨,即使蓋成以後,得不到父母的讚揚,他們也全然不顧。實際上,解決蓋城堡中遇到的困難,更讓孩子們感到滿意和興奮,而城堡蓋的好壞,卻是無關緊要的。不少父母有一個誤解,認為智商比請商更能決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小,研究與實踐證明:社會經歷和對問題的熟悉程度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孩子是否能成功地解決問題,更多地決定於他們的經歷而非聰明程度。孩子們喜歡有機會幫助父母解決重要的問題,他們的觀點也應該受到尊重。孩子們能夠通過自己的經歷學會解決問題,為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不要總是包辦代替,剝奪他們認識周圍環境的權利。

六.謹慎及小心地使用懲罰措施。

沒有處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處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溺愛不是愛,專制不是愛,給孩子充分的成長空間,其實孩子就是在在磕磕碰碰中成長。懲罰是一種父母的干預行為,是對孩子的冒犯予以懲戒。它通常來自於父母沮喪、絕望的感受。會給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我很糟糕!”通常情況下,問題的焦點在父母,他們想極力地控制孩子並向孩子證明“不論你喜不喜歡,我都要管你,對你負責!”。這種專制的父母通常是用懲罰的方法對孩子。當孩子問為什麼不能做一些事情時,他們聽到的答案通常是——“因為我說不能做就不能做!”類似這種回答會傳遞給孩子——你們的意見無關緊要,你們自己沒能力做任何決定!懲罰中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打屁股。如果一個小孩打了他哥哥,然後又被父母打了屁股,他只能從這個關係中學到——“因為我是個壞孩子,所以媽媽打我。”並不是只有讚賞才能給予孩子自尊和自信,處罰更需要尊重與信任,要特別小心地為對方著想,要顧及對方的承受力,尊嚴,不要讓 對方難堪。使用家長式的特權和其他類型的懲罰措施不僅可能是沒有效果的,也會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身體造成傷害。

七.管教不等同於懲罰。

管教是將重點放在教給孩子新的技能上。比如,如何應對自己的行為、解決問題、情緒管理等。管教重在訓練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管教技能中包括“暫時冷落”。比如,如果一個小孩很生氣還扔玩具,他就得被“暫時冷落”,讓自己冷靜下來。“暫時冷落”的目的是教給孩子在感到煩躁時如何平復自己的情緒。因為只有這樣,將來他們才能在不良行為(扔玩具)爆發前找到適合自己情緒緩解的方法。 當孩子學習從行為中做選擇時,管教起決定作用。比如,當孩子面對負面結果時,他們會對結果和時間特別敏感。比如,一個孩子晚飯沒吃完,父母就不允許他吃餐後甜點,但會告訴他怎樣才能在明天的晚餐後吃到美味的甜點。管教包含了很多積極的方法來激發孩子新的技能。管教還有助於培養積極的親子關係,家長會對孩子的日常行為予以正面和積極的關注,以減少他們那些刻意尋求關注的錯誤行為。適齡的管教策略,可以幫孩子在人際交往中保持安全感,還能培養他們健康的自我評價體系。管教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它在向孩子呈現我們父母的渴望,就是讓他們時刻都能感到安全!

總之,孩子自律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要多關愛、多提醒、多鼓勵,這樣才會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自律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親愛的家長朋友們,無條件的愛你的孩子,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充當一個好的傾聽者, 做一個好的典範和角色,應用上面的這些策略便能通向創造快樂與健康家庭關係的大道!





澍c懂教育的放養


想讓孩子自律,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做到自律。

不是不喜歡自律,而是孩子不知道什麼是自律。

父母會講,先寫作業,再去玩就是自律。週末看書,不要打遊戲就是自律。

那我們看看自律有沒有標準。

一、學會自律最簡單有以下方法:

1、能早起

能準時6:30起床的人,長大的據說沒有不成功的。

2、藉助作息時間表

把每天要完成的事項填進表格裡,按照表格辦事情,形成肌肉習慣,然後就自律了。

3、樹立遠大理想

打遊戲也要打出世界冠軍。

只要有熱情,都能自律,對自己下狠手,絕對不要人逼。

關鍵是找到孩子的興趣,加以培養。

二、身教大於言傳。

如果父母自律,孩子也會學著自律。

這是我的作息時間表。

我們不跟那些明星學霸比,我們是普通人,總會偷懶,但如果想孩子有所成就,就要從自己改變。

孩子有一學一,全靠模仿。



教主媽媽育兒記


說到自律,就不得不說現在社會的病態現象。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心中做了無數個完美計劃但是卻無數次敗給了一部手機。就像現在我明明知道自己該去看書了,卻拿著手機不捨得放下。

都說自律的人生一定是開掛的人生!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律的習慣的確很好,但是我們家長本身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一味得說教不如言傳身教,孩子的狀態就是父母的縮影,所以我們在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不如先做好自己。

說一下我自己育兒的方法:現在大部分孩子都喜歡看手機,但是我家孩子看手機是有時間規定的,像一般的動畫視頻,我會規定看幾個把手機關掉。剛開始的時候,孩子肯定是不那麼自覺,對時間也沒概念,這就需要我每次提醒、監督。三五次之後會發現,每次孩子看完之後都能主動關掉手機去玩其他的項目。包括孩子現在簡單的學習,剛開始也是需要我跟他一起學習才能做到那裡,堅持一段時間之後現在我家孩子能清楚的記得自己每天的學習練習,就是感覺到那個時間了,不用催促,自己就拿出來本子練習那種,作為老母親甚感欣慰!

簡單來說就是,想讓孩子達到哪種狀態,我們自己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


俗了清風


自律,

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並不是讓一大堆規章制度來層層地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為我們的學習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自律並不僅對我們現在的學習有益,在幾年後,當我們陸續結束自己的學生生涯走上社會的時候會發現它對於我們今後在社會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當我們還是學生時,犯了錯誤我們還有再來一次,從頭開始的機會,可是在社會上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每一次失誤或者錯誤負責,承擔後果,這使得自律的作用更加明顯。

要自律,當然要有具體的要求。在配合現在正在實行的素質教育方面,我們要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自尊、自愛、自強的自律意識,對學校、班級和個人都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並且能夠正確處理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和矛盾衝突。在學習方面,我們一要獨立,獨立思考、獨立解題、獨立完成作業;二要自覺,自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預習複習工作、上課專心聽講和按時完成作業。在行為上,我們應該以中學生日常行為守則來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文明禮貌、愛護公物。在外表上,我們應該以簡單大方、乾淨整潔的衣著表現出學生樸素的本質。

如果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加入到自律者這個行列中來,就會發現身邊的事物、環境都會大大的不同。自律並不僅對我們現在的學習有益,在幾年後,當我們陸續結束自己的學生生涯走上社會的時候會發現它對於我們今後在社會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當我們還是學生時,犯了錯誤我們還有再來一次,從頭開始的機會,可是在社會上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每一次失誤或者錯誤負責,承擔後果,這使得自律的作用更加明顯。因此,讓我們互相監督,做到自覺自律,為目前的學習創造更好的環境,也為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打下基礎。

習慣從細節做起

1. 從容從大方開始

2. 培養自信的語言

3. 讓你的笑容像陽光一樣

4. 積極表露你的熱情

5. 讓表達自己成為一種習慣

6. 讓你的肢體語言更有感染力

7. 談吐講究“不凡”

8. 站坐走要“有形”

9. 讓你的行動更幹練

10. 用知識來武裝自己

11. 用音樂來薰陶自己

12. 讓自己的穿著大方得體

13. 時時注意自己的形象

14. 做個懂得靜修的人

好習慣帶來好心情

 15. 關鍵時刻要放鬆

16. 緊張的時候深呼吸

17. 別為小事生氣

18.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19. 讓自己冷靜而不狂躁

20. 及時給自己減壓

21. 悲觀時,進行自我暗示

22. 自覺保持謙遜

23. 人生不時要冒險

24. 用變通打破困境

25. 讓自己充實起來

26. 虛心接受別人批評

27. 偶爾吃虧心要寬

28. 時時提醒自己要從容

29. 經常進行自我對話

30. 定期進行自我評估

31. 每天自省一小時

32. 進行適當的自我肯定

33. 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

自律行動

1、制訂出你做事的優先順序,然後按這個順序去做。

如果一個人只看自己的心情,和一時的方便而行事,肯定不會成功的,更不要說別人尊重並跟隨他了。

2、把自律的生活方式當成目標。

培養自律最佳的方式是為自己制定系統及常規,特別是在你視為重要的需要長期的成長及追求成功的指標項目上。

3、向你的藉口挑戰

如果想培養自律的生活方式,首要的功課之一就是破除找藉口的傾向。如果你有幾個令你無法自律的理由,那麼,你要認清它們只不過是一堆藉口罷了。如果你想成為更有成效的領袖,就必須向你的藉口提出挑戰。

4、工作完成之前,先把獎勵挪開

著名作家麥克·狄朗尼說過這麼一句智慧的雋語:“任何一個企業或機構,如果給予怠惰者和貢獻者同等待遇,那麼,你會發現前者越來越多,後者越來越少。”

5、把目光注視在結果上

無論任何時候,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到工作的難度本身上,而不考慮結果和獎賞,就很容易灰心喪氣;如果沉浸於其中太久,就會養成自憐的毛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首先家長要有“使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意識。

1.

督促孩子平時的衣食住行,不要過於寵溺,也不要太嚴格;

2.

改正孩子在家中的不良習慣,如把玩具亂扔,吃飯時愛玩等;

3.

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如飯前飯後洗手,吃飯時自己拿碗筷自己動手吃,飯後幫助收拾桌面等;

4.

讓孩子主動學習好習慣,如早睡早起,不賴床,自己穿衣服繫鞋帶,看書做作業至少要有20公分距離等,還有如(3)所列舉的情況等;

5.

多和孩子灌輸“好習慣”的重要性,如給孩子講寓言故事和生活中的道理。

在​ 行動上:

首先,

家長在家中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如:

先管住自己,不要太寵溺孩子,什麼都幫孩子做;

其次,

在孩子還沒上學時就得給孩子打“預防針”,和他說說上學時要注意的事情,讓他學會區分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還有一些小學應該怎麼做的概念。如上課坐端正,不講話,下課沒有玩具玩等;

再次,

對孩子信守承諾,和孩子保證過的東西最好做到,孩子才會相信並按照你所希望的去做;

最後,

自己教給孩子的東西自己也要做到,如生活中的小事,飯前飯後洗手,起床不賴床等。





師者育人也


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自己若做不到自律,就難以他律,孩子也是有樣學樣的。

父母喜歡讀書寫字的,孩子也一般會愛讀書,父母是夜貓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孩子也會這樣。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榜樣。

與孩子約定好,立下規矩,訂下時間表,該起床時起床,該吃飯時吃飯,該寫作業時寫作業,每週可以有幾個小時玩電腦遊戲,制訂了規則,嚴格執行,習慣是慢慢養成的。


無法到達的風景


孩子時期,不能刻意要求他自律。自律,其實是針對成人而言的。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特徵,引導孩子做一些所謂大人看似自律的事情,慢慢的,他就會是你眼中的自律的孩子了。其實,最重要的是家長的自律,才能帶動孩子的所謂的自律。


致良知說


首先要了解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然後以此跟小孩交換意見,只要能吸引孩子眼球,自然就乖乖的配合家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