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 新思路 新業態 化危為機 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新技術 新思路 新業態 化危為機 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消費者經過體溫監測和手部消毒後上門取餐

新技术 新思路 新业态 化危为机 在线服务“疫”外崛起

政務部門開展遠程辦公服務

新技术 新思路 新业态 化危为机 在线服务“疫”外崛起

菜品包裝外配有“外賣安心卡”

新技术 新思路 新业态 化危为机 在线服务“疫”外崛起

消費者通過手機在網上下單

新技术 新思路 新业态 化危为机 在线服务“疫”外崛起

餐飲企業線上訂單暴增,“無接觸配送”滿足消費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各種各樣的在線服務井噴而出,不僅確保了生活、工作的順利進行,也成為眾多企業化危為機的戰場。連日來,本報記者深入在線服務一線,觀察在線買菜、在線美食、在線購物、在線辦公等多個領域,直擊企業如何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思路開闢了另一個服務戰場。

在線生鮮

訂單量每天暴增

“無接觸配送”深入社區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宅經濟”顯現出新情勢。在成都,盒馬鮮生、永輝買菜、京東到家等生鮮電商的配送業務火爆,每日的配送額度一上線就被搶購一空。

與此同時,一種新興的社區生鮮電商的配送模式也迅速形成並受到歡迎——用戶只需要提前一天在網絡上下單,第二天就能憑取貨碼直接從菜櫃中取到新鮮蔬菜。這種“無接觸配送”因不僅不需要同配送員接觸,且貨品新鮮有保證、取貨時間自由可控,受到市民好評和歡迎。

“疫情發生後,我們注意到了市民居家隔離‘買菜難’的問題,公司連夜開會決定提前復工,從1月29日正式復工至今,每天加班加點生產和配送。”幸福有菜智能菜櫃的運營方幸福鑫控集團(以下簡稱“幸福有菜”)總裁俞慧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我們的訂單量每天都在暴增。”據瞭解,幸福有菜目前已佈局在成都300個小區。俞慧給記者估算了一下,如果每個小區按1000戶來算,至少服務了全市30萬戶家庭。“目前,我們基本覆蓋了成都‘南門’,在成華區、錦江區、青羊區也有一些佈局。”

在這場分秒必爭的戰“疫”中,進一步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創新人們的消費方式和常規消費物流模式,以消費品的“流動”適應消費者的“不動”,進而形成“宅經濟”或者“非扎堆少接觸經濟”體系和新型消費業態顯然已成為了眾多企業的共識,而其發揮的作用也不僅穩定了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社會經濟循環,更穩定了人們的消費信心和消費預期。

在線美食

24家餐飲品牌企業

半月在線配送銷售額逾千萬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原本高朋滿座的成都各大餐飲門店,但在線美食卻又是另一番熱鬧場景。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2月11日中午12點過,位於成都花牌坊的大龍燚火鍋外賣站點裡,負責人成良軍收到外賣電商平臺的訂單,“上午收到近70個外賣單,一天最多時可銷售300多單,營業額達到6萬多元。”已經開展了5年外送服務的大龍燚,在這個春節將外賣站點由原來的2個增加至5個。由於其在蓉所有直營門店均暫時閉店歇業,大龍燚將重心暫時轉移到線上。如何為消費者提供安心的外送服務?大龍燚董事長柳鷙告訴記者,疫情當前,大龍燚的所有外賣在製作完成後必須嚴格密封好才開始配送。每一位外賣員的健康證、外賣安心卡也都可以隨時出示。

疫情發生後,南堂餐飲選擇了“兩條腿走路”。成都南堂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燕透露,堂食方面,在嚴格執行成都禁止群體性餐飲經營活動的基礎上,門店備足了酒精、手套、口罩等物資,供消費者餐前使用,大廳內拉開了餐桌之間空間距離,餐中為消費者提供分餐制、雙筷制,讓消費者吃得放心;線上方面,南堂餐飲推出了“暖心零點美食”“愛心便當”“好吃醬料、滷味、早點到家”等豐富的產品。“我們會加外賣消費者的微信,將消費者所點菜品的製作、出品全過程拍給對方看,同時我們也製作了‘外賣安心卡’,上面有做菜人員、外賣人員的體溫檢測記錄,確保消費者能夠放心用餐。”

從堂食轉到線上,不僅為復工後市民就餐提供瞭解決之道,也切切實實減少了企業損失。柳鷙透露,目前大龍燚的營業額大約佔到以往同期的六成左右,“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小龍坎老火鍋總經理榮幸則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他們的日均外賣單量較平時增長3倍,線上銷售額也達到226%的增長。主打新川菜的南堂餐飲,目前線上整體運營情況甚至比平時好出了不少。來自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的數據顯示,自2月1日拉開餐飲企業在線配送活動到2月15日,第一批加入在線配送的24個品牌388家餐飲門店共完成訂單數12.62萬筆,銷售額達到1130.27萬元。

這兩天,成都餐飲業又開始了另一番嘗試。“與前期在線配送不同,我們最近在指導成都大型餐飲企業開展‘百店名廚名菜到家’的活動。餐飲企業使用同一款小程序,免費入駐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原料、輔料等已經搭配好的半成品,再根據餐飲名店廚師已經拍攝好的小視頻,自己在家制作‘名菜’。”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秘書長袁小然告訴記者。

在線購物

線上不打烊

63家購物中心開通線上服務

受疫情影響,春節以來,成都大部分購物中心持續調整營業時間。疫情雖然讓“春節模式”暫停,但消費者的購買力依然強勁。在這場戰“疫”中,不少購物中心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及時調整線下商業運營策略,儘可能地滿足特殊時期消費者的需求。

記者瞭解到,在此之前,部分購物中心並沒有完善線上渠道,疫情之下,這些購物中心用最快的速度、最簡捷的方式構建起線上客戶群體。據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商業運營專委會統計,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63家購物中心、重大品牌開通線上購物服務,諸如:成都大悅城率先在成都推出“線上不打烊”服務;仁恆置地廣場上線“雲購物”;成都悠方精選了多家悠方在營品牌,掃碼添加店鋪在線選購,實現線上線下雙線融合。

成都大悅城總經理田維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下一步大悅城會更加系統地推出網上商城,讓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大悅城”,屆時線上的促銷活動、產品品種豐富度、定期特供都跟線下一樣。除了大悅城,不少商場也在進行電商平臺的建立,如成都九方購物中心預計於2月26日開通線上商店,成都萬象城目前正著手對“一點萬象”功能進行優化,後期計劃實現線上購物。

對此,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秘書長張萍表示,在這場戰“疫”中,成都商業憑藉多元的創新力與靈活的運行調度能力,以“變化”迎接“變化”,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及時調整線下商業運營策略,儘可能地滿足了特殊時期消費者的需求。

在線公務

無接觸式辦稅

政務服務不掉線

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辦稅繳費業務也逐步增加。如何大力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渠道,築牢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已經有了一系列舉措。

在高新區稅務局,日均提供服務約2200人次的稅企掌上通,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全天候線上涉稅服務,力爭用“辦稅不出門、服務不掉線”為企業復工復產後進一步推行“非接觸式”辦稅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便於復工復產企業最大限度線上辦理涉稅業務,龍泉驛區稅務局讓原本只有諮詢功能的962600納稅服務熱線和800082000稅企QQ號,兼具受理不能通過電子稅務局或APP辦理的17個業務事項,讓當前正忙於生產復工的企業不用來回跑路,就能線上辦理更多涉稅業務。

除此之外,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面對面”接觸風險,成都市稅務局在提供預約服務、錯期錯峰安排辦理的基礎上,還與市房屋管理局、不動產登記局等部門聯合開通“一窗式”受理、線上辦理服務。

非常時期,戰“疫”正酣,一場“現場只有一人”的雲簽約活動在成都舉行,“四川·成都‘電商直播產業園’”項目正式落地雙流區。變“面對面”簽約為“屏對屏”簽約,身處成都、美國、杭州、廈門的相關負責人僅用10分鐘就四地聯動完成簽約。為了解決企業和求職人員的切實問題,成都近日開啟網上招聘會,不僅為用人單位免費辦理網絡招聘服務,還開闢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及重點企業緊急招聘專區。

在線用工

多家企業發“借調令”

“共享員工”共渡難關

受疫情影響,在線消費需求激增,但眾多企業面臨無“人力”保供;另一方面,部分受疫情影響的餐飲、酒店、影院、百貨等行業用工需求短期下降,部分員工閒置在家。為了緩解供需矛盾,“共享員工”正成為企業聯手共渡難關的創新舉措。

突發的疫情不僅檢驗著各個企業背後的供應鏈、運營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打通了供應鏈之間的流動。繼盒馬鮮生與餐飲企業“共享員工”之後,包括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永輝超市等在內的企業紛紛發出“借調令”,通過招聘因疫情而無法復工企業的員工,以兼職方式解決眼下的用工難題。

2月12日,盒馬的一則佈告讓不少身居“盒區房”的城市居民堅定了“等菜上門”想法,佈告稱“今天開始,盒馬全國開放3萬個崗位,一起迎接春天。”

“疫情加上春節的因素,使得用戶線上訂單暴增,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恢復產能,‘共享員工’模式成都亦在推進,已有多家企業在推進合作。”成都盒馬總經理桑海歐表示,盒馬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在“盒區房”小區外設立自提點,用戶下單之後可以與配送小哥通過電話溝通,減少面對面接觸,保障用戶和配送小哥的安全。“我們還在配送環節加入‘配送安心卡’,讓客戶實時掌握配送小哥健康狀況,而配送商品會附上接觸貨物人員姓名、身體溫度情況,做到可以追溯,讓顧客買得放心、買得安全。”

近年來,“共享經濟”的概念深入人心,它的重要意義在於盤活了市場上的存量供給。隨著“共享單車”“共享民宿”等的普及,“共享模式”連接企業成為共同體,對已有人力、物力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利用,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也聯動企業開啟了一場“救人亦自救”抗“疫”行動。

在線資本

概念股持續走強

中長期需關注企業業績

在線服務的“疫”外崛起,在有著“經濟晴雨表”之稱的資本市場也有體現。近段時間,在A股、港股和美股市場上,一批與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相關的中國上市公司表現十分出色。新東方在線、好未來、跟誰學、網易有道等股價一路走強,部分公司甚至創出了歷史新高;而A股市場上,在線企業培訓第一股創業黑馬在2月6日、2月7日這兩個交易日漲停,其中2月7日的換手率更是超過了14%。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多地學校延遲開學,在線教學成為眾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力推的替代方式。目前,新東方在線、跟誰學等在線上市公司都推出了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的免費在線課堂。需求的急劇增加,使多隻在線教育概念股連日漲停。例如,新東方在線近日股價一路攀升,雖然上週略有回調,但在2月7日最高價至39.35港元/股,創出歷史新高;2月10日,中概股網易有道漲幅達39.48%,收報29.50美元/股,創上市以來的新高。

除了在線教育之外,遠程辦公的需求也實現了爆發,多隻相關個股漲停。開年第一個交易周,在線辦公第一股金山辦公5個交易日上漲超過30%,成交金額近50億元。光環新網、城地股份、美利雲、網宿科技等大批個股都走出漲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上週收盤,不少在線概念股在前期衝高的基礎上有所回落。業內人士強調,從中長期看,投資者仍需關注企業自身業績和潛力等因素。

首席觀察

本報首席觀察員、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楊繼瑞:

“互聯網+”迎來又一次升級與蛻變

本報首席觀察員、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楊繼瑞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不同於2003年,如今的中國具有突出的‘互聯網+’優勢。”楊繼瑞首先指出,經過17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建成了全球領先的基於互聯網的社會基礎設施,且深入中國社會的毛細血管。據CNNIC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新聞、網絡視頻等都佔據了超過80%的網民使用率。

“此次戰‘疫’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互聯網時代的應對和馳援行動。”楊繼瑞認為,風險中醞釀機遇,或將催生新的業態,“‘互聯網+’在疫情中迎來了又一次升級與蛻變。”

他指出,在人們減少外出的背景下,互聯網娛樂、視頻網站、遊戲都不可或缺,這其中誕生了很多新模式,比如《囧媽》與字節跳動的合作,這種免費模式一方面是對傳統影視產業鏈的衝擊;另一方面意味著互聯網企業的邊界在弱化,業務更加趨於融合。同時,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在線服務開始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比如在線教育、在線購車、遠程協作辦公等線上服務和模式,讓更多網民有了更直接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將會帶來更多的商機。楊繼瑞表示,“相信這次同樣會讓更多的互聯網應用和服務脫穎而出。”

“毋庸諱言,在疫情結束之際,前一階段被壓抑的經濟活動將會出現反彈。”楊繼瑞指出,“如果能有效把握疫情結束後的反彈趨勢,充分發揮投資、消費的帶動作用,就能有效對沖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他認為,“在互聯網在線服務方面,政府要給力於各種線上消費、辦公、學習及醫療業態。”

具體而言,楊繼瑞表示,“在疫情之下,人們的消費方式將進一步創新。追求安全便捷的消費方式將引領時尚,虛擬旅遊、網絡遊戲、智能零售、無人投遞、遠程醫療、虛擬現實等將進一步興起。”他指出,要重新審視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的可能性,培育新型消費場景,迎合主流消費群體的消費方式變化,以優質服務為理念,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整合各行業優勢資源,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

在線學習方面,楊繼瑞建議,“可通過這段時間的在線上課模式,進一步探索適宜的在線教育模式,逐步培養學生形成在線學習的能力及習慣,便於今後在線學習的常態化開展。”

在線醫療方面,楊繼瑞建議,“要大力推進移動互聯網醫院建設,各個醫療機構自行開發醫療APP,並將醫療預約、分診、候診提醒、醫師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及複診,處方開具、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結算、移動支付等服務置於APP中,既能在一定程度解決‘看病難’的問題,更有助於提高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及連續性。”

本報記者 李豔玲 劉金陳 孟浩

攝影 張青青 部分圖片據受訪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