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助聽器的作用?

客觀地說,助聽器的確有效,但助聽器的作用也有限度。助聽器,顧名思義它是幫助用戶聽聲的儀器,也僅僅是幫助用戶去多聽聲音。這種現象有些像戴用義齒(假牙),沒有義齒恐怕硬一點的食物就對付不了;有了義齒也同樣不能去啃硬骨頭。


作為本質上是放大裝置的助聽器是如何助聽的呢?

首先,助聽器可以將聲音信號放大,最大限度地保證使用者感受到聲音。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太小的聲音不容易聽清;

其次,助聽器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聽力損失情況有選擇地放大不同頻率的聲音(比如,對高頻聽力損失重的患者,高頻多放大;對低頻聽力損失重的患者,則更多地放大低頻),努力保證使用者既能聽到又儘量聽清;

第三,絕大多數助聽器都有重點放大語言頻率,重點保證語言溝通;

第四,加上一些特殊電路後,一些助聽器在放大弱小聲音的同時,還可以按需要限制較大的聲音輸出。由於具備了上述功能,助聽器能使絕大多數使用者受益。

然而,助聽器又非“萬能”,做不到十全十美,也解決不了耳聾患者存在的全部問題。比如,正常聽覺的高頻上限是20000Hz,而助聽器的頻響範圍能到8000Hz就已經很不錯了,對頻率超過8000 Hz的聲音很少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講,耳聾患者無論戴用多好的助聽器也不會獲得比正常人更好的聽力。

再有,大部分的人都是感音神經性的聽力損失,由於聽神經毛細胞受到一定的損害,其言語識別率基本上都小於100%,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聽得到、聽不清楚”的問題。因此,認為戴用助聽器就不再有聽覺障礙的想法是完全不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