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症病區護士的心聲: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文/本報記者 劉青 通訊員 胡夢雲 徐可 盧鋮 劉佳 圖/受訪者供

在重症監護室,她護理過危重病患;在麻醉科,她見過手術後症狀逐漸改善的患者。然而,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15病區,每每看到躺在隔離病房裡的病患,她從未有過的感受油然而生,“他們在病中的無助,真的讓我好心疼!”,這是汪麗自2月9日進入病區以來,病人給她最深的感受。

汪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一名工作了12年的護士,在重症監護室工作2年後,現是麻醉科的一名護士。2月6日,她跟隨自治區人民醫院142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新疆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前往湖北。

武漢重症病區護士的心聲: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在武漢病區護士站,汪麗和大家一起合影加油鼓勁。

2月9日,她成為首進病區11名醫護人員中的一員,額頭上被護目鏡勒出的痕跡,一個小時後依然沒有下去。連日來,看著一同進入病區的醫護們疲憊不堪,她總是堅持到最後一個換班,面對病區裡病人的各種問題,她也總是熱心且耐心地解答。因為,她始終堅信,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武漢重症病區護士的心聲: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汪麗和同事們為患者發藥

武漢重症病區護士的心聲: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第一次進病區,汪麗的額頭被護目鏡勒的痕跡一小時過後還沒消退

面對女兒,她說“媽媽去打小怪獸了”

春節前夕,由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在全國各省市蔓延,人們的生活就此被打亂。隨後,湖北疫情嚴重,全國19個省市相繼派出醫療隊前往支援。

1月27日,汪麗所在的自治區人民醫院發出了徵集支援湖北醫療隊的報名消息,麻醉科醫護人員積極報名,“我可以去,我準備好了”“我能去,我一個人,沒有什麼顧慮的”“我已把孩子、老人安頓好,把家裡生活需要品儲備充足,我要去”……短短1小時之內,麻醉科18位護理人員報名。

18人中,汪麗衝在最前面,“作為一名黨員,武漢需要我,救死扶傷是我義無反顧的責任與使命”,最後,汪麗的名字出現在醫療隊名單中。

而當家人得知汪麗要去支援武漢的消息,家裡的氣氛突然變得沉重起來,大家都默默地不吱聲。可汪麗知道,大家都擔心她,害怕她遇到危險。她安慰父母:“沒你們想的那麼嚴重,我們是醫護人員,有專業的裝備,你們放心吧,我一定會保護好自己。”父親雖然也很擔心她,但是很支持她的決定。

2月6日臨走前,她叮囑6歲的女兒,“在家聽爸爸的話,媽媽去打小怪獸了……”還沒說完,女兒便放聲大哭起來。看著女兒哭泣的眼神,汪麗猶豫了,畢竟孩子太小,但她卻問女兒:“想和以前一樣出去玩嗎?想看著大家都開心嗎?媽媽打完小怪獸,我們的生活就能和以前一樣了。”哄著女兒,汪麗走出了家門。

來到醫院,領導們為醫療隊送行,麻醉科主任徐桂萍和護士長為她送行,一再叮囑她,“一定要做好防護,注意自身安全,好好吃飯,注意身體,有困難及時反饋,科室就是你堅強的後盾。”讓汪麗感動不已。

醫院領導也為醫療隊準備的充足物資,更是讓汪麗心裡暖暖的,尤其是領導們周到的準備,“疫情當前,想買到消毒液的小噴壺很難,但讓人沒想到的是,負責後勤保障的老師竟然買了142份帶有噴壺的油煙機清潔劑,“我們把清潔劑用礦泉水瓶倒出來,可以給當地賓館用,我們用噴壺就可以。”

來到武漢,武漢得鴉雀無聲讓她緊張

2月6日晚11時15分,汪麗及醫療隊乘坐的飛機終於到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偌大的機場,除了剛到的醫療隊和地勤人員,空無一人,汪麗頓時感覺到了緊張的氣氛,心裡也產生了些許緊張,“曾經一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一次疫情讓它鴉雀無聲。”

武漢重症病區護士的心聲: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好在,到了駐地賓館,汪麗懸著的心放了下來,“賓館是一人一個房間,條件也比想象得好很多,該有的配套設置都有,環境都很乾淨,消毒等環節也都完善。”

經過兩天的防護強化培訓及實際操練,汪麗對新冠肺炎帶來感染的擔憂也有所減少。

2月9日,醫療隊接到緊急通知,需要進入病區開始工作。汪麗是黨員,又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護士,曾在重症監護室待過,因而汪麗成為首批進入病區的11名醫護人員。

儘管強化培訓了數十次,但真正走到病區卻是不一樣的,“新疆跟湖北雖然有時間差,但我們作為醫護人員怎麼都能克服,畢竟我們護士也常常是白班夜班倒著來。”汪麗說,進入病區前,要全副武裝,可看著全國各地甚至國外捐贈的防護設備,“樣式和型號都是五花八門,光N95口罩就有三四種,隔離衣也是很多種,所以一開始不熟悉,穿過這種樣式的,不知道其他樣式怎麼穿。”

只要穿過一兩次,就掌握了方法,“萬變不離其宗,”汪麗表示,只要掌握了重點,沒有穿不好的防護服。比起這些,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流程以及新的電腦系統,全部都需要快速適應。

首進病區,沒撐到4小時就換了班

護士進入病區,4小時就換一班。但4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就讓汪麗有種“比在手術室待一天還累”的感覺。

第一次進病區,要熟悉病區的環境,還要熟悉工作流程及電腦系統,這些必須快速掌握,“因為時間不等人”。最重要的,是要為患者做治療和服務。

她介紹,護士要給病人做相應的治療,比如說測體溫、測血糖,測血壓,還要給病人打針、發藥。

“只是這些工作的話,工作量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讓汪麗覺得累的,是隔離病人沒有家屬陪伴,所以病人的生活護理全都是護士來做:一些年齡稍大的重症病人,需要給他們發放一日三餐;有些年齡在80歲甚至年齡更大的老人,護士還要給他餵飯;有些鼻飼的病人,還要照顧他們大小便;行動不便,不能出病房的,還要給病人打好開水,送到病房;有的病人血管不好,打點滴的留置針沒過兩班,又不能用了……各種忙不完的工作,等著汪麗和4名護士去完成。

武漢重症病區護士的心聲: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汪麗耐心地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武漢重症病區護士的心聲: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汪麗穿著隔離服,準備進病區

時間緊迫,4小時很快就要過去。可還有一會才交班,汪麗的眼前已經一片模糊,“本就戴著近視眼鏡的她,穿的又厚,活動量大,眼鏡上已全是霧氣、汗水,而護目鏡也全是霧氣,而且慢慢聚集到中央,視線幾乎被遮住了。”

武漢重症病區護士的心聲: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汪麗準備給患者發藥

武漢重症病區護士的心聲: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汪麗為患者們打開水,送到病房

不得已,沒有經驗的汪麗提前出來了,身體早已被汗水打溼,臉上和額頭露出深深的勒痕,但她並沒顧及這些,而是拿出筆記本寫下當天患者的病情變化和心理狀況,為了明天更好的觀察患者。

“我們5名護士,有的負責重症病人,有的負責病情輕的病人,護士負責的病人數量是不一樣的,每次都要調配,我梳理下患者的情況,明天在接手病人時,對病人就更熟悉些。”汪麗表示。

進入病區,她內心五味雜陳

每次進入病區,汪麗的內心都是五味雜陳,“跟上一班護士交接工作,要一個病房一個病房地去了解,然後看到那些病人,很多重症患者都是老年人,真的很心疼他們……”想起此景,汪麗一度哽咽。

“看到他們,我特別想說,要保護好自己,珍惜我們的生活,還要珍惜身邊的人,真的。”汪麗發自內心地感慨,很多病人因為沒有家人的陪伴,內心孤獨、煩躁甚至是恐懼,“就他自己躺在陌生的醫院裡,和外界幾乎斷了聯繫。”所以,年輕一些的患者還可以通過手機與家人聯繫,而年紀大的病人很無助,怎麼辦?

這時候,汪麗和護士門就用醫院內可攜帶進入病房的手機,拍些老人在病房的視頻和照片,發給家裡人,“讓家人也安心呀。”

武漢重症病區護士的心聲:我們溫暖的診療服務,會是他們康復最好的“解藥”

汪麗和隊友們一起合影,為武漢加油

在汪麗看來,這就是關心患者的一種方式,“哪怕我們每次進病房的時候,隨便問問他們,今天感覺怎麼樣?有什麼不舒服的?可能他們心裡頭可能都會好受一些。”

即便護士是跟病人最密切的接觸者,多進一次病房,就多增加一分感染的風險,但汪麗卻內心堅定,“我們團隊都說,多關心、體諒病人,病人在康復期就能更快地康復。”所以,每當患者煩躁時,就是大聲喊叫護士,汪麗和同事們都很理解,對病人也非常寬容,耐心地解答患者的問題,“他們很無助,我們能幫助病人的,就多幫助一點吧。”

這些點滴言行,也讓當地患者感受到了新疆醫護人員的熱心,“症狀稍微輕一些的,就會問,聽你們的口音不是本地人,是哪裡來的醫護人員?”汪麗說道,她常常告訴患者,我們是從新疆來的國家緊急醫療救援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