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真正的好茶葉

我們江西的基地從四年前,專門開發了一個山頭,從茶籽培育一直遵循自然農耕法,去年才開始除草,茅草都比茶樹高。之前一直沒關注茶樹品種和種植的問題。從基地回來後,就一直關注這事,今年有幸聽了浙大客座教授葛龍老師關於茶葉種植,茶葉氣象,茶葉遺傳的知識,我感覺很有必要寫下這篇文章。

追根溯源—真正的好茶葉


因為我們很多的茶葉從業者並不關心也並不懂得這一塊。很多茶人的關注點就是山場和工藝,很少聽見有人探討茶樹品種和種植。

我並非植物學茶學的專家,儘可能簡單的解釋繁殖方式對植物體,特別是葉片發育的影響。

植物的繁殖: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營養繁殖。

有性繁殖:以植物的種子進行繁殖的方式,也叫種生。包括人工雜交育種。種生的新植株繼承了“父母”雙方的遺傳基因,生命力強,富有遺傳變異性,壽命長。

無性繁殖:簡單的說就是,分生、壓條、扦插、嫁接等。

營養繁殖:是由植物的部分營養器官,根、莖、芽、葉在一定條件下形成新個體。(名詞解釋,一切從簡,如有不解請百度)

無性繁殖苗只具有親本的遺傳特性,不易產生變異,可以早開花、早結果,但根系弱,壽命短,繼代繁殖可以產生退化現象。優點是不易發生變異,可以穩定品種。缺點是先天根系弱,壽命短,及可能產生退化。

追根溯源—真正的好茶葉


所以,無性繁殖技術的適用範圍和運用方法,就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觀賞性植物,採用無性繁殖,品種穩定了,其外觀的形態也相應穩定。食用及藥用的植物則不同,植物根系的形態和發達程度,直接影響到植物體發育的強壯程度;根系吸收土壤中養分的能力,根系的深度決定的它吸收不同土層內養分的可能性,更直接影響它的根、莖、葉、花、果實的口感、內質。

追根溯源—真正的好茶葉


茶樹,有的是喬木,還是野生的,很高大。變成小喬木,和人工馴化有關,變成灌木,則是因為改變了繁殖方式,壓條、扦插,都可以把喬木改變成灌木。與此同時,也會有極少數受到環境限制變為灌木的例子,極少,且成因比較複雜,不具代表性,不贅述。

我們接下來講不同繁育方式的根系。有性繁殖的種生苗有一條由種子的胚芽發育成的中軸根,有強烈的向地性,幼苗的中軸根可以深入土層2至3米。其餘各級側根、細根、根毛都是由這條中軸狀的主根生長而來的。而種生苗在幼苗時期,主根的長勢旺盛,根長往往大於根幅,也就限制了它枝葉的生長。

追根溯源—真正的好茶葉


所以,幼年期的種生茶樹苗葉片發育得不夠好,量也不多。就像我們時常見到的那些喬木狀的小樹苗,先長高,才漸漸茂盛起來。種生的小茶樹也是這樣,它要把根扎到一定深度,再發展根的幅度,根系茂盛了,枝葉才隨著茂盛,這時才能開始採茶,這些小樹所產的茶,口感品質雖然還趕不上它們的長輩——那些生長了幾十年、過百年的大茶樹,但它們的根扎得夠深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值得期待。而這個生長過程需要花費時間等待。

追根溯源—真正的好茶葉


茶樹的無性繁殖,早期是用壓條的方式,野放茶園中那些較高樹齡的灌木狀茶樹應該就是了。後來因為壓條繁殖速度慢,就多采用扦插育苗了。現在的中國茶,大都是這種方式,雲南的良種茶,也是用這種方式。

無性繁殖的茶樹,根是由枝條入土部分具有分生能力的細胞分化而成的不定根,有2、3條可向土壤深入發展,入土1米以下,其餘多種側向水平方向發展。扦插的茶樹苗不需要花費時間去紮根,幼年期根幅發展就較快,故枝葉茂盛得也較早,僅需3年就可以開始採摘了。這種茶樹因為根系入土不夠深,所以只能吸收表層土裡的養分,葉片的內含物質註定不可能豐富。

追根溯源—真正的好茶葉


如果土質和土層本身沒有問題的話,只要種植的間隙夠,茶樹得以自由生長,多年後,它的主根還是會更深入些,所產茶的品質也會逐漸提升。那些五、六十年樹齡的灌木狀野放茶,現在品質已經很好了。可是一但密植,幼苗們水平發展的根系交錯在那狹小的地下1米深的範圍內,爭奪著原本就不多的養分,勢必導致它們發育的先天不足,往後的發展就可想而知了。

這種茶樹繁殖、種植、管理方式,是歷史形成,也是目前的現實。還有就是他牟利的速度加快了。

當年,茶樹們都處於野生狀態,人們發現了一部分野生茶樹的價值,開始嘗試種植、馴化它們。這於人於茶都有益,茶樹有了人的照顧,更好地生長和繁衍;一部分人靠自己的勞動種茶、製茶,從中獲利;還有更多的人可以享用到茶的滋味了。人和茶,就這樣和平共處,互惠互利了很長時間。那是在人還懂敬畏自然的時代。

追根溯源—真正的好茶葉


終於有一天,人不再敬畏自然了,他們開始不惜一切代價去獲取他們想要的,慾望無限制地膨脹。中國的茶,中國人喝到還不夠,最好全世界人都喝中國的茶葉,多風光,多賺錢。可是哪有那麼多的茶葉呢?於是,單位面積裡的茶樹苗越種越多。這還不夠,因為種生的茶樹見效太慢了。無性繁殖可沒有那麼麻煩,扦插苗種下去第三年就可以採茶了,多好啊。產量有了,可是,那麼多的茶樹,去掙奪一小塊地表土裡養分,它們能活得好嗎?沒有關係呀,我們有現代科技,我們有化肥,有農藥呢,不怕你不好好長。長是長了,那茶還是原來的茶嗎?

追根溯源—真正的好茶葉


或許,只是喝茶,不用明白這些,不用管那麼許多,反正好喝的中國茶已經不多見了。或許有人會反駁,無妨,我的茶也不都是有性繁殖的,我也需要生存,我也有禮品茶,我也需要賺錢。但是講明白這個問題,不避諱,讓大家知道哪種是好,剩下的讓顧客去選擇吧。反正我自己喝的茶都是有性繁殖的就足夠了。

之所以提到繁殖這個問題,是希望我自己做茶做的明白,廚師雖好,食材更講究。還好,我們一品軒還在堅持開花結籽,還在堅持自然農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