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是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致,家长要如何培养?

韩謿


为什么厌学呢?我们对学习的错觉,是因为我们对学习的错误的看法,比如说家长会说学习是苦的是累的,所以你要吃苦才能学习好,因为孩子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他能愿意去吃苦吗?他能愿意去受累吗?如果我们家长从小就告诉孩子,学习是一种很好玩,很轻松很愉快的事情,学习了以后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我们就会很有价值感,很高兴,很愉悦的感觉,孩子就愿意追求价值感和成就感,学习就没有障碍了,所以说学习的障碍不是学习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人为给予的。

第一点学习的评价,给学生学习贴了不好的标签儿,从而导致学习的障碍。

第二点对孩子有个错误的知见,认为孩子干不了,孩子不会,孩子是有困难的,这样错误的认知也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学习的动力产生障碍。

第三点没有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也是造成学习障碍的一个原因,有些人死记硬背,背了以后又忘,忘了再背 ,孩子最后就没有信心了,也就是说我们在让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让孩子抓到一个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四点我们只注重孩子知识点的学习,忽略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只去掌握知识点,只去刷题,最后会又累又苦又会遗忘,所以他是学不好的,只有会学习,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完成这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学习过程,所以说家长要检查一下自己,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有对学习的偏见,有对孩子的偏见,对学习方法缺少认知,对思维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欠缺呢,如果有的话就会形成学习障碍

有了心理障碍。以后怎样来克服呢?就是要做减法,学习本来就是可以很顺畅的进行的,学习就是快乐的事情,之所以成为障碍,就是我们贴标签儿了,所以做减法就撕掉标签,学习不是困难的,学习不是累的,学习也不是难的,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学习用他本来的样子进行就可以了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撕掉孩子身上的标签,比如说懒惰,迟缓,不会,困难,累,压力等等这都是借口,这都会形成孩子不学习,不去面对学习的一些借口,所以把这个标签要撕掉。

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要让孩子学会学习,我们要学会怎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这个问题是怎样的?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合孩子学习方法。

要教会孩子思考,学会思维,学会学习的能力,而这个学习的能力就是我们要让孩子自主的掌握,选择自己的思维,自主的发散性思维,收放自如,这时候家长和老师要做到,少说多做,自己少做,多让孩子做,让孩子忙起来,自己只做孩子的导游,当我们只定为孩子导演的时候,真正运作的都是孩子自己,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去运作就可以了。


家庭教育心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主动学习?

(一)科学的赞美和肯定,让孩子加大学习动力

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了8道题,而把孩子骂得狗血喷头,而应该针对孩子做正确的另两道题,大加赞赏,孩子对继续做对更多的题目,就有了期待和动力。



(二)正确的引导和关注,让孩子享受学习乐趣

引导

引导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奖励或者快乐的享受。例如: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说:“如果你能把饭吃完,妈妈今晚就多奖励你一个故事”;

对年龄较大的孩子说:“辛苦了一天,我的娱乐时间终于到了!”于是,父母拿出以及习惯的书籍或杂志,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

当孩子把知识当成“奖励”,并在父母的影响暗示下,把“学习”当成“享受”,对成长的动力,自然水涨船高。

关注

引导孩子关注爱学习的同龄人的行为,例如:“孩子,你看,那个男孩看书的样子多帅!”;

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关注积极的行为(特别是同龄人的),孩子就会望贤思齐。



(三)接纳、理解和倾听,让孩子不畏学习困难

接纳、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受挫情绪,并且专注的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能够有效缓解疏通孩子的学习压力和负面情绪,让受挫的孩子满血复活,重振旗鼓。



(四)远大的目标和梦想,让孩子产生持续动力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鼓励孩子畅想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量化成当下的行动(学习、阅读、为人、习惯等),用梦想来鞭策孩子,孩子就有了用之不竭的学习动力。


廖老思父母加油栈


我一直有个观点教育的核心是对大脑的塑造,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大脑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2个人先天的大脑结构是完全一样的,都具有各自的天赋与潜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看书……,同时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的喜欢看,有的喜欢听,也有的喜欢动手体验,还有的更喜欢思考……如果孩子厌学,请家长们分析一下,孩子们是否在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事儿?他们是否在用他们擅长的学习方式?如果不是,那么厌学很正常。

有人说了,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事实摆道理……。对不起,您又错了,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0~12岁是右脑高速发育阶段,右脑是感性脑,图像脑,他们听不懂道理,这时候的大脑只要直观的感受,喜欢或者不喜欢,有用或者没有,而您的道理是左脑思维,左脑高速发育的时间是在12岁之后,回想一下您小时候喜欢学习吗?喜欢听家长讲道理吗?您的主观能动性是现在才拥有的能力。

那么主观能动性能不能有?答案也是肯定的,那就是兴趣。不是我们讲的道理,而是去发现符合孩子先天大脑结构的兴趣,那是他们的天赋与潜能。没有一个大脑是不想成长的,他们需要一个符合他们大脑结构的环境,让他们有内在的学习动力,而不是填鸭式教育。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说的就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先天的大脑结构是材,建立在先天基础上的教育才是顺应天性的教育,才会具有潜意识层面的主观能动性,是他自己的,而不是您灌输给他的。后天的教育非常的重要,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时空隧道,但是一定要建立在先天的基础之上才会事半功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真的对吗?学习一定要苦吗?发现孩子的先天大脑结构,让孩子以自己的兴趣作为主观能动性去学习,一定会乐在其中。还会厌学吗?每个人都有自己随身携带的大脑说明书,我可以帮您读懂它,每个家长都会成为伯乐!欢迎关注脑视角论教育。


脑视角论教育


主观能动性主要提现在个人的主观认识上。孩子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主要是凭借着兴趣和需求的。

所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当然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着开心也很轻松。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一直提倡寓乐于学。引导孩子开发学习中的乐趣,将学习发展成为一种乐趣或者游戏,学习自然就成为了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例如,将语文的学习改为故事书的阅读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的阅读;把数学的学习转化成数字游戏,比如让孩子扮演商店里的售货员。英语的学习往往是在日常的环境中练习巩固的,比如平时可以和孩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一些交流,带孩子去外国人多的场合,鼓励孩子主动跟外国人交流等等。

聪明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会教育的家长。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的。终生学习已成为父母必不可少的技能。


我叫暖暖的冰


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没有吃过苦,没有意思到学习的重要性。

1.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优越,没吃过什么苦,自然也体会不到生活的不易。家长可以让孩子亲身去体会不学习带来的苦,比如让他从事一项体力劳动,问问孩子你是想吃学习的苦还是一辈子吃劳动的苦。

2.带他去大学看一看,感受文化氛围,激起孩子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3.让他听一些名人讲座,告诉他这些成功的人都出自名牌大学,只有受到了学习的苦,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没文化就意味着思想上的落后,生活质量的下降。


淘妈读书会


既然是主观能动性所致,那就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培养,抓住孩子最优秀的方面,发挥他的特长,给予他自信心,让孩子在自信中逐步获得主观能动性,去改变自己。


wyk1189


厌学只是外在表现,本质是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给妈妈,给爸爸,给奶奶学等,为了等到奖励,夸张而学习)

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出现厌学表现。

辅尔特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就有一系列培育孩子的方法,打开孩子的视听触采集信息,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爱上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