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得天下英才教育之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軻,戰國中期鄒(鄒縣)人。孟子為魯公族孟孫氏的後代,父親早喪,自幼由母親


  孟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他曾先後到齊、魏、宋、魯等 國進行遊說。在政治上,他主張推行“王道”,反對“霸道”,施行“仁政”; 在經濟上,他提出“井田制”,“薄賦斂”;他主張對人們進行教化,主張 “修其孝悌忠信”;在哲學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論。“人之初,性本善”,應發 揚人的善性,才能國治家齊。他宣稱只有他的這一套“仁政”學說,才是上應天理、下合人性的“愛民”之道,才是符合歷史傳統的“先王之道”。

  孟子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在40歲以前的主要活動就是效法孔子,廣收門徒,辦私學,宣傳他的思想學說。他把收徒講學,傳授知識,看成人生的樂趣之一。他的名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是這個意思。在教學方法上他主張用啟發式教學。他強調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才能做出成就。晚年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共敘詩書禮義,作《孟 子》七篇。這既是一部儒家經典,也是一部優秀的古代散文,在我國哲學史和文學史上都佔有較高的地位。

  孟子被尊奉為“亞聖”。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孟子》一書被視為儒學聖教的入門。 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被稱為孔孟之道。儒家學說能在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發展中佔據主導地位,孟子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仉氏教養。孟母“三遷”、 “斷機”一直傳為教子的佳話。後來孟子跟孔子的孫子思子學習,對孔子的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是“繼往聖”、“開來學”的又一位儒家代表人物,成為與孔子並稱的儒學大師。

孟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他曾先後到齊、魏、宋、魯等 國進行遊說。在政治上,他主張推行“王道”,反對“霸道”,施行“仁政”; 在經濟上,他提出“井田制”,“薄賦斂”;他主張對人們進行教化,主張 “修其孝悌忠信”;在哲學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論。“人之初,性本善”,應發 揚人的善性,才能國治家齊。他宣稱只有他的這一套“仁政”學說,才是上應天理、下合人性的“愛民”之道,才是符合歷史傳統的“先王之道”。

孟子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在40歲以前的主要活動就是效法孔子,廣收門徒,辦私學,宣傳他的思想學說。他把收徒講學,傳授知識,看成人生的樂趣之一。他的名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是這個意思。在教學方法上他主張用啟發式教學。他強調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才能做出成就。晚年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共敘詩書禮義,作《孟 子》七篇。這既是一部儒家經典,也是一部優秀的古代散文,在我國哲學史和文學史上都佔有較高的地位。

孟子被尊奉為“亞聖”。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孟子》一書被視為儒學聖教的入門。 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被稱為孔孟之道。儒家學說能在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發展中佔據主導地位,孟子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孟子得天下英才教育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