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李白與滑縣有著不解之緣!

滑州自古鐘靈毓秀,人傑地靈。既有名相巨卿的宰執,也不乏風流才子的駐足、吟詠。唐代三個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在滑州這片沃土上都留下了各自的“足跡”。他們或駐足古蹟以攬勝,或追述先祖以懷遠,或暢遊滑州以會友。

河南滑縣:李白與滑縣有著不解之緣!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簫鼓聒川嶽,滄溟湧濤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

揚兵獵月窟,轉戰略朝那。倚劍登燕然,邊烽列嵯峨。

蕭條萬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這首《發白馬》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全詩五言十六句。描寫了將士翻山越澗,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的英姿。“白馬”即位於滑縣境內的古白馬縣和故黃河渡口白馬津。

李白雖才華橫溢,但仕途坎坷,為實現“奮起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政治理想,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了一個漫遊兼求仕的時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真的李白自以為憑藉自身才華可以平步青雲。但經歷所謂的“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研墨”一番高調出仕生活之後,終於被唐玄宗賜金還鄉。李白離開長安再次開始他的漫遊生涯。公元751年,李白北遊幽州(今北京市),這次北遊的線路是卞-滑-鄴-邢-趙-恆-定-易-涿-幽。滑州便是此次被遊的第二站。

當年的李白辭別隱居石門山的好友元丹丘,經汴(今開封)來到滑州,準備渡黃河北上。當他站在白馬津頭,北眺滔滔黃河,想到歷史上這裡乃兵家必爭之地,不禁思緒萬千:楚漢爭雄劉邦扼白馬津扭轉戰局;袁曹爭霸白馬一戰,曹操掌握戰爭主動權;五胡十六國後趙石勒從此渡河建立政權;南燕慕容德自鄴城南渡白馬津建都滑臺。南北朝時期,這裡作為征戰的前沿陣地,號稱“河南四鎮”。面對白馬津這個古代英雄的用武之地,青年時代就萌生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的李白依然是熱血沸騰,充滿了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

滑州白馬津以其波瀾壯闊的磅礴氣勢成為詩仙李白的抒情載體,而李白豪邁的抒懷也為白馬津這一歷史遺蹟增添了濃郁的文化色彩。

部分文字摘寫掌上滑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