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中难免会发现自卑的学生,该怎么样引导其走出自卑?

my19861115


看来提问者应该是名教师。关于学生自卑的情况,个人觉得应该从两个地方入手,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两者有相似也有区别,教育意义也不相同。下面我就着重从这两点给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

首先,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自己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教养方式和结构,都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家庭教育不可或缺。首先要理解尊重子女,别忽视子女的心理,教育时要顺应子女的生理和心理,给子女一定的自主权利、交谈时不要居高临下,要平等,少指责,少抱怨,多激励,多欣赏,用心交谈。另外,家长不光要言教,而且要重身教,因为教育的极致是对行为的影响,你的行为将影响下一代。树欲静而风不止,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肯定有负面影响,要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还要父母言行一致,因为你的言行始终在影响着你的孩子。三是要会教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所以教育要有针对性,要符合该阶段的心理,不要南辕北辙,花了工夫和时间最后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是家长不懂学生心理,一味的唠叨、数落、限制、约束,甚至打骂等等,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卑。所以,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懂得一些心理知识,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学校是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主场所,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博大的胸怀、敏锐的洞察力。首先,教师要善于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更新育人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以心灵启迪心灵,以智慧开启人生,尊重自卑者,对于他们要从自卑者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其次,改变评价方式,教师的主观评价会导致或者加重学生的自卑心理。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凭主观感情,以成绩为导向,喜欢尖子生,淡漠中等生,否定后进生,每个人都贴上标签,这样在无形中就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教育时对每个学生应一视同仁,不挖苦、讽刺、打击学生,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再次,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也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时捕捉信息,找出症结 “对症下药”。不要让学生在自卑中学习,在学习中紧张、焦虑,产生自卑,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要会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所以教师在辅导前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父母的职业、教养方式,学生的成长经历,学科教师对他的评价,学生的性格,生活中的特别事件等等,只有这样沟通才有效,对话才能轻松愉悦。

中学时代是学生身心加速发展的时期,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明辨事非的能力不强,爱模仿成人做事,好奇心强,所以很容易受到他人不良行为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如沉迷于电子游戏,玩时髦好享受,甚至吸毒、偷窃打架,这些行为会遭到大家的批评、指责,或者受到社会的约束。而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悔改后也同样受到别人的批评和指责,左邻右舍不再信任他们,甚至让他们难堪,周围的人疏远他们,因此致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全社会都要包容迷途的羔羊回家,让他们重塑自我。


黑夜中的一绺光


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家境贫富不一,长相丑俊不同,而班级学生在一起,有时又难免相互比较,成绩较差、家境贫穷、长相一般的学生就难免自惭形秽,缺乏自信而产生自卑。老师如何寻找契机,帮助他们摆脱自卑,树立自信,不仅是老师职责所在,也是体现教师价值体现。

我担任多年班主任,其中帮助过一个极其自卑差一点辍学的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后来不仅考入大学,完成学业,而且现在在南京开办了一个服装加工厂,生意做遍全国,成为了职场的佼佼者,对她的做法,或许能给同行一点启示。

她姐妹较多,父母关系失和,再加上她父亲重男轻女思想浓厚,在家里常挨打受骂,因此性格非常孤僻自卑。我观察她很久,她在班里几乎没有一个朋友,也不愿意接触任何人,上课时更不会主动地回答问题,有时候走路遇到老师,她也会头一低就过去,如果离得远,她一定会绕道走开。

这个同学自卑,内心却非常细腻、敏感,文笔非常优美。于是我就利用她的这一点优势,介绍她进了文学社。她本来就喜欢文学,能够进文学社,当然非常兴奋。

我是学校文学社负责人,在点评文章时常以她的文章为范文,对她大加赞赏。渐渐地她仿佛找到了自信,然后又安排她担任文学社组长、社长,鼓励她在全体社员面前发言,谈写作感受,向其他同学讲授写作方法。

她因为文章写得好,又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和社员讲感受又是自己较为擅长的方面,因此语言流畅,讲解得很生动,受到了同学的崇拜,这更增加了她的自信。

到了高三时,她已经非常自信了,没有刚入高中时的那种自卑了。学习上也不再那么消极被动了,而变得积极主动了,因此高考时,发挥还算正常,最后考进南方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又放弃了进单位的机会,从租赁门面卖服装做起,到现在开办服装加工厂,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从她的成长中,我发现作为教师,面对自卑学生,只要善于发掘学生潜质,并且帮助她充分开掘发挥出来,成为特长,帮助她树立自信,从自卑中走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尝试,您有什么高招,不妨说出来,也许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是一点福报呢!如果有,请留言、关注、点赞。谢谢哦。


青衫李探花


教育学首先是心理学,其次是管理学。面对班级中存在的有自卑感的学生,如何教育引导,是一个教师的专业技能之一。

但我们必须明白,引导学生克服自卑感,绝非教师单面之功,需要多方力量,协力同心,和衷共济。

下面,三水三心结合自己教育的一些案例,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第一,深入了解自卑心理的成因

一般来说,自卑心理的形成,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生理缺陷的影响。一些同学因为个子矮、容貌差、身体残疾或智力不高等原因,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不起,因而怕与人交往,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怨自艾、轻视自己,从而产生自卑感。三水三心有一个学生,由于小的时候手臂被严重烫伤,即使在夏天,都穿着长袖衣服——有点类似“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同学因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经济状况不好、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而造成肉体的痛苦和心灵上的极度自卑。

三是学校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不重视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导致一些同学在学校常常受到责备、讥讽、冷遇、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在集体中抬不起头,或因为成绩差,表现不好得不到老师的悦纳,这便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四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各种社会关系显得极其复杂,一此同学在社会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认为社会大复杂,人生之路大坎坷、太曲折,认为自己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从而感到前景渺茫,悲观失望。

五是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由于没有一个客观、正确、科学的自我认识,好胜心强,自尊感重,一旦遇到失败,就很容易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大起大落,灰心丧气,进而产生“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料”的自卑心理。

所以,了解清楚学生自卑的原因,才有利于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第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和策略

一是引导孩子学会后天的补偿。有些学生因自己矮小、长相不好或某些缺陷而陷入强烈的自卑中,这时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补偿”的办法,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或充实自己的内心来实现平衡。比如,拿破仑、列宁、邓小平,身材矮小,但他们都是世界上的伟人,可见先天的缺陷并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去弥补。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善待失败与挫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归因”,面对失败,要有清醒的认识,失败只是经历而绝非人生,失败有时是清醒剂,有时又是加压泵,它能使人重新认识环境和困难,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最终走向胜利。

三是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要引导孩子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优势,只有不断发挥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彻底克服自卑,而走向自信。让孩子积极地运用自我暗示,努力增强自信心。近些年来,衡水中学的教育,引发众多批评,但他们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方面,却实实在在是心理学的高手——每天呼喊口号,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内在强烈的成就欲望的。

四是家长和老师要放低标准,给孩子减压。家长和教师不要总盯住分数不放,要重过程不重结果。要从长计,不要把目光锁定在眼前,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得理解和宽容。不要期望值太高,去追求完美无缺,孩子不可能样样出色。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困扰,教师要引导家长,借助外界的专业心理矫正力量,比如,一些心理咨询专家,由他们提供帮扶方案。我有一个学生,因为父母离异,产生强力的自卑心理,甚至发生过自残自伤的行为,在我进行了多方的努力并不是很奏效的时候,我就帮助家长联系了专业的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这个孩子,逐渐步入正轨。

总之,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表明你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些帮助!


三水三心


克服自卑,引领学生飞向自信蓝天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的心智也更加趋向于成熟,对于周围的世界和人也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评价,形成对世界、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尤其是在对比心态中,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走向两个阶段,一种是过度碰撞,一种是过于自卑。学校作为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起身体和心理双重健康的培育重任。因此,教师就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质态,捕获学生言行过程中的细节,对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从而彻底地消除他们内心的自卑。

一、认识自身价值,蓄积成长动力

学生之所以产生自卑心理,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能够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常言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学生身上都具有很鲜明的弱点和优点,教师就应该做到两点:第一,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优势,看到自己的长处,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第二,就是要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并找出自己突破和前进的方向。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就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因为自己家庭条件的原因显得较为自卑,与同学们的交流较少,学习上也显得漫不经心,似乎大有一种自生自灭的态度。发现这样的苗头之后,我及时与其进行了沟通,并让他知道自己家庭条件的贫困并不代表什么,尤其是与他无关的,而所应该做的就是要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干劲,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要靠自己来改变命运,而不能就这样成为命运的奴隶。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类其实都有自卑感,同时也充满着对自卑感克服和超越的冲动。”因此,心理上存在自卑并不可怕,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形成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力。 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这位学生的人生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人也变得更加自信而开朗了,不仅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与同学的交往也更加频繁了。

二、分析挫折原因,正确表现自己

很多时候,青少年的自卑感形成与他们渴望不断向上的努力,有着重要的关联。因此,教师不能只知道一味地鼓励学生,更需要关注学生在不断努力向上过程中的状态,尤其要关注学生是否遇到了挫折,是否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面对挫折。很多学生在一开始都拥有一颗积极向上之心,但在遭到几次失败之后,就开始丧失信心,久而久之就导致自卑心理形成。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少年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动力是可贵的,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和运用不当,就会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现有的水平和能力入手,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开始让孩子能够多享受快乐、成功的体验,让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成为孩子不断向上的动力,最终在久而久之地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摆脱自卑心理。

以前班上有一个学生,一直都有口吃的现象,只要一站起来讲话就会结结巴巴。一开始,这个孩子还积极举手表达,但由于结巴常常会引来大家的哄笑,以致于后来,他从来不举手发言,也很少与他人交往。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育了班级其他同学之后,与这位同学进行了专门的交流,并鼓励他能够自信地在班级中表达自己。之后,只要他举手发言,不管怎样孩子们都会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后来他的表达变得频繁了,也逐步自信了起来。 面对学生在积极向上时遭遇到的挫败,教师切不可一棍子打死,而需要与孩子一共分析原因,保持动力,真正为自身的发展奠基。

三、强化后天努力,弥补自身不足

消除自信的关键,并不是要让学生回避自己的不足,而是要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还需要能够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努力和尝试,来弥补自己的缺陷。比如有的学生可能记忆力并不是很好,很多学习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不是背不下来,就是忘得太快,我们不能破罐子破摔,也不能无动于衷,而需要积极的弥补,下更多的功夫来消除这一缺陷所带来的影响。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能够接受和正视自己的不足,就一定能够赶上别人。 除了这种心理认知上的弥补之外,还应该包含才能上的弥补。

在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时,我就经常会罗列一些名人的事迹案例给孩子们听,比如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虽然下半身完全瘫痪,但她克服了内心的自卑,用别人不能做到的努力,明确了自己需要弥补的方面,克服了自身因为残疾带来的不足,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这些名人的案例,是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自卑心理,并克服自己自卑心理的重要资源和力量。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是高雅的,他就会表现得很高雅;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愚蠢的,他就会表现得很愚蠢。”这些就是自信和自卑的区别,教师可以将名人的事例和和名言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在内化中转成自己的语言,并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懂得给自己打气,只有这样不断地激励自己,才能帮助真正地走出自卑的阴霾。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是德育工作的重点。教师要具备一颗敏锐的心灵,根据学生在无形之中渗透出来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内心质态,通过种种巧妙地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表达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而走出自卑,飞向自信的蓝天。


迷恋语文


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写到: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卑感。因为我们 都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一般来说,人们会努力改变现状。学生也会有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有:

一、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关系。在一个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当中,孩子也会有优越感。那几乎在物质上不会缺少什么。手机可以买苹果,衣服、鞋子可以买名牌,父母可以开豪车去接他。而对于一个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家庭,是没有条件去满足孩子各种要求的。就算是在一些并不贫穷的家庭中的孩子,当他们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在家庭关系中,家庭成员如果能和睦相处,孩子的性格也会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心。如果父母总是争吵或父母离异,自己的父母都不再关爱他,把他视为累赘的话,那么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父母不快乐,孩子焉敢快乐?



二、家庭排列不同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是指在多子女家庭当中,这位孩子排行第几。不同排行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父母一开始会最疼老大,等后面的孩子出生后,最疼的是最小一个。而排行中间的那个可能会被忽视。他可能并不是父母最疼爱的那个孩子。由此,排行中间的孩子就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在有的家庭当中,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父母只爱男孩,就会让女孩子产生自卑感。



三、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是父母和老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从小到大,基本上每个老师和家长,他们喜欢的都是学习好的孩子。哪怕他们有一点任性和霸道,也会因为学习成绩好而视而不见。而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孩子,较容易受到批评。哪怕在其他方面做的很好,但是往往成人就是很难看到。这些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孩子,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怎样才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自卑呢?我们结合上面的三个原因就可以得知答案:

一、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家庭经济条件。家庭中的经济条件如何,父母很难在短期内去改变。也不可能去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需求。有的孩子手机用苹果,有的孩子就是用很便宜的手机。有的父母开豪车接送,还有的学生就是骑一自行车。贫富差距会让孩子产生自卑。不过,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父母都在努力工作,为你创造一个更好的家庭条件。父母是爱你的。教育他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积极乐观。你如果努力学习,以后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就能够改变命运,过上理想的生活。如果家庭中父母已经离异了,可以告诉孩子:父母对你的爱是不变的。不要让孩子感到是他造成父母离婚的。



二、父母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无论是大宝还是小宝,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每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的。在热播电视剧《都挺好》中,做母亲的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使女儿苏明玉感到很自卑。在吃饭的时候,母亲给儿子夹菜,女儿苏明玉连头都没有抬一下。父母严重的偏心,最后导致他们断绝母女关系。因此,父母要做到平等的爱每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是你生的。

三、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学习成绩好,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好,那也并不代表着这个孩子就不是一个好孩子。老师在看待学生成绩的时候,不要把学生分成"好生"和"差生",不要给他们贴标签。如果学生成绩并不好,那说明这个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容易有自卑感。出于自尊,他们不好意思告诉老师自己哪些地方不懂。需要老师多去问问这些学生,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受到鼓励的学生他们会拥有这样一个信念:老师是爱我的。鼓励的语言有:我看到你做了很多题目;你努力思考了很久;你很有耐心;我相信你!



四、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互相夸"活动。现在微信里有"夸夸群",每个人一进群就被大家夸得找不着北,但心里都甜滋滋的。人是需要得到肯定和赞美的。人在被夸以后,学习和工作劲头都会十足。还能减少一些错误。心情愉悦做事效率也高了。让同学之间互相夸,能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眼睛。也能让每个人自信心都大增。

五、教师可以与学生父母进行沟通,共同帮助孩子。因孩子的智力因素而导致的自卑,如专注力较差、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差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因此可以与其父母沟通,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做一些专门的训练。通过一些智力方面的绘本或记忆力小游戏可以改善孩子的这些方面。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此了。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您点赞留言或关注。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


雨后山林静


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自我实现预言。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带领研究团队进行的一个世界著名心理学实验。实验随机从某中学的每个班选择几个学生,然后告诉老师,经过测验这些学生属于智商较高有潜力的学生,但请老师要保密,不要告诉学生也不要区别对待这些学生,请注意这些学生其实是随机选择的。说完这些心理学家们离开了,半年后又来到学校,发现之前被随机挑选的那些所谓“聪明”的学生,大部分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而其他学生则基本维持原来的水平。心理学家把这个实验在其他人群中重复进行,发现了同样的结果。即使要求老师保密,但老师无意识的言谈举止中,都会表现出对对该学生的信任和欣赏,即使学生一时表现不佳,老师可能认为这是暂时的挫折,而继续给与学生接纳和支持,老师的这种态度,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并且逐渐对自己产生信任,而这种自我信任自我效能感就会成为一个人提升的良性循环的力量,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自我实现预言。

由这个心理学理论,想告诉老师和家长们的是,学生自卑、懦弱,最不需要做的恰恰是因为他的自卑而格外去做些什么,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就是:你很自卑,你很差劲,所以我要特别在意你。而学生在这种信息的不断暗示下,更可能变得越来越自卑而不是越来越好。老师们更恰当的做法是,真心去相信,孩子只是在他的人生中暂时遇到了困难,他是非常优秀的,他是非常独特的,他走出这种困境是肯定的。抱着这种信念跟学生互动,老师和家长会发现学生很多值得肯定的特点而不是更多关注了学生的缺点,而且你对他的信任和接纳,必定会被学生感受到,成为他鼓励自己的来源和力量,那么良性循环就开始启动了。

用什么样的信息去暗示学生,学生就会按照你的“暗示”期望,去自我实现。


我是张曼老师,资深心理咨询师,大学心理学专业讲师。请关注我。更多教育、心理学优质知识推送给您。

同时欢迎您点赞转发。您的点赞转发,都是在帮助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发评论,也可以发私信跟我交流。


张曼心理工作室


小徐老师从教二十年来,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总能看到自卑的学生,自卑的学生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自卑的学生自我价值评价低,往往对自己的外貌、成绩、举止言谈等不满意,如果持续找不到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甚至自伤的倾向。

二、自卑的学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情绪化严重。往往老师或同学不经意间的一句评价,会让他情绪低落很多天。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和学习动力。

三、自卑的学生有很强的孤独感,无助感,渴望友情,渴望被关注,被重视,但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往往在与人交往时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在与同学或老师交往中得到满足。

俗话说:“自信的人最美丽。”很多学生在青春期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自卑,但如果过于自卑的话,不仅会影响学习,更会影响学生一生的选择。因此,多年来,小徐老师都致力于引导学生走出自卑,悦纳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亮点并收获自己美好的人生。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自卑呢?

一、发现自卑的学生身上的优点,学习上的优势,给予自卑的学生最中肯的评价,引导此类学生正确的评价自我,发现自己独特的一面。

中小学生因为心智还没有成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多来自外界的评价,一些自卑的学生正是因为在家里或者是学校,长时间得不到家人、老师及同学们的赞赏,从而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感觉自己毫无价值感。

因此,要想重建学生的信心,就要发现孩子身上优点,并不吝夸赞他。老师可以从此类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者写的作文中去找到他独特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肯定。

小徐老师最喜欢跟自卑的学生在批发作业,作文中跟学生交流,比如,我会在作业中批语:“你是我见过的最安静,最温柔的女孩子,你就像一株兰花,藏在深谷中,默默散发着幽香。加油!”如果是自卑的男孩子,我会批语:“从你发自肺腑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一颗真诚炽热的心,加油吧,小男子汉,你是独一无二的!”

在班上,我在问问题时,首先要用眼神来和这些自卑的学生进行交流,一旦发现他们有回答的意思,一定首先把机会让给他们,回答完问题,一定会对他的想法加以肯定。

就这样,不出半年时间,这些自卑的学生就会变得自信起来,学习劲头十足起来,学习成绩也会稳步提升。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外貌,正确的认知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去悦纳自己的外在形象,并学会经营和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

很多学生一到青春期就对自己的外表诸多不满,胖、个子矮、眼睛小、脸大、甚至头发黄等,都会成为青春期学生对自己外貌自卑的源头,老师在讲课时或跟学生谈心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外貌特点。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外在美是最低级的美,也是最没有灵魂的美,只有由内而外的美才是有内涵的美,而这种美每个人都能从学习知识和提高文化素养中得来。

世上没有丑的人,只有不自信的人。而且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外貌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而人,最好的化妆是文化知识化妆,一个人学的知识越多,学历越高,外在形象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异乎常人的气质,这才是一种高级美。

2、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每个学生物质条件上的不同带来的差异。

每个中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因此穿戴及所带生活用品也不同,一些同学因吃穿和生活用品不如别人而自卑,要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这些身外之物,物质条件差只能代表父母的经济实力,不能代表个人的价值,真正自信的孩子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成就更高的自己。

当老师将这些道理,特别是语文老师,在讲课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导,一些因物质条件不如别人的自卑的学生就会慢慢开化顿悟,从“小我”走向“大我”。

三、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多给自卑、敏感的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

每个自卑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挑剔的家长,而长期缺乏来自家人的肯定和鼓励的孩子,往往自身价值感更低,而看不到自身独特的价值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怀疑,动力不足,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从家长那里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让孩子汲取更大的力量勇敢自信地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


总之,要想让学生走出自卑的痛苦深渊,老师真诚的引导和走心的教育,家长无私的爱和广泛的肯定都是学生走出自卑的动力。而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指尖教育帝国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来说下自卑感和自卑情结。

自卑感与“自卑情结”

在个体心理学看来,大部分人都有自卑感,适度的自卑感有助于个体发觉自身的不足,推动个体不断的向前进步,如果这种自卑感,成为一种自卑情结,那么就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有“自卑情结”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么是表现的极度不自信,要么是在一些“错误的事情”或者是“小事情”上寻找优越感。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见困难和挫折,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心理健康的学生会把这些困难当做一次机会,先寻找下问题的原因,然后看自己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还可以向家长、父母、同学寻求帮助。

而有“自卑情结”的学生,只要遇见困难和挫折,不论是不是自己的问题,他们都会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这个人比较差劲,不然别人为什么没有遇见这样的问题”等等。

除了极度不自信之外,有些有“自卑情结”的 学生,可能会走向另外一方极端,变得盲目自信,在一些错误的事情,或者是小事情上追求优越感,很大一部分问题学生就是这样。

曾经带过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就是典型的问题少女,课后作业不按时完成,经常在课堂上睡觉,在同学面前飞扬跋扈,和同学起冲突以后,就对同学破口大骂,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动手打人,每次想批评她,老师还没有开口说话,她就开始痛哭流涕。

和这名女生接触了几次之后,才知道这名女生从小就没有得到过什么关爱,她的父母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就离婚了,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年纪也比较大,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并且在她看来,她这样做会让自己显得非常酷,会让自己感觉非常良好。

既然,“自卑情结”会带来很多问题,那么那些因素造成了有些学生极度自卑呢?如果老师和家长遇见学生十分自卑,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引起自卑感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过去经历的错误解读。

自卑情结很多是源自于消极的心理暗示,而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大部分来自于对于过去经历的错误解读。

比如同样是面临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些学生可能觉得成绩不理想,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后多加努力,成绩肯定能提上来,而有些学生可能把成绩比较差,解读为老师教的不好,或者是自己不擅长学习这个科目。

第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

按照个体心理学的说法,自卑感通常是在孩提时代就形成了。

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非常高,当孩子成绩出现失败,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无能,甚至会觉得孩子太愚蠢了,太不争气了。

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自身形成一种定式化的评价,觉得自己就是太愚蠢了,太无能了,以后在遇见问题的时,开始变得畏手畏脚,不敢尝试,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第三,生理方面的缺陷。

严格上来说,这并不算是引起自卑的一个重要原因,生理方面的缺陷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自卑情结”,关键还是要看个体怎么解读。

在分析完引起自卑感的几种主要原因之后,再来说一下作为老师或者是父母应该怎么做?

遇见有“自卑情结”的学生,该怎么办?

第一,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个体可以创造性的去解读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而改变自己的思想,通过自己的思想来引导自己的行为。

比如说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一直比较差,在数学方面极其的不自信,甚至极度自卑,这时候父母或者老师如果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数学成绩比较差,主要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并且在数学学习上花的时间太少了。

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尝试,把一道他自己觉得非常难的题目做出来,这时候他的自信心就会有明显提升,甚至会改变他对待数学的态度,改变他对自身的看法。

第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觉。

有自卑情结的学生,经常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做事情,当别人的意见和他们的意见相冲突时,他们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强迫自己要表示同意。

作为老师或者父母,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当他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或者不赞同别人的看法时,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要尽量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觉和看法。

第三,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人类最底层的两种情感,一种就是自卑感,另外一种就是优越感。当优越感比较多的时候,自卑感自然就会比较少,而人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最容易产生成就感。

当学生发觉自己在某一领域,或者某几个领域也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自己也可以超越别人时,慢慢的他们就会开始学会肯定自己,优越感多了,自卑感自然就少了。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升学与考试


自卑的小孩可能在潜意识就觉得自己特别不好,如果我们刻意地去跨他们,他们反而会觉得不自在。建议的方法:

1、不要当他们是自卑的小孩,用心去发现他们的美好,然后抓住机会去肯定他们做的很好的地方。当你不把一个问题当作问题,它可能就不是问题。当我们不把自卑的小孩当作自卑的,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们对待他们的太对,可能也会更加放松去表现他们自己。

2、交代他们一些事情,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适当地给与引导,让他们能够做成功。林文采老师有提到“一面怕,一面做”六个字,当自卑的小朋友在有点害怕的情况下,做成一件事情,他们的自信是慢慢的积累成的。

真心去关怀他们,认可他们,或许这类性格的小孩能够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出来。


说点心理学的事儿


学生自卑,首先要了解孩子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策略。

学生自卑问题的应对,不仅仅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和任务,更是家长的首要任务,需要家校配合。

家长要分析成因,有的放矢,针对孩子的问题,善于发现孩子可圈可点的闪光之处,老师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特征效果,有的放矢,扬长避短,深度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回归温暖、和谐、积极的正向环境。

孩子自卑,需要思想上的成熟,需要哲学科普,需要观念塑造,需要用成长性思维唤醒潜力,激发内在动力。

教育环境尽可能杜绝侮辱,羞辱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让尊重导引自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