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在浙皖两地交战,对当地各县市的伤害有多大?

茶三两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太平天国那些事儿。(约600字,阅读需2分)


很多人会说太平军减少了浙皖地区的人口,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完全对。

就像明末清初四川地区的人口锐减(才有之后的湖广填四川),很多人将罪责归到了农民起义军尤其是张献忠和摇黄十三家身上,其实清军在四川地区也杀了不少人。浙皖地区人口的减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当地百姓避战自保从而外逃。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死于战争的人口的确很多,比如仅仅在太平军拿下南京城一战中城中百姓就损失了四十多万人,有人估算说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中国人口减少了好几千万,但这些人口并不一定都是天平军所杀。

太平军在浙皖地区作战,对当地各县市带来的最大的伤害还是在文化上。太平军是利用宗教拜上帝会而起义的,拜上帝教简单来说就是洪秀全改造过的中国化的基督教。由于拜上帝教有基督色彩,太平天国对传统儒家文化实行了打压甚至毁灭政策。太平军势头兴盛时,从海外回来的王韬非常兴奋,想加入太平军干一番事业,结果当他进入太平天国的占领区,他后悔了,太平军在占领地区宣布四书五经为妖术,销毁儒家经典,捣毁孔庙,杀害有文化的士绅……太平军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让王韬非常失望,从而离开了天平天国。

据时人张德坚所记,太平军“所陷之处,凡学宫正殿两庑木主亦俱毁弃殆尽,任作贱,或堆军火,或为马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平天国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与读书人结仇,他们并没有得到多少知识分子的支持。所以,太平军在浙皖两地对当地的传统文化伤害极大。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大家好。

太平天国战争对浙江安徽(还有江苏)的伤害那真是骇人听闻。

先说安徽。自1853年初太平军进入安徽,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2年间安徽始终是农民军与清军反复较量、斗争十分激烈的地区之一,影响太平天国全局的三河战役、安庆保卫战等均发生于此。

有句话说的是 兴,亡,百姓苦。皖南的人口损失触目惊心:

总之,在太平天国战争的冲击下,皖南地区出现人口的“真空”、“半真空”状态。结果,战后当地官府不得不大力招徕移民恢复生产,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移民运动中,有一百多万移民及其后裔定居本区,占全区总人口的74%,以致原有的皖南吴语区支离破碎,被江淮官话、河南话与湖北话侵蚀殆尽:


再说浙江,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左宗棠说:通计浙东八府,惟宁波、温州尚称完善,绍兴次之,台州又次之,至金华、衢州、严州、处州等处孑遗之民,

则不及从前二十分之一矣。或壮丁被掳而老稚仅存,或夫男惨亡而妇女靡托。总的来看,太平天国战争之前的浙江大约有人口3127万,战争之后,全省人口只剩1497万,人口损失1630万,损失比例为52%。


杂史谭


近现代史上,两个著名领袖孙中山,毛泽东均以太平天国为正义举动,并以其行动为榜样继续革命,孙中山言太平天国之革命乃是英雄之革命,自己领导之革命为国民革命,毛泽东更是将太平天国革命制作浮雕立于天安门广场之上以供后世子孙瞻仰,见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二幅浮雕“金田起义”,并撰碑文大加盛赞,称其为英雄举动,革命之先驱,这足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推动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正义革命行为。

现在有一股子势力对人民反抗行为大为不满鼓吹底层人民必须服从资本家剥削压榨的既得利益集团对凡是底层人民反抗即大加污蔑,鼓吹996什么的是底层人民的福包之类,害怕底层人民反抗行为,企图从思想上和文化上驯服底层人民为其压榨,就差去修改国家法律了,正应了马克思那句话,有100%利润,资本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200%利润,。。。,资本敢冒上绞刑架的风险,诋毁太平天国运动只是其中一个小插曲而已,如有可能他们会去销毁那个浮雕!

太平天国最大的贡献在于把清朝统治的根基满蒙八旗和绿营给彻底打垮,满蒙八旗是清朝统治中国的基本武力,一直以来确实所向披靡开疆拓土镇压国内人民反抗,无往不利,但是一群来自广东广西地区的底层农民改变了这一切,他们在江南地区,把这帮爪牙鹰犬彻底消灭,并启发了北方人民起义,把清朝最后一个勇武善战蒙古八旗鹰犬将军僧格林沁斩首,客观上促成清朝军事势力控制权转换到汉族军阀手中。

最终清朝统治者千方百计预防的汉族军事势力成功逼宫,导致清朝最终灭亡,太平天国还有一个贡献就是榜样的力量,近现代中国革命从南方地区此起彼伏,重要的起始就是太平天国起义,这帮人虽被镇压却要了清朝半条老命足以鼓励后来者效仿,太平天国告诉底层人民尤其是被压榨的汉族底层百姓,这帮自称骑射天下无敌的王八犊子也不过如此而已,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军都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非常巨大。

一般认为,直到1913年,中国人口尚且没有恢复到太平军金田起义的1850年。

而葛剑雄认为,在太平军和清军鏖战的长江中下游5省,人口减少是惊人的。

1851年满清全国人口为4.3亿,这5省人口为1.7亿。

然而,1911年这5省人口才1亿500万,减少了6500万之巨。

要知道,太平天国在1864年就被剿灭了,到1911年还有接近50年的和平时期,人口应该会大幅度恢复。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当年,5省人口损失还不止6500万。

一说超过8000万,也就是5省人口减少了一半。

虽然人口统计的方法不同,但人口减少几千万是大家都公认的。

在《中国人口史》中,曹树基估计太平天国战争中苏、皖、浙、赣、闽五省人口损失大约达到了7000万人。

在清军和太平军鏖战的地区,双方都对无辜平民屠杀、抓壮丁、抢掠等等。

当地老百姓无法生活,也无法耕种,引起大面积的饥荒和瘟疫,人口再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当时富裕的江南,变成恐惧的地狱。

李秀成2打杭州,史料记载“饥民满街市,哀号之声不绝,死者相继于道。凡草根树皮以及水草浮萍旧皮箱等物,无不取食;甚有将人尸分割煮食以充饥。”

除了屠杀,还有奸淫。

这一点太平军做的较好,奸淫现象较少。太平军规定:“女大五岁手不摸,女大九岁远别情”。

但湘军很多,将妇女奸淫后往往杀死灭口。

南京被湘军攻破以后,年轻妇女都不见了。

太平天国战乱的地方,到处都是一片废墟和枯骨。

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后,面对南京残破景像也感到“善后无着手”,说“一座空城,四周荒田”,“无屋、无人、无钱是管,葛居此亦当束手”


萨沙


第一、条约口岸上海取代以杭州,成为江南新的中心城市。杭州在太平天国未到之前经济繁荣、民殷物阜、科举鼎盛,可以是中国最美丽、最富庶、最繁华的地方。浙江的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遭到巨大的破坏,原本是文人的梦幻之地沦落为难民地区。

第二、人口算损失巨大。杭州城是清兵与太平军争夺的中心,人口死亡众多。如在杭州城,就有—次受屠14万人的记载,其战争创伤几乎可与南京相提并论。

《花溪日记》记载“被烧房屋十之七,沿乡数里尽伤残。被掳千余,死难被杀万余。鱼池积尸,两岸皆平,前后所陷市镇,惟此为最惨。”

第三、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太平天国所到之处摧毁各类佛像,所有佛寺、道观、城隍庙五像不催。比如浙江著名的灵影寺,只剩两个殿了。太平军给安徽文化中心——徽州带来的灾难更让人吃惊。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记到:“我族那时曾做过一次丁口总计,以便按口派捐,建造祠堂。当时全族男女老幼约六千人。太平军覆灭后的第二年,我族再做第二次的人口调查,乱后剩余丁口不过一千二百人左右,人口减少了百分之八十。”

第四、对宗族的破坏。清代安徽,特别是徽州的地方社会特别重视宗族的发展。徽州地区普遍设有族田,太平天国以后族田大量损失,特别是宗族的一些谱牒和牌位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而祠堂通常是徽州最精美,最宏伟的标志性建筑,经过太平军的冲击,甚至对荡然无存。


文史工作坊


举两个例子,你就知道太平天国战争对苏浙皖地区的伤害有多大了。

1、安徽省广德县,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太平天国战争中双方来回拉锯的战场,全县战后剩余人口不足原居民数量的5%。战后只能从河南移民。该县原来是吴语区,现在是中原官话区,也就是河南话区。

2、江苏省苏州市,太平天国战争前全府户籍人口630万,战争结束后仅剩50万人口。2010年,苏州的户籍人口重新恢复到630万(只考虑有户籍的本地人,不考虑外来人口,因为太平天国战争前苏州也没有多少外来人口),此时距离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已经146年了。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任何一位意识清醒、智商正常的人士只要略微动一下宝贵的脑筋就可以知道:当时社会中占总人口中占80%的是底层民众,其中又有50%属于赤贫,得不到温饱,长期挣扎在死亡线上,看不到任何希望,可以说除了命,就没啥可以失去的。这就是为啥会有农民起义,以及起义往往都能迅速壮大的根本原因。

对于太平军来说其需要的钱粮物资主要通过抢夺地主士绅和官方仓储获得,没必要费时费力从穷苦大众搜刮。其次太平军上下均来自于底层,与底层民众有天生的好感,底层民众也是太平军最大的兵源,所以太平军不愿也不会去屠杀底层民众。

对于清朝军队(无论八旗、绿营、湘军、淮军还是洋枪队)来说,抢掠屠城是清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植于基因的本能。地主士绅是政府统治的一环,领导阶层的一份子,也是受太平军打击最厉害的一部分,跟太平军有深仇大恨,是自己人同盟军,自然不会对其进行掠夺。而抢掠底层民众不但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还可以通过屠杀消灭起义军潜在的兵源,所以底层民众成为了清军的最大受害者。前有扬州嘉定江阴之大屠杀,后有

官僚地主阶级是拥有话语权的阶级。他们受到太平军的打击是最大的,损失的利益也是最多的,所以敌视太平军并加以诽谤污蔑是很自然的。但即使如此,史料中仍然留下了大量太平军的正面记载和满清军队的罪恶记录?

许多记载都说:“民贼合一”,“民不恨贼而恨兵”,“贼如梳(没收富贵人财产),兵如蓖(无所不取)”。曾国藩自己也说:自岳州以下直至金陵数千里,小民蓄发纳贡,习为固然,虽经谕令剃*发,而乡民狐疑观望。官军稍有挫衄,则四面皆贼,饷道易断。

官兵有骚扰之名,贼匪有要结之术,百姓不甚怨贼,不甚惧贼,且有甘心从逆者。官兵过境,无物可供买办,无人可为向导(《水师小胜并陈近日剿办情形摺》)。派出探兵,多被乡民擒杀(《陈明邻省援兵协饷片》、《曾国华殉难三河镇摺》)。

一些时人笔记则对太平军军纪记述较多:

叶蒸云《辛壬寇记》:有取醋而不给钱者,店主诉之头目,立斩以殉。

沈梓《避寇日记》:镇守嘉兴廖发寿所部,军民往来如水之平。《兰溪县志》:民以粮慰劳贼,贼还之以衣物。

民国《镇海县志》:“有贼奸一妇,贼目枭其首以示众”。

海宁冯氏的《花溪日记》记载:我村皆惶恐废寝。噫!盖众日则官兵,夜则流劫,实更甚于贼匪。这里的“贼”指太平军,在他笔下,官军、土匪比太平军还要可怕。

海宁冯氏的《花溪日记》记载:“三月初三日闻得发匪尽退,城中胆大好事之人见富家屋内无人,即随手牵羊取物。旗营中知之,尽出所有之兵掠取民间,不分大小店铺、贫富居民之家,无物不要,口称非吾等打败发匪,尔等身家性命安得存全?如是者兵民抢夺约有十日”。

一个文人邹树荣的纪事诗中描写:“传闻贼首称翼王,仁慈义勇头发长,所到之处迎壶浆,耕市不惊民如常。”同时他在《纪平江勇事》还写有诗记述湘军在南昌近郊扎营的情况:“伐树拆屋摧民墙,妇女逃窜毁容妆……相近数里各村庄,用器食物皆夺攘,关门闭户天昏黄,或有畸寒小地方,深夜公然上妇床”。

  同为湖南人的谭嗣同根据耳濡(口碑)目染(湘军所过之地的状况)所做记载

   “洪、杨之徒,见若干君官,铤而走险,其情良足悯焉……奈何湘军乃戮民为义耶?”

   “中国之兵,固不足以御外侮,而自屠割其民则有余。自屠割其民,而受大爵,膺大赏,享大名, 瞷然骄居,自以为大功者,此吾所以至耻恶湘军不须臾忘也”。

   “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捕盗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虏焚掠,无所不止,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如金陵其尤凋惨者也。”

  “兵勇拆毁房屋,一作柴薪;捉去归民,为伊搬运;所有店铺,被兵勇辈占据买卖;更有夫役人等,借名砍伐竹木,而实攫取室中器物;城乡内外,房屋完全者十无一二;如此横行,以致归民有官兵不如长毛之叹。”

  “妇女貌陋者亦多死。美者至沿路逼淫,力拒惨死者十之六七;或带至贼馆充‘贞人’,少违意,使众贼**,至惫极而后杀之。穷凶极恶,无所不至”。那么,这种令人发指的兽行都是哪些人干的呢?李圭接着写道:“但如行此类事者,大抵以湘、鄂、皖、赣等籍人,先充官军或流氓地痞裹附于贼,或战败而降贼军,积资得为老兄弟者居多。其真正粤贼,则反觉慈祥恺悌,转不若是其残忍也。”李圭还补充说:“至官军一面,则溃败后之掳掠,或战胜后之焚杀,尤属耳不忍闻,目不忍睹,其惨毒实较贼又有过之无不及。余不欲言,余也不敢言也。”[94]李圭称清军为“官军”,视太平军为“贼”,反映了他本人的政治立场。然而,尽管带有这种鲜明的倾向性,李圭仍然依据事实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判,认为太平军中进行奸淫掳掠的以倒戈、投降的清军和地痞流氓居多,两广开国将士反而给人以慈祥和善的感觉,并认为清军的惨毒程度比太平军有过之而无不及。显然,这种结论比较符合历史真相。

  “见屋即烧,烧一屋则赏一次,无论是居民.是贼馆。能募团局散人入,专管烧屋,则不过三五日,贼无驻足之地。费银数千,我亦不惜。夜间派团丁专以火烧屋,扰贼夜不能安,即日不能战。官军打仗之队亦可派人先焚贼居。成大事,在救大局,莫姑息以养奸。”““民居贼馆,排队逐层焚烧,逐次烧入,不过三四日可以一空。”

  

  实例:(舒城)“得城之时,密派勇丁各持一炬,将城里大小房屋米粮付之一炬,片瓦不留,则异日必无贼可守矣。”(以上出自《胡林翼书牍》)。备注:湘军另一位统帅曾国藩对此策略一向极表赞同,认为这样方可使太平军“行无民之境,犹鱼游无水之池。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曾国藩奏章),并指示部下放胆诛杀,:“无惑于妄杀良民恐伤阴陟之说,斩刈草菅,使---民---之--畏---我---远---于---畏---贼。” (曾国藩致李元度)

  咸丰三年(1853),清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的一份上疏中隐约谈了一点实情:

‘粤寇惨虐,不可胜言,然择肥而噬,穷檐不暇搜求。或伪结民心,多偿市直。兵则攫取奸污,穷户且难幸免。’

“这个江忠源,大概有一点正义感,但他是清朝廷的命官,不敢更多更直接地揭露反动官军的罪恶行径。然而仔细分析,虽有对起义军污蔑之词,但说得也很明白。太平军的‘惨虐’,不过是‘择肥而噬’,就是说打击的是那些拥有财富、欺压剥削人民的地主阶级,而对穷人不但不‘搜求’,反而救济他们。而官兵呢?抢劫民财,奸污妇女,无所不为。他们蹂躏的对象,主要是穷苦的老百姓。

太平军的完善组织,较之清军优越得多。太平军的兵士不是为了饷银而是自愿参军的。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而清军则是雇佣兵,经常哗变。太平军的兵士如果违反军纪,尤其是虐待村民和吸食鸦片,都立刻得到严惩。自然,太平军的兵士也有违法乱纪的,但这只是由于新招收的兵士不懂得也不关心太平军的革命宗旨;大多数兵士全都遵守纪律,这种纪律是清军根本不知道的;如有违法乱法纪行为,立即严惩不贷。被太平军所包围的村庄中的居民,只要愿意归顺,并遵守太平军的风俗习惯,就可以保证安全。太平军在各村庄过境,只要村民捐输数目不大的物资。太平军也许也有过越轨行为(尤其在后期),但这绝不是他们的基本规律。不论他们停留在某一占领地区的时间多么长,那里的景况总是和平的满足的;只有在那些他们停留时间很短就马上撤走的地区,由于清军或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与成群结队的土匪强盗接踵而至,才遭到破坏毁灭。以上就是我的亲身体验。

──[英]呤唎著,王维周、王元化译《太平天国亲历记》


鱼的烟斗


和长毛同时期的农民起义军或反政府武装有大大小小数百支,人数数千至数十万不等。说几个规模较大的,陕甘回乱,云南杜文秀,贵州苗民起义,大成国起义,捻军起义等等。其他中小规模的就不说了。只不过长毛是其中最强的一支,影响力也最大。这些损失的人口有不下于一千万人是清朝政府军和各地地主武装消灭的农民军和或反政府武装。另外,被杀的农民军和反政府武装的家眷更多,估计不下于五千万人。听村里老人说,清军消灭农民军后,对农民军家眷从来都是赶尽杀绝,决不放过。除非遇到仁慈的军事长官,但每100个清军军事长官遇到一位仁慈的军事长官的情况非常少。还有,长毛之乱期间发生过旱灾,洪灾,瘟疫等大量自然灾害,造成人口死亡达数千万人,其中云南大鼠疫死亡150多万人,黄河发生几次洪灾,死亡人口数百万人,长江也发生过洪灾,死亡人口也不下于数百万人。


宇海恒星


太平天国在江南地区的运动,动摇了满清政府对江南地区的统治,为汉族地主势力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引发当局对江南地区疯狂报复屠杀行为,埋下了更仇恨的火种。

太平天国运动,是依靠宗教行为,导引底层民众,起来反抗满清当局统治。从太平军由2w人起义,发展到百万多人,而且一路发展壮大,可以看到当局政府是多么的残酷。只是,太平军上层,也很快被胜利而获得的“红利”而内讧,最终导致失败,引发代表满清政府的汉族武装,疯狂反扑及屠杀,给当地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据传,由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人口死亡,超过了一战、二战的人口死亡总和。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代表当局的湘军、淮军的疯狂屠杀,使江南地区,赤地千里。湘军头目曾国潘也获得了“曾剃头”称号,满清十大酷刑的说法,在江南地区流传。

此提问者,只提太平军到浙皖地区的作业的损失,明显抹黑历史作用。典型的“成王败寇”思想诱导,忽视全局形势发展。


愤怒野虎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清朝晚期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但是又不同于历史上,以往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等人既是传统的文人,但是科场却郁郁不得志,转而受到了西方宗教的影响,却又是对基督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最终在中西方文化的畸形交合之下。孕育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旨和教义。正是在这样的宗旨和教义的引导下,以及洪秀全这样科场失意转而精神压抑的人的领导之下。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的后人评论起来才显得那么的极端和两极化。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贡献和犯下的过错同样被世人所铭记。



一方面,支持并且赞扬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人士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十分宏大的一次农民运动。是在清朝晚期国家饱受西方列强凌辱的外部环境,国内民不聊生、百姓疾苦的内部环境下,有一批农民领导并且发起和壮大的反抗运动,这种反抗运动体现出了清朝晚年时期民智的开化。也体现出了中国人骨子里拥有的自下而上的反抗精神。而且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南方十余省份,前后十余年,太平军的斗争与反抗极大的撼动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推翻满清政府作出了历史贡献。



而另一方面,反对和批判太平天国运动的一部分人则认为,尽管当时的满清政府十分的腐朽落后,因此导致当时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凌辱和欺压。但是新兴的太平天国也并非是比清政府更优秀的一种政治模式。而且太平天国运动是少部分人利用偏远山区信息闭塞,农民民风彪悍。许诺其建立太平天国之后便可人人平等,平均土地,推翻剥削统治和封建统治者。人人在太平天国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实际上,洪秀全等人在从广西金田起义之后迅速的扩大,并且东出。一路上过关斩将,攻城略地,很快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散到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然而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基础之后。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领袖们便开始分封为王。在进入南京城之后,更是大兴土木,建立王府。搜刮民间财富和俊俏美女以充实自己的后宫。而除了王爷以下的人,则按照男女分居两营的制度。不得私自相会。更不得同居,有男女相会者一经发现便是重罪。

而且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其落后和封建性。因此在太平天国占领南京之后。富庶的江浙地区思想文化开放,并不听信洪秀全的拜上帝教那套理论学说。而且在洪秀全等人建立的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清政府便令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和左宗棠等人,招募乡勇,组建湘军。在天京城外建立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两座军事防御阵地。因此江浙地区成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主要战场。而太平天国运动在一次次与两座大营,战斗的过程中,多次杀戮周边无辜的百姓抢夺财产。湖州,杭州,嘉兴无一幸免。


除此以外。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其统治者洪秀全,科场失意,对于传统文化极其愤恨。因此到了南京城之后便对当地的历史文物古迹,文化场所进行破坏,拆除其楼阁房舍用来建设自己的王府。名义上是提倡大家信奉拜上帝教,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洪秀全,即主要的几个统治者在故弄权术。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罢了。

人常言功过自有后人评,但是太平天国运动过去不过150余年。便形成了两种十分极端的评论,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在其进行反抗斗争的过程中,确实犯下了种种的错误和罪行。而正是这种种的错误和罪行,使得太平天国运动尽管盛极一时,却最终夭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