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勢、明道、優術!《鬼谷子》十二篇濃縮觀點 NO.8

摩篇第八


取勢、明道、優術!《鬼谷子》十二篇濃縮觀點 NO.8


本篇說的是揣摩之術,從規律出發,通過深思縝密的謀劃行事,主要內容有:

【高手低調行事】看著計劃的事情一天天走向成功,卻沒有人察覺到背後是誰幹的,這才是高明的策略。高人的謀劃總是在暗中進行的,很難被人所窺破,所以被 稱為“神”,而這些行動的成功都會非常明顯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展示,所以被稱為“明”。我們把這種“謀之於陰、成之於陽”的謀劃策略為“神明”。高人一般都是善於隱藏自己的計劃,避免被人一眼看破,在執行的過程中受到有針對性阻擊。而一旦事成,就會受到廣泛的關注,當我們仔細分析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高人是這麼操作事情的。這麼做達到了目的,辦成了事,還不留禍患。


取勢、明道、優術!《鬼谷子》十二篇濃縮觀點 NO.8


【遊說要合規律】李嘉誠給長江商學院定下的校訓是:“取勢、明道、優術”。勢指的是大環境、大趨勢,即天時地利人和。時間地點和人心所向,是事情成功的最大推力。道是客觀規律,是事情發展的必然方向。通過積累和分析瞭解了事情的規律,才能更好的謀劃下一步行動。術指的是具體的方案策略,根據大環境和客觀規律,選擇最合適的方法來處理,就能取得想要的結果。趨勢、規律和方法是互相依附互相聯繫的,要想使所謀之事取得預期的成功,必須要符合這三者。進行遊說的人要讓對方聽信,必須使自己的說法合於情理,符合人性和自然規律。


取勢、明道、優術!《鬼谷子》十二篇濃縮觀點 NO.8


(案例)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很多人都搞不清東漢和三國兩個歷史時期的劃分標準,覺得曹操應該是三國人,其實他是正兒八經的東漢人,因為在他死後發生了一件事,中國歷史才正式進入三國時期。公元220年曹丕脅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登基稱帝,自此東漢結束三國開啟。曹丕稱帝后,封漢獻帝為山陽公,讓他安享後半生。但外界流傳漢獻帝已被殺害,消息傳到成都後,蜀漢將領紛紛勸劉備也稱帝,延續漢室正統。劉備內心是想稱帝的,但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說服自己,說服天下人。期間有三個人不同意劉備稱帝,都沒有好下場。費詩被貶官,雍茂被殺,劉巴鬱鬱而終。他們三個沒有看到劉備的心思,也沒有明白大勢所趨。直到諸葛亮站出來,劉備才決定稱帝。

諸葛亮先拿出劉備的祖先劉秀來說事,講劉秀四次拒絕部下讓他稱帝。耿純勸劉秀說:“天下英雄對您十分景仰,希望追隨您建立功名,同時也想得到高官厚祿之類的名利。如果您不同意,大家就會各自另謀出路,再也沒有心思跟隨您了。"劉秀覺得耿純的話在理,就同意了稱帝。之後,諸葛亮又拿蜀漢將領來說事,他說:”曹丕篡漢自立,天下已經沒有漢室了,大王是皇室後裔,即位登基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大家歷經艱辛困苦跟著大王打天下,也是想像耿純所說的那樣能取得功名啊!“

諸葛亮拿劉秀的例子勸劉備,讓他覺得有親切感,同時仿效漢室先祖,道義上說得過去,打消了內心的負罪感;接著諸葛亮知道劉備一向標榜仁義,指出曹丕稱帝在先,我們只是延續漢室,合情合理。然後諸葛亮再拿出殺手鐧,表明部下跟隨他出生入死,也該得到封賞,如果還推脫就會讓人寒心,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這一席話說得劉備心服口服,不得不言聽計從(<strong>此成語出自於諸葛亮之口)。


取勢、明道、優術!《鬼谷子》十二篇濃縮觀點 NO.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