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防治新冠肺炎,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2月15日上午,在國新辦湖北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賀勝指出,湖北省一半以上的確診病例都使用了中醫藥治療;中醫藥還積極參與了疫情的社區防控,為有需求的群眾發放中藥。

中醫藥在此次戰“疫”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大眾醫學》雜誌特邀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呼吸科徐貴華副主任醫師談談關於新冠肺炎中醫防治的幾個問題。

1. 中醫治療疫病的歷史悠久,成效顯著。歷史長河中,中醫有過怎樣的“抗疫”戰績?

中醫藥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歷代疫病(傳染病)的防治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統且獨特的理論和實踐體系,擁有較為完善的預防和治療措施,臨床優勢顯著。

比如在漢代疫病流行時,有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指導臨床;明末大疫流行時,吳又可根據臨床所得寫成《瘟疫論》;清代,葉天士的《溫熱論》和吳鞠通的《溫病條辨》詳細闡述了衛氣營血、三焦辨證等疫病防治理論與方法。

也正是因為有了中醫藥的防治作用,我國曆史上儘管曾有瘟疫流行,但從未發生過類似西班牙大流感、歐洲黑死病等幾千萬人死亡的重大瘟疫。

不僅如此,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乙腦、流腦、出血熱、SARS、甲流等流行性傳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醫藥均發揮了積極作用。2003年SARS前期,我國內地患者死亡率高達15%,中醫藥介入後,死亡率降至6.53%。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通過實地考察,也充分肯定了中醫藥的重要作用。

2. 中醫怎樣認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治療原則是什麼?

從中醫角度,無論是SARS、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還是新冠肺炎(NCP),都是疫癘(傳染病)。此次新冠肺炎發生後,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馬上委派中醫專家,前往武漢診察病情。

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仝小林院士指出,此次新冠肺炎是由寒溼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屬於陰病,以傷陽為主線。從病位即邪氣攻擊的臟腑來看,主要是肺和脾,因而在治法上,一定要針對寒和溼。在診察時還發現,多數患者出現食慾不佳,甚至噁心、嘔吐,腹瀉、便秘等典型脾胃症狀,因此提出在治療時要注意調理脾胃。

後經中醫專家組與國內知名中醫專家反覆研討,最終推出了現行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的中藥診療方案。

而上海中醫專家組則通過診療發現,絕大多數上海地區的確診患者呈現出舌質暗紅,缺少津液,舌苔中後部薄黃膩,脈細滑數、寸脈關上尤甚的臨床特徵,提示本病病機為溼熱疫毒經由口鼻侵襲人體,邪入募原(又稱“膜原”

,中醫學解剖組織名),瀰漫三焦。因為地域、體質等原因,上海患者相較湖北患者,病情以“熱”和“毒”為更甚。

故此次上海方案在證型名稱中以溼毒鬱肺型、熱毒閉肺型、內閉外脫型命名,以突出“熱”和“毒”。在本病的臨床治療期熱毒閉肺型患者中,常見發熱、黃痰、氣促、喘憋等,急需清暢閉肺之鬱熱,故上海方案在原宣白承氣湯、達原飲、葶藶瀉肺湯的基礎上,新增升降散,使鬱熱得解,三焦氣機得暢。

基於熱退後患者往往還存在疲倦、舌少津、呼吸道和糞便中攜帶病毒的特點,在上海方案的恢復期患者中,新增了氣陰兩虛的證型,在沙參麥冬湯基礎上,佐以竹葉石膏湯、瀉白散、升降散之類方藥。

3. 中醫在新冠肺炎治療中主要起什麼作用?國家衛健委推薦的中醫治療方“清肺排毒湯”出處在哪裡,主要作用是什麼?

中醫藥的治療方案不是針對病毒的所謂“特效藥”,而是經過辨證得出的“方藥”。這些“方藥”要做的就是幫助正氣消除病因,從而治癒疾病,即“扶正祛邪”。其實,不論中西醫學,都是如此。

近年來,SARS、MERS、人禽流感等傳染病的出現,對現代醫學提出了嚴重的挑戰。面對一個新的變異病毒或從未見過的病毒,依靠現代醫學防治的同時,我們可以用中醫藥的觀點和思想來面對它、認識它、對抗它,使疾病得到控制,病情得到緩解,並且獲得良好的預後。

中醫專家張伯禮院士認為:“輕度病人、中度病人經過中藥治療以後容易痊癒,中度病人向重症轉化明顯減少;在恢復期的病人用中藥治療效果比較好。”實踐證明,中醫藥在改善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提高自身免疫力,保護臟器、縮短病程、促進痊癒以及減輕激素副作用等方面效果明顯。

專家還介紹,中藥對重症期患者的治療顯得尤其重要,他們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對病例的分析研究,制定了聯合治療方法,與西醫協同還能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

清肺排毒湯由漢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的多個治療由寒邪引起的外感熱病的經典方劑優化組合而成,組方合理,性味平和,可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可結合實際情況合理使用。該方也可用於普通感冒和流感患者。但該方為疾病治療方劑,

不建議作為預防方使用

4. 對於老人、孩子等易感人群,有沒有簡便實用的中醫預防方法,如藥膳、中藥代茶飲等?

人體感染病毒,大多數因身體虛弱,正氣不足,體表衛氣不固,外來“邪氣”(包括病毒)乘機入侵,內外因結合而發病,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易感人群預防新冠肺炎,應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群聚、勿勞累、避風寒。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正氣是抵禦一切外邪的根本,早期使用中醫藥扶助正氣,可以避免疫癘之邪的侵入和傳變,從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作用。

推薦預防方

組成:黃芪10克,防風6克,蒼朮6克,百合9克,蘆根10克。

方法:開水沖服,可代茶飲用(5-7天)。溼氣偏重的人,宜適當多吃薏米仁、山藥、蓮子等。

作用:扶正固表,增強免疫力,減少感染病毒的概率。

適用人群:體質虛弱、易感外邪者。

5. 居家期間,可以嘗試哪些中醫保健療法?

居家期間,應健康飲食、適度鍛鍊、規律作息、心態良好、切莫恐慌、切忌濫用藥物。可以嘗試以下中醫保健方法:

按摩:

冷水洗臉加鼻部按摩,按壓風池穴、風府穴;

按摩耳廓、拉耳垂,點、按合谷穴;

中医防治新冠肺炎,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中医防治新冠肺炎,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中医防治新冠肺炎,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功法鍛鍊: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

6. 可以服用板藍根、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預防新冠肺炎嗎?

此次疫病,初起正值冬季,病情多表現為寒溼。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進入春季,溫度升高,有向溼熱轉化的趨勢。病情以溼為主,夾寒夾熱的都有。方藥也應隨之變化,即溫病宗師葉天士所說的“隨證變法”,這才是中醫的思路與治療原則。而不能聽說哪個成藥有“抗病毒”作用,就簡單用於預防和治療。

板藍根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或流感等外感熱病,有一定抗病毒作用;連花清瘟膠囊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這兩種藥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沒有作用,現在還沒有明確說法,需要進一步研究觀察。

總體來說,中成藥有一定的預防或減輕症狀的作用,但不主張健康人群大規模服用中成藥預防

乾貨分享:新型冠狀病毒防治20問

許樟榮教授談:面對疫情,給糖尿病患者的8個建議

感冒、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都會導致發熱,如何分辨?口罩“五戴三不戴”原則,你知道嗎?

口罩能不能重複用?重複用口罩,有什麼講究?

家附近的發熱門診怎麼找?“健康上海全景地圖”可一鍵查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