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樣傳染性強的疾病,中醫究竟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是這樣來理解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的:溫病

中醫因為大都是從宏觀角度來了解疾病,又因為古時並沒有顯微鏡之類的儀器,中醫觀察到疫病是由於與空氣不同的“疫氣”導致的。

吳又可在《溫疫論》的自敘中說:“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溼,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並在原病篇繼續說道:“疫者感天地之癘氣,在歲有多寡;在方隅有濃薄;在四時有盛衰。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則其所客,內不在臟腑,外不在經絡,舍於伏脊之內,去表不遠,附近於胃,乃表裡之分界,是為半表半里”。

中國古代的醫家在長期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已經從宏觀上了解到導致帶有致病病毒的空氣(“癘氣”)使“觸之者即病”,並且“邪自口鼻而入”,並對溫病的臨床治療有豐富的經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樣傳染性強的疾病,中醫究竟是如何認識的?

高校的中醫課程中有一門《溫病學》,對歷代中醫在溫病方面的臨床經驗、中醫理論進行了歸納總結,提煉出中醫對於溫病的治療經驗與各種理法方藥。

比如,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毒為新型冠狀病毒,但中醫不論病毒的種類,只根據這類疾病臨床某些一致的特點,把感受溫熱病毒引起的急性熱病都統稱為溫病。

溫病共同的臨床特點,一般大多有“發病急速,初起即見熱象偏盛,而且易於化燥傷陰”這些特徵。

溫病類型不是根據病毒種類來分,而是根據四時氣候、發生病證的不同來分型

溫病有很多類型,現代醫學大多從微觀上去進行分類,比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世界衛生組織將這種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CO代表冠狀(Cornona), VI代表病毒(Virus), D代表疾病(Disease), 19則因為疾病爆發於2019年。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樣傳染性強的疾病,中醫究竟是如何認識的?

而中醫對溫病的分類則更多從宏觀上去理解,會根據四時氣候變化,發生病證的特點的不同來進行分類。有用四時季節定名的,比如春溫、冬溫等;有以四時主氣定名的,如風溫、暑溫、溼溫等;有以季節與主氣結合定名的,如秋燥;還有以發病或流行特點來定名的,比如溫毒、瘟疫等。

雖然看起來中醫對溫病的分類類型很多,但根據溫病發熱初起的特點,又可以把溫病分為表熱證和裡熱證兩大類。屬於表熱證的有風溫、秋燥等;屬於裡熱證的有春溫、伏暑等。

總之,雖然不同類型的溫病各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既然同屬於溫病一類,它們之間也存在著一些共通的特性,比如在病因方面,它們都容易化燥傷陰,在表現出來的症候方面,疾病初起時熱象偏盛,有發熱的現象,而且大多有口渴的表現。在病變過程中,容易出現神昏譫語、斑點斑疹、吐血衄血等現象。在病變的後期,則容易出現動風痙厥的現象。而正是它們表現出來的這許多共通之處,中醫才把種種不同類型的溫熱病稱之為溫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樣傳染性強的疾病,中醫究竟是如何認識的?

對於中醫在歷史上的貢獻,我們都是有目共睹,在那個科學技術水平低下,連簡單的顯微鏡都沒有的時代,中醫對溫病的總結與理解已經達到一個高度。而現代醫學藉助於物理學、生物學、生命科學的進步,對於疾病在微觀方面的理解亦達到很高的水平。希望不論中醫還是現代醫學,都能放下陳見與偏頗,相互取長補短,讓醫學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